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非遺博覽會10日開幕 山東17市非遺項目亮相

2020-12-18 齊魯網

棗莊洛房泥塑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間達到鼎盛時期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流傳於濰坊市楊家埠的一種民間版畫,興於明初,盛於清乾嘉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齊名的三大民間年畫之一

  齊魯網濟南10月9日訊(記者 孟寶樂)明天上午,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開幕。開放多元的客家文化、神秘古樸的大理文化、粗獷深厚的陝北文化……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在博覽會上集中展示。同時,山東17地市參展非遺項目也齊聚一堂,包括民間美術、文學、民間音樂等眾多項目亮相。本屆非遺博覽會,是了解山東省內都有哪些豐富的非物質文化資源的大好機會。

  記者了解到,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傳統體育與競技等眾多種類,第一批共計19項,第二批共計143項。

  濟南  

  京劇臉譜、濟南魯繡、平陰梨丸子、宏濟堂阿膠、濟南麵塑、章丘黑陶、章丘黃家烤肉、章丘龍山小米(稻)、長清木魚石工藝、長清翟莊瘸把燒雞、濟南刻瓷、濟南剪紙、濟南蛋雕工藝、侯氏社火臉譜、周氏兔子王、魯繡、濼口醋、于謙旗袍製作技藝、濟南油旋、濟南皮影、漢方陶藝、宏濟堂傳統中醫藥、福膠集團、仲宮白酒、百脈泉酒業、方健廣育堂製藥。

  萊蕪

  錫雕、亓氏醬香源肉食醬制技藝、口鎮南腸製作技藝、傳統糊香食用油製作技藝、傳統幹烘茶製作技藝、秦老太茶湯製作技藝、孔之道食品製作技藝、金家羊湯、鄒家木雕、燕子石製作技藝、汶水窯陶瓷燒制技藝、萊蕪布鞋、五角寶、於家布藝、剪紙刺繡。

  濱州

  鄒平酸漿豆腐製作技藝、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布老虎、蓮花燈製作技藝、王氏葫蘆書法微烙技藝、芝麻酥糖、濱州民間剪紙、清河鎮木版年畫、惠民泥塑、絨繡、麵塑、博興草柳編。

  青島

  嶗山道教音樂、嶗山民間故事、石花菜涼粉加工技藝、嶗山茶道表演、嶗山麵塑、海雲庵糖球會、膠州剪紙、周氏流亭豬蹄製作技法、城陽大面子醬豬臉製作技法、核雕技藝、鍥金畫手工技藝、即墨鑲、花邊傳統手工技藝、發製品傳統製作工藝、宗家莊木版年畫、木偶戲、葫蘆雕刻技藝。

  德州

  德州黑陶燒制技藝、齊河黑陶製作工藝、寧津雜技、臨邑一勾勾、齊河穆氏古彩戲法、德州扒雞製作技藝、德州剪紙、德州劉欣刻瓷、寧津烙畫、德州金絲貼、陵縣糖人藝術、齊河徐氏麵塑、金信布袋雞的製作技藝、夏津益合成糕點製作技藝、古貝春酒傳統釀造技藝、平原通德醋傳統釀造技藝、德州民間傳說。

  棗莊

  柳琴戲、運河大鼓、石榴盆景栽培技藝、傳統手工蠶絲製作技藝、傳統古琴製作技藝、張汪竹木玩具製作技藝、滕縣木板年畫、伏裡土陶、洛房泥玩具、棗莊民間縫繡技藝、龐莊麥秸手編、巧姐柳編、棗莊砂陶燒制技藝、陰平毛筆製作技藝、魯班鎖。

  濟寧

  濟寧市鄒魯文化生態保護區、嘉祥石雕、彩印花布印染技藝、兗州道勤五穀畫、柘溝民間制陶工藝、柘硯製作技藝、插花、濟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協會(繡球、聖繡)、董氏古兵器製作技藝、濟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協會(麵塑、傳統泥塑)、徐弓坊傳統弓箭製作技藝、劉氏傳統樂器製作、扶興和毛筆製作技藝、曲阜碑帖拓制技藝、魚臺木板年畫、綰結葫蘆。

