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年5-6月好多同學帶著梔子花去學校,很香甜,讓人羨慕。我姥姥家院子裡也有一棵,可惜我家裡沒養花花草草。長大後,每次萌生要養花的念頭,首先就會想到梔子花。
今年初疫情影響,在家的時間變長了,自己嘗試了做各種美食,也再次嘗試養花,第一株如願養了梔子花,當時還沒有任何經驗,以前家裡的植物僅限於吊蘭、綠蘿、虎皮蘭這類皮實的。也不懂梔子花有好多個品種,只是隨便網購了一棵,後來知道這是大葉牡丹梔子花,屬於不太好養的品種。
3月初,室外有一點冷但陽光很好,收到梔子花時葉片有點蔫,賣家說要多澆水,在遮陰處放2周緩苗,於是我把花栽好擺在陽臺上陰涼處。為了有問題隨時諮詢高手們,我還加入了賣家的養花交流群。
種下大約2周,濟南的天氣還不錯,白天基本在20℃以上,梔子花底部的老葉片開始變黃,問了賣家,說是要多澆水,但養花交流群裡的高手說可能是澆水澆多了,不透氣,我百度了一下,這種自下而上的黃葉現象是澆水多導致的,矛盾糾結中,不知道該聽誰的?
我自己判斷可能是澆水太頻繁,排水通風不好,因為摸著盆土一直很溼很粘,花盆比較大,澆一次水很難幹掉,天氣也不算熱······,還是暫停澆水觀察幾天吧。
減少澆水後,葉片也沒蔫,看著不太精神,老葉片持續變黃中,但也不算太嚴重。
賣家承諾,1個月內如果養死了就補發一棵,其實植物並沒那麼容易死,只要你給它澆水。但是,想養出好狀態就沒那麼容易了。我是啥也不懂的新手,只能眼睜睜看它慢慢的黃葉、落葉,狀態越來越差,直到花苞全落光,白白浪費了一個花季。
3月底,連續降溫2天了,氣溫在3-13℃左右,草莓苗在室外挨凍,仍然開花結果,翠綠欲滴,梔子花在溫暖的陽臺內,大一點的花苞從底下開始發黃,我隱約有種不祥的預感······
就這樣完全束手無策,大一點的花苞全都變黃了······用手一碰就掉了,1,2,3,4,5,……好心疼啊~
所幸還有一些小花苞狀態還湊合,問了養花交流群裡的朋友們,有同樣困擾的人並不少,客服說是移栽後正常現象?葉子黃了摘掉就行···
可是,每天看著葉片變黃,花苞掉落,心情實在是太糟糕……
4月也過了一半,花市賣的梔子花競相綻放,芬芳迷人,再看我養的這一盆,唉,好無奈呀!花苞幾乎全掉光,葉子落了一大半,我的心拔涼拔涼滴,準備把它移栽到外面小花園自生自滅了。最近太陽毒辣,為了給它遮陰,我特地將它安家在桂花樹下。
現在回顧才知道當時上盆的錯誤:
1. 用的花盆太大了,賣家發過來是帶土球的,應該找一個合適大小的盆,比原土球大一圈就好,本菜鳥覺得這個植株冠幅這麼大,一定要用個霸氣的花盆,這個大號盆口徑大約40cm,至少裝了原植株自帶3-4倍的土,澆水3天後,花盆中央的土幹了,周圍的土仍然很溼。
2. 土壤不夠疏鬆,土質是養花最關鍵的因素,沒有之一,比花盆重要太多,選好了土,根系才能健康生長。當時用的是小區裡隨便挖的園土,搭了一點點營養土,且沒有拌勻,園土粘性很大,不易透水。
後來再養別的花,我是從松樹下挖了一些松針腐殖土,這種土透水性超級好,很容易幹,比買的營養土透水性還要好,也不像有些營養土那麼輕,澆了水會飄起來。
3. 上盆之前沒有洗根或浸泡根球,新土沒辦法與根系融合。後來準備地栽脫盆時才發現,盆栽這一個半月梔子花自帶的土球跟盆裡的土還是是完全分離的。
整個5月,天氣太幹太熱,地栽後的梔子花還沒適應新環境,每天早晚澆水1-2次,老葉片還是從邊緣開始發黑,幹掉,直到老葉子全部落光,新長出的小嫩葉,葉片周邊也是黑的,有種被曬焦的感覺。我一度覺得它堅持不下去,但隱約還有一絲生機,每天回家都要看看它。
我又買了一盆小葉梔子花,用松針腐殖土盆栽,沒有緩苗,直接戶外暴曬,每天澆水,並沒有發生任何不妥,葉片花苞都很精神。看來梔子花不同品種之間差異很大,相比較,小葉梔子花實屬皮實好養。
6月上旬天氣依然乾熱,每天回家要給地裡的百合,藍莓澆水,當然也不能忘了梔子花,它好像稍微有些適應,雖然葉子周邊還是有一圈黑,但能看到它在努力發芽長新葉,真的是不能小瞧了植物的生命力~
6月中旬到整個7月,承蒙老天照顧,濟南天氣不算炎熱,雨水非常充足,地栽的梔子花好似開掛了,長勢喜人,從光禿禿的枝幹,變成了綠油油的小樹苗啦,我心甚慰,哈哈哈……
現在看它和剛買回家時,絕對是判若兩花~我是如此珍惜它現在的狀態,希望它能在地裡茁壯成長,枝繁葉茂。
可是,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面,問過的花友都告訴我,大葉牡丹梔子花在北方不能夠地栽過冬,再怎麼保護也無濟於事。最好是趁天涼前栽回盆裡,冬天搬回室內。
該咋辦呢?
左思右想,我還是想試試讓它在戶外地栽過冬,希望今年老天再照顧一下,冬天不要太冷,我要把所有的保護措施都加上,蓋上小花棚和棉被,期待來年的春暖花開。
以防萬一,花友還教我現在扦插一下枝條,作為預防措施。嗯,菜鳥又要嘗試高難度操作了,養花的路上困難並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