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難尋幾相逢,紅塵未有幾人同。
有一款茶,它是大自然的精靈,被森林包裹,被芳香感染。它還有個耐人尋味的名字——懂過。
產地
懂過古樹茶產於雲南臨滄邦馬大雪山斜伸出來的一支餘脈上,在勐庫西半山的深處。
海拔1750米,車馬難至;寨中大小茶林成片,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懂過茶區地理位置獨特,雖地處勐庫西半山,但與西半山的其他寨子不同。
在懂過是看不見東半山的,可以說是西半山中的「東半山」,懂過茶區屬冰島一脈,此地東臨梁子村,南壤公弄大寨,西接耿馬,北視壩卡。
此地森林覆蓋指數高,交通與信息流通相對閉塞。即使現在開通了汽車,也是除小戶賽外,最難到達的茶區。
懂過古樹茶最多的地方,應在懂過以寨和磨烈,以寨中拉祜族人較多,早年古人種下的古茶樹最大的直徑可達到160釐米,周圍120釐米的古茶樹也隨處可見。
特點
懂過的古樹茶葉條索肥大厚碩,牙尖豐腴多絨毛,水浸出物也很豐富,衝泡後的茶湯融入了茶葉的芳香,湯色黃亮。
此茶香高味濃,苦底較重,回甘快而持久。懂過茶醉顯著的特徵就是「苦盡甘來」,在勐庫大葉茶中,風格自成一派。
形成條件
懂過茶區依邦馬大雪山,臨南勐河。有著低溫、高溼和多雲霧的氣候特徵。
這為懂過茶優良品質的輸出奠定了基礎。可謂「高山雲霧出好茶」。
邦馬大雪山號稱「千年萬畝古茶園」,懂過古茶園隱藏在邦馬大雪山伸出的一條分支山脈當中。
那裡森林密布,植被種類繁多,它們為懂得茶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它們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存,使得生態環境相對穩定。賦予了懂得茶旺盛的生命活力。
懂得茶園有一條清澈的南柯河,這是一條活河水,可以增加空氣中的溼度,提升茶園的品質。
也能帶走茶園中的汙染,使得茶葉變得更加潔淨。
獨特的「自然管理法」讓懂過茶更加富有山林氣息。沒有人工的施肥,過度的開發,而是任由它自然放養。
每一株茶樹都是滿山裡的自由精靈,通過自己的努力,點綴著一座座山坡。沒有外力的「施壓」,讓懂過更加自然純淨。
口感
懂過茶入口稍苦,微微發澀,隨即化甘。但是香氣高揚,茶湯飽滿滑口,富有衝擊力,韻律飛揚,宛如活力滿滿的少年。
回甘綿長,回味濃鬱不失個性,苦底較重,回甘快而持久。
後幾口,苦甜共存,香氣馥鬱,含在口中,水路綿柔,像是塗了蜜的花朵,好似能品出茶湯中的靈氣。
多喝幾口後,茶氣變得沉穩,口感開始出現層次感,懂得茶的特點漸漸顯現。
最初的苦澀被茶湯的厚重掩蓋,只留下滿口生津,舌面兩頰回甘明顯,喉韻綿長。
茶湯像帶著氣息一樣,湧入喉間進入肺腑,瞬間清爽感遍布全身。尾水的懂過茶,茶湯變得如絲綢般柔和。
整體口感歸於平淡,茶湯清甜甘醇,潤度不減。杯中的茶香清雅,讓人心境平靜。
來一杯懂過,感受人生的歡樂與遺憾。
只有懂過,才能聞風柔軟,看雨生情;只有懂過,才能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