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結束當天,2名男生海邊玩水溺亡!溺水急救法,如何正確使用?

2020-12-13 中國應急管理報

又有溺水悲劇發生!

6月29日

海南三亞8名15歲左右的學生

考試完後結伴到海邊遊玩

其中3名學生不慎落水

1人獲救2人溺水後失蹤

6月30日三亞多部門聯合搜救

最終在崖州灣找到失蹤的2名男生遺體

↓↓↓

雖然每年都在提醒,

但每年還是總發生孩子因溺水不幸身亡事件

令人痛心!

就在6月中旬

貴州才剛剛發生一起孩子溺水事件

幸運的是

本已進入昏迷的3歲溺水小孩最終被營救人員成功救醒

營救人員將孩子救上岸之後,先採取了「倒掛控水」法進行施救(專家提醒:「倒掛控水法」不可取!),小孩沒有反應,又採取心肺復甦法,最終,孩子甦醒過來。

但是,網友在為營救人員點讚的同時

對救援方法也產生了爭議

↓↓↓

如果遇到溺水事件

正確的施救方法你會嗎?

暑期來臨

學生溺水事件進入高發期

下面這些知識

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溺水急救,不能先控水!正確方法你掌握了嗎?

——訪《淹溺急救專家共識》主要撰寫人、北京急救中心培訓中心主任陳志

■本報記者 田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每年約有372000人死於淹溺,但溺水後迅速有效的搶救可能會挽救一條生命。2016年10月,我國發布首個淹溺急救指導性文件《淹溺急救專家共識》。該共識是根據美國、歐洲相關指南以及國際近年來的循證研究,並結合中國大陸臨床特點制定的。

你是否了解溺水急救的方法?急救中到底應不應該先控水?記者為此採訪了《淹溺急救專家共識》主要撰寫人、北京急救中心培訓中心主任陳志。

沒有呼吸不應控水

而應先做人工呼吸

「新聞中的溺水搶救方法是不規範的。」陳志開門見山地指出,「錯誤的方法會耽誤最佳救援時間,把人撈上來不能先控水,而是首先要判斷溺水者有無意識,是否還有呼吸。

如果沒有意識,應立刻撥打120急救電話如果無呼吸或者僅有微弱的瀕死樣呼吸,應立即把其頭往後仰,抬起下巴,開放氣道,做2次至5次的人工呼吸,然後做30∶2標準心肺復甦,即30次胸部按壓,2次人工呼吸。」陳志說,由於大多數淹溺者是在持續缺氧後導致心臟驟停的,因此實施單純胸外按壓的心肺復甦(只按壓不通氣)並不能達到復甦目的。

陳志還強調,控水倒出來的其實是胃裡的水。因為當溺水發生後,溺水者會反覆吞水,人在窒息前胃裡喝滿了水,而致命根本原因不是人喝了太多的水,而是水進入肺裡,或者由於反射性喉頭痙攣引起窒息導致的人體缺氧。

「肺組織就像一塊海綿,水在海綿的微小縫隙裡,是倒不出來的。」陳志說,想要這些水離開肺泡,讓肺部有換氣的空間,就是要通過開放氣道進行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壓,讓全身血流轉起來,把肺裡的水帶到全身各處。

既然控水是不規範的做法,為何新聞中的溺水者被成功救活了呢?面對記者的疑問,陳志解答道:「事件中的溺水者應該是處於溺水『假死』狀態,此時患者呼吸極其微弱,但是尚有脈搏,這種情況下,脫離水面後有的可以自行恢復,不能自行恢復的如果能夠給予及時的人工呼吸及心肺復甦的搶救,也能很快恢復。如果溺水者被救上岸時呼吸和脈搏都已停止,控水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此外,對於一個失去意識的人來說,控水是存在風險的,這樣做可能會導致胃內容物倒流,若堵塞呼吸道,會造成窒息死亡。也就是說,對於有呼吸和脈搏的溺水者,不需要控水,對於沒有呼吸的溺水者來說,即溺水假死,應爭分奪秒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壓,延遲一秒鐘,預後都不一樣。但因不好判斷溺水者在水裡是不是存在心臟驟停現象,或什麼時間發生了心臟驟停,所以把人救上岸後應立刻撥打急救電話,同時採取開放氣道、人工呼吸的急救措施。

