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便利了 也更實惠了 但超市的生意卻越來越難做了

2020-12-13 鳴途網

導讀:實體店來客數下降不見得是線上各種渠道省錢,消費者調轉馬頭,根源還是在商品層面。

前些天,凌塵打算買些土豆炒盤土豆絲,結果打開一款生鮮電商APP全部選好準備結帳後卻驚奇發現它原本39元的起送價取消了。

「乍一看到,感覺就是挺好的,以後買把蔥都可以直接下單了,不要再到處湊。」這種變化對凌塵這類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單身小白領來說無疑是十分方便的,不再需要為了買兩個土豆而往食百、乳飲等板塊上下滑動挑選,硬是湊足39元的起步價。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排名前列的各種生鮮電商平臺如盒馬、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都在服務體驗上下足功夫,不僅開始逐步取消配送費與加快配送速度(多數是打著「半小時達」或「一小時達」的口號),還可以免費領東西,如盒馬每單滿10元左右就可以領取價值1元左右的大蒜。

這一系列服務提升無疑對凌塵等消費者們來說是一大福音,不僅可以按照實際需求下單購買,還可以享受到時間上的便利,幾乎是隨下隨到。「可以說,這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疫情後線上流量陡增,一大批消費者轉移線上,這就使得生鮮電商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如是表示。

01 「更方便,更實惠」

顯然,凌塵便是市場日趨紅火下的受益者。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疫情初期是一單難買,但到中後期,隨著疫情的好轉,從疫情中趟過來的生鮮電商就開始了對商品以及服務上的改造與提升。須知,市場從不青睞止步不前者,只有大浪淘沙之下的倖存者才有可能繼續存活下去。

而誰也不願意做被後浪拍在沙灘上的前浪。在凌塵生活與工作的一線城市北京,生鮮市場戰況堪稱慘烈,實體店遍布有物美、超市發、首航、京客隆和華冠等,他們大都割據一方如超市發多年沉澱在海澱區,華冠深耕房山,而首航盤踞豐臺與大興。與他們連接的各種APP、小程序也數不勝數,典型的就是已經幾近囊括中國連鎖百強榜單的生鮮平臺多點。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外來戶如永輝、盒馬、沃爾瑪等,他們的實力也不容小覷。近些年興起的一些新業態像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等,北京也沒有落下,一如凌塵說的「走在街上隨便一掃,都可以看到美團買菜的綠色外賣框或是正騎著車的每日優鮮外賣小哥」。足見北京生鮮市場競爭之激烈,非同一般。

據凌塵講述,現在她已經有兩個月沒去逛幾千平米的大超市了,日常購買多是在社區樓下小店或是即時達的生鮮電商平臺上解決。「平常上班朝九晚六,周末也少出去,日常食材、水果都會在下班路上的小區店買或是提前一會兒在手機上下單,下班後就送到,這樣比較方便。」

「不會想去逛一下大超市嗎,當作散心和解悶?」對於記者的這一疑問,凌塵表示,疫情前有時隔一周還會到附近的超市逛逛買買,但疫情後,就儘量減少了到人多的地方,也就少去超市了。「說實在的,現在超市裡的東西幾乎網上都有,而且還更便宜,去超市更多是想鍛鍊下,多走動走動,一直坐著也不太好。」

跟凌塵不同,葉若在華南一縣城教書,她日常的生鮮消費主要是放在家附近的一些夫妻老婆店裡面。「衣服、鞋子都是在淘寶等綜合電商平臺上買,像蔬果肉這些我們都在家門口攤子上買,很近,非常方便。像每日優鮮、盒馬這些我們這邊都沒有。」

當記者問到生鮮電商是否有必要時,葉若坦言,「可有可無吧,如果能比小店便宜,可能就會去買。」

02 分化、融合與聚焦

針對今年零售行業情況,「分化、融合與聚焦」是資深零售觀察者顧尚的理解。

分化就是指業態層出不窮、非常多樣,如社區團購、前置倉、店倉一體、社區店等,可形象地形容為「海陸空」齊上:海就是指多業態經營,路便是實體店,空即是線上業務。「這就是分化,購物渠道越來越多,人們可選擇的購物路徑越來越多,未來也只會更多。」

就連前置倉業態的叮咚買菜,在北京一些區域也允許消費者到小倉選購和自提。誠如顧尚所言,未來零售業必然是走向融合,融消費時代已經到來,只有線上或線下都行不通,因為線下來客數減少,而線上獲客成本也在與日俱增。所以說,像滴滴旗下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也在往線下走,於成都開了首家線下店。