  聊城

  臨清保護區、東昌葫蘆雕刻、東昌澄泥燒制技藝、東昌毛筆製作技藝、聊城牛筋腰帶製作技藝、東昌府木板年畫、陽穀木雕、東阿阿膠製作技藝、茌平黑陶製作技藝。

  臨沂

  蘭陵美酒、"糝"製作技藝、郯城木旋玩具、郯城木板年畫、彩印花布傳統印染技藝、藍印花布傳統印染技藝、王氏羽毛畫、莫氏絨繡製作技藝、烙畫葫蘆、葫蘆雕刻、沂蒙布貼畫、費縣手繡技藝、沂蒙泥哨製作技藝、小郭泥塑、絲網花製作技藝、獸油古陶製作技藝、劉氏翻花製作技藝、徐公硯傳統手工技藝、國槐茶(老鵲窩國槐茶)製作技藝。

  東營

  廣饒齊筆製作技藝、劉氏布偶、黃氏酒坊釀酒技藝、龍居丸子製作技藝、楊氏麵塑、廣饒餚驢肉、樂安玻璃內畫技藝、黃河口民間草編技藝、佛頭黑陶製作技藝、桃木雕刻技藝、利津鐵門關老粗布、利津剪紙。

  菏澤

  曹州面人、山東古箏樂、菏澤弦索樂、山東琴書、山東梆子、棗梆、成武刻瓷(成武)、單縣羊肉湯(單縣)、魯錦(鄄城)、曹州繩編(定陶)、鄆城剪紙(鄆城)、花冠酒釀造技藝(巨野)、糧食畫技藝(東明)、曹縣木雕(曹縣)。

  濰坊

  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濰坊風箏、年畫創意設計展、濰坊刺繡。

  泰安

  泰山皮影戲、桃木雕刻民俗、泰山石敢當習俗、泰山女兒茶種植技藝、汶南虎頭鞋帽製作技藝、新泰劉杜老粗布製作技藝、安駕莊梁氏正骨彩山特曲傳統釀造技藝、寧陽文人紫砂錫壺、東平湖蓮子彩繪工藝、泰山糖畫、泰山煎餅製作技藝、泰山火燒製作技藝、泰山趙英剪紙。

  煙臺

  煙臺剪紙、萊州草辮、膠東花餑餑習俗、煙臺麵塑、棒槌花邊技藝、福山大面製作技藝、寧海州腦飯製作技藝、膠東傳統鋦藝、龍口烤畫、棲霞泥塑、中亞至寶三鞭丸。

  淄博

  周村燒餅、周村絲綢織染技藝、福王紅木手工雕刻技藝、剪紙、錦灰堆、周家老染坊手工印染技藝、趙培印面癱膏藥製作工藝、魯派內畫、博山琉璃燒制技藝、淄博刻瓷、清梅居香酥牛肉乾手工技藝、扈式鼻炎藥膏製作工藝、扳倒井白酒傳統釀造技藝、淄博陶瓷燒制技藝、中國微雕(盲刻)、陶瓷記憶-文化傳承。

  日照

  莒縣過門箋、浮來硯手工技藝、莒縣刻瓷技藝、唐氏紫砂鑲嵌技藝、李氏面人製作技藝、文心彩繪葫蘆、嶠山彩繪泥塑、嶠山條編技藝、日照農民畫、日照農民畫繡、日照黑陶燒制技藝--黑陶邢、日照兆啟黑陶、日照王炳山黑陶雕塑、日照·皮影戲、日照·嵐山線獅、日照·五蓮剪紙、日照·五蓮茂腔。

  威海

  漁民開洋謝洋節、禿尾巴老李的傳說、海草房民居建築技藝、威海剪紙、魯繡、傳統鋦藝、威海錫鑲技藝、威海漆貝技藝、膠東花餑餑習俗、文登草編、乳山鉤織、乳山大喜餅製作技藝、威海海蜇傳統加工技藝、蠓子蝦醬製作技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

