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大愚《新富春山居圖》之藝術特色一

2020-12-11 直方大藝術

點評大愚《新富春山居圖》之藝術特色一

大愚《新富春山居圖》

大愚《新富春山居圖》

大愚《新富春山居圖》

大愚《新富春山居圖》

此篇針對大愚《新富春山居圖》之創作背景、人文風貌、思路承襲皆且不表,盡然有他人言論在前,且豐富詳盡,吾意僅從藝術特色之處聊述一二,權作亦步亦觀、側耳有解意之聲做附矣。

作品主題

此圖以全景方式描繪了廣闊的山水場景,圖中除描繪了山水樹石外,還描繪了白雲出岫,雜以樓閣、房舍、橋梁、舟揖,並點綴著青石山徑,展示出一幅溼霧淋漓、綠草如菌、水波粼粼,和風蕩漾的生機融融之景象。

藝術特色

布局

目前所見山水十有八九局限於八大、董巨之風,《新富春山居圖》的章法布置則突破了以往的畫風,形成了十分有特色的構圖方式,結構層次頗有特點。它的畫面的一步一景,繪有大量的崇山峻岭,展現了一副山巒起伏、峰迴百轉的形態。若在之前,這個畫面可能就算是完成了整個景觀背景的塑造。但是大愚並沒有到此為止,在畫面的右部,他在畫面中畫上了山間小徑,小徑則是由低矮的樹木、草叢組成,曲徑通幽,旖旎風光、透逛山路,一直綿延至左上巍峨高山的延伸部分。這樣,高山便成為了山路的背景,山路又稱為了高山的細節鋪墊和展現。這就使得整個畫面比前期山水畫更顯全面、沉穩、豐富。而在畫面的左側,觀者可以看到大愚在此繪有幾處低矮的小山丘。這幾處山丘能夠與遠方的崇山峻岭遙遙相對,形成鮮明的對比。在畫面中穿行而過的江河,形成一道波光粼粼的天塹,並與湖水、天空融會在一起,使得整個畫面形成湖天一色、山河並舉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畫面並未只以山川與河流為主,而是在細節之處加以點綴:江河之中有小船點綴其中,船中有神態各異、姿態不同的人物,將人聲、山河畫面融合在一起,並通過山川、河流、船舶、人物等形象構造出整個畫面的圖片比例。

深究整個《新富春山居圖》,可以發現該畫以山川、水係為主體,將人物、房舍、船舶、閣樓等融於山水,成為畫面中的重要景觀。這些景觀相互配合,運用其形象的客觀物象來表達畫面事物之間的大小、高低、遠近等的關係。合理地處理畫面關係,使得大愚對畫面的比例、深度等都能有十分準確的把握,並根據其特點,進行處理和變化。也正是由於這種十分合理的處理和變化,才能夠使得山水畫的構造變得更加符合現實,使得該畫變化成了「超然物外」的穿插構圖,形成當代山水畫的新格局,使得中國山水人物畫的表現形式和審美取向變得更加與眾不同。

勾畫

運筆成熟,表現獨特。大愚在繪畫創作上十分敢於並善於創新,尤其善於在細節處用筆。在觀者欣賞《新富春山居圖》的時候,不難發現它無處不是點綴著代表盎然生氣的綠色。例如,畫面就有很多還沒有完全長滿枝芽的樹木,這些枝芽就是大愚運用獨特的勾畫技巧形成的,即鋪水勾填技法。這種技法使得他的創作變得「細密精緻而臻麗」,成為大愚鮮明的藝術特色之一。

在繪畫山川石木的時候,大愚善於運用細節,運用細筆勾勒它們的輪廓。以青綠色以及其他明麗的色彩來展現畫面。例如,他在刻畫山石樹木之時,善於將山石樹木的線條不用刻意有粗細、明暗的變化,它們不用刻意地添加皺祈,也照樣能體現出古樸蒼勁、俊朗豪邁的形象。而在描繪房舍人物等人文景觀的時候,大愚也習慣運用細節來展現人物的形態、神態等,雖然畫面中的人物形象沒有過大改變,但是人物神情卻可以是各有特色,也使得觀者有「觀人於微」的感受。

用色

青綠重彩,工細巧整。很多當代畫家的作品雖然整體「乾淨」,但是在構圖、形狀、用筆等方面都比較單一,而且在整個畫面的用色方面也都十分單一。而在此圖中,其形狀不僅僅充滿變化,而且在用色上也更加豐富和大膽。大愚為了改變以往單調而簡單的填色方式,將自己大膽的想像和細緻的技法運用到畫面中。《新富春山居圖》以赭石、青綠為主色調,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細工精琢的用色方法。例如,在畫面山腳之部分,作者開始運用青綠著色,展現了水汽山林間盎然的生機。而在左上部分,表現湖水遠山時,作者卻用單色淡墨來表現,展現了高遠淡然的山色。這樣兩類用色,使整個畫面的表現力更加豐富。