「萬幸的是溺水者被救上岸時沒有停止呼吸,如果採用正確的方法,這個溺水者會更早甦醒。」陳志說。

錯誤方法五花八門

公眾急救能力不盡如人意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傷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則成為頭號殺手,「事實上,有很多溺水者是被錯誤的急救方法耽誤的」。據陳志回憶,在他遇到的溺水急救的事件中,救回來的少,被耽誤的多。

陳志給記者講述了一件他遇到的真實案例。

幾個孩子在北京護城河邊玩耍,其中一個孩子不慎掉到河裡,熱心群眾把溺水的孩子救上岸後,沒有採取人工呼吸,而是為了控水,背著孩子頭衝下跑了十幾分鐘。等救護車趕到時,孩子已經沒有生命體徵了。

「很遺憾,這個孩子被救上來得很及時,就是因為急救方法不正確,錯過了最佳搶救時間。」陳志說。

心臟驟停後,黃金救治時間為4分鐘至6分鐘。」陳志說,救護車平均趕到現場的時間為20分鐘,救護車5分鐘到現場的機率是5%。因此,溺水救援第一目擊者如果掌握了正確的急救知識,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識別,可以充分彌補救護車到達現場前的救治空白期,但往往這段黃金救治時間都浪費掉了。

除了多種控水的方式,民間還有許多五花八門的溺水急救「土辦法」。陳志告訴記者,有的人把溺水者救上來後發現人已昏迷,就使勁掐人中,實際上掐人中會使溺水者下巴下收,與開放氣道的原則背道相馳。還有的人採取按摩耳朵、四肢的穴位,十指放血,燻艾灸等方法,這些方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顯然不能挽救溺水者的生命。

如果不幸落水怎麼辦?陳志說,如果是在平靜的水裡,如遊泳池、水庫、人工湖等,一定不要驚慌,應充分保持放鬆狀態。人在放鬆狀態下會在靜水中漂浮起來,露出鼻子和嘴等部位,等待救援。但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平靜水域,如果在湍流或海裡,即使會遊泳的人也很難掌握平衡,發生溺水。因此,一定要加強防溺水教育,遠離激流險灘,從根本上杜絕溺水的發生。

我國已發布專家共識

傳播仍需加力

溺水是青少年意外傷害致死事故的頭號殺手,然而由於錯誤的急救知識廣泛傳播,導致我國淹溺搶救成功率並不高。

「發布《淹溺急救專家共識》一來為了消除公眾對於溺水急救的諸多誤解,為公眾教授正確的急救方法;二來為了解決急救專業上的爭論。」陳志作為該共識主要撰寫者對記者說,「溺水急救方法在專業圈中仍存在爭議,哪怕是急救專業人員,也不一定完全掌握正確的方法。」

關於現場急救部分,該共識提到,淹溺時,第一目擊者在早期營救和復甦中發揮關鍵作用。上岸後,應立即清理患者口鼻的泥沙和水草,用常規手法開放氣道,不應為患者實施各種方法的控水措施,開放氣道後應儘快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

據了解,由於改進了急救系統,美國淹溺死亡率已從2000年的1.45人/10萬人降低到2016年的1.26人/10萬人。陳志坦言,《淹溺急救專家共識》發布後,我國近年來公眾急救知識水平確實得到了提升,但急救畢竟是一門操作技術,不僅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還需要熟練操作。他認為,我國目前關於溺水急救方法的推廣力度還應繼續加大,首先要規範各地急救培訓人員的認知和技術,並在此基礎上向公眾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同時提高培訓課堂的質量。急救培訓涉及生命,各地衛生行政部門應承擔起急救培訓的管理職責,同時各急救中心、醫療機構、紅十字會等應在衛生行政部門的專業指導下大力開展民眾的急救培訓普及工作,提高我國的民族急救素養。

防溺水兒歌

■陳志

向上滑動閱覽

水深切勿急下水

水淺同樣有危險

兒童溺水在瞬間

大意往往釀隱患

溺水未必喊救命

掙扎異動快發現

靜靜漂流最可怕

迅速反應早識別

盲目救人常喪命

岸邊拉手更不行

首先投擲漂浮物

竹竿衣服或繩索

專業救援是首選

立即呼叫120

沒有反應沒呼吸

儘快復甦莫遲疑

開放氣道再通氣

胸外按壓要持續

保暖送醫很重要

正確施救搶時間

溺水自救如何做,青島紅十字搜救隊隊長李延照這樣說——

不慎落水先閉氣

■本報記者 韓迪

溺水應急救援到底應該怎麼做,記者採訪了有著豐富水域救援經驗的青島紅十字搜救隊隊長李延照。

溺水存活機率很小

「說實話,溺水之後能夠存活的機率非常小。」李延照說,人救上來還有呼吸,迅速啟動緊急醫療服務系統,排除口腔異物注意保暖就行;救上來已經沒有呼吸了,這種就要先做人工呼吸,清除口腔異物,打開氣道,先給五口氣,然後迅速進行心肺復甦(以下簡稱CPR),現在的急救指南已經不進行控水這個環節。控水是我國民間比較傳統的一種溺水急救方法,但控水確實不能被稱為「教科書式的救援」,通常控水救活的人通過CPR也是可以救活的。

