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朱麗娜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為鼓勵和引導中外出版機構合作譯介推廣,展示反映新中國科技文化建設和發展成就的精品圖書,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作協等單位,開展了新中國70年百種譯介圖書評選推薦活動。經過近300家出版社推薦和近140位專家學者的精心評審,「新中國70年百種譯介圖書推薦目錄」近日出爐。
入選目錄的都是什麼書?入選的標準是什麼?評選這樣一份目錄的背後有哪些故事?《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目錄發布後採訪了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和入選出版社的負責人。
推精品 選專業經典圖書
談及目錄評選的初衷,魏玉山介紹,今年年初就與有關機構共同商討,想要用一份「特別」的書目為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也以此為契機,梳理70年來出版的適合向海外推薦的精品圖書,為海外出版機構翻譯中國圖書提供一個可供參照的書目。
好書太多,如何甄選?這是這次目錄梳理面臨的最大難題。魏玉山介紹:「書目推薦的基本標準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創作出版的圖書,要知道,70年來,我們國家共出版了近800萬種圖書,從中選取百種圖書,工作量非常大,難度也非常大。為此,我們首先向500餘家出版社發出了徵集書目通知,其次請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等領域專家推薦,共有近1500本圖書入選初評目錄。在初評、複評和終評階段,我們都請到了3個部門推薦的專家學者,以及出版行業內的專家學者把關,為的就是讓這份目錄更加具有權威性和說服力。」
從6月底截止報送到最終公示,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要讓一份目錄體現高水準,十分不易。因此,專家評審團的學術性和專業性也是本次評選的一大亮點。
魏玉山進一步介紹,前後共有近140位專家學者參與了評審,其中不乏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如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胡海巖、曹春曉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張海鵬等,以及作家、評論家白燁等。
最終公布的百種圖書,涵蓋的學科範圍非常廣泛,從大學科向細分學科梳理選取,對主要的學科門類基本都有所體現。
導向正 推各領域代表作品
最終入選圖書的標準是什麼?這是大家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
「首先是要具有正確的政治導向,其次要能夠代表一個時期內學科領域的最高水平,同時又要具有長久傳播的價值。」魏玉山說,最終選取了從新中國成立初期至今,最能夠反映學科類別特點、最有代表性的圖書。
「例如反映新中國成立初期文學水平的《林海雪原》,展示我國科學技術成就的《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大飛機出版工程(2冊)》以及《中國印刷史(插圖珍藏增訂版)》等,都充分展示了我國階段性科學技術、文學成就的最高水平。同時,我們還從內容出發,多角度考量進行圖書的選取,比如說袁隆平,雖然沒有對雜交水稻方面的圖書進行介紹,但是選取了袁隆平的傳記——《袁隆平的世界》,這樣的層次更多元,以便通過不同形式來反映我們國家的發展風貌。」魏玉山說。
人民文學出版社此次有多部圖書入選目錄,除了《林海雪原》之外,還有《青春萬歲》《塵埃落定》等。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部主任宋強表示:「這些書在新中國文學70年中很有代表性,一方面是時間跨度大,從上世紀50年代的《林海雪原》到新世紀的《推拿》,每個年代都有代表性作品;另一方面,它們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被廣大讀者廣泛閱讀,是公認的經典之作。」
談起對於評選過程的感受,魏玉山很是感慨,一是「忍痛」刷下了很多非常好的書,二是被專家學者對於學術認真嚴謹的態度深深感染。因為本次評選的重點是能反映新中國70年的建設成就、發展以及適合進行對外推廣的圖書,所以圖書不僅要高質,同時也要符合選取方向,加之學科門類龐雜,用百種書來體現更是難上加難。
用「艱難抉擇的每一天」來形容整個評選的過程,一點也不為過。魏玉山舉例,像關於毛澤東的傳記,國內優秀的作品非常多,但是專家組要從時代性、學術性和對外推廣性等方面進行嚴謹全面的考量,經過多次開會商討、反覆斟酌考量,最終選取了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傳》。在評選中,專家們意見相左的情況也有很多,甚至可以用「百家爭鳴」來形容,但是最終達成共識,把最具代表性的圖書推薦出來。
「學者們嚴謹、負責的態度,讓我們的評選有了堅實的保障,也為今後的評選工作提供了參考範本。」魏玉山說。
展成就 促精品圖書走出去
關於評選的意義,魏玉山表示,本次目錄的評選不僅體現了新中國70年來社會科學、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領域最有代表性的發展成就,同時也體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版業的成就——通過百種書,折射出出版領域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們希望用這樣一份好書目錄,來展現新中國璀璨的建設成就。」
在101種公示名單中,科學出版社共有7本圖書入選,這也是科學出版社建社65年來出版的眾多經典學術作品的代表。其中《中國植物志》和《中國科學技術史》歷時長且規模大,其重要的學術意義無可替代。《中國植物志》的出版工作從1959年持續到2006年,共計80卷126分冊,全書達5000多萬字。
在科學出版社總編輯李鋒看來,這次評選意義非凡,不僅遴選出了我國值得向國際推廣的「高峰」作品,還可以引導和激勵作者和出版機構不斷加大對精品力作的創作和出版力度,對讀者的閱讀也會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把這些經典好書譯介到國外,更有利於國外讀者了解新中國70年的發展歷程,不僅能夠增進國際交流,更是宣傳新中國良好形象的一扇窗口。」宋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