《新富春山居圖》除了對畫面中的不同物象進行了十分具有特點的用色之外,在敷色上增加各種暈染等方法,使不同對象在色彩表達上顯得更加統一而完善。大量鋪水效果的運用,使畫面整圖感受更為統一,單純而豐富、古樸而高雅。

關鍵詞: 大愚;黃賓虹;新富春山居圖

相關焦點

  • 《新富春山居圖》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
    原標題:遼寧:《新富春山居圖》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 ■華商晨報華商響網記者張賀然攝原標題:《新富春山居圖》昨起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李瑩瑩)時隔3年,《新富春山居圖》再度回沈,遼寧觀眾年底有望再睹其藝術風採。昨日,
  • 新老富春山居圖聯袂展出 「公望富春」兩岸文化周啟幕
    2018-06-01 21:2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見習記者 王逸群 通訊員 童笑男7年前(2011年)的6月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內,分藏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在60多年後曠世合璧,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7年後的今天,一幅由臺灣書畫家羅永貴創作的近
  • 從滿是題跋的《富春山居圖》子明卷,看乾隆的藝術日記與眼光
    《富春山居圖》的子明卷(贗本)與無用師卷(真本)同為其所得,子明卷卻為乾隆所珍愛,可謂五十餘年形影不離,這超乎了所有人的想像,而且畫卷之上寫滿了他的題跋,儼然成了藝術日記。  然而,《富春山居圖》真跡無用師卷則被乾隆皇帝定為「贗鼎「後,冷冷地束之高閣,一字都未題寫,一方面,乾隆對古書畫的破壞可謂前所未有,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乾隆的藝術鑑賞仍存在巨大的問題。
  • 《富春山居圖》顛沛流離的一生
    《富春山居圖》從構思、動筆到最終的繪製完成大約用了七年時間。《富春山居圖》完成後,黃公望將此圖題款送給全真教同門師弟鄭樗(字無用),它便有了第一位藏主,從此開始了它在人世間600多年的坎坷歷程。在繪畫未完成之時,無用就"顧慮有巧取豪奪者",便早早讓黃公望在上邊題款。但是這副名畫仍未擺脫一生多舛的命運。
  • 《富春山居圖》中的永恆風景--瀟灑桐廬
    其實,富春江畔的桐廬,與《富春山居圖》有著不解之緣。《富春山居圖》描繪的秀麗山水,正是以桐廬、建德、富陽一帶極具特色的山川為創作原型的。  自古以"山青、水秀、史悠、境幽"聞名於世的桐廬,作為《富春山居圖》創作實景地之一,也因《富春山居圖》的合璧之旅,重新走入人們的視線。
  •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全景欣賞及被一圖二分的原因
    黃公望明末年間,有一幅畫傳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吳洪裕手上,他把這幅畫看得比命還重。去世前,跟家裡人說了句:這幅畫我得帶走,你們把它燒了吧。家人看著吳洪裕死前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這幅叫《富春山居圖》的畫,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將畫從火盆裡奪出。畫燒成兩截,前半截為《剩山圖》,後半截為《無用師卷》。
  • 你真的看懂《富春山居圖》了嗎?
    黃公望為完成此作,在富春江待了五至六年左右;八旬的黃公望業已領悟人生縱有迴蕩,但勿須執著;從起始至死亡終結,一段因緣罷了。 黃公望接近完圖時,將此畫贈與師弟,號「無用」,他則自稱「大痴」。師弟無用看透不了人生,急著想取歷史巨作。無用師弟一毛錢沒付取得了《富春山居圖》,死後他的後代將之變賣。
  • 來自「富春山居圖實景地」的盛情邀約
    富陽,古稱富春,因境內有「一川如畫」的富春江而得名,是孫權故裡,鬱達夫故鄉,更是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對富春江兩岸富春山水的高度讚美。泛舟偶過富春江的文學家吳均,以優美絕倫的文字為富春山水傳神;作為隱居於富春江奇山異水實景中的畫家黃公望,以豐潤華滋的繪畫語言為富春山水寫照。富陽,是「富春山居圖」的原創地,是「山居原鄉」。「富春山水」「富春山居」是富陽的城市特色和氣質稟賦。
  • 最強蝸牛富春山居圖怎麼獲得 富春山居圖獲得方法介紹
    最強蝸牛富春山居圖怎麼樣,屬性信息一覽。富春山居圖是最強蝸牛手遊中紫色AA級藝術類的貴重品,那麼它的加成屬性怎麼樣呢,下面小編帶來最強蝸牛富春山居圖的信息介紹。 貴重品屬性(滿級): 人氣:44 藝術:66 信仰:33 文化:44
  • 真假難辨的《富春山居圖》
