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中君子,其魂乃直,獨憐竹,清幽、典雅、正直,快來一起學種竹

2021-01-09 然不同

白居《養竹記》說:「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竹林也就在這有心與無心間應運而生。從入目蔥鬱的竿竿翠色到令人陶醉的落日餘暉,乃君子之所,竹中君子,直,取其寧折不彎的思意。偶覺竹子的意象美不勝收,孤傲中挺直秀麗,超然於世,正直於世,不濁不妖,君子取其直,愛竹者其必具浩然正氣也。

君子浩然立於世,而不甘受濁,青竹瀟灑存於林,而自帶淡泊於世。因相像而相知,因相知而相合,君子與竹,千年輪轉,終究不散。見得思義是君子所為,寧折不彎是青竹所求。一個任你春夏秋冬亂言,一個任爾東西南北風吹,都不忘初心,淡然處置。

獨竹水能折,竹林風也脆。很少能見到竹子單獨一根成才,基本都是成群成林,卻間隔得剛剛好。遠一點,不能互相支撐;近一點,又會奪了養分。讓人不得不讚嘆自然的偉大和竹的高尚得空之時,我邀你來賞一路竹林,你便攜一壺佳釀欣然而來。你請我去看一世長安,我便帶一縷清風乘興而至。繁忙之間,我不擾,你不問。我知你自在那方,你曉我不會離開。

君子與君子,正若竹與竹,相互扶持,卻從不互擾。自古以來,君子便是謙謙,色思溫,貌思恭。即使下一秒刀劍相向,也會先抱拳拱手說句請;縱然上一秒言辭激烈,結束了也要道一句承讓。這可能也是為什麼那麼多武林高手,都喜歡把竹林作為決戰之地。與自然萬物為鄰,與琴棋書畫為友,靜觀萬物,靜觀己身。在匆忙之餘,更多地貼近生活,慢下來,回歸生活,或許這才是中國人真正雅致的模樣。

自古愛竹之人極多,蘇軾更是把君子與竹的相互關係推到了極致:「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道盡了多少人的內心。窗內這廂,鋪一桌紙硯,筆慢慢浸透墨,橫豎撇捺敘說著世間百態;窗外那側,望無邊竹林,風緩緩搖過葉,雲淡風輕闡述著虛懷若谷。在這種環境裡薰陶的人,怎會不溫潤如玉?古代文人非常講究生活環境,食可無飽,居要求雅。竹有清韻,是君子之象,多伴文人居室左右。有名的除了東坡先生,還有竹林七賢,劉禹錫,鄭板橋等。

君子與竹,一體同心。人說,竹之十德,囊括了自然的包容;君子九思,蘊含了中國的大道。君以九思對照十德,便可讀懂整個人生。

此生之理想便是與蘇東坡一般,願食無肉,但願居有竹,即使迫於現世無法尋得一處幽靜竹林,亦要在內心深處種一片竹林,把千般柔情與豪邁一起放進心中的竹林。

竹子也是堅持和沉穩的象徵,竹子用了4年的時間,僅僅長了3cm。從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地生長,僅僅用了六周的時間,就長到了十幾米。其實,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將根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米。

我們也是如此,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有些人可能會走得快一些,有的人會慢一些,但是不能忽視前面幾年的積累。更何況我們的人生不止五年,所以我們的人生也要有味道,要與有味道的人交往,也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滋有味。

正值陽春三月,雖然疫情肆虐,但只要我們想竹子一般沉穩,正直,淡然處之,像竹子與竹子一樣相互守望,攜手成長,待成長為一片竹林,便可抵禦大風大浪。也希望大家學習竹子的精神,即使疫情當前無法出去,也要像前4年的小竹子一樣提前默默積蓄力量,不斷學習,只待時間到了,便可一日拔一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如若閒來無事,也可在家中種植一些人工盆栽竹子或者水培竹子,聊以解悶。竹子品種繁多,製作竹子盆景宜杆細且矮、葉狹小的小竹類為宜,如佛肚竹、四方竹、觀音竹、紫竹、翡白竹等。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家庭養殖竹子:

選苗:

