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結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有怎麼樣的禮節呢?

2020-12-13 朱亮說

又近年關,相信很多小夥伴也都接收到了各種喜諫的邀請,去參加親人朋友的婚禮,為他們送上祝福,每年的這個時候也餓都會隨很多的份子錢。每到這個時候家中還會催婚,也讓很多小夥伴苦不堪言,畢竟過年期間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了,很多喜事也都是在過年時舉辦,那時候人也最多,家人不想錯過。現在結婚主要就是慶祝一下,完成一個過程,不過也有很多的繁文禮節,講究個形式,意思一下就可以了。而在古代可不是這樣結婚可不是像現在這樣穿個婚紗,拜個堂就完了,什麼事走個流程就行了的,那時候對這些禮節極為看重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古代結婚有哪些禮節吧。

在古代結婚不像現在那麼簡單,也沒有現在這樣的科技可以聯絡感情,很多的夫妻在結婚前都是沒見過的,那時候都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要從提親開始說起。在以前媒婆可是很受待見的,要有信譽和口碑的,她們主要負責尋找青年少女,牽線搭橋的,這裡就不過多介紹了。一見有到了婚嫁年齡的青少年,她們就會登門拜訪,去幫忙物色少女。看屬相,算八字,一切合適後,雙方父母再同意,就開始下一步驟了,現在這些步驟基本上都是沒有的,只要雙方男女看對眼就行。

第二個就是定親,這中間也是有媒婆負責傳達雙方彩禮要求,因為請的媒婆信譽好、口碑好,雙方父母也是相信的。雙方商定以後就開始下聘禮,分為小禮、中禮、大禮,這個主要看的是家庭下聘禮。還一個就是「文定」,男方給出是「紅綠書紙」,女方再回帖,相當於現在的結婚證一樣。弄完這些,就會選好良辰吉日準備婚嫁。

第三個就是成親了,成親的規矩很多,首先是發請柬給親朋好友,和現在也差不多。在成親日子前幾天,要為女方家中送魚肉等叫做「轎前擔」,女方要把嫁妝讓男方搬走,放到男方家中供人觀看,叫「看嫁資」,女方的嫁妝也是比較厚重的和男方的聘禮差不多,不像現在都是男方出,那個時候女子沒嫁妝會讓人看不起的。在婚前一兩天男子還需要有一個健康的小男孩陪覺,還要吃雞蛋、花生,寓意保生貴子,而小男孩就叫做「伴郎」,是不是感覺到很詫異,伴郎原來是一個陪覺的小孩。接下來就是娶親,新郎騎高頭大馬,新娘做花轎,寓意著明媒正娶。上轎前,母親哭送,送祝福,又長兄抱著新娘上轎子,這一點現在很多地方都一樣。

回到新郎家中拜堂,新娘要踩著五個麻袋走到堂前,意為「傳宗接代」;拜完堂入洞房,新郎要用稱挑開新娘的蓋頭,叫稱心如意;接著新郎新娘出去按輩分敬酒,這時候長輩也要給紅包的。酒席過後,兩人回房吃床頭果,然後新郎可以上床休息,新娘要等到紅燭燒完才能睡。這時才有鬧新房的說法,就是有人翻窗進去搶新郎的衣服,搶到了,就要給喜糖。

以為這就完了嗎?沒有,第二天還要回門,走「仙橋」,娘家人用長板凳搭成的;第三日。新娘要下廚做飯,送給街坊領居吃,滿月後還要再慶祝一波。這才結束。

看到這裡是不是感覺到古代結婚很累,你結婚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呢?或者說你對自己以後的婚禮有怎樣的期待?