    其本姓陸,出繼溫州平陽黃氏為義子,字子久、號一峰、大痴道人。曾為中臺察院掾吏,後入全真教,得趙孟指授,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並被列為四家之首。傳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水閣清幽圖》《天池石壁圖》《九峰雪霽圖》等。
  • 天機·富春山居圖
    國讎家恨,糾纏百轉,一切都隨《富春山居圖》的起伏命運,迎來奇幻的結局……短兵相接黃公望後來無意間發現了祖先陸秀夫寶藏收藏地的秘密,他為了不使寶藏的秘密在自己死後徹底泯滅,便匠心獨具地把跟陸秀夫寶藏有關的信息藏在了他所繪的這幅《富春山居圖》裡面。所以換句話說,《富春山居圖》不但是一幅傑出的繪畫作品,更是一幅內有大玄機的藏寶圖。
  • 建築版「富春山居圖」——富春山館開館
    建築版「富春山居圖  用青磚石瓦勾勒的建築版「富春山居圖」——富春山館,12月23日在富陽江濱西大道159號整體開館。
  • 兩岸畫家圓卷《富春山居圖》邀約真跡合璧
    新華網杭州3月20日電(記者 馮源)來自海峽兩岸的九位山水畫家20日上午在富春江畔將《富春山居圖》臨摹於長卷上,同時還體味古意,試補了原圖的殘缺部分。與此同時,他們發出了希望兩岸《富春山居圖》真跡能夠在這一名畫誕生地浙江富陽合璧展出的邀約。
  • 價值500億人民幣的《富春山居圖》之歷史謎案
    三、《富春山居圖》歷經滄桑(一)創作《富春山居圖》,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於至正十年完成。《富春山居圖》上的題款《富春山居圖》,高一尺餘,長約二丈。此圖展現了富春江一帶景色,給人咫尺千裡之感。這樣的山水畫,無論布局、筆墨,還是以意使法的運用上,皆使觀者不能不嘆為觀止。
  • 一半臺北一半杭州《富春山居圖》六百年前世今生
    一頁杭州,一頁臺北。幾百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結廬富春江畔,繪就了傳世傑作《富春山居圖》,至今《富春山居圖》已歷經660多個春秋,承載著太多悲歡離合。無巧不成書的是,《富春山居圖》成於庚寅(1350年)、焚於庚寅(1650年),「合璧」於庚寅(2010年),分別間隔300年和360年。杭州,臺北,一幅畫,兩地藏,隔海相望。
  • 大愚書畫——心神高遠筆自深厚,心境曠達境自高邁
    老子曾經說過:「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敘畫》道「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此中「太虛」即為「道」。也有明白人說「聖人含道暎物」,「山水以形媚道」,山水畫往往會被視為是中國的象徵。有緣得見大愚老師的《新富春山居圖》切實體會到何謂「自在通達,筆墨自在」。自在而通達,首需要去俗。根據老莊哲學,中國畫離世俗越遠越好。
  • 一半臺北一半杭州 《富春山居圖》六百年前世今生
    杭州,臺北,一幅畫,兩地藏,隔海相望。經歷了此次事件,黃公望斷絕了仕途之望,開始了隱士生活。他雲遊四方,以詩畫自娛,並曾賣卜為生。黃公望一生畫了許多畫,流傳至今的有《富春山居圖》《天池石壁圖》《快雪時晴圖》《富春大嶺圖》《九峰雪霽圖》《江山勝覽圖》《秋山幽居圖》《兩巖仙觀圖》等,代表元代山水畫變革時期的新面貌。其中《富春山居圖》尤為人們稱道,與王羲之的《蘭亭序》一樣,被譽為「聖而神」之作。
  • 富春山居圖——名畫名家
    這樣一幅千古傑作,是怎麼被一分為二的呢原來清順治年間,宜興收藏家吳洪裕得到了《富春山居圖》,珍愛至極。但凡畫痴,總有異於常人之處。這位吳老爺子在將死之際,對《富春山居圖》念念不忘,於是家人取出畫展開在他面前。他看了半晌,嘴裡居然吐出一個字:「燒」。
  • 湘繡《富春山居圖》"合璧" 欲贈故宮博物院
    這不是水墨山水畫,而是湘繡大師以針代筆、以線代筆,還原、再創的《富春山居圖》合璧卷。在分別存放於海峽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即將在臺合展之際,5月18日,《富春山居圖》湘繡合璧長卷,在長沙沙坪湘繡博物館舉行了封針儀式,使這幅傳世名畫以湘繡的形式提前「合璧「。 該館負責人表示,希望將此作品捐贈給北京故宮博物院。
  • 《新富春山居圖》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持續至18日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 崔靜)由海峽兩岸畫家聯袂創作的66米國畫長卷《新富春山居圖》8日在國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展出,此展覽將持續至9月18日。    《新富春山居圖》由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大陸著名山水畫家宋雨桂主筆,臺灣著名水墨畫家江明賢、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明明等兩岸畫家歷時一年創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