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武山水簾洞後面,是令人驚豔的丹霞

2020-12-25 騰訊網

武山水簾洞後面,是令人驚豔的丹霞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李成俠 李雙勝 緱玉明

去過武山水簾洞的人,往往會忽略它後面令人驚豔的丹霞。除了那座刀削斧闢一般垂直而有裂縫的魯班山,更有叫不上名字的像一支支毛筆倒豎的尖頂山。我們去的那天,正下著毛毛細雨,雨中的空氣裡有一種梵咒輕揚的氣息。

從武山縣城出發,沿著新修的旅遊專線,行約25公裡,就到了縣城東北的鐘樓山峽谷內,然後一腳踏進了水簾洞。

小時候,聽到過許多有關它的傳說,現在似乎早已無跡可尋,一切都顯得不再神秘。而小廟裡不知哪個地方傳出的古琴樂曲,卻讓人想起有關水簾洞的一首詩:「群峰疊嶂覓無路,亂石開徑別有天。谷澗溪水潺潺,景色幽靜宜人。」詩的前兩句是工對,沒有問題,而後兩句就有點平淡,但意思差強人意,沒有必要去深究原作是否如此了。

所謂神奇的水簾洞,曾在傳說中夏季飛冰,非齋戒沐浴不得以入,否則飛冰擊頭,攸關性命,可不是鬧著玩兒。而今這處高約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巖洞內,早已沒有冰的存在,只有洞簷邊如簾的水流滴答而下,合著拉稍寺木魚的節奏,落在下面的一小水池裡,發出亙古未變的聲響,使這裡的歲月更顯悠長。

行走隴原,不經意間,就會走在由古代石窟構成的人文景觀線上,開啟一段尋古探幽之旅。往東,有名滿天下的麥積山石窟;從麥積山往西,就是甘谷縣的大像山石窟。我一直有個疑惑,為什麼大像山不以「大象」而名,而以「大像」留世?「像」與「象」,雖意義差不多,但大象無形,以無形對有形,以無為有,在中國文化裡不是更符合佛家的思想嗎?再往西的水簾洞,則是佛道合一,以水為簾,至少從意象上,空靈得可以。

單就水簾洞的歷史而言,是很古老的,可以和今天武威號稱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相提並論。水簾洞石窟亭宇始建於十六國時期的後秦,而那時的涼州正意氣風發地站在歷史的潮頭上,睥眤天下,就跟今天有許多武威人自豪地說武威曾是中國第三大城市一樣,如果打撈起沉寂的過往,這話不無道理。但天梯山和水簾洞,哪個是老師,哪個是學生,從這兩處遺蹟建造年代上看,已很難說得清。

從麥積山到大像山,再到水簾洞,這條尋古之旅的線路究竟該怎麼連,如何正確地打開,依然是個值得探究的話題。

當然,水簾洞石窟群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歷代修建,其群落規模是這幾處石窟裡屬於最大的一處,有水簾洞、拉稍寺、千佛洞、顯聖池等,其中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題記、雕塑作品、壁畫等很是珍貴。只是,千年一嘆,許多遺存被掩映在山重水複中,不被外人所知罷了。

現在進入景區,能看到的拉稍寺大佛就是享有亞洲之最的露天摩崖浮雕大佛,這在我國石窟藝術中相當罕見。現共保留有歷代造像百餘尊,壁畫2000多平方米,建築物10餘座,舍利塔8座,題記碑刻10座,無頭乾屍1具,其中拉稍寺摩崖題記尤為珍貴,為研究分期斷代,以及美術史的淵源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正是這些遺存,穿越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幽暗時空,把那些未及辨明的過往和當代的衝突,或續或繼地傳遞出來,有的清晰可感,有的雲煙混沌。所謂文物,其實是看得見的歷史殘片,它不僅關乎老生常談的歷史,也關乎那些隱秘和晦澀的記憶。

歷史往前回溯,當年的武山一帶,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帶,漢文化的西漸、民族的融合,在這裡有跡可循。自秦以降,雖然有蘇武北海牧羊的故事,在長城外哪怕只是向北多走一點路,漢文中的記述馬上就變得極簡略,一切只能依據想像了。從兩漢開始,對於西域的經略使得中國版圖沿著河西走廊往西延展,成就了今天人們津津樂道的絲綢之路。河西四郡,也就是酒泉、武威、敦煌、張掖,它們的名頭要比現在的蘭州、西寧大得多。但河西四郡,又常常是北方、西北方的遊牧人長年進行慘烈廝殺的地方,有唐一代興起的吐蕃更從身後西南的高原上出其不意地衝下,使得中原和草原的脆弱聯繫更加岌岌可危。