「融合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線上線下兩類渠道的融合,二是消費者消費渠道的融合。後者指的是購物行為也分線上線下,消費者有時候去超市,有時候在線上買,就是什麼工具都有在用,一般都看商品性價比來決定是否入手。」顧尚表示,疫情過後的消費者越來越缺少所謂忠誠度,很多忠誠度都是靠持續低價換來的,一旦價格上去了,忠誠度也就沒了。

聚焦則是指服務聚焦、商品聚焦與商圈聚焦。服務聚焦就是說客戶群越來越精準;商品聚焦為消費者分層,根據消費者畫像來選定商品,梳理商品結構,比如定位中高端人群的盒馬引進相關企業,推出家政服務。這是實體店的玩法,實際上按照網際網路思維,只要能將各方資源連在一起,單用線上社群就可以解決。

所謂商圈聚焦則是指不同商圈就需要有不同的打法,你開在北京郊區的店和開在國貿的店能一樣嗎?明顯不一樣,這裡面就有很多說法。

同時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顧尚言及自身消費渠道構成,他稱,目前也是很少逛線下實體店,包括社區小店,主要會通過朋友介紹的微信群購買,一買就是四五斤起步。「這種方式不見得省錢,有時候反而還比線下貴些,但商品好,這是最重要的。」

顧尚認為,實體店來客數下降不見得是線上各種渠道省錢,消費者調轉馬頭,根源還是在商品層面。

03 變革路上

至於低線市場,顧尚預測一兩年後就會有變化。「現在高線城市出現的一些變化,不久也會在低線城市出現,只是進程會緩慢一點而已。」

變化幾乎轉眼間就發生,未來很難說,但起碼一些省會城市正悄然發生了一些實質性的變化。日前,一福州白領陸笙告訴龍商網&超市周刊記者,之前他大都是用永輝到家買日常用品,自從下了樸樸超市後,現在大多用樸樸超市。

「倒不是說樸樸的商品和價格比永輝好,而是它的服務好一些如快遞小哥能幫忙帶下垃圾,態度還不錯,總體體驗感稍勝一籌。」陸笙說道。可見,往往牽動消費者僅是其中一個點,也許是商品好、價格便宜,也許是像捎帶下垃圾袋這種服務體驗,數不勝數,不一而足。

為使用戶不致流失,很多企業開始了或多或少的變革。以青海西寧一家親超市為例,考慮到菜市場業態的靈活性與煙火氣,近段時間正籌備推出全新的市集業態,以「聯營+自營」的形式開展賽馬機制如賣蔬果的既有超市方,也有引進的商戶在銷售,雙方憑實際經營來論高下。

「菜市場並非都不可取,它裡面承載的人情味,是很多顧客尤其是中老年顧客喜歡的,而這正是我們需要強化的。接下來,我們也會著重提升我們的人性化服務,讓顧客到我們店裡不僅是買東西,也能起到情感撫慰的作用。」一家親董事長賈建全強調。

與一家親一樣,安徽六安的綠籃子超市也極為推崇市集業態。其掌舵者張兵稱,疊加休閒娛樂功能的市集業態店或者稱社區鄰裡中心將會是綠籃子接下來重點要布局的業態。俗話說得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張兵的想法便是將菜市場裡的新鮮實惠與人情味的優點移接至超市裡面,同樣地,也將菜市場的簡陋環境替換成商超明亮整潔的區域,豈不相得益彰。

同處變革中的還有甘肅新樂超市,據新樂超市總經理馬元介紹,當前新樂在西寧的46家門店,已有43家完成了升級改造,銷售平均翻了一番。「我們現在主要是踐行『錯位經營』的思路來經營,與線上品類區隔開來,比如線上糧油米麵配送費錢(超過一定重量會加收相應的配送費),我們就會加大對這一品類的挖掘力度。」