李延照反正強調,人溺水之後,存活機率小之又小。在多年的救援過程中,救活的基本都是落水後不斷喝水,一直喝到窒息昏迷狀態,這種情況一旦救撈出水迅速實施CPR,救活機率相對大得多。還有一種是進行CPR後,會看到口腔、鼻腔出現紅色血沫樣物質,這種情況通常都是落水後用鼻腔呼吸,導致水從呼吸道進入肺部,造成臟器重大損傷,這種情況救活的機率幾乎為零。

按照美國心臟協會最新標準來說,對於溺水,救上來之後不用控水,直接做人工呼吸,然後做CPR,這是最有效的急救方式。當然,應急救援雖然理論講起來千篇一律,但在現實中的情況千差萬別,只要是建立在安全基礎上快速有效的救援方式,就是好的,不能一概而論。

家長監護一定要做好

如何預防淹溺事件的發生,需要注意的事項非常多。最重要的是務必遵守安全提示要求,老人、傷殘人士和孩子在沒人照顧的情況下要遠離水邊。尤其是小孩,家長一定要加強看護。我們每年都會遇到多起兒童溺水的事件,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家長監護不力,可能低頭玩一下手機,人就不在了。

李延照介紹,在和孩子做防溺水交流時,他一般會從密度說起,就是水的密度和人的密度,引發孩子們對理論的興趣,再說方法。如果孩子不慎落水,大聲呼救可能會帶來嗆水等隱患,他喜歡告訴孩子的方法是閉氣,就是首先要做到的是屏住呼吸,這樣我們的胸腔積蓄空氣後會形成一個「氣囊」,能給自己帶來短暫的幾十秒安全漂浮時間,這一方面增強了自身的浮力,另一方面可以讓自己迅速冷靜下來,冷靜下來以後要做的就是用嘴巴快速吐氣、快速吸氣,始終讓體內有留存的空氣,保持身體可以在水上漂浮,然後再做揮手求救或划水自救的動作。如果是呼喊求救,會把胸腔裡的空氣排空,人容易迅速沉入水中。

能救命的知識:關於夏季溺水的那些事

■榕 嘉

每年的寒暑假期,都是幼兒和青少年發生意外的高發時期。特別是暑假時,溺水死亡事故佔了非常大的比例。

調查顯示,發生溺水的孩子主要不是因為遊泳而引發溺水,更多的孩子是由於不慎跌入水中致死。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溺水人群,以幼兒和青少年為主。

如何識別溺水者

我們在太多的影視劇中看到演員誇張的溺水錶演:手舞足蹈、水花四濺、表情誇張、大喊大叫……其實,如果現實中真的看到這種情況,你還真不用太著急,不管真假溺水,至少他現在還能喊叫、揮手、甚至站起身來,情況一定不算危急。

過了這個階段就會出現真正的「溺水反應」:雙手只能儘量往下划水來保證口鼻部在水面上,這個時候就不可能再進行大幅度的掙扎以及呼救了。手腳都在水面下拼命劃拉著,鼻子跟嘴一會兒能浮上來一會兒又沉下去也發不出來聲音。這種情況最危險、也很容易被其他人忽略,從而導致沒能及時進行救助。

如果你帶孩子去遊泳,時刻都要注意孩子的表情,一刻也不要把目光離開,發現苗頭不對,立即施救。千萬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遊泳池救生員身上,因為有時候救生員的視線也存在盲區。

水中遇險怎麼辦

學生特別是小學生,最好不要去戶外野遊,即便邀約了小夥伴一起前往也存在一定危險。因為野外水域環境複雜,難免發生抽筋、水草纏身、遭遇旋渦等事件。這種時候最要緊的是保持冷靜,按正確方法解決。否則,越是驚慌失措、手忙腳亂,情況只會越糟。

