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中國進口商對價值5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申請關稅減免;5G商用牌照或於6月6日發放;聯邦快遞失寵,華為公司與中國郵政達成合作
1.外媒:中美貿易戰,越南受惠最大!
2.中國進口商對價值5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申請關稅減免
3.聯邦快遞失寵,華為公司與中國郵政達成合作
4.諾基亞貝爾SPN網管測試完成 全力配合中國移動5G部署
5.中國電池產業發展良機!韓國2大能源企業鬧內訌
6.內部人士:5G商用牌照將於6月6日發放
1.外媒:中美貿易戰,越南受惠最大!
點擊進入專題報導:
國務院發布《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
芯科技消息(文/Allis),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已經持續超過一年,根據《CNBC》報導,日本野村證券發現,為了要避免受到關稅影響,中美兩國互相進口貨物的數量都有所減少,也讓其他地區的廠商因此受惠,出口量增加。其中,越南是最大的一名受惠者。
隨著兩國之間關稅的增加,購買彼此產品所需要的成本也增加許多,因此中美紛紛改為使用其他地區的替代品,以減輕關稅帶來的壓力。根據野村證券調查,得利於這些新生意的產生,越南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了7.9%,成為最大贏家。除了越南外,臺灣、智利、馬來西亞以及阿根廷也都是受益者。
野村證券表示,有些美國及中國廠商可能會願意承受部分關稅,但是以目前的情況看來,最多企業選擇的是將貿易轉向。
美國目前已對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貨物施加25%的關稅,更威脅接下來將繼續對其他3000億美元的產品增加關稅。做為報復,中國也增加了對美國的產品的關稅。
互相增加關稅的結果,就是彼此間的進口量都減少了,也因此帶動其他地區的貿易量增加。
野村證券的經濟學家發現,美國對中國商品增加的關稅,使得美國企業改為使用其他地區提供的手機電子元件、辦公室設備零件、自動數據處理器、家具以及旅行用品等產品。而中國對美國商品增加的關稅,使得中國廠商向其他地區購買黃豆、飛機、穀物以及棉製品。
根據野村證券的調查,越南等國出口到美國的量增加,而智利、馬來西亞以及阿根廷則出口了更多的貨給中國。
雖然這項研究顯示了第三方的經濟體能夠從中美之間的摩擦當中受益,但野村證券的經濟學家仍然警告,這項發現並不能完整代表整場貿易戰的全貌,兩國之間的紛爭,仍然會對大部分的經濟體造成負面影響,導致投資計劃擱置等事件發生。(校對/詩詩)
2.中國進口商對價值5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申請關稅減免
集微網消息,據路透社報導,中國進口商正在準備申請免除對700多種美國商品徵收的進口關稅。此前,中國財政部表示將開始接受提交的文件。
據中國財政部網站稱,可獲豁免的商品包括牛肉、豬肉等肉類、大豆、煤炭和廢銅等。這些豁免是針對去年7月對價值5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關稅,以報復美國採取的類似措施。此後,隨著激烈的貿易戰升級,中國政府對數千種商品加徵關稅。
「我們正在準備我們的申請,我們很快就會提交材料,」 肉類進口商北京泓睿經理石磊(音同)說。「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
在人們越來越擔心曠日持久的貿易戰給本已放緩的經濟帶來的成本之際,中國政府上月表示,將啟動一項豁免計劃。
清單上的其他商品包括拖拉機、摩託車、山地車和一些醫療設備。申請人須於6月3日至7月5日期間申請豁免。
第二批減免關稅,將被授予對去年9月價值600億美元的商品。商務部表示,這些豁免的申請程序將於9月2日開始。中國財政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申請主體為申請排除商品的利益相關方,包括從事相關商品進口、生產或使用的在華企業或其行業協(商)會。鼓勵行業協(商)會代表其會員提出申請。」(校對/ICE)
3.聯邦快遞失寵,華為公司與中國郵政達成合作
集微網消息(文/數碼控),自從聯邦快遞將華為的兩個包裹錯運到美國,該快遞品牌就在中國遭到了不少人的抨擊,國家有關部門決定立案調查美國聯邦快遞涉嫌損害我國用戶合法權益問題,受害者華為表示必須重新評估與聯邦快遞的合作關係。
那麼面對聯邦快遞失寵,誰將是華為今後郵件、快遞包裹的合作方呢?該問題的答案在今天揭曉啦,中國郵政官方微博宣布將與華為公司結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一起共創未來!
