京西古道,韭園村段

2020-12-24 九門胡同

前文(韭園村)中走到了京西古道的收費口,徒步的話要在下面買票再從這裡上山。不過這裡不是主流入口,如果開車來的話,最好停在山後的停車場和售票處。

這裡也能看到少數的馬蹄窩了,不過沒有上面的多。

又一座關帝廟,也稱老爺廟,來往的馬隊和客商肯定是要求關老爺保佑的。不過這座廟太新了。

懷抱大元寶的關公

半山上還有一個售票處和出入口。

拴馬的石柱,不過很可能是複製品。

這裡有很多大小不一的馬蹄窩了。

京西古道的歷史粗略地說可能也有三千多年了,馬蹄上的鐵掌把地上的石頭踩出了深深的坑。而有了坑後,馬蹄自然更要踏進這裡坑裡,也能避免打滑。所以坑就越來越深。

這個門洞叫牛角嶺關城,古時候是收過路費的。

門洞內的地面被踩的更是非常凌亂。

牛角嶺的介紹。

這個馬蹄坑非常圓。

這個坑裡存的水都凍冰了。

關於馬蹄窩的介紹。

此處基本是最高處,有個碑亭,亭內有塊乾隆42年(1777年)的永遠免夫交界碑。所謂免夫就是免勞役,因為這裡過去太窮了,皇帝就免了這裡人的勞役,當地人立碑感謝皇恩。

