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回暖!跟著這本書漫遊北京160家閱讀空間

2020-12-15 北晚新視覺網

近年來,北京實體書店回暖,閱讀氛圍日益濃厚,如何通過一本書將這些遍布京城的閱讀空間一覽無餘?由北京大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策劃、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北京閱讀空間漫遊指南(2019—2020)》與讀者見面,該書為讀者展現了北京實體書店升級轉型的整體面貌,內容涵蓋了書店文化策劃、書店空間設計、書店活動服務、書店選品特色等多個內容維度。全書依託「北京閱讀季」機構活動資料庫為信息基礎,結合北京全民閱讀「一區一品」調研的一線採訪資料作為補充,生動詳實地記錄了北京實體書店的運營現狀與發展動向。

書店 閻彤攝

「大而雅」的紅樓藏書樓、「小而美」的良閱書房、「微而精」的伯鴻書店……《北京閱讀空間漫遊指南(2019—2020)》一書中,作者走訪了全市160家實體書店、圖書館和新型閱讀空間,涵蓋北京16區及經濟技術開發區。書中收入北京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閱讀空間、圖書館、賣場、繪本館、社區特色圖書室等與書相關的場所,為喜愛閱讀的讀者提供完整的北京文化漫遊指南。作為北京首次以實地調研為基礎編撰的大型實體書店發展圖鑑,該書記錄了北京書店業界轉型升級的經營歷程,並以「讀者思維」為主線,結合實體書店轉型升級的「網紅」案例,分區域展示了「閱讀+」時代實體書店轉型思維、頂層設計、商業模式設計、場景思維、空間設計、多業態設計與文化融合、地區發展與社會化營銷等現實成果。全書閱讀空間除文字內容介紹外,還加入了各書店的實景圖片。

《北京閱讀空間漫遊指南(2019—2020)》尤為關注北京近年來崛起的眾多新型閱讀空間。書中認為,新型閱讀空間已經被重新定義為「閱讀與生活的博物館」。喝咖啡、看書、買手工藝品、逛展覽、聽講座,甚至看電影……北京越來越多的新型閱讀空間,已跳出陳列圖書的單一「賣場」模式,轉身變成「好玩」的文創天地和跨界的人文美學空間。

該書執行主編、資深媒體人潘啟雯表示,在這本書編寫前後,編寫團隊做了大量的實地探訪,欣喜地看到北京越來越多的中小書店探索出與書相融的多元經營模式。「如SKP的RENDEZ-VOUS書店將書店與美食結合在一起;布庫裡克書店與電影結合在一起;角樓圖書館利用其自身古建築文化地標的優勢策劃北京傳統文化線上音頻產品;外研書店·東升科技園店除銷售圖書外,還將戲劇融入進來……這些遍布首都各處的中小書店成為全國較為超前的實體書店轉型升級樣本,而北京對於全國各地閱讀文化品牌樹立及城市文化地標建設,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豐富一線案例。」

