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少對海底的破壞,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海底開採機器人

2020-12-12 大數據文摘

大數據文摘出品

來源:IEEE Spectrum

編譯:朱科錦

一場關於深海命運的戰鬥正在醞釀之中。面積龐大的海洋底部富含各種金屬資源,例如鎳,銅,鈷,鋅。這些是製造電動汽車電池,太陽能電池板和智慧型手機的必備資源。

礦業公司已提議清理和開發廣闊的海底區域,以促進金屬需求高的技術的發展。海洋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則反對這樣的計劃,他們警告人類,這樣的開採會對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巨大且可能永久的破壞。

Pietro Filardo是致力於尋求爭論雙方一個平衡點的技術開發人員之一。

他的公司,Pliant Energy Systems建造了看起來像黑色機械黃貂魚的東西。其柔軟的波紋狀鰭片採用雙曲線幾何形狀以進行波狀運動,從而在水中推動滑板大小的設備。Filardo的團隊正在紐約布魯克林的通風海濱實驗室工作,他們正在開發將機器人轉變為配有抓爪的自主設備的工具和算法。

他們的目標是在不破壞珍貴棲息地的情況下從海底採出多金屬結核(馬鈴薯大小的珍貴礦石)。

Filardo說:「一方面,我們需要用這些金屬通電和脫碳。另一方面,人們擔心我們將摧毀鮮為人知的深海生態系統。」他將深海採礦描述為Pliant機器人的「殺手級應用」,這對於初始階段的小型企業的微創設計可能是有利可圖的。

如何開採深海以及在何處開採最終取決於「國際海底管理局」(ISA),該組織由168個成員國組成。預計在10月,國際機構將採用一套統一的技術和環境標準,即《採礦法》,這可以為私人公司開始大面積開採海底鋪平道路。

ISA已經向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部分地區的承包商頒發了30個勘探許可證。超過一半的許可證用於勘探多金屬結核,主要是在Clarion-Clipperton地區,這是夏威夷以南和墨西哥以西的熱點地區。

自1970年代以來,研究人員已經在主要的國家水域測試了結核礦開採技術。現有的方法包括用液壓吸泥機清掃海底,抽出沉積物,過濾出礦物質,並將剩下的泥漿傾倒在海洋或尾礦池中。在印度,美國國家海洋技術研究所正在製造一種帶有大鏟子的履帶式運載工具以收集,壓碎並將結核泵送到母船上。

採礦支持者說,這種技術對人類和環境的危害要小於危險的,有剝削性的陸上採礦方法。然而,海洋專家警告說,攪動沉積物並轉移生活在結核上的生物可能會破壞數百萬年生成的深海棲息地。

杜克大學環境學院教授Nicholas,深海生物學家Cindy Lee Van Dover表示:「我經常談論的一件事是,『如果我們破壞了壞境,該如何解決?我們怎麼知道我們破壞了生態?』」 她認為我們應該進一步研究這種技術對海洋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畢竟海洋生態系統至關重要,它可以促進漁業發展,吸收二氧化碳並產生地球上大部分的氧氣。

研究人員還需要大量工作才能將機器人轉變為可以在海面以下6,000米處運行的金屬收集器。

前Pliant工程師Daniel Zimmerman(右)和Michael Weaker致力於開發一個可開採河流和溪流能源的原型(Velox的前身)

Pliant的第一個原型機被稱為Velox,它可以在遊泳池和淺海「衝浪區」的深處航行。在Velox內部,板載CPU將功率分配給執行器,這些執行器驅動柔性鰭中進行起伏運動。與螺旋槳推進器不同,螺旋槳推進器使用快速旋轉的葉片以高速移動小水流,而Pliant的起伏鰭片則以低速移動大量水流。Filardo說,通過利用水流龐大的表面積,機器人可以使用相對較少的電池輸入來進行快速的操作,從而使設備可以運行更長的時間後才需要充電。