可能是個驛站或收稅所的遺址。

山下的永定河已經上凍,遠處的山是妙峰山。

過了關城繼續往下走。

古道西風瘦馬。

剛才從韭園村看到的玻璃橋,通往玻璃棧道,不過沒有開。

下面的是關帝廟。

韭園村

下山的路。

還有少量的馬蹄窩

山下的一個鐵匠鋪(肯定是複製的),估計大多數是為釘馬掌服務的。

下到山底了,下面這個門洞才古道的正門。

城門後是剛剛翻過的小山。

這裡還有個古道博物館。

其實所謂京西古道並不只是這一點,分布在京西很多地方。

幾座殘存的城關,牛角嶺算一個。

這處峰口庵的馬蹄窩更有意思。

很多與馬隊和商隊有關的展品。

從博物館出來,沒有選擇原路返回,而是走公路。所以如果車停在主停車場的話,這段路就可以下山還不是上山了。不過我們的車停在韭園村,還要走四十多分鐘。

走到玻璃橋下。

回到牛角嶺關城時,剛好太陽要落山。

幾乎平射的夕陽照在馬蹄窩上,視覺效果更明顯。

相關焦點

  • 京西古道:山上原始靜謐山下川流不息,它究竟有何特別?
    牛角嶺關城在門頭溝王平鎮韭園村東的山嶺上,是京西古道西山大道東向西的第一個隘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具有「地界」的意義。關城建在兩山坡對峙之處,扼守著古道之要衝,關城不遠處有破爛的殘牆,最具標誌性的300餘個騾馬蹄窩,雖然深淺不一,但大小有別,它們光滑醒目,深深烙刻在堅硬的山石上。
  • 尋訪神秘「京西古道」:石頭路上騾子踏出的深深蹄窩
    水峪嘴村地處千年京西古道要塞處,素有「京西古道第一村」的美譽。村如其名,水峪嘴村依水布局,村邊流淌著永定河。村內有北京京西古道景區,包括軍事酒吧、古道博物館、牛角嶺關城等眾多特色景點和歷史遺存。水峪嘴村依水布局,村邊流淌著永定河。遠遠地就能望見一排整齊劃一的灰色二層小樓。
  • 野山坡第七彈 小華山-京西古道-馬致遠故居環線 2021.05.29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這首《天淨沙》所寫的京西古道,便是我們本次活動的目的地。提起京西古道,要從大元說起。
  • 北京第一條登山步道——京西古道
    周末沒事做,跟朋友重走了京西古道,王平-峰口庵-圈門段路線。這段路我前後走過很多次,每一次都會有新發現,這兩年來也見證了京西古道的修繕,這次去最大的感受是整條路線基本修繕完畢,尤其是從進入花溝到峰口庵一路已全部修繕,這是要打造北京第一條登山步道——京西古道的節奏呀。
  • 一文讀懂京西古道:山上原始靜謐山下川流不息,它究竟有何特別?
    馬致遠故居如今就在京西古道韭園村,如今已被整修一新,真實性無從考證,但韭園村確實是京西遠近聞名的古村落。馬致遠的元曲中,確實能找到他與韭園村的關係。爨底下、靈水、琉璃渠這些響亮的名字早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而韭園村雖然名氣稍遜,歷史卻也可以追溯到金元時期。韭園村的地理位置正是出入京西「王平古道」的第一個古村落。
  • 帶娃徒步北京之門頭溝韭園村——走蹄窩古道,看「小橋流水人家」
    韭園村是門頭溝區王平鎮的一個小山村,在九龍山的環抱之中,是「王平古道」出入古道的第一個古村落。此處徒步線路眾多,人文和歷史景觀豐富,是我們徒步常去的地方。該村成村於遼金時代,據傳說,過去這裡的村民利用山泉經營菜園,以種植韭菜聞名,因此而得名韭園。這一片區域有韭園、東落坡村、西落坡村、橋耳澗村四個小村莊,一般統稱為韭園。
  • 探訪千年京西古道,近距離感受枯藤老樹昏鴉之悽美
    於是,拉煤運貨的駝馬成群結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往返於石道之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現在的京西古道。西山大路作為京西古道的主幹線,它負責連接縱橫南北的各道路支線,而中道、南道、北道則是京西古道的主要組成部分。
  • 尋訪神秘「京西古道」:石頭路上騾子踏出的深深蹄窩
    水峪嘴村地處千年京西古道要塞處,素有「京西古道第一村」的美譽。村如其名,水峪嘴村依水布局,村邊流淌著永定河。村內有北京京西古道景區,包括軍事酒吧、古道博物館、牛角嶺關城等眾多特色景點和歷史遺存。水峪嘴村依水布局,村邊流淌著永定河。遠遠地就能望見一排整齊劃一的灰色二層小樓。
  • 走進這個京西古村落,體味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
    如今在高樓大廈裡生活的人們, 利用閒暇時光, 來到這京西的韭園村, 拋開煩惱,走走古道,訪訪故居, 不失為減壓放鬆的好方法。