根據華為公司與中國郵政籤署的戰略合作協議顯示,雙方將在金融業務、科技創新、寄遞物流、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在分布式架構、諮詢規劃、智慧物流、智慧園區、雲計算、大數據、SDN敏捷網絡、智慧網點轉型、綠色節能數據中心和敏捷分支等領域加強合作,開展新技術前瞻性課題研究,共同探索ICT新技術在中國郵政金融、寄遞、郵務三大業務板塊的應用,共同促進中國郵政ICT數位化轉型。
中國郵政與華為還將聯合成立」中國郵政.華為新技術應用實驗室",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與華為將聯合成立」郵政儲蓄銀行華為聯合創新中心」。(校對/葉子)
4.諾基亞貝爾SPN網管測試完成 全力配合中國移動5G部署
集微網消息,近日,在之前進行的SPN網管測試中,諾基亞貝爾的SPN網管系統通過了入網測試,測試成績遠遠超過了入網標準,這預示著諾基亞貝爾的SPN解決方案的成熟。
這次入網測試中除了網管基本功能外,還有加入了大量的智能運維方面的測試項目,總測試項目達到近300項。
諾基亞貝爾執行副總裁,ION業務集團負責人Drazen Lukic介紹道,諾基亞貝爾從SPN概念提出之時就和中國移動保持緊密的合作。包括諾基亞貝爾在SPN國際標準推動,設備規範和測試規範的制定,實驗室驗證測試以及現在正在進行的入網測試等。
此外,Drazen Lukic還表示,「諾基亞貝爾已經在包括網元和網管的整個SPN解決方案方面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可以滿足5G各種承載場景的需求,將會全力配合中國移動的首批5G試點的承載網建設。」
此次測試的完成,意味著中國移動SPN部署在繼2018年完成SPN實驗室測試環節轉向規模試驗測試後,將進入到全新的階段,可更好的支撐5G商用。(校對/木棉)
5.中國電池產業發展良機!韓國2大能源企業鬧內訌
芯科技消息(文/西卡),韓國2大能源企業爆出內訌,SK Innovation將對LG化學提起損害賠償訴訟,韓國科技媒體《DDaily》指出,該事態將有利中國電池產業發展。
事實上,之前LG化學已經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德拉威爾州地方法院起訴SK Innovation,起訴理由是「侵害二次電池營業秘密」,主張SK innovation以不正當方式外流LG化學的核心技術及人才。當時SK Innovation除強烈反駁外,也預告會採取法律行動。隨著近期ITC決定開啟調查,SK Innovation也準備提起反訴訟。
《DDaily》指出,在韓國企業矛盾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更有利中國電池企業的發展。全球電池市場上,韓國與中國的競爭非常激烈,據韓國市調機構SNE Research統計,今年第1季電動汽車電池市佔率前10排行中,中韓各有3家企業上榜,中國企業包含寧德時代(第1名)、比亞迪電池(第3名)、AESC(第5名),韓國則有LG化學(第4名)、三星SDI(第6名)和SK Innovation(第9名)。
目前中國電池企業在市佔率方面取得優勢,韓國企業糾紛更給予中國企業加強技術力的機會。業界相關人士解釋,若兩公司訴訟戰時間拉長,中國企業將獲得間接利益,也給予雙方補足技術差距的時間。
另一方面,中國的電動車補貼政策也可能成為韓國企業的絆腳石。舉例來說,現代汽車雖然是與LG化學合作,但為取得中國政府的電動車補助,出口中國的產品特別使用寧德時代的電池。另一位業界相關人士認為,雖然補助政策會持續至明年,但是美中貿易糾紛爆發,未來也充滿不確定性,加上韓國整車企業的電動車比重開始提高,若訂單被中國企業拿下,將增加韓國電池產業的損失。
對韓國而言,該糾紛也會打擊兩公司的企業形象,尤其是SK Innovation已經拿下福斯汽車2022~2029年的電動汽車電池合約,若影響福斯汽車合約,SK Innovation將受更大的衝擊。NH投資證券研究員黃有植(音譯)分析,在ITC宣布訴訟的結果中,也需要考量限制生產、賠償等可能性,美國、歐洲增設電池工廠的計劃可能會往後推遲。(校對/詩詩)
6.內部人士:5G商用牌照將於6月6日發放
6月5日晚間消息,多位接近運營商內部人士稱,5G牌照將於明天(6月6日)發放。
6月3日,工信部宣布將於近期發放5G商用牌照。工信部方面公開表示,我國5G已經具備商用基礎。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發放5G商用牌照,我國將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有業內人士表示,5G商用牌照最快將於本周內發放,兩個月後將出臺5G資費套餐,價格不高於4G套餐,但5G用戶數量的爆發則要等到明年。
早在去年12月,工信部就向三大運營商發放了5G網絡試驗牌照,目前,三大運營商已在各大城市建設5G基站,開展5G外場測試。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