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靈石藝公司的石材馬賽克工藝裝飾品和石拼油畫按個性化需求進行製作和生產,已從商品走向工藝品。 本報記者王毅攝 |
>>>
■本報記者張軍璞楊玉蕊
這幾天,剛忙乎完第十二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材博覽會的南安石材企業老闆們,還來不及休整一下,就又忙開了——他們紛紛走出去,到省外以及世界各地參觀考察,欲圖掌握世界石材發展的最新動態。這不,華輝石業董事長王清安去了歐洲,英良集團董事長劉良和萬靈石業董事長李澤生去了阿聯,凌雲石業董事長甘傳輝去了南京……
我市石材企業老闆為何能夠經常瀟灑地「周遊列國」?這既得益於我市石材產業在國際上的重要地位,也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對石材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我市積極倡導「全封閉、大循環、再利用」的發展理念,大力推動石材產業轉型升級,走內涵提升的發展道路,初步形成了產業集聚程度高、產業鏈條完整、集群效應明顯、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格局。
創新、品牌、低碳,南安三箭齊發打造「中國卡拉拉」。
>>>
攻略一:創新驅動龍頭帶動
近年來,南安始終高度重視推動石材產業技術創新、品牌創建和龍頭引領,大力引導企業研發高附加值、低能耗的石材產品,提升產業發展內涵和產品競爭力。
記者從市經貿局獲悉,我市每年安排專項經費,開展石材企業創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活動,指導石材企業創建技術開發部、實驗室和檢測室,提升石材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同時,出臺扶持石材產業發展若干財稅措施,從新增財力提取一定比例資金,專項用於補助石材企業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另外,我市還加快組建福建石材工程技術學院和國家石材建陶產品質檢中心,進一步提高研發設計、生產工藝和檢驗檢測水平。依託國家石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閩南建材第一市場設立的工作站,切實做好產品質量跟蹤監督,不斷提高石材產品質量水平。到目前為止,南安石材產業已有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企業(行業)技術中心6個,泉州市級企業(行業)技術中心6個,省級新產品2個。
科技創新有力推動了石材工藝水平整體提升,帶動了石材產業轉型升級。南安石材業已改變往日以粗加工為主的產業結構,逐步走向精深加工的生產道路。
從橫向來看,石材產業打破了單一建築裝飾品的產品銷售模式,向裝潢裝飾、精品藝術等領域拓展延伸。例如,亞洲頂級奢華石材體驗館——英良「五號倉庫」,提出了石頭的「玉化」概念,開發出天然奢華石材系列、半寶石系列、化石系列、水晶系列等石材珍品,把石頭打造成精品乃至藝術品。
從縱向來看,石材企業充分利用石材廢料、廢渣生產人造大理石、石材馬賽克、加氣混凝土砌塊、石粉磚、塗料、瓷磚等新產品,研究出「花崗巖石板材加工尾料生產的大顆粒幹拌通體仿石外牆磚及其生產方法」、「金屬釉生產方法」、「完全不透水的內牆磚」等十幾項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石材廢料、廢渣循環利用核心技術。
為打造石材產業大品牌,我市積極鼓勵並引導石材企業爭創品牌,對獲得「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予以重獎。目前,南安本土石材企業擁有中國唯一的2枚經國家工商部門認定的石材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並擁有福建省名牌產品15件、著名商標9枚,採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的生產企業25家。
攻略二:高端延伸配套完善
從現代製造業成長機理的角度考察,我市石材產業縱向鏈條的前延後伸和橫向環節的配套發展仍然具有非常廣闊的空間。近年來,我市大力培育從石材荒料供應到建築裝潢服務等一系列關聯產業,努力為石材產業發展開闢一個充滿機遇、富有活力的成長新領域。目前,我市已形成從礦山開採到石材加工、從石材機械到工藝製造、從石材裝飾到循環經濟的集群能力。
——加快石材高端延伸。出臺扶持裝潢裝飾石材財稅措施,引導產業向裝潢裝飾等高端方向延伸。例如,當前我市石材企業裝飾高端化理念風行,康利集團的「創意裝飾石尚秀」、溪石集團的「裝飾一體化」理念、環球石材「全球石材裝飾整體解決方案」等成為十二屆石博會的最大亮點;萬靈石藝公司的石材馬賽克工藝裝飾品和石拼油畫按個性化需求進行製作和生產,已從商品走向工藝品,每平方米拼圖售價在千元以上,產品供不應求,深受國際市場歡迎;鵬翔崗石公司將石粉經篩選、黏合和壓磨等工序,生產出色彩繽紛、耐壓性強的新型石材產品,其價格約為天然大理石的35%。
——國際視野配置資源。鼓勵有實力的南安石材企業到境外進行礦山開採,建立原料基地,積極在全球範圍內構建原材料供應和配置網絡,如今南石企的足跡已遍布印度、巴西、埃及、西班牙等十多個國家,其中國內85%石礦山資源、土耳其20%石礦山資源掌握在南安石材企業手中。
——加快發展石材物流。引進中輕石材物流、中航三葉海西石材物流園等央企項目,力爭形成集加工、運輸、儲存、包裝、配送、信息等完善快捷的物流服務體系,加快打造石材業現代配套服務的全球性綜合平臺。
——大力發展機械製造。利用南安省級裝備製造業基地優勢,在引進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等世界最先進石材生產設備的同時,重點扶持石材機械企業研發高檔次、高技術含量的石材機械,替代進口產品,搶佔石材產業鏈上遊位置。目前,南安已有石材機械及石材加工輔料生產企業120多家,產品品種幾百個,年交易額達80多億元。
