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俗話叫男人「三十而立,」其實,這是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意思是每個人到了三十歲,思想與智慧會更加的成熟,人生的價值觀也在社會歷練中慢慢的形成。這樣才有了人生路上追求的樂趣,以及擁有家庭社會責任感,擁有信仰價值觀念而達成所處行業的一個輝煌成績,從而得到社會與周圍親朋好友的認可。
在我看來,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才去發奮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與家庭生活,是完全來得及並且可以達到事業成功的一個目的。只是「魚與熊掌」兩者不能兼得,需要一個良好的心態與事業目標的選擇得當,創業資金與行業技術的把握尺度,懂得人生自我約束管理以及人際關係的拓展,做到低起點,高標準,長規劃,鍥而不捨,就可以達到人生事業上的成功與輝煌成績。那麼,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應該客觀的了解人的生命是一個過程,這個是任何人都要面對與無法逃避的一個現實,可以把人生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去看待此問題,就會解開人生在三十歲後,事業處於低谷與改變家庭經濟收入的一個方案。
一,每個人從母親懷胎十月,嬰兒呱呱墜地的生命之初,從睜開雙眼看到美好世界的第一天起,到童年以及學生時代的這段生命之時光裡,佔據了生命的三分之一。
假如每個人從如今的2歲開始讀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三年,5歲讀一年學前班,6歲開始讀小學6年,12歲讀初中三年,15歲讀高中三年,18歲讀大學專科三年或者本科四年畢業。那麼參加社社會工作的時候年齡基本上就在21歲到22歲之間,當然,大學畢業後,對於那些繼續攻讀學術型或專業型的研究生們,可能參加工作的年齡一般就在24歲到25歲之間,有的大學畢業後,採用半工半讀去完成高學歷,可能成家立業的年齡會在30歲左右。
當然,這裡有必要強調一下,在國內目前的高學位有三種,即本科學士學位,研究生碩士學位,研究生博士學位。所以學士、碩士、博士是學位而不是學歷,國內的最高學歷就是研究生學歷,而博士後不是學位,是取得博士學位後,在高等院校或者科研機構有一定的工作年限或者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後,由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所頒發的《博士後證書》,所以,最高學位是博士學位而不是博士後。
由此,可以客觀的看出人生從出生到學習的階段,是單純而美好,也是武裝每個人跨入社會的知識基礎積累,是改變命運大門的一把「金鑰匙。」
二,從學生時代出身社會參加工作,到60歲的這段生命時光裡,佔據了生命的三分之一光陰,也是人生的「黃金時段。」
過了30歲的這個年齡,到60歲的這段生命時光,是每個人一生之中最黃金的階段。可以這樣說,一個人一輩子有無事業的成就,也就在這30年裡面,要麼是榮華富貴事業有成,要麼是清貧艱苦日子過得不堪,或者是寄人籬下與愛情家庭事業雙豐收呢。
對於人生的選擇權,我想,是掌握在每個人自己的手裡面。對於題主所提出的,「30歲了才明白,開始發奮讀書,想改變自己的命運與家庭生活,」自然就不足為奇了,因為每個人的先天自身條件,後天成長環境,性格差距因素,家庭社會背景因素等。導致了並不是每個人都上過大學擁有高學歷,也並不是所有人30歲的年齡都已經是什麼企業家啊,暴發戶啊,首富啊這些。而更多的是年齡在30歲處於事業的發展階段,家庭開始成立階段,或者說人生正處於迷茫的階段,在30歲的這個年齡階段,是可以通過讀書去改變自己的選擇,以及改變家庭生活而達到改變命運的目的。
但30歲的時候,如果文化不高,要通過讀書改變自己命運的話,在這裡,我有兩個方案可供題主選擇:
一:不以讀書取學歷的目的,可以攻讀專業知識與社會生產實用技術方面的書籍。比如如果在農村想創業,可以學習大棚種植以及家禽養殖等方面的書籍。如果想在城市發展創業,可以學習餐飲小吃,橋梁施工建設,美容美髮,汽車維修,貨運物流,批發零售加網店的模式等,通過讀書學習,適當的時候拜一師傅。從而達到短期內通過讀書加實踐相結合的模式,選擇好人生愛好與想去發展的行業,進行深耕創新,達到改變自己命運與家庭生活的目的。
二:通過讀書參加成人高考進修學歷的模式,去選擇參加社會行業的高薪入職。因為年齡在30歲的時候,一般來說,低學歷的人至少參加社會工作好幾年了,許多朋友可能有能力去應聘高薪,但學歷低卻是一道坎,讓人不得不放棄而依然幹著低工資的老本行。其實,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成人成考,成人自考,電大函授,遠程網絡教育這四種讀書學習模式去戶籍地的正規學歷提升培訓機構,或者當地自考委員會報名而入讀的。後期需要自己選擇好大學與相應的專業,通過3年左右時間完成專科或者本科的學業,達到讀書而取得大學文化,也圓了許多朋友的大學「狀元」之夢。按題主30歲的年齡來算,畢業後,也才30多歲,到60歲的這20多年裡面,完全可以扭轉自己的人生軌跡與改寫命運。
因為,讀書本就是一個學習與成長的過程,而國家開放後的成人高考自修大學學歷,是與在校應往屆大學學歷一樣的被國家承認,被社會各行業所認可的,只是取得學歷學習的方式不一樣罷了。且在參加事業編制公務員考試,各種資格證書考試,以及評定其它職位職稱時,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只是在我看來,題主需要一個等待過程與自我讀書的約束力罷了,所以,這是在30歲迷茫時,選擇有目的性的去讀書,而達到用能力知識與文憑去勝任高薪而穩定的行業。比如參加自考取得大學學歷後,可以根據所學專業愛好去參加公務員考試,應聘金融行業單位職務,以及考取教師資格證與醫師資格證,去應聘教師或醫師,或者新聞媒體記者,播音主持等。而去勝任相應的崗位,也就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選擇與命運,有了高薪穩定的收入,自然就改變了家庭的生活。
三,每個人60周歲到「壽終正寢」的那一天,佔據生命的三分之一,在這段生命時光裡面,是人生的晚年以及可能出現的癌症與其它疾病期間,而至到生命的終點。
人生一旦到了60周歲後,精力、體力、記憶力、做事效率等,都會大打折扣的,並且許多人都在55周歲到60周歲而退休了。「據國家衛健委所發布的《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我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由2017年的76.7歲提高到了2018年的77.0歲。
所以人在60歲後的晚年時光裡面,是短暫而且必然要面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癌症、糖尿病、高血壓、肝病,以及其它疾病等而帶來的痛苦與折磨。這是事實,每天醫院都有那些被病痛折磨而離去的老人,因為許多癌症與疾病,特別是末期的時候,基本是無法治癒的,這也是整個醫學界面臨的難點。比如常見的糖尿病晚期,肝癌晚期,肺癌晚期等,都只能最大限度延長患者的生命。
所以,身處年輕30歲的朋友們,好好把握生命之旅吧,人生可以迷茫,但不可以埋怨,需要理解生命過程,而掌控好自己的人生「黃金階段,」從而走出人生的迷茫,去創造生命的價值。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即刪)
小濤的農村生活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