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立冬了,這代表著冬季由此開始。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立冬最直觀的表現是天氣變冷,日短夜長,草木逐漸凋零,萬物活動趨於休止。這個時候氣溫下降趨勢明顯,如果遇到強冷空氣,不到一天的時間氣溫可能下降10度,這個時候更要注意保暖。
立冬補冬天,補嘴空
在農村裡尤其重視立冬,「秋收冬藏」,是享受豐收、修養生息的季節。每年立冬的時候各地都會舉行各種活動來進行慶祝,希望通過冬天的修養,來年更風調雨順。有句老話講「立冬補冬天,補嘴空」,這個時候人們的飲食更傾向於驅寒保暖的食物。
賀冬
在古代的時候,立冬,是「四時八節」之一,有了許多講究和「儀式」感,人們稱「賀冬」或「拜冬」。自漢朝就有此習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記載「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隆重的舉行各種祭祀活動,祈求老天爺賜給來歲豐年,如同過年一般,而農民更是趁此季節開始休養生息。
飲食
北方立冬規矩是吃餃子,並有這樣的諺語「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餃子代表著「交子」,季節交替之意,發展至今更有了許多有趣的故事,過去取暖的條件有限經常會凍耳朵,而餃子的形狀酷似耳朵,家裡老人講,吃了餃子,冬天耳朵不受凍。
補冬
立冬以後農事逐漸停息,雖然人們不會冬眠,但有著立冬補冬的說法。所謂補冬就是相反設法增加飲食的營養,以此來適應氣候季節性的變化。南方對於補冬天頗為重視,通常會吃一些辛辣營養食物,有這樣一種說法「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除此之外有著各種各樣的美食,「羊肉湯」、「油麻雞」、「四物雞」、「薑母鴨」、等各種雞鴨魚肉來進補。
農事,秋收冬種
立冬以後降水顯著減少,東北地區早已經大地封凍,農作物進入了越冬期;而江淮地區「三秋」剛接近了尾聲;江南地區正忙這搶種晚茬冬麥;而華南卻是「立冬種麥子正當時」。
立冬後也是蔬菜收穫的季節,人們開始大規模貯存白菜、蘿蔔、土豆等各種蔬菜,以保證冬天的日常的食用。尤其北方,這已經成為了一種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