一般選擇健康粗壯的幼苗,並且竹節紋路要清晰,不要有黑色的斑點,每節上至少要有一個枝節;在選擇好幼苗後,將其根系浸泡在生根水中1小時,之後晾乾插入泥土中,插入深度大概4釐米左右。

培土:

竹子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種植前需要選擇微酸性的黑土,這種土壤養分充足,利於根系吸收,並且土質較為鬆軟,方便植株疏鬆透氣;花盆可以選用容量較大的陶土盆。

澆水要求

竹子喜歡在潮溼的地方生長,要保證土壤一直處於溼潤的狀態,但是植株不能積澇,以免根系腐爛;在夏季竹子對水分的需求較大,每天要澆水一次,並及時做好土壤排水工作;冬季只需把泥土打溼即可。

施肥要點

竹子雖喜溼,但忌盆內積水,如養護不當,都會引起竹子盆景變態和生長不良。春夏新竹生長旺盛期應適當減少澆水,可使竹杆 矮化。竹子對肥料的需求不高,一個月施肥一次即可,選擇氮、磷、鉀混合肥,埋入土壤中,別沾染到植株上,以免燒傷植株,不利於後期的生長;在冬季要停止施肥,避免肥料堆積引起肥害。每年的5~8月,施2~3次有機薄肥液,並注意夏季炎熱天氣時適當遮蔭養護,這樣就能使其經常保持竹葉的新鮮翠綠。每隔2~3年於3~4月間換土換盆一次,除去部分舊根和宿土,換上新的培養土,會生長良好。

修剪

竹類萌發和生長較快,平時要注意修剪,才能保持竹子盆景的姿態優美。每年的6~7月間,當新竹生長完成後,再行更新與造型修剪。

以後再出新筍,要立即除去,以免擾亂竹子盆景的造型和消耗養分影響母竹的長勢。

平時只要稍加細心養護,使其始終保持優美景觀和枝葉青翠、雅致、美觀,一盆竹子盆景便可長期供人們觀賞。

病害防治

竹子容易受到枯梢病的影響,這種病會讓竹子枯萎;要把受感染的竹尖用消毒工具剪掉並銷毀,用稀釋100倍後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噴灑受感染的區域,堅持一個星期竹子即可恢復正常。

