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漢字的體現上也發揮得淋漓盡致。中國人取名字,一般都是觀摩物體的形態而得出,所以有很多的名稱都是很形象化的,在美食的名稱上就能看出來。但正是因為這些菜名,導致許多人對很多的美食會產生一些誤解。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4種聽名字就「搖頭」的糕點,貓耳朵上榜,聽到最後下意識後退,究竟是哪些美食呢?快來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貓耳朵
很多人可能聽到過貓耳朵的名字,但又不知道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還以為這真的是用貓的耳朵做出來的。其實這是一道江南的特色點心,在北方也是一道主食,因為它的形狀酷似貓的耳朵,就給它取名為貓耳朵,相傳,這道美食還與乾隆皇帝有一些淵源。但不管是作為主食,還是作為點心,貓耳朵都必須要做得精緻小巧,薄厚適中,太大了就不像貓耳朵了,而且還容易破,太小了就厚了,也就不容易入味了。
二、腸粉
現在在路邊,經常能看見賣腸粉的攤位和店面,而且還賣得很火。腸粉是廣東的著名美食,現在在全國各地都設有腸粉店,腸粉的種類有很多,但所有的腸粉都是這一個特點,都是用大米做成的米漿,鋪在鐵製炊具上蒸,蒸出來的腸粉晶瑩透明,口感Q彈,味道鮮甜香糯。清朝的乾隆皇帝在吃到這道美食後,因其長得像豬腸子,所以就叫它腸粉了。
三、馬蹄糕
現在在廣東或者福建的大街小巷裡面,還能看到一兩個賣馬蹄糕的小販,在街上賣著這個香甜可口的馬蹄糕。馬蹄糕是一道源於西方國家的美食,經過多年的中西貿易往來才傳入中國。馬蹄糕是由荸薺粉加上特製糖漿混合做出來的甜點,因為荸薺俗名叫馬蹄,所以這道甜點被叫做馬蹄糕。馬蹄糕看上去就像果凍一樣,能夠折動,但不會斷裂,馬蹄的甜加上糖漿,味道更加的香甜可口。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會做這種甜點的人已經不多了。
四、驢打滾
見過真的驢在地上打滾嘛?真正的驢在地上打滾的時候會掀起陣陣的黃土,也和這道甜點「驢打滾」一樣,當所有的工序都做好了之後,最後要在面上撒上黃豆面,像極了真驢打滾時的場景。驢打滾是北方的一道經典小吃,撒上黃豆粉之後,全身呈金黃色,裡面包裹著的豆沙餡和麵皮香甜軟糯。相傳慈禧太后吃膩了宮中的美食,想嘗嘗新玩意兒,於是御廚就將這道點心做了出來,當時有個叫小驢兒的太監把黃豆粉撒在了糕點上,當時急壞了御廚,但是重新做的話又來不及了,所以就硬著頭皮將這道甜點端到了慈禧太后的面前,太后吃到之後覺得還不錯,便問御廚這道甜點的名字叫什麼,御廚想到是這個太監將黃豆粉撒在了糕點上,於是就隨口一說,這道糕點的名字叫驢打滾。
看完這些美食的名字,真的對中國人的文化和智慧感到深深的驚嘆。這些東西都是我們中國人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是永遠不可能被取代的。那麼你還能想到哪些名字奇特的美食嗎?歡迎在評論區下方與大家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