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藥企高管出走季:BMS腫瘤研發首腦加入Blueprint、艾伯維老將...

2021-01-11 騰訊網

文/newborn

◆ ◆

國外生物技術網站FierceBiotech人事變動專欄Chutes & Ladders近日發布了近期生物製藥行業的人事變動匯總信息,新浪醫藥對此進行了編譯整理,具體內容如下:

BMS腫瘤研發負責人

加入Blueprint

BMS腫瘤研發部門負責人Fouad Namouni將加入Blueprint Medicines,擔任研發總裁一職。據悉,Fouad Namouni在BMS任職20年,其中包括領導免疫腫瘤學明星藥物Opdivo和Yervoy的開發團隊。

Blueprint Medicines是一家創新型生物製藥公司,主要研究以患者為驅動的癌症個性化療法。就在最近,該公司RET激酶抑制劑Gavreto(pralsetinib,普拉替尼)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RET融合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基石藥業擁有pralsetinib在大中華區的獨家授權。9月7日,pralsetinib獲CDE受理並納入優先審評,有望成為國內首個RET靶向治療藥物。

加入Blueprint Medicines後,Fouad Namouni作為研發總裁,將負責監督從發現到監管批准的整個藥物開發周期。該公司首席科學官Marion Dorsch博士和首席醫學官Andy Boral博士將繼續在新合併的組織內領導研究和臨床開發。

艾伯維老將

加入Magenta Therapeutics

艾伯維老將Lisa Olson博士將加入Magenta Therapeutics,接替Michael Cooke擔任首席科學官(CSO)一職,後者已離職並加入了IFM Therapeutics。

Magenta Therapeutics是一家致力於為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癌症和遺傳疾病開發革命性骨髓移植的生物技術公司。該公司開創了一種綜合方法,在患者移植前準備、幹細胞採集、幹細胞擴增以及移植後併發症四個方面展開研究,通過使該過程更有效、安全、容易,將骨髓移植的治癒能力擴展到更多患者。

過去15年來,Lisa Olson博士在艾伯維的生物研究中心擔任了多種領導職務,帶領15種分子進入臨床,包括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口服JAK抑制劑Rinvoq。

除了新任CSO之外,Magenta Therapeutics還聘請了Kevin Johnson博士領導其監管和質量部門。Kevin Johnson博士曾在Cydan分拆出來的罕見病公司擔任過相似的職務,包括專注於鐮狀細胞病的Imara公司和專注於尼曼匹克病的Vtesse公司。

Sage Therapeutics臨床開發負責人

加入Nocion Therapeutics

Christopher Silber將加入Nocion Therapeutics,擔任首席醫療官一職。Nocion Therapeutics是一家致力於研發鈉離子通道阻滯劑型鎮痛藥的新銳公司,目前正在將其首個新藥項目NOC-100(吸入劑型的NTX-1175)推向臨床。

NTX-1175是一種新型小分子荷電鈉通道阻滯劑(CSCB)。NOC-100具有治療慢性咳嗽和急性咳嗽的潛力,後者是COVID-19患者的常見症狀,與SARS-CoV-2病毒的傳播相關。NOC-100通過減輕COVID-19患者的咳嗽症狀,有潛力減少這種疾病在患者與醫院工作人員、家屬、照料者之間的傳播。在上個月,英國MHRA迅速批准了該藥物的I期研究,加速Nocion向臨床階段公司轉型。

Christopher Silber博士在製藥行業從事臨床開發領導工作超過20年。最近在Sage公司擔任高級副總裁,在多個治療領域工作,在臨床科學和藥物開發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支持了多款產品的監管批准。在加入Nocion之後,他將領導針對咳嗽、特應性皮炎、疼痛等一系列疾病的臨床開發活動。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較為矚目的人事變動信息包括:

Nimbus Therapeutics將任命Scott Edmondson博士為其新任高級副總裁兼化學主管。Scott Edmondson是阿斯利康波士頓腫瘤化學部主任兼主管,負責30多名化學家團隊的招聘、管理和戰略指導。而在此之前,他還在默沙東工作了18年之久。

Acadia Pharmaceuticals公司已任命Gudarz Davar醫學博士為執行副總裁兼研發主管,此前曾擔任禮來副總裁兼全球神經學臨床開發主管。

Ovid Health公司已聘請GSK前全球溝通總監Rachel Gonzaga擔任副董事。在GSK時,他領導了吸入性呼吸藥物團隊的全球溝通。

參考來源:Chutes & Ladders—Bristol Myers Squibb vet Noumani will head R&D at Blueprint Medicines