相關焦點

  • 竹:中國的君子
    竹,因為寧折不屈,虛心清勁,堅韌耐寒等品性而備受歷代文人雅士所喜愛,它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與梅、松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全面地概括了竹子的品格。植竹於家中也寓意吉祥,故有「竹報平安」的說法。
  • 竹,中國的君子
    《說文·竹部》:「竹,冬生草也。象形。下垂者,菩箬也。凡竹之屬皆從竹。」意:竹,經冬不死的草,字源於象形。字形像兩兩並生的修長竹子,竹子有竹葉下垂。其形狀看起來像兩個「個」字,其實同根生。竹,因為寧折不屈,虛心清勁,堅韌耐寒等品性而備受歷代文人雅士所喜愛,它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與梅、松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
  • 不可居無竹
    ,便令種竹。陳毅儒將在《莫幹山記遊詞》中詠道:「莫幹好,遍地是修篁,夾道萬竿成綠海,風來鳳尾羅拜忙」。「迴風落景,散亂東牆疏竹影」。「風搖青玉技,依依君子。」此乃翠竹之「形趣」。 庭中栽得綠竹數叢,「疏竹虛窗時滴瀝」「紗窗外風搖翠竹」,是為雨中風中之「聲趣」。
  • 清幽不過竹,竹藝美學
    ;其枝彎而不折,是柔中有剛的做人原則;生而有節、竹節必露則是高風亮節的象徵。竹的挺拔灑脫、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青,且「未出土時先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有君子之風。畫竹的關鍵在於對竹枝葉的取捨、概括,用筆自然、一氣呵成,表現竹的無限生機,濃淡相映、妙趣橫生。
  • 我愛故鄉的竹
    故鄉的山水讓我魂牽夢縈,但我獨愛故鄉的竹。   蜀地多竹,農舍的房前屋後常被一叢叢的茂林修竹環繞。我到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風景,但每次行走在故鄉的竹林下,心境都倍感寧靜。白居易在《養竹記》曾說:「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
  • 梅花、蘭花、竹、菊花 號稱花中四君子
    梅花、蘭花、竹、菊花。被人稱為「四君子」。品質分別是:傲、幽、堅、淡。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於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詠物詩文和藝人字畫中常見的題材,號稱花中四君子。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為高潔志士;國花是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徵。
  • 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
    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梅、松並稱為歲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愛竹詠竹者眾多。▼病中見窗外竹感賦董必武 1952年3月4日竹葉青青不肯黃,枝條楚楚耐嚴霜。▼竹     鄧拓階前老老蒼蒼竹,卻喜長年衍萬竿,最是虛心留勁節,久經風雨不知寒。
  • 梅、蘭、竹、菊乃是「四君子」,他們的名聲何來?
    梅、蘭、竹、菊乃是「四君子」,他們的名聲何來?中國的詩詞歌賦,大多都是「言志」,言志必有物,而中國古詩文中的「物」,梅、蘭、竹、菊就佔據了其中的「多數席位」。蘭,色淡香清,生幽僻,居深山,處幽谷,不惹塵囂,不因空寂而遜色,不因空谷而衰貌,配山石以襯其秀雋,置曲房一百顯其幽香,聞其香,瞻其容,故令人痴迷,鑑賞之則雅趣。橫生,乃謙謙君子的象徵。
  • 以竹為知己,玩竹伸雅懷
    竹常與松梅為伴,不畏為霜雪,是文人心中的一泓清流,令人痴,令人遠。後世文人大家王子猷、蘇軾、鄭板橋,都是千古代表的竹痴,王子猷寄人空宅,尚令人種竹;蘇軾曾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鄭板橋蓄竹"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五代 徐熙 《雪竹圖》在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們將竹子比作君子,「苦節憑自珍,雨過更無塵。歲寒論君子,碧綠織新春」。
  • 弘揚君子文化,化妝品界的國粹品牌——蘭竹護膚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化妝品最新資訊 > 正文 弘揚君子文化,化妝品界的國粹品牌——蘭竹護膚
  • 踏雪尋梅、臥齋聽竹
    自古以來,梅竹就備受人們的喜愛,尤其是歷代文人士大夫把梅竹比作君子。常常踏雪尋梅、臥齋聽竹;吟詠之間,提筆寫就,敬其不畏嚴寒,效其正直清逸。在中國繪畫史上,以梅、竹為題材而創作的繪畫作品更是不勝枚舉。
  • 鑑賞|十萬元一竹,史上最全的奇石與竹的文化!
    二,竹報平安:竹:竹簡。竹報:舊時家信的別稱。司馬光曾感慨竹子頑強的生命力,作《種竹齋》詩云:「雪霜徒自白,柯葉不改綠。」詞集名。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原指畫竹子之前,因反覆觀察,胸中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畫起來才得心應手。比喻臨事有定見或事前已有全面考慮安排,因而顯得清靜而有把握。宋·蘇軾《文與可畫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告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宋·晃補之《贈文潛甥楊克一學文與可畫竹求詩》:「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
