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大愚《新富春山居圖》之藝術特色一
大愚《新富春山居圖》
大愚《新富春山居圖》
大愚《新富春山居圖》
大愚《新富春山居圖》
此篇針對大愚《新富春山居圖》之創作背景、人文風貌、思路承襲皆且不表,盡然有他人言論在前,且豐富詳盡,吾意僅從藝術特色之處聊述一二,權作亦步亦觀、側耳有解意之聲做附矣。
作品主題
此圖以全景方式描繪了廣闊的山水場景,圖中除描繪了山水樹石外,還描繪了白雲出岫,雜以樓閣、房舍、橋梁、舟揖,並點綴著青石山徑,展示出一幅溼霧淋漓、綠草如菌、水波粼粼,和風蕩漾的生機融融之景象。
藝術特色
布局
目前所見山水十有八九局限於八大、董巨之風,《新富春山居圖》的章法布置則突破了以往的畫風,形成了十分有特色的構圖方式,結構層次頗有特點。它的畫面的一步一景,繪有大量的崇山峻岭,展現了一副山巒起伏、峰迴百轉的形態。若在之前,這個畫面可能就算是完成了整個景觀背景的塑造。但是大愚並沒有到此為止,在畫面的右部,他在畫面中畫上了山間小徑,小徑則是由低矮的樹木、草叢組成,曲徑通幽,旖旎風光、透逛山路,一直綿延至左上巍峨高山的延伸部分。這樣,高山便成為了山路的背景,山路又稱為了高山的細節鋪墊和展現。這就使得整個畫面比前期山水畫更顯全面、沉穩、豐富。而在畫面的左側,觀者可以看到大愚在此繪有幾處低矮的小山丘。這幾處山丘能夠與遠方的崇山峻岭遙遙相對,形成鮮明的對比。在畫面中穿行而過的江河,形成一道波光粼粼的天塹,並與湖水、天空融會在一起,使得整個畫面形成湖天一色、山河並舉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畫面並未只以山川與河流為主,而是在細節之處加以點綴:江河之中有小船點綴其中,船中有神態各異、姿態不同的人物,將人聲、山河畫面融合在一起,並通過山川、河流、船舶、人物等形象構造出整個畫面的圖片比例。
深究整個《新富春山居圖》,可以發現該畫以山川、水係為主體,將人物、房舍、船舶、閣樓等融於山水,成為畫面中的重要景觀。這些景觀相互配合,運用其形象的客觀物象來表達畫面事物之間的大小、高低、遠近等的關係。合理地處理畫面關係,使得大愚對畫面的比例、深度等都能有十分準確的把握,並根據其特點,進行處理和變化。也正是由於這種十分合理的處理和變化,才能夠使得山水畫的構造變得更加符合現實,使得該畫變化成了「超然物外」的穿插構圖,形成當代山水畫的新格局,使得中國山水人物畫的表現形式和審美取向變得更加與眾不同。
勾畫
運筆成熟,表現獨特。大愚在繪畫創作上十分敢於並善於創新,尤其善於在細節處用筆。在觀者欣賞《新富春山居圖》的時候,不難發現它無處不是點綴著代表盎然生氣的綠色。例如,畫面就有很多還沒有完全長滿枝芽的樹木,這些枝芽就是大愚運用獨特的勾畫技巧形成的,即鋪水勾填技法。這種技法使得他的創作變得「細密精緻而臻麗」,成為大愚鮮明的藝術特色之一。
在繪畫山川石木的時候,大愚善於運用細節,運用細筆勾勒它們的輪廓。以青綠色以及其他明麗的色彩來展現畫面。例如,他在刻畫山石樹木之時,善於將山石樹木的線條不用刻意有粗細、明暗的變化,它們不用刻意地添加皺祈,也照樣能體現出古樸蒼勁、俊朗豪邁的形象。而在描繪房舍人物等人文景觀的時候,大愚也習慣運用細節來展現人物的形態、神態等,雖然畫面中的人物形象沒有過大改變,但是人物神情卻可以是各有特色,也使得觀者有「觀人於微」的感受。
用色
青綠重彩,工細巧整。很多當代畫家的作品雖然整體「乾淨」,但是在構圖、形狀、用筆等方面都比較單一,而且在整個畫面的用色方面也都十分單一。而在此圖中,其形狀不僅僅充滿變化,而且在用色上也更加豐富和大膽。大愚為了改變以往單調而簡單的填色方式,將自己大膽的想像和細緻的技法運用到畫面中。《新富春山居圖》以赭石、青綠為主色調,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細工精琢的用色方法。例如,在畫面山腳之部分,作者開始運用青綠著色,展現了水汽山林間盎然的生機。而在左上部分,表現湖水遠山時,作者卻用單色淡墨來表現,展現了高遠淡然的山色。這樣兩類用色,使整個畫面的表現力更加豐富。
《新富春山居圖》除了對畫面中的不同物象進行了十分具有特點的用色之外,在敷色上增加各種暈染等方法,使不同對象在色彩表達上顯得更加統一而完善。大量鋪水效果的運用,使畫面整圖感受更為統一,單純而豐富、古樸而高雅。
關鍵詞: 大愚;黃賓虹;新富春山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