——推廣應用電子商務。依託海峽西岸網上投資貿易洽談會,開通中國石材城網,加快打造全球領先的石材B2B、B2C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為石材企業提供及時的供求信息、物流信息、行業資訊和營銷貿易服務。
——傾力打造市場平臺。以閩南建材第一市場為中心,相繼建成石材展覽中心、石材精品中心等一批市場配套,並聚集了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全球30多個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礦山公司、生產企業、貿易公司和經銷商上千家;經營世界各地的石材精品1500多個品種,人造石、圓形材、異形材、薄板材、複合板、古典拼花等應有盡有。同時,我市從事石材營銷及工程建設的人員遍布全球各地。
攻略三:汙染整治生態集約
近年來,我市先後出臺促進石粉碎石綜合利用扶持政策、發展循環經濟專項規劃、加強建築飾面石材行業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石材行業準入條件、促進石粉碎石收集處理和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石材行業清潔生產規範等政策,在加大汙染治理的同時,積極引導石材循環經濟發展,走產業生態化道路。目前,全市持證經營的石材企業均已實現汙水零排放,石材業能耗為每萬元工業增加值0.43噸標煤,比其他產業的平均0.7噸低近40%。基本消除石材業造成的環境汙染,成為全省僅有的兩個省級循環經濟示範市之一。
——清潔生產,鐵腕治汙。我市大力發展石材清潔生產,將其列入近海水域環境汙染綜合治理工作,制定清潔生產規範,並根據計劃完成了324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與此同時,我市鐵腕整治石材汙染企業,在柳城、康美、官橋、水頭、石井等鄉鎮(街道)環境監督管理站加掛環保監察中隊牌子,並建立石材整治巡邏隊,專門進行石粉環保執法,對石粉的產生、壓濾、堆放、運輸和填埋等環節進行督促落實,防止汙染反彈,鞏固整治成果。2009年以來,累計關閉617家次「三無」石材企業及染板廠,停電停產整治1500多家次違法排汙企業,對81家建築飾面石材企業執行差別電價政策,完成8.7公裡幹支流環境整治。
——生態集約,變廢為寶。每年安排3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扶持推動石粉碎石利用項目建設,鼓勵企業自主開發石粉碎石利用技術,製成環保新型牆材、人造崗石、馬賽克、石拼油畫等,變廢為寶。全市目前共有135家石粉碎石綜合利用企業,年產值達15.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1家,擁有5個省級石材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園區),中節能建材等6家企業通過省級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年可利用石粉100萬噸、碎石110萬噸,石粉和碎石綜合利用率分別達65%和90%。同時,今年又引進總投資23億元的北京昌和國際石粉綜合利用項目,中節能石粉利用項目也正抓緊籌建二期工程,建成後可新增石粉利用能力70萬噸。
——完善園區,示範帶動。規劃建設石材企業加工集中區11個、加工集中過渡區2個,總面積8.38萬畝,同時預留10%的用地規模用於發展石粉碎石綜合利用項目,並要求新辦石材企業投資額必須達到3000萬元以上,以及建立相應的環保制度。目前全市石材企業基本都遷入加工集中區,並建成5個石粉填埋場。2010年我市又投入4000萬元,建成5個碎石處置場,組建石粉清運公司對石粉進行統一管理、收集、清運,最大限度降低石粉環境汙染。
亞洲頂級奢華石材體驗館——英良「五號倉庫」,提出了石
頭的「玉化」概念。 本報記者王毅攝
11月19日,鵬翔崗石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利用石粉生產人造大理石。據悉,目前我市像鵬翔崗石這類綜合利用石粉碎石企業已有135家,石粉綜合利用率達65%,碎石利用率達90%以上,實現了石材行業的「綠色」升級。
特約記者林志東攝
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月初的第十二屆石博會上,業內專家為南安石材業歸納了三大特點:加工水平及綜合實力逐年提高,產業鏈不斷延伸完善,循環經濟新效應作用明顯。
是的,石博會已成功舉辦了十二屆,成為集全球石材產品展示、經貿往來、項目對接、技術研討、信息交流為一體的大型石材行業盛會,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帶動力和輻射力。其頂級展會品牌效應的背後,是南安作為中國最大的石材產業基地所提供的產能和銷售量的強大支撐,是南安已形成的從礦山開採到石材加工、從石材機械到工藝製造、從石材裝飾到循環經濟的集群能力。
成績只代表過去,一個有志成為王者的舵手永遠不會止於眼前。南安要把石材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就必須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產業整體水平,以打造國際化石材產業總部基地為目標,以石材精深加工為重點,積極推動石材產業向工藝製造、裝潢裝飾、創意設計等高端環節發展。同時,廣泛應用先進裝備和技術改造石材開採和加工工藝,繼續擴大石粉、碎石綜合利用,加快提高石材產品附加值和石材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石材業建專利、創商標、爭品牌,提升產業競爭實力,實現石材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