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0日至11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越南中部海濱城市峴港舉行。10日晚,出席APEC峴港會議的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領導人,身著越南傳統絲質襯衫,拍攝「全家福」。合影后,領導人出席東道主舉辦的歡迎晚宴並觀看文藝表演。
作為「國禮」,這套服裝放在一個竹盤子上送給與會領導人。上衣由上等蠶絲製成,經手工織染,有象牙白和藍色兩種顏色供選擇。象牙白為蠶絲的本色,藍色象徵著和平。
1993年,首屆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美國西雅圖召開。各經濟體領導人不帶助手和隨身翻譯,不穿正裝。從那以後,在一年一度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東道主通常會為與會領導人提供特別製作的當地傳統服裝,在宣介東道主傳統文化的同時,也體現「亞太大家庭」的理念。
2006年,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越南舉辦。當年,各經濟體領導人穿的是越南傳統服裝——奧黛。「奧黛」是一種絲質長衫,胸袖剪裁非常合身,女版兩側開高叉至腰部,下半身配一條喇叭筒長褲。男版「奧黛」兩邊開叉,長度在膝蓋以下,腳踝以上,裡面襯以長褲。藍、綠、紅、黃、粉5種顏色供領導人選擇,其中藍色最受歡迎。
2016年秘魯利馬:特色披肩。披肩使用秘魯最好的面料——羊駝毛製成。
2015年菲律賓馬尼拉:巴隆。由菠蘿葉子纖維製成。根據不同經濟體特色,繡了不同的圖案。
2014年中國北京:新中裝。服裝採用中國特色傳統工藝。
2013年印度尼西亞峇里島:安代克。「安代克」是峇里島特有的編織工藝,製作過程全部由人工作業,每套服飾至少需要3名織工手工編織,耗時一個月完成。2012年,2011年,2010年,這三屆會議分別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美國夏威夷和日本橫濱舉行,會議沒有統一服裝。
2009年新加坡:亞麻立領上衣。男款服裝為亞麻長袖立領上衣,突出新加坡多種族、多文化融合的特色。女款為絲質紅色上衣。
2008年秘魯利馬:查蘭披肩。用羊駝毛織成的查蘭披肩是秘魯安第斯山區印地安人的傳統民族服裝。
2007年澳大利亞雪梨:Driza-Bone大衣。大衣最早是澳大利亞水手的穿著,布料防水。大衣為棕色,有鬥篷,領口顏色分赭紅、暗藍、芥末黃、桉樹綠,分別代表澳大利亞內陸荒漠、海岸、陽光沙灘和植物。
2006年越南河內:奧黛。
2005年韓國釜山:圖魯馬吉。大褂「圖魯馬吉」領子呈V字形,衣長過膝。顏色包括金、褐、銀、藍、綠等,女性領導人還可以選擇粉色和紫色。
2004年智利聖地牙哥:查曼託。套頭披肩「查曼託」是智利傳統服裝,用傳統土法編織,做工講究,每件披肩上的圖案各不相同。
2003年泰國曼谷:泰絲服裝。泰國為與會領導人準備了泰絲製成的特色民族服裝。
2002年墨西哥墨西哥城:瓜亞貝拉。「瓜亞貝拉」白襯衫是墨西哥炎熱地區,特別是該國東南部的尤卡坦半島男子愛穿的服裝。
2001年中國上海:唐裝。這套唐裝分外套和襯衫兩件。團花織錦緞中式對襟夾外套,有紅、綠、藍、咖啡、絳紅、黑6種顏色,細緻的手工滾邊、古色古香的盤花紐,頗具東方韻味。
2000年汶萊斯裡巴加灣:馬來族風格藍襯衫。馬來族風格藍襯衫極具汶萊特色,是汶萊人一般出席重要儀式的服裝。顏色一般是白、藍等單一色。
1999年紐西蘭奧克蘭:制服。這套「制服」由紐西蘭優質羊毛製成,包括一件帆船夾克、一件長袖馬球襯衣及一條黑褲。
1998年馬來西亞吉隆坡:蠟染印花襯衫。1998年馬來西亞提供的衣服與1994年印尼的蠟染襯衫類似。襯衫花紋多樣、色彩豔麗,極富熱帶風情。
1997年加拿大溫哥華:皮夾克。帥氣的飛行員款皮夾克。
1996年菲律賓蘇比克:巴隆。由菠蘿纖維手工編織製成的菲律賓國服——「巴隆」。
1995年日本大阪:未穿著民族服裝。雖然是傳統,不過也有例外。比如1995年在大阪舉行的會議,領導人並未穿著日本民族服裝。
1994年印尼茂物:蠟染印花襯衫。時任印尼總統蘇哈託贈送每位領導人一件巴提克——一種蠟染印花襯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