(超市周刊第1546篇原創 撰文| 賴章平

編輯 | 胡一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開超市、便利店越來越難賺錢?業務、生意越來越難做?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句話可以說是馬雲最有名的話。客觀地說,馬雲創建的阿里巴巴和淘寶網確實是一種全新的生意模式,連接了整個中國和世界,縮短了中間環節,最大限度地減低交易成本,確實使做生意的難度降低不少,消費者也得到許多實惠。但與此同時,「阿里巴巴和淘寶網讓生意更難做」也成為許多人的心聲。
  • 蔬菜生意為什麼越來越難做?
    一部分人已經開始思考蔬菜當前乃至未來的發展境況,不管是老手還是剛入行沒多久的新人,收貨的、批發的,還是代賣的,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現在的蔬菜生意似乎越來越難做了。這是為什麼呢?(1)信息環境愈發透明蔬菜這個生意,以前賺錢最關鍵要素就是信息的不對稱。
  • 為什麼現在的餐飲生意越來越難做?
    隨著經濟的發展,外出就餐人員的數量越來越大,特別是90後的年輕人們,不喜歡在家做飯,大多都是外出就餐,數量的擴大,餐飲行業的生意應該是更好做,為什麼有的人卻感慨為什麼現在的餐飲生意越來越難做?二、餐廳裝修陳舊,甚至是三無餐廳,像這種餐廳開店最後肯定是走向死亡的,你看哪一家生意火爆的餐廳裝修風格都是獨特的,這樣更能吸引消費者就餐,對於年輕人來說,就餐味道是一部分,環境體驗是另外一部分,兩者都能滿足才能算是好的餐廳,因此我們既然決定開餐飲店,就要把他弄得好好的才行!
  • 為什麼輕食店秋冬生意越來越難做?
    ,吃輕食的人越來越少,生意一天比一天差。造成輕食店秋冬生意差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多數輕食店的輕食就是各種各樣的沙拉這種冷餐,對我們中國人來說,生冷的冷餐越來越不適合秋冬季節。現在人們常說一句話,選擇大於努力。
  • 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該怎麼辦?試試這些方法吧
    說實體生意不好做的人,我估計也沒有做過線上的生意,你問問淘寶的賣家,面臨的如何的競爭。更準備的說法應該是現在的生意都不好做了,或者也可以說成是你的實體生意不好做了。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越來越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做生意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首先就是我們認知的改變,我們只能去順應這個趨勢,我們只能改變自己做生意的方式,不然不管是「實」還是「虛」都會遇到問題。我們就舉一個實體小超市的例子,在線上購房如此便利和發達的今天,小超市還有存在的必要麼,生意還好做麼?
  • 感覺這幾年生意越來越不好做,錢越來越難掙,到底什麼原因?
    感覺這幾年生意越來越不好做,錢越來越難掙,到底什麼原因?最近幾年,應該很多朋友都深刻的感覺到,不僅小生意不好做,打工也越來越掙不到錢了。那麼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近些年房價漲幅太大導致的,總想著買了以後會升值,或者認為以後房子更難買。所以貸款壓垮了一大部分人,包括上班族。每個月錢掙不多,但是現在消費那麼高,還完車貸,還完房貸,手裡根本沒多少錢可以生活,最多也就頂多維持生活。我這邊有很多人首付都是借親戚朋友的,一月工資四千多,還完房貸一千多,車貸一千多。
  • 麵館生意越來越難做?想挽留顧客還得從這幾方面下手
    很多開麵館的老闆都開始抱怨現在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同類競爭激烈,每天上門的顧客也是越來越少了,看著別家紅火的生意,只能幹著急。麵館生意越來越難做,出現問題都是有原因的,作為餐飲老闆應該思考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想挽留顧客還得從這幾方面下手。
  • 生意越來越難做,在這種服裝行情下,怎麼開服裝店才能賺錢?
    最近,很多人都在問我一個問題,那就是做服裝生意還能賺錢嗎?之所以很多人問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近幾年來服裝行情不太好,不少做了多年服裝生意的人生意都不好了,也有不少剛開始做服裝生意的人被嚇到了。眾所周知,電子商務和網購搶走了很多服裝實體店的生意,讓很多消費者都養成了只在網上購買服裝的習慣。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越來越多服裝從業者湧向了電商網站,可是當他們進入電商行業之後才發現,原來在電商行業服裝生意也不好做。高昂的推廣費壓得很多人喘不過氣來,大部分收入都成為了推廣費用,可是如果不推廣的話,又沒有什麼流量。
  • 生意有那麼難做嗎?小超市老闆:不用轉讓費都租不出去
    為什麼現在空鋪越來越多,走在街上總是能看到不少店鋪大門緊閉,現在生意那麼難做?而且很多店鋪都是很難轉出去,就算不要轉讓費,都沒有人敢接手。這就說明問題了,也就是說,你不要錢,給他做,他也沒有多少生意可以做!他也賺不了多少錢,可能利潤連房租水電都覆蓋不了,他在這個店鋪耽誤時間不划算,不如去做別的事情,還賺的多,還沒有多大的成本,總之,現在開店的機會成本很大。
  • 為什麼在柬埔寨生意越來越難做?