(原標題:跟著這本書漫遊北京160家閱讀空間)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成長

流程編輯 TF003

相關焦點

  • 實體書店回暖!跟著這本書漫遊北京160家閱讀空間
    近年來,北京實體書店回暖,閱讀氛圍日益濃厚,如何通過一本書將這些遍布京城的閱讀空間一覽無餘?由北京大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策劃、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北京閱讀空間漫遊指南(2019—2020)》與讀者見面,該書為讀者展現了北京實體書店升級轉型的整體面貌,內容涵蓋了書店文化策劃、書店空間設計、書店活動服務、書店選品特色等多個內容維度。全書依託「北京閱讀季」機構活動資料庫為信息基礎,結合北京全民閱讀「一區一品」調研的一線採訪資料作為補充,生動詳實地記錄了北京實體書店的運營現狀與發展動向。
  • 上海實體書店回暖,政府扶持政策初見成效
    在推廣閱讀的同時,實體書店的經營狀況同樣引人關注。在世界讀書日這一天,上海大中型書店就有4家開業。實體書店生存的關鍵是什麼?它的未來在哪裡?「經歷了3年多低潮,這兩年上海實體書店回暖,總體發展情況不錯,」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他看好上海實體書店的未來。徐炯介紹,上海實體書店確實有過低潮期。
  • 實體專業書店回暖:不做網紅 唯耕精深
    近年來,隨著實體書店的「回暖」,北京的中小型專業書店因其專業性、思想性,會聚了大批知識分子與讀者,形成了首都一種新的文化現象——標題:專業書店:不做網紅 唯耕精深光明日報記者 陳雪5月最後一天,北京海澱。
  • 重視品牌發展 民營實體書店行業逐漸回暖
    原標題:民營實體書店行業逐漸回暖   近日來,一股股冷空氣的來臨正漸漸將京城送入深秋,而對民營實體書店從業者而言,這個季節卻「不太冷」。記者走進位於西直門附近一家購物中心的西西弗書店,近750平方米的賣場裡,隨處可見捧書閱讀的讀者。
  • 北京:實體書店 氣象萬千
    「北京實體書店最多時有5000多家,2012年下半年開始,業界經歷了一輪寒冬,5年內九成多書店先後倒閉。」北京市委宣傳部印刷發行處調研員呂運清介紹,「實體書店回暖,得益於政府部門對實體書店的政策扶持,也得益於閱讀氛圍的活躍。」三聯韜奮書店北京是一座愛閱之城。
  • 北京閱讀季,漫步5家書店的5個時態,感受主題書店的小而美
    這個地方,便是書店。2019年9月27日,在一個風和日麗的秋日,跟隨「北京閱讀季」,漫遊了北京五家書店:北京百萬莊圖書大廈,團結書社,小眾書坊,碼字人,有書空間。這些地方,有深邃的民族藝術與文化,有柔軟深情的詩歌,有極具張力的戲劇藝術,有線上線下網友互動、提供不斷交流的網際網路閱讀與學習平臺。
  • 實體書店回暖「世界讀書日」一批新書店在滬集中開業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用兩個字評價實體書店在上海蓬勃發展的勢頭。這個周末「世界讀書日」,4家新書店將分別在浦東浦西開業——進入上海最早的民營書業之一的大眾書局將開出世博源店和惠南鎮禹州廣場店;去年新入書業的大隱書局將在淮海路巴黎春天開出第二家分店,新品牌「大隱精舍」現身重慶南路。上海是全國率先實行實體書店扶持政策的城市。過去5年間,實體書店在上海逐步回暖。
  • 實體書店回暖 「世界讀書日」一批新書店在滬集中開業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用兩個字評價實體書店在上海蓬勃發展的勢頭。這個周末「世界讀書日」,4家新書店將分別在浦東浦西開業——進入上海最早的民營書業之一的大眾書局將開出世博源店和惠南鎮禹州廣場店;去年新入書業的大隱書局將在淮海路巴黎春天開出第二家分店,新品牌「大隱精舍」現身重慶南路。  上海是全國率先實行實體書店扶持政策的城市。過去5年間,實體書店在上海逐步回暖。
  • 實體書店回暖?「誠品」「方所」早已狂奔在路上
    沒想到,2015年11月3日,曾經把實體書店殺得片甲不留的亞馬遜,在西雅圖的大學區開了第一家實體書店,據亞馬遜官方透露,今年將實體書店數量擴展到400家。當當網也不甘示弱,2015年11月24日,其對外公布,計劃在三年內開1000家實體書店,並且線上線下同價。
  • 《北京閱讀空間漫遊指南(2019—2020)》:聚焦京城閱讀空間發展脈絡
    近年來,政府的扶持、民間力量的積極參與,使得度過「寒潮」的北京實體書店有望以新型閱讀空間形式迎來新一輪的「復甦」。喝咖啡、看書、買手工藝品、逛展覽、聽講座,甚至看電影……未來書店或新型閱讀空間被重新定義為「閱讀與生活的博物館」,人們徜徉其間,流連忘返。