相關焦點

  • 5本男女主從小有婚約的古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能恩愛白頭
    大家好,我是毛毛蟲,今天推薦5本男女主從小有婚約的古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能恩愛白頭第一本:《秦夫人》作者:姀錫書評:女主真的很幸福啊。從小家庭和睦,父母恩愛,家庭成員簡單,衣食無憂,在元陵是一等的閨秀,縱使婚事有波折,感覺她也不是很在意。後來因為男女主有婚約,祖父輩早年訂下的,女主嫁到候府,也是憑著長得好,聰明,會撒嬌,有能力,得到了男主的心,老夫人的賞識。男主本來是不解風情的木頭,後來隨著和女主的相處有了改變。整篇文沒有什麼朝廷鬥爭,也沒有宅鬥,主要是男女主的日常相處,但是也挺好看的。
  • 為什麼在農村新郎新娘結婚三天後要「回門」,有哪些講究呢?
    為什麼在農村新郎新娘結婚三天後要「回門」,有哪些講究呢?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生活百科集結號」,小編是一個專注於研究三農之類的人,一直關心著社會中的大小事,關注最新的三農政策,為你呈現最新最全的社會類話題!
  • 在古代結個婚有多麻煩?這些禮節你聽說過嗎?
    但是,在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中國古代,你知道漢族娶親有多少禮節嗎?那麼,古人為什麼要這麼重視「問名」這件事,還要大費周章地請媒人去問個清清楚楚呢?有以下幾個原因。其一,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對女子的禮儀要求較多,很多女孩自小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對於外人而言,只知道老張家有個閨女,聽說品行賢良,溫柔可人,但女孩的閨名,樣貌,年齡,生辰等信息,卻是知之甚少。「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說的就是古代的這種情況。
  • 古代結婚禮節知多少
    那麼,你知道在古代想娶媳婦要經過幾步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個人文歷史小常識。在古代,結婚有六大禮節,分別是: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第一步,納採。當男方有了心儀的姑娘後,就託媒人向女方發出求婚的意向,若女方同意議婚,男家則請媒人攜禮物去女方家正式行聘。
  • 古代女子出嫁必備的兩樣物品,開襠褲就是其中一件
    結婚對於每一個人都是一件大事,現代人只要男女雙方看上眼,領一張結婚證,在風風光光的置辦一場婚禮,這婚也就結了。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古代人在結婚這件事上卻不是如此簡單,需要很多禮節,並且在女方陪嫁方面還有些讓人吃驚和臉紅的習俗。古代女子出嫁必備的兩樣物品,開襠褲就是其中一件。
  • 結婚3天後為什麼要回門?因為有件事很害羞,只能回娘家
    可是古代女子結婚的規矩繁多,婚後女子輕易是不會回娘家的,但是結婚三天後回門成為了不分貴賤的所有家庭都遵守的規矩,即便是現在,女子婚後也要回門,可是為什麼結婚三天要回門呢?這首先跟古代的婚姻制度有關。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婚前男女很多都是從未謀面,女子更是經常足不出戶,所以古代婚姻幾乎都是盲婚啞嫁,結婚的男女從新婚之夜才開始認識,夫妻之間還是很害羞的時候,就已經過完洞房花燭夜了。不但如此,古代女子結婚年齡基本上都是13到15歲,甚至有的朝代,皇帝為了鼓勵人口發展,有更多的人口去打仗,對女子不在規定年齡出嫁,還會徵收較高的賦稅。
  • 古代女子出嫁,父母必備嫁妝開襠褲,看完原因令人臉紅
    現在這個社會是比較開明的,跟古代舊社會完全不能比,在古代那個封建社會,他們也會做著跟現代相同的事情,一樣都會結婚生子,但是不同的是,現代這個社會可是自由戀愛,在古代就不同,基本都是請媒婆上門提親,父母覺得可以就可以,很少會問自己的意見古代結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古人結婚有哪些禮儀?儀式中必不可少的「三書六禮」指什麼?
    現在人結婚出現了很多閃婚,從認識到結婚可能僅僅只有一個星期,形式除了使用浪漫的西式婚禮,大多數人開始喜歡中式婚禮,而在古代光是大婚籌備都要至少一個星期。古時候講究的是"無雲不下雨,無媒不成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過程更是嚴謹,三書六禮、三媒六聘、八抬大轎、明媒正娶,顯得隆重還正式,也不缺乏一絲浪漫。那古代結婚都有什麼禮儀呢?古代講究"三書六禮",古代沒有這個不承認是"明媒正娶",整個流程是否順利也被直接當成婚姻是否和順。
  • 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媒六證」,三書三媒六證六禮是啥?
    古人結婚講究「三媒六證」,「三媒」是誰?「六證」有啥?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書」是啥?「六禮」為何?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媒六證」,三書三媒六證六禮是啥?俗諺說∶「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親。」
  • 古代婚嫁制度之流程沿襲,禮節後的洞房當晚,此物必不可少
    古代中的人也沒有對女子進行詬病和議論。女子的三從四德、綱常倫理這些,其實是在宋代才開始的。宋代的文學發展到了一個高峰,程朱理學成為了社會生活中的綱常倫理。對女子的約束空前的嚴格,出嫁從夫,丈夫死後還不能改嫁,不然就視為不忠。也就是這樣的制度使得古代的女子社會地位越來越低下。
  • 古代男子無彩禮娶親被訴訟入獄?《詩經》告訴你結婚沒那麼容易!
