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毒販的中型私人飛機如果想由拉丁美洲走私古柯鹼到歐洲,往往需要一個停泊地點。
這個地方最好位置適中、溝通容易,如果又有極高的腐敗指數那就更加合適了,而幾內亞比索幾乎完全符合這樣的條件。
幾內亞比索位在西非,北鄰塞內加爾,南方是幾內亞,西邊是大西洋,由大西洋向西延伸,海另一邊的對岸就是南美洲。
幾內亞比索還是世界上最貧窮的20 個國家之一,人均年所得約為 800 美元。
當地經濟以農業及漁業為主,本來經濟基礎就薄弱,而 1998 年爆發的內戰,使原先的經濟及基礎建設,都遭到嚴重破壞。
而這裡原來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官方語言是和巴西相同的葡萄牙語,所以溝通不成障礙。
幾內亞比索剛好是葡萄牙殖民地
這個國家有著易於滲透的邊界、不起眼的機場,和一個幾乎毫無能力作為的政府。
這裡和其他國家的犯罪引渡協議不明,美國著名的逃犯,犯下謀殺及劫機案的喬治·賴特,就曾在這裡安居多年,擔任籃球教練。
在聯合國毒品與犯罪署眼中,幾內亞比索簡直可稱為是個毒品國家。其中一名高級官員在曾經說:在阿富汗及哥倫比亞,毒梟可能掌控了個別省份,而在這裡,是整個國家。
哥倫比亞大毒梟被軍方逮捕
事實也是如此,在哥倫比亞,毒梟從混亂的治安中得利,而在幾內亞比索,他們的獲利則來自安全的環境。
因為就一個充斥毒品的國家來說,幾內亞比索相對來得和平,有時甚至是平靜無波。
這不會看到有人因販毒橫死街頭,毒品交易相對見不到太多暴力。
而受到最大威脅的,恐怕就是執法人員。面對近乎瘋狂地毒品走私,警察及公權力的執行,也需要變得無比謹慎。
換句話而言警察就是要看好的你的處罰對象,不要惹到無法對抗的人物。
作為執法人員的警察,收到死亡威脅是稀鬆平常的時,該國數任警察局長,就是害怕死亡威脅而選擇逃離。
當地毒販裝備良好
簡單地說,這些走私的毒販根本就不怕當地警察。
幾內亞比索這個國家在1974年獨立以來,實質上的國家政權掌握者就是軍人集團,所謂的領導人只不過是拿來裝點門面的工具。
軍人集團裡有部分軍官參與了毒品的國際交易,當他們認為政客擋道時,就有可能發動政變或槍殺政治領導者。
在2008年11月,經由民選擔任總統的維埃拉就因為提出要打擊毒品走私遭到了襲擊,雖然他的保鏢擊退了槍手,保護了的他安全。
維埃拉
但 2009 年 3 月,他的寓所遭到反對者的重型武器攻擊,維埃拉在試圖逃出時中彈身亡。
在2012年,該國的殷德加參謀長不承認當時還在舉行中的首輪選舉結果,發動兵變,以政變方式掌控了政府。
不過這一切,在這個國家,似乎成了某種常態。當年爭取獨立的遊擊隊,還可以留下個爭取解放的好名聲。
但自此之後,國家的精英就忙著尋求部族、政黨與軍隊間權力,這是個悲慘的過程,涉及政變、逮捕、酷刑、死亡威脅及暗殺。
在幾內亞比索短短歷史上的幾任總統,就沒有多少人能夠活著完成他的任期,但即使這樣,也還是有無數人搶著去做總統。
在這個小國家產生的劇烈變動,原本不該影響到全世界多數地區,如果他們還是依循傳統,供應全球木材及腰果的話。
但是,這裡預估每年提供40噸的古柯鹼給歐洲市場,而毒品走私卻在這裡得到軍方的保護,上文提到的殷德加參謀長就是其中的一大頭頭。
另外的頭頭一個是這個小國的前海軍司令納·楚託,還有一位是前空軍參謀長。
在幾年以前,美國特勤人員利用釣魚執法,逮捕了這位前海軍司令納·楚託。美國指控:納·楚託及前空軍司令卡馬拉策劃了數百公斤的海洛因運毒。
納·楚託
而正是由於軍官介入毒品交易,大筆金錢收入,助長了他們發動政變的膽量。
血腥的歷史持續在這個國家上演,在2008年維埃拉被暗殺之前,時任政府高層已經在炸彈攻擊中身亡。
