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給大家聊這樣一個話題,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我到底要不要去德國讀語言班?去德國上語言班的利與弊。話不多說,進入今天的討論吧!
01 德國語言班的利與弊
在我們接觸很多學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去德國讀語言班有執念。他並不是沒有時間和機會在國內通過德語考試,而是覺得自己不去德國讀語言班,就適應不了德國的語言環境。或者我去德國上語言班,我學得更快。
他們的邏輯思路是這樣的:國內沒有德語語言環境,我去德國,有德語語言環境,更有利於我更快、更好的學好德語。
這個邏輯思路乍一看沒什麼問題,但是有很多深入的細節值得大家一起討論。一直以來,中國學生都被詬病讀寫第一,聽說不行。這其實主要和中國學生長期以來內斂的性格有關係——比如說,老師提問絕對不抬頭、裝作撿筆、喝水、打噴嚏等。很多人學生主要是害怕說錯。
但其實還有一個內在原因一直以來被大家忽視:國內的德語語法講得很清楚、很系統、很紮實,讓大家的寫作和閱讀水平比較高。學語法這件事也是一直以來被詬病的地方,但這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可說的,不學語法就和年輕人不講武德一樣,你寫論文的時候一定會傻眼。有同學這樣和我們反饋,到了德國的語言班以後,發現自己的進步提高很快,但是進入到德國大學學習以後,作業寫不出來、語法錯誤連篇,不得不從頭開始補語法。
當然了,你人到了德國,你不說德語都不行,別人給你託夢可能說的都是德語。所以語言的進步看起來會很快。但是其實大家都混淆了一個概念——你說好德語和學好德語是兩碼事。聽說讀寫其實都不能落下。
大家被許多傳奇故事都給洗腦了,把一個完全不會德語的人扔到德國幾個月,他就學會了德語。但是我對於這些故事一直有一些疑問,為什麼我身邊很多外國人在中國待了好幾年還沒學會說中文?就算學會了,他能背詩詞歌賦文言文寫論文嗎?學語言,說到底還是一個主觀能動性的問題,並不是環境決定論。
另一種思路是——去語言班給我一個適應的時間。這個其實也有一定的問題,不管你在德國上不上語言班,上了多久語言班,你進入到大學學習,都是需要適應的。因為那個時候就不僅是語言問題,你適應的是德國的學習方式、學習制度和體系。如此一說,那你直接去適應,不是更好嗎?還省時間。
那麼我們可以總結一下,你去德國學德語,有一個好的語言環境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依然需要你去搭好你語言的架子並往上添磚加瓦,也就是說該背的單詞、該掌握的語法你一個都跑不掉,並不會因為你人在德國而自動充值。
我們一直建議大家如果有機會、有時間在國內考過語言,一定不要懈怠和放棄,一鼓作氣通過考試拿到錄取再走。或者至至少少在國內學好A2-B1。這並不是為了一副商人嘴臉,是真正地為大家考慮。大部分的同學,是為了去德國完成學業,需要完成許多作業、展示、畢業論文等等,大家不能只盯著實用性,專業性、學術性大家也需要考慮。你總有一天會適應說德語,但是你更需要用德語完成學業。
02 在國內學德語的實用建議
以下給大家一些在國內學習德語的實用建議:
1、多動嘴,多跟讀。
非常建議大家多讀課文,並錄音,然後和原文比較,感受和原文發音的不同。堅持一段時間,效果非常明顯。
2、有意識地讓自己多說、多接觸德語。
把自己的手機、電腦系統語言設置改成德語、只聽德語歌、多看德國電影,加大自己的德語輸入絕對是有用的。
3、可以接觸自己專業的德語論文。
學以致用可能會讓大家德語學起來更開心一點,所以當有了一定德語基礎以後,試著看看本專業的論文,不僅可以學到不少專業詞彙,用來激勵自己也是很好的。
此外,說了這麼多,再和在國內學德語的大家說一句肺腑之言就是:好好上課,不要缺勤。真的。你總有一天會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