  • 你知道竹之「七德」指的都是什麼嗎?詩詞中的意境讓你得益良多
    梅蘭竹菊被中國古人稱之為「四君子」,竹是君子化身,是「四君子」中君子。竹有七德:竹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是曰正直; 竹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是曰奮進; 竹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曰虛懷;竹有花不開,素麵朝天,是曰質樸; 竹超然獨立,頂天立地,是曰卓爾; 竹雖曰卓爾,卻不似松,是曰善群; 竹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是曰擔當。它彰顯氣節,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不懼嚴寒酷暑,萬古長青。
  • 新枝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題畫竹—陳鐵路收藏
    好希望自己住在一片竹林深處, 象王維那樣彈琴長歌,聽竹蕭蕭,感竹清韻,渴來品竹茶,餓來食竹筍,品清幽,食雅淡,寂寞時一支竹笛邀月同歌,請竹共賞,且隨風吟竹唱,聆聽花開葉落,感悟繁華歲月之澹泊心境。竹,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雖未居其首,但國人與竹之情結,不曾遜色於梅、蘭、菊三花,「四君子」中,梅多孤傲,蘭多脫塵,菊多情殤,唯竹多韌骨,傲中有謙,乃真君偉丈夫也。
  • 風物誌 | 虛心有節,中國古代文人與竹是如何互相成就的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對竹的喜愛,是中國古代文人群體的共性之一。千百年來,在無數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一種再普通不過的植物,變成了君子的象徵和意向,形成中國特有的竹文化。全詩三章,每章九句,採用借物起興的手法,每章均以「綠竹」起興,借綠竹的挺拔、青翠、濃密來讚頌君子的高風亮節。譬如,詩中寫道,「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翻譯成現代文就是說,看那淇水彎彎岸,碧綠竹林片片連。高雅先生是君子,學問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這首詩,用竹子來襯託君子挺秀清朗的風姿,而聯想到君子內在的「虛心有節」,展示君子的品格和才華。
  • 不可居無竹,北方庭院種竹
    魏晉時的阮籍和嵇康七人,因愛竹而常在淨美清幽的竹林中聚會,談文論世,號稱「竹林七賢」。唐代「竹溪六逸」常以竹林為家,賦詩吟嘯。蘇東坡著名的《於潛僧綠筠軒》中有句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清代的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將一生寄託於畫竹之中。喜愛竹子,但是北方適合什麼竹子呢?
  • 尋訪南投竹林秘境 嘗竹香佳餚
    (圖片提供/雄獅旅遊)自古以來,竹子即受到許多文人雅士所喜愛,不僅被稱譽為「歲寒三友」之一,也與梅、蘭、菊共稱為「花中四君子」。因其風過不折、雨過不汙、不畏寒暑,且外形典雅挺拔、可生於貧壤山石之間,更代表著堅毅、正直、謙遜、節操、高尚的象徵。大文豪蘇東坡在《於潛僧綠筠軒》中則提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由此可見,古人對竹子的情有獨鍾,更「視竹為友」、「以竹為伴」。
  • ​尋訪南投竹林秘境 嘗竹香佳餚
    (圖片提供/雄獅旅遊)自古以來,竹子即受到許多文人雅士所喜愛,不僅被稱譽為「歲寒三友」之一,也與梅、蘭、菊共稱為「花中四君子」。因其風過不折、雨過不汙、不畏寒暑,且外形典雅挺拔、可生於貧壤山石之間,更代表著堅毅、正直、謙遜、節操、高尚的象徵。大文豪蘇東坡在《於潛僧綠筠軒》中則提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由此可見,古人對竹子的情有獨鍾,更「視竹為友」、「以竹為伴」。
  • 家中養上3種「竹」,寓意好,又特彆氣派,快來試一試
    家中養上3種「竹」,寓意好,又特彆氣派,快來試一試!導語:梅蘭竹菊,人們美其名曰「花之四君子」。而現在,四君子中的許多品種我們也可以在室內養殖了。特別是竹,有很多品種,雖然沒有竹林中的竹子那麼的高大,但是在家養花卉中,絕對是大氣的「大哥」般的存在。喜歡養護花卉的花友,家中一定是會有一株竹的。不圖別的,單單是為了滿足一下自己對於各種花卉植物的喜愛之情,也一定會去買一株竹的。家養的竹中,有富貴竹、轉運竹、觀音竹等等,寓意和內涵都是特別好的。接下來我們就介紹一些不錯的可家養竹類植物吧。
  • 竹,至高境界的風骨!賞彭先德先生國畫竹子圖
    竹,早在《詩經》中,古人見竹疏朗瀟灑,便想起君子。歐陽修也言:"竹色君子德。"古人以竹追思君子,見竹如見君子。鄭燮一生,更是痴竹如命,置身竹林,宛如與君子作伴,以此勉勵自身。世謂竹如謙謙君子,君子之姿,亦是竹之姿也。唐代張九齡亦詠竹,稱"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       接下來,請欣賞彭先德先生的國畫竹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