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氣溫較低,對於多數的花花草草來說,是非常不利於其生長的季節,也是問題頻發的一個季節,小編經常在後臺看見花友們留言說家裡的花草出問題了,詢問怎麼處理····今天,小編簡單總結了幾個大家經常留言詢問的問題,分享一些自己的小經驗,希望對大家有用。
葉子幹尖、發黃
葉子幹尖、發黃是冬天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之一,一般來說,造成葉子幹尖、發黃的主要原因是室內空氣太乾燥,另外像光照不足、溫度過低、缺少養分、澆水不當等也會引起葉子尖端出現發黃、枯焦的現象。
發現家裡的葉子出現幹尖、發黃現象時,首先要從光照、澆水、溫度、施肥等方面尋找原因,逐一排查出原因後,再採取對應的措施解決問題。
處理方法:
針對因室內空氣乾燥而出現葉子幹尖、發黃的現象,我們需提高室內空氣溼度,保持一定的空氣溼度,可通過給植株噴水、鋪設鵝卵石、加溼器加溼等措施提高空氣溼度;如果是因為光照、澆水、溫度等原因造成的,則應增溫補光,冬天因為氣溫低、植株對水分的需求量變小,因此澆水不可過於頻繁,保持盆土稍溼潤即可,不可盆內積水。
葉子發黃髮黑、掉葉
冬天養花容易出現的問題二:葉子發黃髮黑、掉葉,一般來說,剛買回家的植株因環境的改變會出現掉葉、掉花苞現象,只需放置於通風的半陰處靜養幾天,待其適應一段時間即可。如果是家裡養的植株出現葉子發黃、發黑、掉葉問題,多數情況是因為澆水不當、土壤酸鹼度不合適、感染病蟲害,當然光照不足、溫度過低,還有正常的新陳代謝也會出現葉黃、掉葉現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判斷。
處理方法:
如果是因為澆水不當導致葉黃髮黑、掉葉現象,需及時調整澆水頻率,不可澆水過多或過少;如果是因澆水過多引起的葉黃髮黑、掉葉等,需節制澆水
,
如果室溫合適,可重新更換一下盆土,剪去腐爛的根系,或者在花盆裡添加一些新土,以吸收多餘的水分。
如果澆水過少,需要少量澆水並向植株葉面噴水,待其慢慢恢復生機後再適量增加澆水,直至恢復正常澆水。
如果是土壤酸鹼度不合適,則應及時調整土壤酸鹼性,喜酸的澆灌礬肥水、硫酸亞鐵溶液等來防止土壤鹼性化;喜鹼性的則用鈣鎂磷肥來改善土壤的酸鹼性。
如果是病蟲害引起的,則應及時修剪病蟲葉,減少二次汙染,並及時抓蟲治病,噴灑藥物等進行防治。另外,必須再強調一次,冬天室溫低於15度時,禁止一切施肥,避免肥害。
花苞掉落
花苞掉落也是很讓人心焦的一個問題,通常來說,掉花苞多數是因為環境的突然改變,讓植株有點適應不了,另外溫度過低、缺少養分、澆水不當等也會引發花苞掉落。
處理方法:
一般來說,當植株有了花苞後,最好不要隨意搬動花盆,澆水不宜過於頻繁,還有千萬不要直接冷水澆花,這無疑是加速花苞掉落的一大原因;另外一定要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冷風吹襲,儘量減小晝夜溫差。
有花苞卻不開花
另外我們在養花時,也常常出現一種情況就是:明明花苞很多,卻一直不開花,一般來說,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要不就是溫度、光照不適宜,要不就是花苞太多了。
處理方法:
如果是室溫、光照不足,我們可適當增加光照,設置小花房等保溫措施,為其營造一個舒適、溫暖的開花小環境;如果是因為花苞太多了,一定要狠狠心,及時剪去多餘的、弱小的花苞,以促進養分的集中,使其早日開花。
開花太少
花朵自然是越多越好,如果你覺得家裡的花開得太少,想讓其多開花,那麼前期剛冒出2~3個花苞時需先摘去,適當摘心以促進萌發更能花苞,另外一定要給予其充足光照,促進花芽分化,溫度適宜時且植株生長旺盛時,可適當增施一次稀薄的磷鉀肥,促進開花量;一輪花開完後,一定要及時剪除殘花,減少養分的損耗,以利下次開花。
關於冬天養花的幾個要點:
另外關於冬天養花,這幾點一定要注意:
1、保暖防寒:
多數植物都是不耐寒冷的,冬天需注意做好保暖防寒措施,氣溫低於5度時,就應及時將花移回室內,保持適宜的室溫,一般來說,室溫保持在10~15度及以上,就能適宜絕大多數植物的正常生長。
2、增加光照:
冬天陽光不是很強烈,可以適當讓植物多見些太陽光,給予其充足光照,以利於其進行光合作用,正常生長。可定期轉動花盆,使其受光均勻。
3、合理澆水:
入冬後氣溫較低,水分蒸發較慢,植株的需水量大大減少,需適當減少澆水量,保持盆土偏幹,避免低溫潮溼。尤其是冬天休眠和和生長緩慢的植物,應嚴格控水。另外切記不可直接用自來水澆花,以免因溫差過大,損害植物根系。
4、不可盲目施肥:
冬季大多數植物處於休眠或半休眠期,對肥料的需求不多,應儘量減少施肥或停止施肥,尤其是室溫低於13度時,應禁止一切施肥。休眠盆栽不需施肥,而對於冬季處於生長旺盛期的花卉來說,如果室溫較低時,也不需施肥;如室溫較高時,可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合理施肥,可施用少量的稀薄有機複合液肥。
最後,補充一句,如果室內空氣太乾燥時,可適當噴水增溼,保持一定的空氣溼度,有利於花草的生長。
看完後,你學到了嗎?希望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