相關焦點

  • 2018 那些離職的跨國藥企高管都去哪兒了?
    而回望這一年跨國藥企的職場,高管們的動靜可不小,這裡經過不完全統計,我們整理了10位跨國藥企高管的職業變動。從他們的職業生涯變動中,我們或可一窺行業趨勢,或可給我們自己的職業生涯以一點啟發。吳曉濱離開輝瑞,入職百濟神州。這無疑是2018年最引人注目的藥企人事變動。
  • 跨國藥企高管轉戰本土前路難測
    而與此同時,一批優秀的銷售、研發、管理人才從跨國藥企奔赴本土初創生物醫藥企業的趨勢仍然不可阻擋。不同的企業文化與不同的行為模式,對於跨國藥企人才來說,「水土不服」會是他們轉戰本土的最大挑戰嗎?近日,有確切消息顯示,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朱益飛和首席商務官、中國聯席商務主管邊欣將正式從百濟神州離職。
  • 2026年全球跨國藥企銷售排名預測:羅氏、輝瑞、強生前 3,艾伯維...
    2019 年,銷售收入排名前 20 的跨國藥企中,強生、羅氏、輝瑞位列前 3,到 2026 年,這一排名可能發生怎樣的變化?今日,著名醫藥網站 EvaluatePharma 給出一個新的排名名單。
  • 知名藥企,總裁換人|信達生物|藥企|創新|研發|疾病|-健康界
    1991年,劉勇軍作為高級科學家加入跨國製藥公司法國裡昂先靈葆雅,1997年加入先靈葆雅旗下美國生物技術公司DNAX研究所擔任主任科學家。 作為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創新生物藥企,信達生物建立起了一條包括23個新藥品種的產業鏈,覆蓋腫瘤、代謝疾病、自身免疫等多個疾病領域。
  • 跨國藥企業務拆分不斷 瘦身是必然選擇
    為了能夠更好地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企業必須更加聚焦,圍繞著特定領域建立更加完善的產品組合,正因如此,將部分業務板塊和研發管線剝離也是企業的必然選擇。2020年開年以來,短短一個月內已有3家跨國藥企宣布了業務拆分計劃。
  • 多位藥企高管離職
    ▍來源:賽柏藍▍作者:遙望▍多位藥企高管離職據賽柏藍統計,在過去的一個月,位至總裁、總經理級別的藥企高管辭職人數達到5人,他們的辭職原因涉及個人發展、工作調動等。今年7月底,消息傳出,成立尚不足一年的輝瑞非專利藥業務普強將與全球最大仿製藥企邁蘭合併,成立一個新的跨國製藥企業。據了解,2018年輝瑞普強全球營收125億美元,其中歐美發達市場營收佔據70%,中國市場佔據近20%的份額,而根據輝瑞發布的2019年半年報數據,輝瑞普強的業績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 2020年中國藥企License out火爆!熱門交易領域未變
    這些License out交易中,無論在海外還是中國本土,抗腫瘤藥物都是最熱門的交易適應症。出海與向東尋找機會說起中國藥企向海外License out,最早的應該就是2006年,深圳微芯自主研發的西達本胺當屬中國新藥對外授權的先鋒,以2800萬美元將全球除中國外的專利轉讓給了滬亞,這是中國第一個創新藥對外授權許可,且西達本胺也還處於臨床早期階段,所以價格比較低。
  • |CD47|艾伯維|交易|徹底|天境|生物|...
    彼時,吉利德宣布以總值49億美元收購專注研發CD47通路抑制劑的生物醫藥公司Forty Seven,這是其自2017年收購CAR-T療法公司Kite Pharma以來的又一重要動作。短短半年後,如今艾伯維也將目光瞄向了天境生物的CD47單抗。兩家製藥巨頭先後出手,看似極具潛力的CD47單抗究竟有何魅力?
  • 跨國藥企為何上演「鳳還巢」?一度從靜安區「出走」,今被「全球...
    全球著名藥企阿斯利康集團,一度因為租金成本和擴租面積不匹配等原因,從靜安區「出走」。最近,經過深思熟慮的阿斯利康決定將第四家全球研發中心和創新藥銷售中心重新落戶靜安,上演了一出「鳳還巢」。「金牌店小二」邀請跨國藥企「回娘家」阿斯利康是全球生物製藥巨頭,位列2019年全球藥業企業50強第12名,中國是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場。
  • 進博會醫藥館前沿成果盤點:「藥王」修美樂、質子治療、腫瘤電場...
    艾伯維展臺的「藥王」修美樂「宇宙藥企」輝瑞帶來了罕見病藥維萬心(氯苯唑酸軟膠囊),這款藥今年9月底在國內正式獲批,這是全球首個、也是唯一經批准用於治療轉甲狀腺素蛋白澱粉樣變性心肌病(ATTR-CM)的藥物,填補了此前中國在