    現如今農村的小夥子結婚有多難?天價彩禮和有房有車已經成為了標配。而帶有美好目的的婚姻如今看起來更像是一場交易。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呢?高價彩禮在古代是否也存在呢?我們今天來看看詩經裡《召南·行露》這首詩,或許能管中窺豹。
  •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為什麼青年男女在婚姻裡要順應父母之命
    古語有云:不聽老人言,吃虧老人言。這句諺語說得對嗎?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這句話在其它領域或許有失偏頗,但是在情感領域內,這句話的正確性還是非常高的。知子莫過母,父母作為兒女感情的旁觀者,他們明白什麼樣的伴侶更適合兒女,給出的意見也會更中肯。無論在其它領域和感情裡,大都遵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這時若能聽取和順應父母之命的話,那麼就能做到兼聽則明。在感情世界裡,有時候外人能夠像看電視劇一樣,將複雜的感情看得明明白白。
  • 你知道古代的婚姻制度嗎?嫁娶的彩禮和程序與現在有很多不同
    每一段都有每一段風景,有些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有些人在墳墓裡享受它。從先秦到現在,在漫漫的人類歷史長河中,我國的婚姻制度從原始群體婚姻的模式發展到到具有現代文明特徵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則我國古代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則主要形成於西周,受儒家思想影響,後經漢唐宋明清演變形成了特有的婚姻制度。
  • 三書六禮:古代婚禮中的「三書六禮」,到底是指哪三書,哪六禮?
    三書六禮釋義三書六禮分為「三書」和「六禮」兩個部分,其中三書指的是在結婚的過程中,所下達的三次文書,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指的是在結婚的過程中,需要完成的六次禮節,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迎親。通俗來講,三書就是中國古代有效婚姻的文字記錄,六禮就是夫妻二人需要辦理的六個手續,只有經過了三書六禮的婚姻,才是被社會所承認的婚姻。三書六合在一起,指的就是,古代婚姻從談婚到結婚的整個過程。六禮在中國古代,年輕男女結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整個流程都是嚴格的按照六禮的順序來辦。
  • 從古代的三書六禮,到戰疫新人云婚禮,細說中國婚禮儀式的變遷
    婚姻是人生大事,中國儒家思想尚禮,儀式感不可或缺,古代是怎麼辦婚禮的,現代人又是怎樣喜結良緣,待小編娓娓道來。三書六禮,是中國傳統婚姻的習俗禮儀。三書,是結婚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聘書即為訂婚之書,現在許多地方仍在沿襲。禮書,顧名思義,就是記錄禮品的種類和數量。迎書,是迎娶新娘時,男方交給女方的文書。
  • 看電視劇父母愛情,讓我們知道今天結婚需要什麼
    《父母愛情》敘述了郭濤飾演的海軍軍官江德福和梅婷飾演的資本家小姐安傑相識、相知、相愛、相守的50年的愛情生活。養育子女jie'duan古代的人把結婚看作終身大事。所以要有一個終極目標,那就是白頭到老。
  • 古代的「八字合婚」放到現代還有用嗎?你結婚時有沒有合過八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結婚要聽父母的,現在結婚全憑自己意願,戀愛,同居,訂婚,結婚,完全是順氣自然的事。婚姻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不論是新郎新娘,還是新人的家人,對舉行婚禮的日子,都是非常看重的,在定下婚約後,雙方就會開始商討婚期,以期找一個最適合新人結婚的黃道吉日出來。
  • 為何結婚三天後要回門?有什麼特殊意義嗎?說了你可能不信
    為何結婚三天後要回門?有什麼特殊意義嗎?說了你可能不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婚姻再也不僅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婚姻變得自由,大家自由戀愛,等到自己覺得兩人適合結婚了就開始跟父母商量著結婚的各項事情。很多古代留下的東西都被我們打破了,但是還有一些依舊保留著,例如結婚三天後要回門,那為何結婚三天後要回門?有什麼特殊意義嗎?說了你可能不信。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為何結婚三天後要回門。
  • 婚後第三天回門有什麼講究?年輕人不懂長,輩還是要知道
    年輕人不懂,長輩還是要知道結婚對於每個人每個家庭來說都是特別喜慶開心的一年事情,在中國關於婚禮有很多的習俗有很多婚前的,也有許多婚後的規矩都需要兩個新人來遵守,婚前的比如說結婚以前一個月兩個人新人不可以見面,還有婚後的三天兩個新人一起回門,我就是回新娘的娘家。那麼有什麼講究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
  • 中國傳統婚俗:回門,都有什麼禮節和講究?
    中國傳統婚俗:回門,都有什麼禮節和講究?結婚是一個人一生的大事,也是一個家庭的大事。婚禮過後,新婚夫婦會相攜回娘家,稱為回門。你知道嗎?在古代,回門是有諸多禮節和講究需要注意的。那麼,都有哪些禮節和講究呢?回門是中國古代的傳統民間婚俗,是指新婚夫婦成婚後首次回娘家,又稱歸寧。在古代,回門亦是十分莊重的,不僅需要準備回門禮、專用的回門裝,娘家還需要準備回門宴。後世對回門的稱呼各不相同,宋朝時民間稱為拜門,清朝時有南北差異,南方稱為會親,北方稱為雙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