●抽筋

抽筋即肌肉痙攣,首先應保持身體的平衡,吸足一口氣,仰臥在水面,然後用手握住抽筋小腿的腳趾,用力向身體方向反覆扳動,直到抽筋消失。這樣的目的是要讓痙攣的肌肉伸展、鬆弛下來。

●水草

如果被水草纏住,首先不要慌亂,應馬上採取仰臥位,試著自己解脫。切不可踩水或亂蹬,否則會被纏得更緊。一旦解脫,再用仰泳方式順原路慢慢退回,不可用蛙泳的蹬姿,防止再次被纏。

●漩渦或暗流

有漩渦的地方,水面一般常有垃圾、樹葉打轉等現象,一旦發現,應儘量遠離。如已經接近,切不可直立踩水或潛水,應平臥水面,沿著漩渦邊緣奮力遊出。因為漩渦邊緣處吸引力較弱,不容易捲入面積較大的物體。

●溺水

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一旦在水中發生意外,首先最要緊的是保持鎮靜,千萬不要手腳亂蹬拼命掙扎,這樣只會使體力過早耗盡,身體更快地下沉。也不要大喊大叫,否則會發生嗆水導致昏迷。

正確的自救做法是,儘量用嘴吸氣、用鼻呼氣、以防嗆水。然後以平靜的心態等待救援者到來。當救助者出現時,絕對不可驚惶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一定要聽從他的指揮,讓他帶領溺水者遊上岸。否則不僅自己不能獲救,而且會危及別人的性命。

如何搶救溺水者

搶救溺水者是一個有危險的技術活,施救者必需量力而行,沒有救助經驗的人,即便會遊泳,也不宜貿然下水救人。更不贊成未成年人盲目下水施救。否則,不僅救不出溺水者,還可能搭進去自己的性命。

發現有人溺水,首先應向有人的地方高聲呼叫,立即撥打報警電話,並撥打120急救電話,儘量獲得更多人的幫助。儘快找到救生圈、木塊等漂浮物及長繩、竹竿拋給落水者。不推薦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如實在沒有可用物資,可把長褲在水中浸溼後紮緊褲管,抖動充氣再紮緊褲腰,拋給落水者。讓溺水者能暫時將頭浮出水面呼吸,贏得救援的時間。

溺水者被救助上岸後,及時有效的現場急救、對挽救生命至關重要。不管有無呼吸,都應該撥打120送醫。沒有呼吸就立即心肺復甦,而不是浪費時間控水。不經正確急救的任何做法,都會延誤最佳的搶救時機。

網傳「乾性溺水」概念已被淘汰

有一篇網文中說,美國一名4歲的小男孩與父母去遊泳,整個過程,爸爸寸步未離,完全沒有意外發生。然而當晚孩子上吐下瀉,送到醫院後孩子離開人世。醫生給出的死因是:乾性溺水。

就是這篇毫無科學依據的網文,讓許多經常帶孩子遊泳的年輕父母產生了極度的驚恐,兩三天後還在擔心孩子會不會在家裡「乾性溺水」。

其實,性溺水和溼性溺水是多年前使用的不夠嚴謹的概念。自2002年世界溺水大會召開後就淘汰了這兩個容易引起誤解的概念。

所謂的乾性溺水,是指因溺水昏迷後,雖經心肺復甦及除顫等搶救手段復甦,但仍導致了遲發性的肺水腫或者顱內壓升高等後遺症。如果本來沒發生溺水,就根本不存在這種問題。

因此,只要孩子遊泳過程是正常的、沒有發生任何淹溺和搶救過程,家長就完全不用擔心遊過泳兩三天後孩子會不會「淹死」?聽起來這是很可笑的事情,但真的存在,我就遇到過朋友的提問:昨天我帶孩子去遊泳了,她當時嗆了口水,後來沒事,會不會「乾性溺水」啊?這樣的擔心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

(作者為四川省一家一救院前急救培訓中心總監)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多彩貴州網、澎湃新聞等