他補充說,這種設計還可以減少海底的沉積物,這在敏感的深海環境中具有潛在的優勢。

Brooklyn 公司正在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開發一種更大的下一代機器人,C-Ray。這種高度機動的裝置會像海獺一樣扭曲和滾動。通過使用金屬探測器以及混合的攝像頭硬體和計算機算法,C-Ray可能會被用於監視衝浪區,從而幫助該研究計劃的美國海軍排查潛在危害。

收集深海多金屬結核的C-Ray機器人的概念圖

他們的最終目標是部署通過「蜂巢式思維」進行通信的「大量」自主C-Ray,這些應用程式也將用於開採多金屬結核。Pliant計劃發射數百個配備抓爪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會在海底漫遊,並將結核放在籠子裡,這些籠子會漂浮在充滿氣體的上升的包上。Filardo提出C-Ray還可以將結核與價值較低的寶石交換,從而使生物能夠在海底生長。

義大利的一個單獨項目也可能會產生用於拔除富含金屬的球體的新工具。

SILVER2是一種六足機器人,它可以通過反覆頻繁地推動其腿部,而無需藉助攝像頭或雷射,就能在黑暗而渾濁的海底周圍摸索。

Sant'Anna高級研究學院生物機器人研究所助理教授 Marcello Calisti說:」我們先看一下螃蟹在水下做的事情。」他把這些動作比作是人們在水裡行走並用沙子作為槓桿;或者是在平底河船上的用一根長木竿將船向前推進 「船夫」。

Calisti和他的同事把7月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花在義大利裡窩那的( Livorno )一個海邊實驗室裡,他們在淺水中測試了20公斤重的原型。SILVER2配有可以像手掌一樣包裹物體的柔軟的彈性抓手。研究人員使用類似螃蟹的機器人在海床上收集塑料垃圾,並將碎屑存放在中央收集箱中。

儘管SILVER2並非用於深海採礦,但Calisti說,如果他的團隊能夠擴展該技術,他可以預見SILVER2在該領域的潛在應用。

對於像Pliant這樣的開發商來說,他們籌集資金和實現採礦機器人的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際海底管理局的下次會議。反對海洋採礦的人士正試圖暫停對《採礦法》的討論,以使科學家有更多時間評估風險,並允許特斯拉或蘋果等公司設計需要更少或不同金屬零件的技術。這種監管上的不確定性可能會阻止投資者支持或許永遠不會被使用的新採礦方法。

生物學家Van Dover說,她並不完全反對《採礦法》;相反,法規應包括嚴格的規定,例如監視環境影響並在發現損壞後立即停止運行的規定。她說:「我不明白為什麼不能制定出不允許ISA犯錯的條款。」

相關報導:

https://spectrum.ieee.org/automaton/robotics/robotics-software/autonomous-robots-could-mine-the-deep-seafloor