不知道這種變遷是否在水簾洞留下痕跡,但文明的力量卻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一步步向前,儘管有時需要「自將磨洗認前朝」,有時語焉不詳,但至少,給了我們一個想像的空間,有的東西需要重新被發現。

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後秦及北魏地面建築,這是什麼概念?許多舊山河早已荒蕪,有的「品相」不佳,有的是在博物館裡。而像雅典衛城那樣,一座全用石頭建起來的建築,也早已不是古典時期的那個樣子了。神廟縱然巍峨雄壯,色彩和塗裝都久已剝落、崩塌。而今的水簾洞,亦如雅典衛城,當佛號與梵咒隱去後,留下的,不是廢墟,卻是一處生機勃勃、令人驚豔的丹霞地貌。

相比於人文景觀,毫無疑問,自然景觀在時間的長河裡,能夠留存得更久一些。

而武山水簾洞後面的丹霞地貌,不因桑煙散去而寂寞,它在經歷過無量劫數、滄海桑田之後,在聆聽了幾百年的佛號之後,在曾經虔誠的香客之間,在熙攘密實的遊客之間,依然在現實中存在。

歲月儘管也剝蝕了它的肌骨,畢竟它穿越過重重包裹,層層塗抹,最終,竟被千年後的眼睛看見了。

進入水簾洞景區,右手是摩崖石刻,右前方是千佛洞,左手是水簾洞,直行,則是悠悠山路。這條曾經的小路,已在旅遊開發中,被改造成一條盤山公路。上到公路的盡頭,是一處廣場,那裡塑著一尊魯班像。這很有寓意,至少表明這裡的人們將丹霞的鬼斧神工和魯班師傅的高超技藝聯繫在了一起,似乎不這樣說不足以形容丹霞的雄奇,也同時明白無誤地印證了這是一個傳說。

那天的雨,隨著我們的登高,在山上漸漸變成了雪。我們佇立雪中,眺望遠處的丹霞,作為曾經存在的豐饒的極少數見證,它仿佛充滿意義。但在同樣充滿意義的此在之間,它的存在多少有些被遊人所冷落。

武山丹霞,論色彩,它趕不上張掖七彩丹霞;論名頭,它比不了冶力關赤壁幽谷。但它奇特的山形,巨大的體量,光滑圓潤的巖壁,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像,顯得卓爾不群,極具觀賞性。在驚異於它的壯美之時,我更驚異於它為何深鎖閨中,讓前來遊玩的人只知有水簾洞,不知有丹霞?

納蘭性德在《長相思》一詞中浩嘆,「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或許,武山丹霞需要被重新「發現」,並被填充進新的意義吧!

(本文圖片由武山縣委宣傳部提供)

