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古建築彩畫的起源及發展史

2020-12-13 古建家園

在我國古建築歷史上,彩畫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建築彩畫,在柱、梁、枋等處繪製圖案花紋,是極富特色的建築裝飾。本期,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古建築彩畫的起源及發展。

從文獻記錄來看,《禮記》中道:「楹,天子丹,諸侯黝,大夫蒼,士黈。」這段文字說明色彩的象徵性已經形成禮制,與社會的等級地位相匹配。

夏朝就有了「日、月、星辰、群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紋樣,並以五色繪製,以區分貴賤等級——「楹,天子丹,諸侯黝,大夫蒼,士黈」。

此時建築裝飾還處於萌芽狀態,還沒有形成獨立的建築裝飾類型,彩畫、雕刻、繪畫還雜糅不分,其中由於張掛織物和金屬包鑲所產生的裝飾構圖,在後來的裝飾中產生了巨大影響。

春秋時期有了彩畫的雛形,從考古實證來看,秦漢時期西蜀成都已經出現種類繁多的精美漆器,對大漆運用的推測應該可以推及木構建築的承重結構、上漆技術當不成問題,故有「山節藻梲」和「設色施章」之說。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迅速發展,彩畫在裝飾紋樣上出現了卷草、蓮花、火焰、飛天等圖案,寶珠和曲水萬字也佔據一定裝飾地位,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兩種式樣均已有,這也影響了後期隋唐彩畫風格的發展。

盛唐是我國彩繪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營造法式》「彩畫作」總結了隋、唐、五代以來流行在全國各地的不同工藝及作法,規範了按工藝程度、圖紋用意及材料劃分若干等級,按等級的不同施於不同類型的建築上。

《營造法式》規範了六種基本做法:五彩遍裝、碾玉裝、青綠疊暈稜間裝、解綠結華裝、丹粉刷飾和雜間裝。圖案大多以紅色作底,青、綠、朱、白、黑五色攢退,色彩鮮豔,以暖色為主,圖案線條剛勁有力,圖案紋樣多以花草為主,布局沒有三廷之分,總體效果疏朗大氣。

宋代的建築形式比唐代規模更宏大,彩繪的表現手法也更為豐富。其特點是用墨更講究筆法的流暢飄逸、線條的剛勁挺拔,花紋圖案也變得活潑多樣。在操作技法上,宋代以線條輪廊和圖案造型為主、以退暈技法為輔、以青綠為主色、以紅黃為陪襯,風格清淡雅致。

由於宋代禁止民間私設金爐溶金,所以彩繪中很少用金飾,這也成為宋代彩繪的一大特色。元朝時畫工們在額枋彩畫上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旋子紋樣。旋子紋為一圓形而富有旋轉動感的花卉裝飾圖案。以後旋子紋也成了明清兩代彩畫中一種很重要的紋樣。

元立國不到百年且戰亂不止,現今留存的彩繪很少,只有山西永樂宮、洪洞廣勝寺等幾處實物。但分析研究這些僅存的實物可以得知,元代彩繪對我們建築裝飾的發展仍有一定的貢獻。

元代彩繪主要是以青綠為主調、同時輔以黑白線作各部圖案的輪廊線,使作品更加明晰典雅。元代還首創了在建築物的枋心添加泥塑圖案這一新的技法。北京雍和宮北出土有元代亭子彩畫。

元代的建築在北京留下的不多,現在認定北京元土城遺址公園為元代土牆。北京城的城牆裡一度存有元大都內的彩畫,但是其等級不高,無金,沒有暖色,只有藍色和綠色。現在都不復存在了。

明清的彩畫與各歷史時期的彩畫相比,實物保存較全面。明清時期建築彩畫的製作手法已經完善:襯底襯色技術、罩染技術、堆粉貼金技術、調色全色術、疊暈技術等等,都有所發展和提高。

明清時期的彩畫還有一個突出之處,就是產生了以青綠兩色為主的冷色調,這使得建築裝飾的色彩和造型更趨向優雅耐看。

明代木構彩畫以梁、檁、額枋等柱頭以上部分為重點,鬥拱上的彩飾只作單色平塗或單色退暈為主,這與宋代相比,顯得較為「輕描淡寫」。旋子彩畫在用色上很少用紅色,尤其慎用金色,最多為「點金」,給人以冷豔高雅而沉靜之感。

清代彩畫,除了繼承了過去的傳統,在取材和製作方法上還有了新的變化,使傳統的建築彩畫得到一定的提高和發展。此時期,製作更加規範、等級更加嚴密,吸收了滿族、蒙古族和西方的一些裝飾特點,裝飾手法與紋飾紋樣十分豐富,使之突破了明代旋子彩畫的窠臼,形成了具有清代風格的「清式彩畫」。

