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小編我寫了一篇樂器大全系列之中西不同的樂器分類法介紹完了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不同的樂器分類法,今天我們繼續來說說中國民族樂器中的吹奏樂器。由於樂器種類過多,文中只能選取流傳較廣,民眾認識基礎較好的樂器重點介紹。
吹奏樂器是由帶孔的管子組成,通過一個吹孔來發音,再通過不同孔的開關來控制不同的音。根據樂器的振動方式(發聲方式)又可以細分為三類:第一類,以氣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動的有:簫、笛等。第二類,氣流通過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動的有:嗩吶、管子等。第三類,氣流通過簧片引起管柱振動的有:笙、葫蘆絲、巴烏等。
下面我們介紹幾個比較常見的吹奏樂器:
笛子,是古老的中國樂器,也是中國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常在中國民間音樂、戲曲、中國民族樂團、西洋交響樂團和現代音樂中運用,被當做民族吹管樂的代表。
代表曲目:姑蘇行,春到湘江,喜相逢,牧笛,小放牛,牧民新歌,鷓鴣飛,黃鶯亮翅,五梆子,揚鞭催馬運糧忙
簫,分為洞簫和琴簫,皆為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中國古代吹奏樂器。簫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
代表曲目:清明上河圖,鳳凰臺上憶吹簫,玉簫聲和,平湖秋月,憶故人,關山月,碧澗流泉,平沙落雁,蘇武牧羊,佛上殿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葫蘆絲髮源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富有濃鬱的地方色彩。
代表曲目:月光下的鳳尾竹,多情的巴烏,月夜,侗鄉之夜,竹樓情歌,婚誓,傣寨情歌,美麗的金孔雀,漁歌,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臺灣民間稱為鼓吹;在廣東地區又被稱為嘀嗒,是廣東「八音」樂器中的一種。嗩吶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經過不斷發展,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為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
代表曲目:百鳥朝鳳,全家福,抬花轎,社慶,鳳陽歌與後八板,山村來了售貨員,懷鄉曲,豫西二八板
笙,是我國古老的簧管樂器,一般用十三根長短不同的竹管制成,用於吹奏。它由笙簧、笙笛、笙鬥三個部分組稱,由笙簧振動引起笙笛內的空氣振動而發音。樂隊中經常使用的是二十一簧和二十四簧高音笙。在傳統器樂和崑曲裡,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樂器如笛子、嗩吶的伴奏,為旋律加上純四度或純五度和音。在現代國樂團,笙可以擔當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代表曲目:晉調,南海漁歌,海南春曉,沂蒙山歌,孔雀開屏,天鵝暢想曲,紅花遍地開,鳳凰展翅,秦王破陣樂
壎是閉口吹奏樂器,音色樸拙抱素獨為天籟,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壎的早期雛形是狩獵用的石頭。有的石頭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當先民們用這樣的石頭投擊獵物時,石上空腔由於氣流的作用而產生哨音。這種哨音啟發了古代先民製作樂器的靈感,於是早期的壎就產生了。
代表曲目:蘇武牧羊,追夢,南鄉小調,湖鄉春晚,寒江殘雪,靜臥琴聲裡
PS:百家號不能分享外部連結,有喜歡代表曲目的朋友請自行搜索了,萬能的百度能幫到你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