相關焦點

  • 「地理」武山水簾洞後面,是令人驚豔的丹霞
    武山水簾洞後面,是令人驚豔的丹霞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李成俠 李雙勝 緱玉明水簾洞的人,往往會忽略它後面令人驚豔的丹霞。而今的水簾洞,亦如雅典衛城,當佛號與梵咒隱去後,留下的,不是廢墟,卻是一處生機勃勃、令人驚豔的丹霞地貌。相比於人文景觀,毫無疑問,自然景觀在時間的長河裡,能夠留存得更久一些。而武山水簾洞後面的丹霞地貌,不因桑煙散去而寂寞,它在經歷過無量劫數、滄海桑田之後,在聆聽了幾百年的佛號之後,在曾經虔誠的香客之間,在熙攘密實的遊客之間,依然在現實中存在。
  • 武山水簾洞一日遊
    去水簾洞恰逢國慶長假,人相對較多,早上八點從天水市秦州區坐上開往武山的班車,一個多小時後就到了洛門,到洛門時司機會有提醒在洛門車站下車後沿著來時的方向往前走就是一個十字路口,左轉走五十米左右就能看見去水簾洞的公交和「包車」,只是公交車好像不太好等,我們選擇坐「包車」,五元一位拉滿即走,一路顛顛簸簸沒幾分鐘就到了水簾洞景區。
  • 武山水簾洞 雄奇險秀的洞天妙地
    武山水簾洞石窟群東臨麥積山,西望炳靈寺,造像風格一脈相承又獨具特色,它把浮雕、窟龕、懸塑、壁畫相結合,融各代佛教文化於一體,在全國僅此一處。水簾洞附近的丹霞地貌如詩如畫,山林茂密、溪水潺潺,與佛教石窟構成了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
  • 天水武山縣城至水簾洞旅遊公交線路通車
    &nbsp&nbsp&nbsp&nbsp6月23日,天水武山縣城至水簾洞旅遊公交線路開通。武山縣城至水簾洞旅遊公交車為純電動車輛,線路始發站為縣文體中心廣場,終點站為水簾洞景區,沿途設置民政局、工業園區、史莊村、洛門汽車站、武山四中、塔麻村、改口村等17個站點,全程26公裡,票價5元。
  • 世界第一大摩崖浮雕大佛,甘肅武山水簾洞石窟群
    甘肅武山水簾洞石窟位於拉梢寺,又叫大佛崖,現在寺院已經不存了,因傳說利用樹梢堆積開鑿而成,故名拉梢。是北周秦州刺史尉遲迥創建,歷經五代、宋、元重修,主體為摩崖石胎泥塑大佛及其二脅侍菩薩,周圍開鑿小龕或懸塑造像、繪製壁畫。
  • 2019年武山水簾洞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祈福文化旅遊節隆重開幕
    六月的武山,惠風和暢、萬木蔥蘢,洞天福地水簾洞嘉賓雲集,高朋滿座。23日上午, 2019年武山水簾洞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祈福文化旅遊節隆重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齊聚武山、祈福納祥、共話發展。劉驍在講話中代表天水市四大組織對2019年武山水簾洞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祈福文化旅遊節的開幕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蒞臨天水武山表示熱烈的歡迎。
  • 遊水簾洞,大紅袍景區,水簾洞水大嗎?
    大紅袍茶現在市面上賣的,都是後面培養出來的,這麼貴重的大紅袍我們是肯定吃不到的。我們想還是晚上回去,叫陳老闆給我們搞點大紅袍茶喝喝,他店裡就有,我們還是去喝免費的吧。接著我們來到了水簾洞,武夷山水簾洞原名唐曜洞天,位於丹霞嶂東面,是武夷山最大的巖洞,素有「山中最勝」之稱。
  • 甘谷大象山、武山水簾洞石窟群
    山脊有道觀若干,現存明清建築三四處,有的小殿很別致         石窟群分為拉梢寺、千佛洞、水簾洞、顯聖池四部分,始建於十六國姚秦白雀年間(384-385)。這裡的山是丹霞地貌,形勢怪異。回望拉梢寺        從拉梢寺到千佛洞幾乎沒有路,順著山峽間的河灘上山,行約二裡,踩一腳泥。四圍深山絕壑,樹木叢雜,人跡罕至,氣象森然。千佛洞造像時代多為北周,有北魏西魏以降「秀骨清像」的味道。
  • 絲路行丨無緣與驚喜總是同行同遊——天水大象山、華蓋寺與水簾洞
    詢問了遊客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後得知,上山後最遠現在只能走到財神殿,後面整個景區都封閉改造中。既然主要想看的大佛石窟已經不可能看到的話,我也覺得沒必要再花時間上山去了,留點遺憾也是不錯的,至少可以促使我在不久的將來再來。
  • 天水明珠武山
    武山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處在秦嶺山地北坡西段與隴中黃土高原西南邊緣複合地帶,海拔在1365—3120米之間,屬溫帶大陸性半溼潤季風氣候,境內有渭河及其5條支流分布。景點有水簾洞、木梯寺、老君山、草川大草原等旅遊景區。素有武術之鄉、韭菜之鄉之稱。
  • 這個五一假期,來武山吧!