清式彩畫的色彩基調以青綠色的冷色調為主,用紅的範圍比明代多了。康乾年間,彩畫的用金量驟增,故宮的太和殿、奉先殿使用金箔面積佔50~100%左右。

製作工藝上,清式彩畫在繼承明代的基礎上,結合瀝粉、貼金、掃青綠等手法來加強裝飾效果。到了清代,彩繪發展已高度成熟,官式彩繪可分為五類,即:和璽類、旋子類、吉祥草類、蘇式類和海墁類,每科畫種又分多種作法。

清式彩畫在材料品種使用上有了更多的突破,除了傳統的石色之外,繪製異獸、包袱、白活所必須用的植物色也大量使用,更突出的是為使彩繪配合建築等級之需,昂貴的金色也廣泛施用,使得高等級建築顯得金碧輝煌、光彩奪目。

清代建築彩畫無論是規模、品種、色彩、工藝等都有長足的進步,達到彩畫史的最高峰。有人可能會好奇,為何建築物上非得要有彩畫呢,難道僅僅是為了好看?

其實塗飾面層對木結構防腐防蛀的作用,而紋樣則源於生產生活中編織、金工等活動。古代彩繪有宗教的圖騰和權力的象徵,以及後來更多的關于吉祥和趣味的追求。對於「秩序感」和「美感」的要求,純粹的「藝術意志」的萌發。

中國的建築彩畫,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趨向多元化和個性化,它從不同方面向人們展示並強化了,建築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建築彩畫色彩是歷史建築原真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對其加以保護,以免造成歷史信息的缺失。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網際網路+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