相關焦點

  • 開發海底聚寶盆
    海洋礦產資源將成為未來社會新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 為人類做出越來越重要的貢獻。 人們將從海岸帶的各種濱海砂礦中提取金剛石、紅寶石,金、鉑等貴金屬,以及航天和原子工業需要的特種金屬原料。 人們也將繼續在大陸架和大陸坡的沉積盆地裡開採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
  • 太平洋海底洗不掉的人為「痕跡」
    如果他們的計劃順利進行,每年挖掘的海底面積將會達到數百平方公裡。三種主要類型的海洋礦床分布,藍色為多金屬結核這樣的開採會造成什麼影響?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研究人員和採礦公司進行了初步試驗,以評估開採結核的可行性和環境後果。在CCZ的不同位置,以及秘魯附近的Discol試驗場,採礦船用專門的機械犁耙刮過太平洋底部,將結核鏟起並拖到海面。
  • 海底「冰塊」也能燃出熊熊火焰!
    從5月10日起,源源不斷的天然氣從1200多米的深海底之下200多米的底層中開採上來,點燃了全球最大海上鑽探平臺「藍鯨一號」的噴火裝置。這是我國首次、也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佔比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實現試採。和人們熟悉的海底石油、海底天然氣田相比,可燃冰要神秘得多。
  • 深水油氣開發海底工廠以應對國際油價的持續斷崖式下跌
    就開發成本較高的深海油氣資源而言,追求更經濟高效的新技術成為跨越開發屏障的必由之路,「海底工廠」這一新生事物也在此時應運而生。初識「海底工廠」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是「海底工廠」這一新概念的提出者,也是海洋油氣開發海底化的先驅,其進行的項目涵蓋了海底開發的所有主要類型。
  • 中國企業首獲國際海底勘探礦區 深海蘊藏三種資源
    不久前,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多金屬結核保留區礦區申請獲得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理事會會議審核通過,這是中國首次以企業為主體形式獲得國際海底礦區。坐落於牙買加首都金斯敦的國際海底管理局的工作人員米歇爾介紹說,勘探和開發國家管轄範圍以外的世界洋底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都要經過國際海底管理局的批准。在中國政府擔保下,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去年8月8日向國際海底管理局提出多金屬結核資源勘探礦區申請,並於今年7月20日在金斯敦舉行的國際海底管理局第二十一屆會議上獲準。
  • 南海海底首次發現古熱液區,對潛在金屬資源開發等有重要意義
    「在這次科考中,我們在地質、生物和沉積動力等方面獲得了多項重要的科學發現,採集到了一系列高質量的數據和樣品,這也為深化『南海深部計劃』的構造、沉積和生物地球化學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此航次首席科學家、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周懷陽教授說。
  • 拖網漁船破壞海底微生物—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Ingo Wagner/Picture Alliance 沿著海底用拖網捕撈海鮮的漁船會不加選擇地傷害海洋生物,並且破壞它們的棲息地。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拖網漁船還可能破壞海底微生物清除沿海水域中過量營養物質的能力,從而加劇海洋汙染。 「這是第一篇研究拖網捕撈的實際生物地球化學效應的論文。」
  • 日媒:日本發現大規模海底稀土礦 對中國形成競爭
    另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4月11日報導,一項新研究稱,日本發現可使用數百年的稀土金屬。這項研究反映出東京對於中國壟斷這種用於電池和電動汽車的金屬感到擔憂。報導稱,這一儲備是在靠近南鳥島的太平洋海底發現的。該島位於東京東南方向約1850公裡。
  • 女科學家潛心研究珊瑚22年,在海底種出20多萬平方米珊瑚礁
    近20年來,她帶領團隊擔起"南海守護人"的重任,在南海培植了20多萬平方米的珊瑚,重現了一道道絢麗的海底風景線。 沉寂在海洋深處的珊瑚礁,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不到海底千分之二的覆蓋面積,養活著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
  • 請注意,海底有電纜
