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十四五」東北全面振興新路徑
中國經濟時報瀋陽訊(記者 段樹軍 張徵 ■趙潤汐) 主題為「『十四五』東北振興戰略實施路徑探索」的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白沙島論壇12月19日在遼寧省瀋撫改革創新示範區召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張軍擴,全國政協常委、遼寧省政協副主席武獻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餘斌出席論壇並作主旨演講。遼寧省政府領導在開幕式上致辭,瀋撫改革創新示範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董峰出席論壇並推介示範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 張軍擴
張軍擴在主旨演講中表示,新形勢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完成好兩大核心任務。一是要進一步加大擴內需力度,更加充分地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使內需在支撐今後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二是要加快補齊我國發展中的諸多弱項短板和「卡脖子」環節,進一步夯實我國產業發展的基礎,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裝備原材料工業基地,在關鍵材料、關鍵零部件方面也佔有重要地位。東北地區要充分發揮自身基礎和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努力實現技術自立自強,為增強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作出貢獻。
全國政協常委、遼寧省政協副主席 武獻華
武獻華說,近年來,遼寧省企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但較民企強省仍有較大差距,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是推動遼寧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2019年,遼寧營商環境綜合評價指數為32.81,在全國排12位,較2018年上升2位。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要體現改革創新精神,以「自貿區建設」和「瀋撫綜合改革試驗區」等為抓手,加大制度的集成創新,釋放發展潛力。要抓住「關鍵少數」,讓幹部有幹事創業的本事、激情和制度環境。要狠抓「法治環境」,講誠信,營造官民平等的競爭氛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 餘斌
餘斌認為,當我國經濟發展轉變到主要依靠消費和服務之後,經濟增長對能源、資源以及相關重化工業的依賴程度大幅降低,需求增長明顯放緩,這些產業密集的東北地區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增多。基於我國經濟發展格局的演變和南北差距擴大的現實,實施東北振興戰略,要充分發揮東北的比較優勢,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在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的同時,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瀋撫示範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董峰
開幕式後的「主題演講」環節,董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馬駿,科技部調研室原主任胥和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員李廣乾,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曉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鬱松,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管理》原總編輯宋承敏,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吳慶分別作了主題演講。
論壇上還發布了由國研經濟研究院完成的「瀋撫改革創新示範區白沙島金融生態小鎮金融產業規劃」課題研究成果。當日下午,立足瀋撫示範區發展定位和實際情況,與會專家學者與瀋撫示範區相關部門進行了閉門研討。
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白沙島論壇由遼寧省瀋撫改革創新示範區管理委員會、中國經濟時報社、國研經濟研究院共同主辦。論壇宗旨是依託國家高端智庫資源,匯聚政、學、商、媒等各界智慧和力量,為「十四五」東北振興戰略的實施激發創想,為瀋撫新區「三區一引擎」的目標呈現謀計問策。遼寧省及瀋撫示範區有關部門及部分區屬國有企業負責人、省屬高校負責人、國內知名企業及駐遼金融機構代表、新聞媒體等200餘人參加論壇。
圖片來源/遼寧省瀋撫改革創新示範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