  • 北京實體書店發展狀況:「火」起來,還要「活」下去
    1月18日新華無人智慧書店開業;2017年12月8日,北京新華書店香山24小時店正式開門迎客;2017年10月1日,北京花市新華書店開啟24小時營業模式……   實體書店在回暖中呈現出一片紅火景象。   北京發行集團董事長李湛軍認為,在實體書店回暖的環境下,新華書店不能再延續「老面孔」,應當變得更時尚、更多元,由只賣書變成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閱讀體驗。
  • 今年上海將新開近20家實體書店
    網際網路經濟加持,滬上實體書店回暖明顯,從「單純賣書」轉向「文化體驗」從舉步維艱到集體「回春」,背後有政府扶持、商業資本助力【新民網訊】據新聞晨報,「閱讀是一件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事情。然而,我所指的閱讀恰恰是最不功利的閱讀,是一個人與一本書安靜相對、歲月無聲。」
  • 西西弗開到100家 實體書店溫暖回歸
    10月15日,西西弗的第100家店在天津開業。  據《第一財經周刊》調查,北、上、廣、深、蓉、漢、杭、寧八大城市,共有2781個書店品牌,其中連鎖品牌有117個,佔比4.2%,只有1到2家門店的書店品牌佔比為95.8%。西西弗大概是其中的一個異類,在實體書店不景氣的這10年間,足足開了100家店。它的成功除了依靠與西西弗斯一樣的堅持,還有什麼秘密?
  • 北京閱讀季,漫步5家書店的5個時態,感受主題書店的小而美
    這個地方,便是書店。2019年9月27日,在一個風和日麗的秋日,跟隨「北京閱讀季」,漫遊了北京五家書店:北京百萬莊圖書大廈,團結書社,小眾書坊,碼字人,有書空間。這些地方,有深邃的民族藝術與文化,有柔軟深情的詩歌,有極具張力的戲劇藝術,有線上線下網友互動、提供不斷交流的網際網路閱讀與學習平臺。
  • 申城實體書店打造多梯度多元化新型閱讀空間格局
    光是上海就擁有2000餘家實體書店和發行機構,最高、最美、最古樸、最文藝、最時尚的書店構成申城多梯度多元化新型閱讀空間格局。  與六七十年前人們要買書,只能去新華書店排隊「軋鬧猛」相比,上海實體書店發展幾經沉浮,如今明顯回暖。一批高顏值、高體驗感、高附加值的複合型或專業化書店,大大豐富了公共文化內容供給,匯聚成為推動全民閱讀、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書香力量。
  • 直播預告|北京書店漫遊之旅第三站:走進798藝術圈,感受書香北京
    798藝術圈雖然不大,卻正能體現「美美與共」,明天下午14:30,我們將跟隨原創繪本作家熊亮、書評人綠茶一起探訪機遇空間、UCCA書店、旁觀書社及佳作書局4家特色書店,來一場書店漫遊之旅,領略不一樣的書香北京!
  • 北京實體書店發展「翻開新一頁」
    李蘇皖 攝  走進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地下二層,一個正門以細石子砌成門柱,木框玻璃門窗裡透出室內燈光的、以復原舊時北京街巷風貌為特色的書店就展現在人們眼前,這就是今年10月新開業的碼字人書店和平菓局店。從王府井新華書店、言幾又書店、王府井外文書店、涵芬樓書店到碼字人書店和平菓局,在王府井大街這條具有數百年悠久歷史的商業街上,這些特色各異的書店連點成線,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閱讀場」。
  • 西城區31家實體書店和閱讀空間獲政府扶持獎勵
    人文之美 這不小編聽說咱西城區 將有31家實體書店和閱讀空間的34個項目 獲得資金獎勵 扶持資金近千萬 西城的書香更加濃鬱
  • 未來實體書店該是什麼樣
    本報記者 杜潔芳  近些年,我國實體書店在與電子書、手機閱讀等新型閱讀方式的競爭下,打磨出新的業態模式——「書店+」,書店與休閒餐飲、講座、文創、劇場等元素進行嫁接,華麗轉身,成為一個個既具顏值又可體驗的複合型文化空間。
  • 實體書店回暖|上海第5家西西弗書店落戶虹口
    西西弗在上海的第5家書店,上海凱德龍之夢虹口店正式開業。 本文圖片 西西弗書店提供1月20日,西西弗書店·上海凱德龍之夢虹口店正式開業。這是西西弗在上海的第5家書店,充滿了上海元素。「從大方面來講,上海有很好文化底蘊,有紮實的閱讀基因。其次上海作為全國的經濟中心,民眾較高的收入水平決定了其在各方面的消費能力都處於全國領先,這其中當然包括在閱讀方面的消費。以上兩方面決定了上海地區圖書市場的容量還是相當龐大的。而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如此強大的市場容量並沒有完全被釋放和滿足,還有很大的空間有待我們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