中國應急管理報 新媒體中心 編輯:崔維維

相關焦點

  • 海南8名初中生結伴海邊玩水,3人突然陷入海裡...2人不幸溺亡!
    29號下午,三亞市8名初中生結伴到崖州海域玩水,結果三人發生意外,一人被救起,兩人溺水身亡。消防救援人員介紹,8名初中生均為男生,年齡15歲左右,是崖州海域附近居民。當天下午5點前後,8個人結伴到海邊玩水。當時,他們互相手拉著手往海裡走,想試探海水的深度。哪想,其中三人突然陷入了海裡。最後,一人被救上岸,兩人失蹤。事發後,轄區消防、公安及海警等多個部門,趕到現場進行救援。
  • 湖北今年暑期20多名青少年溺亡 中國溺亡人數全球最高
    嘉魚:5名孩子江邊溺水    【現場回放】8月30日下午3時許,8名孩子相約到潘灣鎮汽渡碼頭江邊玩耍,2個孩子下水後遇險,岸上的孩子紛紛下水救援,因為不會遊泳又接二連三遇險。路過漁船上的一對夫妻救起兩少年,但還是有3名男孩被江水吞沒。
  • 8個男生高考完去海邊玩,1人被浪捲走失蹤
    就此,記者聯繫雷州市附城中學校長吳馬才,他向記者證實,該男生的確為雷州市附城中學的高考生,落水失蹤原因是在參加完高考之後,8名同校男生相約到漁港公園遊玩放鬆,「沒想到發生這樣的意外。」「幾個小孩在高考完之後,約著一起去湛江市區遊玩,到了傍晚時,幾個人在漁港公園海濱浴場的沙灘玩球。」
  • 7名學生下水6人溺亡,江門22個「溺亡黑點」要注意!
    近日,遼寧臺安縣發生一起學生溺水事件,共造成6人死亡。 7人結伴下河遊泳 6人溺亡 2019年7月11日下午,遼寧省發生一起多人溺水身亡事件。共有7名學生下水,其中6名學生溺水身亡。
  • 大二男生海邊遊泳,突然不幸溺亡,發生溺水最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不幸溺水身亡,讓人扼腕的同時,網友也忍不住想問,年輕的小夥子為什麼會突然發生溺水事故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6月28日下午,失蹤28小時後,其父母接到距南京約500公裡外浙江舟山警方通知,稱小王已在海邊溺水身亡。8月5日,因小王父親王嚴軍通過網絡曝光此事引發關注。 7月9日警方出具的《居民死亡證明》中,小王的死亡原因被認定為溺水。小王的父親王嚴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孩子下午2點多就出事了。
  • 廣西梧州一家長帶三名小學生江邊玩水,3名兒童均不幸溺亡
    廣西梧州一家長帶三名小學生江邊玩水,3名兒童均不幸溺亡 張超浩、朱元冬/「梧州零距離」微信公號 2020-08-27 11:56
  • 湛江市高考生海邊玩球不幸溺水身亡
    7月9日晚8點,8 名男生在結束高考後,到廣東湛江市漁港公園的海邊遊玩,其中一名男生為了撿球被海浪捲走,不幸遇難。7月11日上午,遇難男子屍體被找到,並送至殯儀館。在玩的過程,球被打到海水裡,這名男生跑去撿,可恰好遇到海浪打過來,他就被浪卷進去了。剩下的幾名男生看到這一情況馬上拉著手去救落水的男生,可沒有成功救上"據了解,這不是湛江市第一起學生溺水身亡事件了。在去年6月22日,三名雷州烏石鎮中心小學學生下海遊泳,最終溺水身亡。今年3月8日,有4名學生到烏石鎮平步水庫玩水,其中兩名中學生溺水身亡。
  • 【BNBB 資訊】重慶8名小學生集體溺亡,夏季防溺水真不是鬧著玩的
    溺水,是孩子在夏天最大的安全威脅。 2020年5月3日中午,廣西全州縣龍水鎮大仙村3名小孩在村邊的大仙水庫疑因溺水失蹤。後據當地政府初步調查顯示,5歲男孩在水庫洗澡時溺水,其哥哥和堂姐前去營救,三人不幸溺亡。
  • 四川18歲準大學生三亞溺亡 4人溺水僅1人生還
    8月15日下午,4名成都遊客在三亞大東海海域遊泳時發生意外。3名年輕人先發生溺水,1名溺水者的舅舅見狀立即下海營救,不料也被海浪捲走。最終3人溺亡,僅1名女孩獲救。  華西都市報記者了解到,4人系親戚關係,均為成都溫江人。
  • 兒童溺水了,怎麼辦?
    最近,網上6歲兒童上遊泳課溺亡無人發現的新聞上熱搜了,在我國,溺水是 1~14 歲兒童意外死亡最大的原因。在溺水發生後如果能在及時採取正確的急救措施,許多孩子的生命是可以挽回的,那萬一兒童發生溺水,家長如何進行急救呢?