接下來的3個月之後,另一總統候選人也遭士兵槍殺身亡。而這些事件的犯人,最終都未被查出。
該國軍隊
這個國家的殺戮事件,合理的推測都和毒品交易有關。可以說,毒品控制了幾內亞比索的政局,而古柯鹼讓這個國家的每一次權力交替都變得更加血腥。
這個國家唯一有權力的執法者,就是軍隊。
2008年7月12日,一架私人噴射飛機因為液壓系統故障,被迫降落幾內亞比索的國際機場。
當警方試圖搜索飛機時,一整隊的軍人突然出現,將飛機包圍,以防止有任何人進入。
哥倫比亞軍方截獲的運毒飛機
而根據西班牙警方提供資料,那架飛機上有半噸的古柯鹼和3名的委內瑞拉大毒梟。
到了第二天,一架由委內瑞拉過來的小飛機,飛來修理這架噴射私人飛機。這一次,警方總算可以登機,但沒有找到任何貨物的記錄,也沒有發現組員。
聯合國毒品與犯罪署懷疑,甚至是是舊式的波音727,在西非都被拿來當做運毒之用,而這樣的飛機可以運送10噸的貨物。
當時致力于禁毒工作的幾內亞比索警察局長在此事件後對外媒如此說道:他不想要這份工作,他希望做出些什麼,然後結束工作。他夢想的工作是能和國際組織合作打擊毒品,而且儘可能和家人遠離幾內亞比索。
而一位聯合國調查官員在幾內亞比索在群島中航行 4 天后,稱這裡是「毒犯的夢想之地」。
因為這個國家難以真正管轄這些附屬群島,因為警方沒有自己的船艦。不在任何航班紀錄上的飛機,輕易就可能會降落在沒有跑道的各島。
附屬群島眾多
事實上,就曾經有一架運毒飛機因為機械故障,不得不拋棄部分載荷,結果造成半噸的古柯鹼掉落在海上。
當地有部分居民看到後把這些東西拿來粉刷房屋,另有一些人認為它是木薯粉,至少有一人把它當成乾燥後的嬰幼兒奶粉。
外觀確實和奶粉差不多
幾內亞比索毒品問題難見解決之道不需要懷疑,部分人的貪婪,但也不要懷疑部分人的正義。
在幾內亞比索的貧民窟裡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型倉庫,它們的作用就是儲存從拉丁美洲運過來的古柯鹼。
每個倉庫大約可以存放300到600公斤的毒品,一旦去往歐洲的運輸工具準備妥當,毒販們就可以在幾天內將毒品給轉運出去。
當地正義的警察也曾多次組織蹲守行動,希望來個人贓並獲,但卻經常撲空。久而久之,警局無法負擔如此的大筆開支,只能被迫放棄蹲守行動。
至於無法令當地警局無法負擔如此的大筆開支是多少呢?3位警察一個星期的吃喝拉撒,再加上汽車的油錢大約是115 歐元。而300 公斤古柯鹼拿去歐洲販售,市價約可賣到 1.2 億歐元。
可是哪怕這些正義的警察蹲守成功,人贓並獲,成功收繳300公斤的古柯鹼,他們所能得到也不過是一枚勳章,沒有任何的財物獎賞。
可能他們回到家中還是要面對家徒四壁的環境和嗷嗷待哺的孩子,以及毒販對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威脅。
「正義也是要吃飯的!」所以現在的幾內亞比索依然是極佳的毒品轉運站。
而對於實際控制這裡的軍方領導人來說,這裡的人窮得根本買不起毒品,因此毒品只是過境,所以不擔心毒品泛濫問題,從而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所以這種毒品轉運對於軍方領導來說是一種聰明的獲得「國際貿易利潤」的方式,而同時也不會弄髒自己的手。
幾內亞比索首都市中心一片祥和
甚至有部分軍方人士將這視為某種對前殖民地的報復行動。
但令這些軍方領導人沒想到的是,在當地富人中間,毒品交易已經發展成另一個市場,這些將軍的下一代,也終究是成為了吸毒者。
全文終
聲明:本號內容部分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觀點及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