    武山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西部,總面積2011平方公裡,轄13鎮2鄉,人口48萬。 國家4A級旅遊景區——水簾洞 現存有水簾洞、拉梢寺、千佛洞、顯聖池四個單元。景區內有享有世界之最的露天摩崖浮雕大佛拉梢寺大佛,在我國石窟藝術中實屬罕見,是研究我國早期石窟文化的重要資料。現共保留有歷代造像百餘尊,壁畫2000多平方米,建築物10餘座,舍利塔8座,題記碑刻10通,無頭乾屍1具,拉梢寺摩崖題記為研究分期斷代以及美術史的淵源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而最為珍貴。
  • 和平精英水簾洞寶箱怎麼找 瀑布後面有一個大寶箱
    和平精英水簾洞寶箱怎麼找 瀑布後面有一個大寶箱時間:2020-06-10 06:24   來源:優遊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和平精英水簾洞寶箱怎麼找 瀑布後面有一個大寶箱 和平精英水簾洞寶箱在哪裡?
  • 花果山水簾洞的美
    花果山水簾洞今天帶大家一起走進水簾洞,或許沒怎麼研究她,但他早已在我們眼球裡出現無數次,她的美深深映入我們的腦海。水簾洞位於黃果樹瀑布四十米至四十七米的高度上,全長一百三十四米,共有六個洞窗、五個洞廳、三股洞泉和六個通道。
  • 武山縣水簾洞至魯班山旅遊專線試運營
    為進一步帶動水簾洞魯班山大景區旅遊,改善旅遊交通條件,方便市民出遊,經武山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前期對接溝通,與甘肅天嘉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合作,10月1日,武山縣水簾洞至魯班山旅遊專線開通,進入試運營階段。
  • 甘肅建投六建集團考察武山縣水簾洞魯班山大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8月5日訊(實習生 馬晶晶)8月4日,甘肅建投六建集團董事長殷同春一行,就武山縣水簾洞魯班山大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考察考察組一行深入水簾洞魯班山大景區,詳細了解了各景點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設施建設、景區開發建設、景觀特色、民風民俗等各項情況。
  • 水簾洞並非孫猴子專屬,華夏第一水簾洞的後面,隱藏著闖王中軍帳
    雙龍灣景區有個桃花谷,桃花谷裡有個水簾洞,水簾洞後邊據說是當年李闖王和夫人商議軍情的議事廳。這麼奇妙的地方,一定要先睹為快!一、「華夏第一水簾洞」,隱藏在桃花谷的最末端。但桃花谷最美的風景非「華夏第一水簾洞」莫屬。水簾洞之後還有一段原始森林,沒有開發,不對遊客開放。水簾洞到底有多美?
  • 湖南水簾洞,不一樣的水簾洞
    南嶽衡山水簾洞位於湖南省衡山縣南嶽鎮東的紫蓋峰下,唐代稱它為紫蓋峰洞。水簾洞的水源來自紫蓋峰頂,峰頂之水經山間匯入洞中,這個洞寬7到10米,深不可測。洞居高處水滿則溢,垂直下瀉,形成飛瀑奇觀,婉如水簾懸掛空中,故名水簾洞。
  • 武山水簾洞景區——千年之前開發的天然石窟,雄奇險秀幽曠
    在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城東25公裡的榆盤鄉鐘樓村鐘樓山峽谷,方圓3公裡以內散布著拉捎寺、水簾洞、千佛洞、顯聖池等古蹟與「雄奇險秀幽曠」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成為隴右古文化明珠和風景勝地。其中,拉梢寺、水簾洞、千佛洞三處古蹟保存較好,而水簾洞位於窟群中心,地形獨特,氣勢雄偉,民間影響最大,故以水簾洞景區統稱整個石窟群。水簾洞:進鐘樓山峽谷,在形似斧劈的試斧山東側之峭壁上,有一處約50米寬、30米高、20米深的天然巖洞,洞內常年細流不斷。
  • 溼身水簾洞瀑布!去冰島的孫悟空花果山走一回
    冰島探秘的第二個瀑布跟孫猴子有關,名叫花果山水簾洞瀑布!哈哈,開玩笑了。它的本名叫塞裡雅蘭瀑布(Seljalandsfoss),在冰島旅遊景點中名氣不小。之所以有這麼一個好聽的名字,是因為這裡可以走進瀑布後面,就像到了孫悟空的花果山水簾洞,所以被國人叫「水簾洞瀑布」,只是這裡沒有孫悟空們。水簾洞瀑布水簾狹長,從高聳的海崖上飛流直下。古時候這處懸崖是冰島的海岸線,後來地質變遷海岸線南撤,這裡就逐步演變成如今的模樣。高約60米的塞裡雅蘭瀑布在冰島南岸,冰島一號環島公路旁,下車走不遠就到。
  • 水簾洞真正的主人是誰?
    說起水簾洞,很多看過電視劇的朋友們第一個會聯想到的就是孫悟空。這不就是孫悟空的洞府嗎?這只是片面之詞,可以說現任洞主確實是孫悟空。那麼水簾洞最初有沒有人在此居住生活過呢?答案是『『有』』。咱們看一下孫悟空進入水簾洞是如何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