  • 直擊進博會丨跨國藥企扎堆進博鰲,有藥可醫之外何以實現患者可及?
    2020年6月份,《海南自由貿易港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條例》公布並施行,近半年後的第三屆進博會上,博鰲樂城先行區成為諸多跨國醫療企業眼中最「亮眼」的合作夥伴。在第三屆進博會上,樂城先行區先後與阿斯利康、艾伯維、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諾華、強生、賽諾菲、武田、再鼎醫藥、BD(中國)、丹納赫、GE醫療等多家國際醫療產業巨頭達成協議,進一步深化合作。
  • 15家跨國藥企2019年收入曝光,5家企業兩位數增長,中國是重要貢獻者
    從業績增長情況看,至少默沙東、羅氏、阿斯利康等企業在華市場表現仍然可圈可點,甚至可以說,中國市場是跨國藥企業績增長的重要貢獻者。 受到新冠肺炎,以及醫改持續推進帶來的影響,分析人士認為,跨國藥企2020年業績增長恐怕會受到影響。這些企業要想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還需要做出更多改變。
  • 2500億天價收購:靠中國市場逆天改命,百年藥企阿斯利康做對了什麼?
    阿斯利康曾因為研發管線薄弱,為自己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絕境中,阿斯利康開始產品創新,加大研發投入,迅速補充產品線。2016年開始,在研發管線方面布局明顯增長。直到2019年,醫藥行業諮詢公司IDEA Pharma公司推出的「年度藥品發明指數」榜單中,阿斯利康超過艾伯維、新基、GSK等強勢藥企名列榜首,被評為當今藥物開發中最具創新性和創造性的主要參與者。
  • 微評丨新冠疫苗、跨國藥企數位化創新、首個國產ALK抑制劑
    在當下各家跨國藥企紛紛推進數位化創新之時,億歐大健康也對此事保持長期關注。在前不久的進博會上,億歐大健康聚焦跨國藥企布局,撰寫了跨國藥企的數字醫療「合作經」。與此同時,也通過採訪賽諾菲中國首席數字官賴文德(Ted Lai),試圖窺探賽諾菲在數位化創新布局上的策略。
  • 華西股份、海辰藥業聯合完成併購海外腫瘤藥企
    業內人士指出,該起併購完成後,將改變目前跨國藥企在中國單一設立研發中心的模式,讓中國能夠真正獲得全球抗腫瘤藥物研發和製藥的原始創新資源庫。  公開資料顯示,NMS集團是義大利最大的腫瘤藥研發機構,也是國際抗腫瘤藥領域中為數不多的符合全球藥物研發認證體系和質量標準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具有53年的研發歷史。公司主要提供藥物研發「一站式」服務,業務板塊涵蓋藥物合成與篩選、臨床前試驗、臨床試驗和新藥定製研發與生產服務(CDMO),具有藥物早期發現到藥物註冊上市完整的產業鏈。
  • 在華跨國藥企掌門人寄語兩會
    在華跨國藥企掌門人寄語兩會  隨著5月28日全國兩會的勝利閉幕,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委員們的建言等熱點話題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其中,擴大對外開放無疑是今年兩會的一大亮點。
  • 輝瑞跌落榜首,羅氏首次登頂,4家中國藥企上榜全球50強
    業內普遍認為,面對全球醫藥市場競爭不斷加劇,跨國藥企之間的大規模併購將會愈演愈烈。腫瘤、心血管、消化、呼吸以及神經等領域的新藥層出不窮,未來行業洗牌也會加速。最終的出路,是創新和差異化之路。排名第四的默沙東的重磅新藥可瑞達(俗稱「K藥」)上市,創下全球銷售111億美元的成績;百時美施貴寶則主要受益於2019年完成與新基的併購,比上一年大幅躍升6名,位列第五;排名第六的艾伯維則決定在今年以630億美元完成對艾爾建的收購,也就是說,明年的座次也勢必因之改變。顯然,全球醫藥市場的爭奪戰將愈發激烈。
  • 醫藥行業大洗牌,揭起藥企高管離職潮
    【中國製藥網 行業動態】在一致性評價、4+7帶量採購等一系列藥政的驅動下,國內醫藥市場格局正在生變,行業迎來大洗牌,甚至折射到藥企中高層管理人員的身上。筆者根據各上市藥企發布的公告不完全統計,自2019年1月以來,共有39家上市藥企發生人事變動,其中包括不少因個人原因或者工作變動而離職的藥企高管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