,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一批非遺項目將亮相第三屆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
    作為按下旅遊業恢復發展「快進鍵」後的全省首個大型文旅展會,第三屆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將於9月12日至14日在洛陽會展中心啟幕。在經歷了疫情的考驗後,中原文旅業的復甦之勢將在展會平臺上進一步凸顯。洛陽旅遊發展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博覽會非遺元素品類最多。
  • 第三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濟南開幕
    北京燕京八絕展館(齊魯網記者 白少光攝)  今天,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布展工作進入最後一天。  會展中心內外一片忙碌,會展中心大門兩側,兩塊巨大的展板上的內容分別為「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展位示意圖」以及「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參展項目名錄」,標明了各個展區的大致分布,還詳細標註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參展內容以及具體位置,觀眾通過展板圖示可以對展區大致內容與方位瞭然於胸,為參觀非遺博覽會提供參考。
  • 沿黃九省份非遺亮相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 活態傳承黃河文化
    中新網濟南10月23日電 (趙曉)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23日在山東濟南開幕,今年特設黃河流域振興傳統工藝展,活態傳承黃河文化,推進黃河流域文化生態保護。趙曉 攝  色彩豔麗的河湟刺繡、材質獨特的蘭州羊皮筏子、歷史悠久的魯錦織造……代表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的非遺傳統工藝類項目齊聚現場,通過展示黃河流域衣、住、行、用四個主題內容,講述黃河故事,表現黃河精神。
  • 山東各地市非遺、文創亮相文博會
    9月17日,以「促文旅融合 展全面小康」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正式開展。本屆博覽會主會場設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室內外總展覽面積近10萬平米,分為11個線下展區。除主會場外,本屆博覽會還設立了14家分會場,進一步推動全市各區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山東省十六市、23個縣(市)區也亮相本屆博覽會。接下來跟隨記者參觀一下文博會部分地市的精彩非遺、文創吧。
  • 第四屆華膳園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開幕 非遺展品亮相
    民族非遺樂器箜篌。人民網記者 高星 攝 人民網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 高星)記者從第十三屆北京文博會朝陽分會場獲悉,今天下午,華膳園國際傳媒文化產業園舉辦的第四屆華膳園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開幕,民族非遺樂器箜篌、非遺工藝藍染悉數亮相開幕式。據悉,本次博覽會將持續到本月21日,除非遺展品外,園區還將向公眾。
  • 非遺鮮聞丨武威西夏文泥活字印刷術亮相中國非遺博覽會(兩條)
    武威西夏文泥活字印刷術亮相中國非遺博覽會10月23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開幕,武威市唯一參展項目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西夏文泥活字印刷術亮相主會場。印刷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其中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版印刷,但泥活字印刷版一直以來缺少相關實物證據,武威市西夏考古專家孫壽嶺,為科學論證一本1987年出土於武威西夏亥母洞遺址的《維摩詰所說經》(國家一級文物)為泥活字印刷版本,按照畢昇的方法,孫壽嶺親自製作、刻印、燒制、排印泥活字版,第一個鑑定出武威西夏時期的《維摩詰所說經》為泥活字印刷版,並復活了泥活字印刷術,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濟南非遺亮相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
    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於2020年10月23日至27日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
  • 「全面小康 非遺賦彩」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項目會議順利召開
    為民網訊 2020年12月22日下午15時,在湖南省文化館(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召開「2021非遺過大年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項目整體方案匯報會。 會上,由湖南紅樹林旅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市場營銷總監楊晟向湖南省文化館相關領導做整體方案匯報,內容涉及本次新春博覽會相關活動執行、工程搭建、氛圍設計、物料印刷、活動組織等詳細方案。得到省文化館與會領導的一致通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遺產保護高度重視。黨的十九大將「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作為堅定文化自信的一個部分寫進報告中。
  • 第十二屆浙江·中國非遺博覽會(杭州工藝周)開幕
    日上午9點30分,第十二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杭州工藝周)(以下簡稱非遺博覽會(工藝周))正式拉開帷幕。從10日至30日期間,分別在線上開展系列展覽展播活動,在線下舉辦第五屆「大匠至心」非遺傳承發展杭州沙龍、「薪傳獎」評審等活動。
  • 第四屆華膳園文創博覽會開幕 非遺樂器驚豔全場(組圖)( 1 / 6 )
    中國網新聞10月18日訊(記者蘇向東)作為第十三屆北京文博會的一項重要文創活動,第四屆華膳園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今天下午開幕。博覽會的主題是「傳承非遺文化,弘揚匠心精神」,民族非遺樂器箜篌、非遺工藝藍染等悉數亮相開幕式。在活動現場,記者看到國內服裝原創品牌「容子木服裝」展示了藍染非遺工藝;擁有中國罕見民族樂器體驗館和非遺小傳承人培養基地的「女子水晶樂坊」,運用民族非遺樂器箜篌及水晶樂器,為觀眾獻上了精彩的演出。