  • 雙胞胎姐妹海邊遇難,佛山8歲小孩也差點溺亡!溺水五大誤區父母必看!
    曾經的悲劇,敲響警鐘5月13日上午9時許,在高明滄江河新圩橋河邊,有數名小孩結伴到河裡遊泳,其中2名小孩發生溺水,一名7歲,一名9歲……令人痛心的兒童溺水事件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作為最關心孩子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家長,我們不得不反思如何避免悲劇的發生?以下關於溺水的五個誤區,您一定要了解。
  • 9歲女孩被捲入海中溺亡 事發海口白沙門海灘附近
    據現場目擊者介紹,2月23日14時30分左右,在海口市白沙門海灘附近,5個孩子在海邊玩耍,其中,有4名女孩,1名男孩,突然一個大浪過來,其中2名小朋友被捲入海裡,現場群眾見狀立即報警,接到報警後,公安、消防、120等火速趕往現場救援。
  • 【防溺水】6名中學生遊玩,4人殞命!暑假裡,打死都別到這玩啊
    【防溺水】6名中學生遊玩,4人殞命!溺水之殤何時休?6人玩水,4人溺亡7月24日下午,內蒙古呼倫貝爾阿榮旗6名中學生前往河邊遊泳,因踩中河內泥沙坑深陷其中。2名學生及時脫離成功上岸,另外4名學生不幸溺亡。初中生河道溺亡7月23日,河北保定,一名15歲的初中生和同學去王安鎮瀘草灣遊玩。
  • 漢江溺水男童,你的家人在哪裡?
    昨晚8時許,記者在武漢市普愛醫院急診科看到,多名醫護人員仍在對男童實施急救。醫生介紹,下午3時15分許,民警將男童送到醫院時,其瞳孔放大,處於昏迷狀態。記者走訪發現,長江、漢江和東湖等水域,很多市民遊泳時未使用救生設備。  2.每年有大約50人溺亡。警方稱,本地溺亡事故的死亡者主要是青少年,尤中小學生為主;但近兩三年,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溺亡人數呈上升趨勢。   3.遊泳健身應以安全為重。
  • 盈濱半島有人溺水!作家劃皮艇冒死救4人 2人溺亡
    趙長發當時心裡想,於是他趕緊將妻子送上岸,準備獨自一人劃皮艇去海邊救人。妻子見他前去救人,拉著他的手擔心地說:「長發,海面浪這麼大,如果你回不來怎麼辦?」他回頭對妻子笑了一笑說:「放心!我一定回來的。」然後,就一人出發去海上救人。  「我的皮艇乘載不了這麼多人,我該怎麼救人呢?」趙長發一邊劃皮艇一邊在思考如何救人,最後他想到的辦法是讓溺水者抓住他皮艇邊上的繩子。
  • 5名衝浪高手不顧疫情去海邊衝浪,遇狂風巨浪全部溺亡
    儘管疫情仍在蔓延,荷蘭一些民眾在封鎖放鬆過後紛紛湧到海邊嬉遊衝浪,然而悲劇的是,5名經驗老到的衝浪者遭遇風浪,不幸溺亡在大海中。 據《紐約時報》5月13日報導,荷蘭海牙警方5月12日公布,當地最著名的海濱度假勝地席凡寧根發現5位衝浪者的屍體,他們遭遇了狂風和巨浪,不幸溺水身亡。
  • 銀川防溺水地圖!
    ,據了解,三名孩子是自行到水庫玩水發生的溺水。 銀川倆小夥野泳溺水,一人不幸溺亡! 最終,在救援人員的努力下,將兩名小孩打撈上岸。不幸的是,兩名溺水者均已溺亡。 唐徠渠發生悲劇,一名老人溺水身亡!
  • 貴陽兩名兒童在公園玩水,一人溺亡…
    7月27日下午,貴陽市南明區阿哈湖溼地公園,兩名男孩在玩水時不慎落水。其中一名男孩被管理處工作人員救起,隨後被送往醫院救治。另一名10歲左右的男孩不幸溺亡。據阿哈湖溼地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事發時他只看到一名男孩落水。
  • 中國遊客普吉海灘溺水事件始末 兩人落水男子被救女子溺亡
    中新網8月14日電 據泰國網報導,當地時間13日晚,泰國普吉府拉威鎮奈漢海灘2名中國遊客下海遊玩時溺水,救生員僅救起1人,而另1人被海浪捲走,再次發現時已經溺亡。據報導,當地時間8月13日晚7時左右,2名中國遊客(一男一女)下水遊玩時溺水,救援隊順利救起33歲男遊客,隨後被送往醫院救治,已無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