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去過無數次蘇州博物館,留戀過館內輝煌燦爛的文化遺產與蘇州特色的建築風格,但在博物館出口,你注意過歷史上煊赫一時的農民軍政權遺留下的忠王府嗎?
柳亞子說:「我來重讀太平史,十丈銀釭焰影沈。」忠王府的過往,本身便是一曲美麗而悲情的輓歌。
這座當年及至政權覆滅都未完工的建築,在歷史變遷中,經數次拆建與重新規劃,如今一部分劃到隔壁的拙政園裡,保留下來的主體建築作為蘇州博物館的一部分,參觀博物館時即可見。
但在大師手筆的蘇博面前,存在感卻很弱,即使它被認定為現存太平天國王府中最完美的建築。
提忠王府不得不提太平天國的過往。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史上短暫存在卻赫赫有名的農民軍政權。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著名的政治軍事核心人物。
作為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他英勇善戰,戰績輝煌,有「真豪傑」的讚譽,而後期變節又為人所詬病。太平天國分封王位諸多,忠王無疑是最具有爭議性的一位。
清鹹豐十年(1860年)四月,李秀成率領太平軍攻克蘇州。以蘇州為中心,在蘇州、常州一帶建立了太平天國的「蘇福省」。
據《蘇臺麋鹿記》載,李秀成佔領蘇州後,「以復園吳宅東拓於潘,西拓於汪,兼而並之,建為王府」。
意思是以復園即拙政園為主體,東、西拓展兼併了潘、汪兩家的宅子,打造了一個綿延數裡包括公署、宅邸、花園的龐大建築群。
破城為王的李秀成在蘇州城內獨獨看中拙政園這塊地,究竟是這位泥腿子出身的王爺到了富庶江南也學起了風雅還是另有它意?
也有後人猜測此舉有取先人王獻臣所言「拙政」二字,來諷喻洪秀全對這位肱骨之臣的猜疑。
蘇州是難得的富庶安樂鄉,攻破蘇州的李秀成在軍事上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農民軍將領「打天下就要坐享天下」的這種心理再加上對洪秀全的猜疑不滿,李秀成是正經把蘇州作為自己的大本營來安身的。
他對忠王府的建造可以說是費盡心思,不僅派專人督造,時時過問,甚至徵用民工近千人。
這樣打造的忠王府可以說是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甚至後來住進來的李鴻章都誇到:「忠王府瓊樓玉宇,曲欄洞房,真如神仙窟穴。」
可惜的是李秀成在這座精心打造的「神仙窟穴」裡呆了僅僅三年便匆匆下臺。清同治二年(1863年)冬,蘇州失守,李秀成的隊伍草草收場,而此時,忠王府浩大的建造工程尚未竣工。
儘管已人去樓空,但走進這座建築時,觸摸每一處細微的痕跡,依然可以窺見曾經的風光。高大寬敞的正殿,雕梁畫棟,大門、儀門、大殿重重殿宇有序並立。梁枋間彩繪絢麗,龍鳳紋窗格氣勢不凡。
前面作為官署,富麗堂皇。而穿廊連接的後軒與兩側宅邸,更為典雅精緻。庭院錯落,有水有樹,更多了一份清幽恬靜的韻味。
最有特色的是戲臺,佔據整整一進殿堂的大戲臺闊達得能容近百人的狂歡。還有禮拜堂,太平天國信奉拜上帝教,故修有禮拜堂,其中的擺設依舊照著當年的樣子。一排排的烏木椅,可以想見當初的聲勢浩大。
王府的豪奢舊影在建築中若隱若現,但似乎總有種違和感,不管是闊大的戲臺還是突兀的禮拜堂。或許是太平天國這個曾經崛起卻又迅速腐敗沒落的政權背後的粗暴歷史,跟沉澱著千年風雅的園林文化有些格格不入的原因。
建築見證的是歷史。不管是煊赫還是荒誕,歷史都覆過忠王府的十丈銀釭焰影,繼續滾滾向前。
轉過闊大幽暗的戲臺即是一進院落,院落裡當年文徵明手植的紫藤依然存在,枯乾虯枝把天井都覆蓋了,陽光透過枝蔓灑在地上星星點點。
此情此景只想起鄭板橋的一句詞:一霎時波搖金影,驀抬頭月上東山。
萬丈紅塵三杯酒 千秋大業一壺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