  • 第八屆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開幕,廣東非遺集體亮相展嶺南魅力
    11月6日,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主辦、澳門旅行社協會承辦的第八屆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在澳門威尼斯人酒店金光會展中心開幕。開幕式現場。為更好地展示廣東文化旅遊產品和形象,促進後疫情時期粵澳旅遊交流合作,在文化和旅遊部指導下,廣東組派了本屆博覽會最大的省級參展規模: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汪一洋率隊,共有廣州、深圳、珠海、汕頭、佛山、韶關、梅州、惠州、東莞、中山、江門、陽江、湛江、肇慶、清遠等15個地市的文化和旅遊部門,以及89家文旅企業參展,主題特裝展臺佔地540平方米,廣州、珠海、惠州等地還組織當地企業搭建了旅遊特色產品街區
  • 第三屆山東糧油產業博覽會隆重開幕!
    10月11日,「第三屆山東糧油產業博覽會」在臨沂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幕。本屆展會同期舉辦了「優質糧油項目推介及成果籤約」、「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第二屆齊魯糧油花樣面點大賽決賽」、「糧油產業網際網路創新展」等活動。「優質糧油項目推介及成果籤約」得到廣大糧油企業的高度關注,糧博會組委會共收到上報項目推介26個、籤約項目55個。根據組委會辦公室遴選,確定推介項目5個,籤約項目12個。
  • 六必居亮相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摘要:11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作為北京代表性老字號企業,六必居在人文交流活動中華老字號專區亮相,全方位向國內和世界觀眾詮釋了「京典」文化品牌的魅力。
  • 第六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11月27日開幕 聚焦非遺扶貧
    央廣網上海11月23日消息(記者周洪)協同創新,快樂前行,非遺傳承,美育育人。2020年第六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將於11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4號館舉行。博覽會主題是「協同創新、快樂前行」,是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文教結合」支持項目,也是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傳統工藝工作站」支持項目,聚焦「非遺美育」「非遺扶貧」「城市手工」方面的社會成果展示。
  • 鄄城非遺亮相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
    9月16日,2020年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暨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濟南開幕,本次大會以「文旅融合發展,樂享好客山東」為主題。在大會召開期間,鄄城縣文化和旅遊局特別策劃組織了「魯錦織造技藝和磚塑項目表演展示活動」。旨在向社會各界展示鄄城獨特藝術魅力,宣傳鄄城非遺文化,推介鄄城中國魯錦博物館。
  • 魯繡、多福硯、皮影戲……濟南5項非遺項目亮相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秦文 濟南報導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於2020年10月23日至27日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本次博覽會線下展,山東省有15個非遺項目參展,其中,濟南市有5項,分別是:魯繡、多福硯、皮影戲(濟南皮影戲)、木偶戲(賈家窪村傀儡戲)、泥塑(泥塑兔子王)。「濟南人很久以前就有中秋節拜兔子王的習俗,月餅、水果、兔子王是老濟南人過中秋的「三大件」,是濟南中秋文化的象徵。」
  • 永不落幕的國際非遺大舞臺——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非遺博覽會側記
    中國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非遺展廳工匠現場製作覺囊唐卡藝術 本報記者 陳 曦 攝  觀眾在國際傳統手工藝展區觀看泰絲製作技藝本報記者 張小蘭 攝     9月12日,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開幕之後的第二天,記者來到位於成都市青羊區的國際非遺博覽園。
  • 「非遺傳承·文旅融合」——第三屆深圳非遺周10月31日啟幕
    央廣網深圳11月1日消息(記者黃倩)2020年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暨鹽田區首屆非遺文旅嘉年華10月31日晚在鹽田啟幕。一周時間裡,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們將把傳統非遺文化搬到深圳人的「家門口」,共同見證一座年輕城市對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 這場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盛宴上 河南10大非遺項目亮相講述「黃河...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實習生 尚怡菲  氣勢恢宏的開封盤鼓,禪武合一的少林功夫,歡快活潑的河洛大鼓……10月23日至27日在山東舉辦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河南非遺精彩綻放齊魯大地,充分展示了中原文化的獨特魅力。
  • 洛陽海神樂、皮影戲、百戲雜技…… 非遺盛宴即將開啟
    作為按下旅遊業恢復發展「快進鍵」後全省首個大型文旅展會,第三屆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將於12日至14日在洛陽會展中心開幕。在經歷了疫情的考驗後,中原文旅業的復甦之勢將在展會平臺上進一步凸顯。洛陽旅遊發展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博覽會非遺元素最多。博覽會舉辦期間,每天9時至17時,每半小時就會有一場非遺演出,河洛大鼓、洛陽海神樂、二鬼摔跤、皮影戲、百戲雜技、鷹爪翻子拳等20餘項國家、省、市級非遺項目將進行展演,精彩表演覆蓋整個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