古建、建築行業相關原創內容,歡迎大家踴躍投稿(私信)。

相關焦點

  • 如何參觀古建築:古建築彩畫識別指南
    在參觀古建築的時候,梁柱上金碧輝煌的彩畫總是非常吸引人們的目光。這些彩畫色彩斑斕,美不勝收,給宏大巍峨的建築平添了幾分柔麗精緻。
  • 曲阜市「三孔」古建築彩畫保護工程有序進行
    &nbsp&nbsp&nbsp&nbsp三孔』古建築彩畫概況。「三孔」古建築群現有房屋1300餘間,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彩畫面積約14萬平方米。自清末以來,由於歷史、經濟等原因,「三孔」等古建築的彩畫一直沒有進行過系統的保護維修,只在單體建築大修時進行過局部的修復。
  • 看看《中國建築彩畫圖案》才知道古建築有多美!
    《中國建築彩畫圖案》彩繪是中國建築裝飾藝術中一種特有的方法,在大型建築物上施以鮮明色彩,取得豪華富麗的視覺效果,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特徵之一。中國建築彩畫圖案印染藍布質地的封面《中國建築彩畫圖案》: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編.人民美術出版社彩印.1955年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劉醒民、王仲傑編集,此本大約在
  • 沈故宮展現古建築修復工藝「過譜子」 重繪明清最高等級彩畫和璽彩畫
    6月30日,遼寧省文物保護工程公共示範和觀摩體驗活動——瀋陽故宮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二期工程迎來首批體驗者。30餘位新聞記者走進東所頤和殿修繕現場,近距離觀摩體驗古建築油飾彩畫的「過譜子」等修復工藝,了解彩畫和文物修繕的原則、理念。
  • 瀋陽故宮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二期工程階段性竣工
    11月20日,瀋陽故宮博物館組織實施瀋陽故宮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二期工程2020年度階段性工程質量驗收工作。驗收成員一致認為施工過程控制的比較嚴格,總體對內簷彩畫的現狀保護及裱糊、外簷彩畫重繪部分繪製的圖樣及效果滿意。
  • 學給彩畫上顏色
    10月25日,遼寧省文物保護工程公共示範和觀摩體驗活動——瀋陽故宮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二期工程迎來第四批觀摩體驗者。30位公開招募的公眾觀摩體驗者走進瀋陽故宮東所的頤和殿、介祉宮修繕現場,近距離觀摩體驗古建築油飾彩畫中的瀝粉、刷色、貼金工藝。
  • 瀋陽故宮油飾彩畫修復四大看點
    瀋陽故宮博物館供圖瀝粉是古建築彩畫傳統工藝。遼瀋晚報記者查金輝攝瀋陽故宮完成東所頤和殿明清最高等級彩畫和璽彩畫修復重繪,東所介祉宮、頤和殿室內裱糊及太廟東配殿、十王亭等內簷彩畫現狀保護,明年將繼續實施古建築保護修復二期工程。
  • 淺析中國葡萄酒的起源與發展史
    我們不難了解到世界葡萄酒的發展史。一般認為大概在公元前7000-5000年,人類社會便有了葡萄酒。考古發現,人類最早的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在當今的亞美尼亞和喬治亞境內。有最早文獻記錄的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埃及金字塔的壁畫上記載了葡萄採摘、葡萄酒的釀造過程。
  • 古建築彩繪分類和古建築彩繪形式介紹
    古建築彩繪分類和古建築彩繪形式介紹現在走進很多的景區和公園我們都可以看見古建築彩繪,在我國古代建築中,除建築構造讓人駐足之外,其內外簷部繪就的色彩斑斑斕、構圖莊重典雅的彩畫也是吸引人們注意的重要部分。因為有了彩畫,那些歷數風雨的古建築仍然可用金碧輝煌來形容,從而使古代建築有一種豪放而赫然的氣勢。古建築彩繪分類和古建築彩繪形式介紹。主要分類 :和璽彩畫根據建築的規模、等級與使用功能的需要,分為金龍和璽、金鳳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和蘇畫和璽等五種。
  • 古建上的彩畫,給建築更美的外衣
    古建彩畫是中國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特有的建築裝飾藝術,它具有保護建築木構件的作用。古建彩畫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經過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
  • NBA起源和發展史簡介
    NBA起源和發展史簡介 NBA的成立在籃球運動發源50年之後,在這之前的1891年,籃球運動被美國的一位叫詹姆士
  • 沈故宮展現古建築修復工藝「過譜子」
    30餘位新聞記者走進東所頤和殿修繕現場,近距離觀摩體驗古建築油飾彩畫的「過譜子」等修復工藝,了解彩畫和文物修繕的原則、理念。同時,記者了解到,瀋陽故宮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二期工程已開工,預計2021年9月下旬竣工。此次工程,將重繪明清最高等級彩畫和璽彩畫。
  • 瀋陽故宮太廟修繕 復原椽飛頭油飾彩畫
    瀋陽故宮太廟修繕工程目前已經完成復原椽飛頭油飾彩畫工程,綠油漆底色、瀝粉貼金萬字圖案,貼金裝飾代表了瀋陽故宮太廟的高建築等級。  日前,瀋陽故宮太廟修繕工程迎來了第二批體驗者,20位省內文保志願者參加了本次觀摩體驗活動。
  • 帶著日曆逛長廊洞悉彩畫裡的頤和園
    伴著晨曦或夕陽,微瀾的昆明湖,泛著金光,走在長廊上,仰視著廊頂上的彩畫,於自然之美中感悟人文之美。這時候,千萬別走馬觀花。咱們帶著問題逛園子,就有趣兒多了。比如您知道頤和園長廊彩畫有幾宗「最」嗎?長廊彩畫的經典故事從何而來?當年繪製長廊彩畫時,老畫工們又是如何「鬥法」?
  • 古建築彩繪一麻五灰亭臺樓閣彩繪
    古建築彩畫的基本工藝就是,在做彩繪的工藝流程上所使用的各種方法,由於彩繪的種類,圖案都很多,如和璽彩繪,旋子彩繪,蘇軾彩繪等分類不同,所以製作工藝也有差別,但絕大部分圖案都有基本的表現方法,也稱之為基本工藝,基本工藝不能包括各個細部花紋和畫面的畫法,它是指在各種古建築彩繪的繪製程序中都包括這些項目
  • 古建彩繪之和璽彩畫,與宮殿建築完美結合,皇家範十足
    古建彩繪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名目繁多,一般分為三類:旋子彩畫、和璽彩畫和蘇式彩畫。彩畫普遍使用於宮殿、寺廟、官衙、牌樓等建築,他有著特有的施工過程,一般先批灰打底,其次繪畫放樣,最後設色塗刷。今天就由熙虎彩繪為大家揭開和璽彩畫的「神秘面紗」。
  • 新年貼春聯,春聯的起源和發展史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春聯的起源與發展史。春聯源起於周代的桃符。桃符就是橫在大門兩側的長方形木板。據說桃木有趨避鬼邪的作用,所以每年正月初一大家都會將桃符置於大門兩邊。
  • 最美就在中國古建築的懸梁上
    說道建築,小編覺得最美的建築就是咱們中國的古建築了,無論是從外觀上來看,還是從裝飾上來看,毫無疑問的都是最精緻的最複雜的藝術作品了。從去年開始,故宮系列開始火了起來,從故宮設計的產品包裝、還有相關的檯曆等等,甚至還有一些高端化妝品也吸收和設計了有關故宮的元素,這些產品都非常的好看,中國風的味道也非常的濃烈。這些新穎的設計也是受到了一致的好評呀!
  • 推薦十部優秀作品帶你認識中國古建築
    2.說到中國現存古建築數量最多的省份,你一定想不到,那就是「煤炭之鄉」山西,這裡可以說是一座露天的「中國建築博物館」。很多「國寶級」的古建築,你此生一定要去看,因為它們的保存非常艱難,比如應縣木塔、懸空寺等。
  • 五大古建築—細看古建彩繪繁複美
    下面就有熙虎彩繪帶你領略中國十大古建築的彩繪之美。1、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故宮故宮,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在世界上頗負盛名。同時又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文化的標誌性古建築。它採用的是和璽彩畫,又稱宮殿建築彩畫,這種建築彩畫在清代是一種最高等級的彩繪,大多畫在宮殿建築上或與皇家有關的建築之上。2、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在世界都排的上名號的布達拉宮,被譽為世界十大土建築之一,由宮堡、林卡、城堡三大類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