  • 長城 村落 古寨……一路西行 賞京西古道之壯美
    線路一、1日遊◆主題:穿越京西石佛嶺 品味古韻與人文◆線路亮點:l 石佛嶺古道是迄今為止保留最完好的一段古道之一,位於王平鎮境內的東石古巖村,古道穿村而過。l 此段古道上還有四塊摩崖石刻,其中一塊碑額上有三尊石雕佛像,石佛嶺由此得名。l 路雖平坦,但外臨絕壁,令人目眩,下面即永定河及近代門板(門頭溝至板橋)鐵路,今昔對比更能顯示出古道的地理位置之重要。
  • 【白瀑寺】火爆全網國風漢服攝影地-探尋京西古道1日休閒 分享
    京西古道•韭園村「百花爭豔春耕忙,豔陽高照夏風光,碩果纍纍秋景爽,藍天白雲冬氣象。」走進韭園村,村幹部隨口誦出的一首打油詩,描繪出村莊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美景。韭園村最有名的景點當屬元代著名文人馬致遠的故居了。村內現存一套馬致遠當年居住過的四合院,在不破壞原有結構與形貌的基礎上,村集體對故居院內的15間房屋進行修繕。他們仿照元代家具對屋內進行裝飾,並增添仿古雕塑、古琴、古燈和書畫作品等。
  • 走進這個京西古村落,體味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
    如今在高樓大廈裡生活的人們, 利用閒暇時光, 來到這京西的韭園村, 拋開煩惱,走走古道,訪訪故居, 不失為減壓放鬆的好方法。
  • 尋古蹟的蓮蓮:京西探秘——古道上深深淺淺的馬蹄窩……
    於是關於京西古道,我想通過自己十多年前的尋訪,用真實的照片與文字記錄給關心它的朋友們。上兩圖:網傳越野車駛過古道照片對於京城驢友來說,門頭溝地區的山總是充滿了看不夠的魅力,京西古道就是其中的魅力之一。自古以來,西北遊牧部落、山區及平原農耕部落通過西山互有往來,時而又發生戰爭。
  • Tan·戶外旅行之1日 | 白瀑寺|火爆全網國風漢服攝影地-探尋京西古道
    旅遊達人說沒有哪一座寺廟能有白瀑寺這麼震撼【 白瀑寺 】北京最佳國風漢服攝影地群山之中,規模宏大900多年歷史的遼代古寺探尋京西古道07:30|請按集合信息指定地點集合出發,一路歡歌笑語開始旅程;上午|到達白瀑寺後自由遊覽,必遊四大景點:    ⑴京城最玄幻網紅拍照地——雲雷閣    ⑵紅遍京城車友圈祈福地——車神殿    ⑶京城最火爆素齋——白瀑齋院    ⑷白瀑寺900多年的遼代古塔——圓正法師塔中午|適時集合前往京西古道
  • 昔日黃金古道,如今已成徒步者的天堂
    於是,拉煤運貨的駝馬成群結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往返於石道之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現在的京西古道。西山大路作為京西古道的主幹線,它負責連接縱橫南北的各道路支線,而中道、南道、北道則是京西古道的主要組成部分
  • 「白露」紫烏頭開,登天梯走古道
    關城建在兩山坡對峙之處,扼守著古道之要衝。牛角嶺關城坐東朝西,磚石結構,在山石上直接用石塊壘砌,青磚券邊,青石做腿。關城門洞高7米,進深9.3米,橫寬4.3米,體量甚大。關城附近遺存石碑兩方。一通為「永遠免夫交界碑」,清乾隆42年(1777年)立,是清康乾時期「盛世滋丁,永不加賦」政策的產物。碑文記述了自古以來,京西鄉村「石厚田薄,裡人走窯度日。一應夫差,家中每嘆餬口之艱。
  • 雷神KM5大G穿越京西古道(純車版)
    說來慚愧,這是7月底KM5大G北京玩家在京郊京西古道的一次爬山聚會,結果這段視頻素材就在手機裡躺了2個多月時間,工作繁忙導致從盛夏拖到了最美秋色,感覺再不剪出來就到冬天了,實在有些說不過去了……上周末就「強迫」自己趕緊動手,在歸類素材的時候突然想剪一個純車版視頻,體現一下大
  • 2018京西古道自貢燈會時間+門票+亮點
    溫馨提示:原計劃到2月19日的首屆京西古道冰雪嘉年華因故提前結束,景區正常對外開放。  資訊電話:61880498  從11月1日開始,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貢燈會落戶門頭溝,在京西古道上為遊客打造一場燈光饕宴。
  • 11.3 壯遊有約:循跡京西古道,追溯琉璃之源 | 品這城
    從這座小村落出發,賞秋、嘗秋、走古道、觀琉璃,從北京城的喧囂走出,尋找當年晉商在古道上遺落的駝鈴聲,跟著非物質遺產琉璃燒制傳承人趙長安老師,一起觀賞琉璃,傾聽琉璃的秘密。古道秋思韭園是京西王平古道的起點。西山大道、玉河古道和永定河河岸的古道匯集起來,形成了王平古道。幾百年的北京的無數居民,靠著這條路,才能保住暖暖和和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