    在這個圈子裡,有人從事房地產,有人從事建築業,有人開工廠,有人做外貿.....依賴華人數量而 蓬勃發展起來的各個行業,按理來說隨著大量中國人的湧入應該會大有可為。相反,許多老闆們卻表示,在柬埔寨生意越來越難做,究竟為何?
  • 暗戰——旅行社,為什麼你的生意會越來越難做?
    暗戰 -- 旅行社,為什麼你的生意會越來越難做?前言:隨著經濟的發展,旅遊越來越普及,整個市場旅遊規模逐年遞增。可是,大多數旅行社卻越來越感覺到生意更加難做,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價格下來了,導遊任務越來越重,怎麼辦呢?厲害的導遊講故事,故事的目的是讓遊客高高興興的買東西,做自費;不厲害的導遊乾脆直接逼,直接逼造成了很多惡劣的影響,直至今日這種影響還深深烙印在消費者心中。不要說普通消費,就是旅遊界的朋友帶家人參團也被導遊逼過。
  • 懶熊火鍋中餐便利:做火鍋食材超市的標杆品牌
    懶熊火鍋中餐便利:做火鍋食材超市的標杆品牌 2020-11-16 17:56:03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點擊:
  • 早餐店生意難做 寧波不少店家或改行或做外賣
    記者調查發現,因為電商影響等綜合原因,寧波的早餐店生意利潤越來越薄,商家一邊忙轉型一邊創品牌。什麼品牌?老百姓口中的味道、心中的口碑,還有就是消費者看好的「十佳示範早餐店」。生意難做早餐店主為「生存」,或改行或做外賣中午11點45分,「神仙居寺木炭大餅」的老闆娘吳大娘還在忙碌著「洗刷刷」。「現在早餐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一家三口從凌晨一兩點鐘忙到中午11點左右,一個月下來總收入也只有6000元左右,遠遠不如人家打工的!」
  • 中國實體生意難做?為何日本實體很火?真正「差距」或不在電商
    近幾年,一些實體店老闆反映生意越來越難做,不少人認為是電商蓬勃發展造成的衝擊。有人說,現在是網際網路電商時代,實體店行業敗給了電商。不過,在日本卻相反。日本的實體行業就很火,日本電商卻敗給了實體。日本實體行業日本實體行業是如何經營的?為何日本電商會敗給實體?
  • 實體店生意難做,便利店卻越開越多的真相在哪
    眾所周知現在實體店由於受到電商網購的衝擊還有店租人工工資高漲等原因,實體店的經營狀況是每況愈下,街道兩旁都經常看到店面招租以及關門倒閉轉讓的橫幅廣告,很多實體經營者都紛紛抱怨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但為何便利店小超市卻越開越多,是好賺嗎?
  • 社區便利店夾縫中求生存 方便了消費者才能造福自己
    近日,位於常熟百盛花園南門富興路上的一家便利超市掛出了「轉讓面議」的招牌,老闆宗利民無奈地表示,近年來,小區周邊超市、水果店、煙雜店等便利店越開越多,但大多只是曇花一現,生意能保持紅火的少之又少。但近半年來看著周邊其他幾家果蔬店一一開張,他雖然也想了不少招,可促銷打折統統不管用,「這生意往後可怎麼做啊?」同質化經營,社區便利店大都「新箍馬桶三日香」「在小區裡開超市,除了比拼價格,最大的賣點就要便利。」
  • 為什麼實體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實體店老闆說出了背後的原因!
    為什麼實體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實體店老闆說出了背後的原因!如今實體生意確實不好做,小編很多在做實體店的朋友也都紛紛退了出來,說打算年後從事其他行業。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實體生意越來越難做呢?店鋪生意不好做主要是現在電商的衝擊和房價的上漲。實體店面生意也要改變經營思路,實體商品,良好的實體購物體驗,電商的價格,這樣才能有競爭力。圖片來源網絡3,我們家門口一家飯店就是這樣,生意不錯,自從上了電視臺美食節目,房東立馬漲一倍房租。挺好的一家飯店就這樣倒閉了,同情老闆,萬惡的房東!
  • 2020年,實體店生意將更加難做,除了抱怨,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那個曾經豪言過「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人,早已改口為「無商可經」。身邊很多做實體店的朋友都在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都怪無底線的電商壓低價格,沒良心的房東壓榨成本,懶惰的消費者不再進店,外加目光短淺的同行惡意競爭。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實體店,就是被這些人逼上絕路。
  • 快消品行業經銷商生意難做的全面分析 (絕密版)
    消費者 底層需求邏輯的變化3. 自身的因素限制了發展為什麼現在經銷商生意不好做了呢?在最近的幾年當中,大家會發現一個問題。快消品經銷商這個行業生意越來越難做,可 能說三年前我們的銷售額就是一年 500 萬或者 2000 萬的,但是過了兩年,三年甚至五年, 還是無法突破。銷售額沒有增長,反而利潤還在下降。
  • 深圳某大型超市關門,附近十幾家小超市、便利店,老闆:我太難了
    深圳五和某城中村已經開了10年的大型超市,如今卻突然關門了,據超市的工作人員說是因為合同到期了才關門,目前這家超市內部已經搬空了。小編就住在超市的對面,因此對這家超市頗有感情的。這家超市面積有幾百平米,是附近最大的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