    ,其目的是保護海底電纜,通過預警、告警等措施,減少漁船在海底電纜區域拋錨可能帶來的損傷。 頻繁的船隻往來給海底電纜保護帶來挑戰,按照國家電網和舟山移動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舟山地區發生海纜故障284起,其中近90%是由於船舶錨損等外力破壞所致,一次海纜故障所需平均費用約為200萬,且一旦發生故障,維修時間至少兩周。
  • 不為人知的海底寶藏——黑煙囪
    只不過它的溫度比普通的溫泉要高得多溫度為60-400℃。現在已經在全球各大洋找到了150 餘處深海熱液噴口,分布在1000~4000米深處,主要分布於大洋中脊這樣熱液活動的區域。形成原因是海水沿著海底的裂隙向下滲,碰到巖漿等比較熱的地方加熱,然後被噴出海底,多形成「煙囪」的樣子所以叫黑煙囪。
  • 山東海底2000米現超大金礦 開採難度堪比太空
    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床位於膠東西北部三山島成礦帶之內,為一嚴格受斷裂構造控制的超大型破碎帶蝕變巖型金礦床。這一區域內金礦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罕見的金礦富集區。目前萊州已探明的黃金儲量達2000多噸,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黃金儲量第一市。海下「金山」是啥時發現的?它的形狀是怎樣的呢?專家給記者科普了一下,所謂礦體,它有板狀的,有凸透鏡狀的,還有像樹根的脈狀的。
  • 探索海底深處的奧秘,一起來見識我國深海水下機器人
    探索海底深處的奧秘,一起來見識我國深海水下機器人。眾所周知,地球表面幾乎四分之三被海洋覆蓋。海洋遠比陸地遼闊和深邃,蘊藏著難以想像的礦物、能源、蛋白質、生物基因等難以想像的資源。海洋還有著極其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更是生命起源的搖籃。探索海底深處的奧秘,正是水下機器人的使命。對於我們大眾來說,水下機器人似乎是個陌生的概念,其實它早已將人類的探索領域延伸至萬米的海底深處。
  • 日本開發出海底世界遠程觀測系統 - 人民網日本版--主頁
    日本開發出海底世界遠程觀測系統     新華網東京7月17日電(記者 何德功)魚在海底悠然自得的樣子,只有潛入海底的潛水員才能看到。然而,日本京都大學開發的一種觀測系統,讓人遠離大海同樣能夠觀看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
  • 關鍵技術難以突破,美國人來中國海底電焊,畫個圈就值幾千萬
    深海中蘊含著豐富的資源,但是以人類現有的技術,還不足以將其開採出來。如今,世界各國都非常注重海洋工程的發展,我國也不例外。近年來,我國啟動了很多深海工程,一些海底工程的難度極大,因此,被稱為是建築史上的奇蹟。不過,一直以來,我國的海底工程都面臨著一個問題,即安全性問題。
  • 「中國深度」讓《海底兩萬裡》不再科幻
    海龍二號無人有纜潛水器最大作業深度為3500米,突出優勢是水下工作時間長,參加過多個大洋航次科考,下潛海域包括太平洋、南大西洋和西南印度洋。  潛龍二號無人無纜潛水器是4500米級自主水下機器人,具備近海底高清成圖、複雜海底航行和礦產資源自主探測能力。2017年2月,潛龍二號正式用於深海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完成8次下潛,在大洋43航次第二航段作業成功。
  • 臺灣海峽發現"海底沙漠":開發需兩岸攜手
    以廈門理工學院環境工程系石謙博士、中國科學院青島海洋研究所張君元研究員、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蔡愛智教授為主的研究小組,通過實地考察、觀察,發現了位於臺灣海峽中南部的臺灣淺灘蘊藏有豐富的砂資源。《自然資源學報》3月份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他們的研究表明,臺灣海峽海底存在一個總面積約1.5萬平方公裡、蘊含數百萬億立方米沙子的巨大「海底沙漠」。
  • 日本發現海底「寶藏」,1600萬噸稀土,卻讓我們轉讓開採技術
    但由於其在全球的分布極不均勻,開採和萃取都有很大難度,所以目前很多國家都需要從我國進口,或是將開採出來的稀土送往我國工廠加工。因此其他國家在擔憂如果中國斷供或是不幫忙加工的話怎麼辦?西方國家擔心我國斷供稀土金屬由於其具有獨特的磁性、發光和電化學特徵,在很多技術中都有利於減輕重量,減少排放,降低能耗消耗,還可提供更高的效率、性能、小型化、速度、耐用性和熱穩定性。
  • 視角:世界上除了可燃冰,海底即將驚豔世界的還有...
    海洋中蘊藏全球超過70%的油氣資源,近日中國國土資源部發布信息,中國已經=首次從海底開採出了「可燃冰」。這是一種天然氣的水合物,同時儲量遍布全世界。但迄今由於技術以及經濟因素,沒人去開採它。但被稱之為「藍色寶庫」的海洋,除了可燃冰之外,還有著豐富的礦物和生物資源。
  • 海底火山是如何噴發的?
    Pūhāhonu位於夏威夷檀香山西北952公裡處,能看到的只有浮出海面的加德納峰(Gardner Pinnacles)。這座看起來貧瘠的山峰,最高點海拔約為52米,海面以下便是火山噴發的熔巖經過長期堆積形成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