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成昆線 掃碼看川觀 奇蹟成昆線穿越「生命禁區」的成昆鐵路工程,和美國阿波羅宇宙飛船登月活動、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被聯合國組織評為「象徵20世紀人類徵服自然的三大奇蹟」。
我在成昆線等你今年是成昆鐵路全線貫通50周年。生長在成昆鐵路沿線的四川人邀請您乘坐火車,來看美景品美食,傾聽發展脈動。
●英雄之路
開創了18項中國鐵路之最、13項世界鐵路之最,被聯合國稱為「象徵20世紀人類徵服自然的三大奇蹟」之一
●幸福之路
成為彝族山寨連接外界的「扶貧路」「求學路」「希望路」,以及沿線地區發展的運輸「生命線」
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
10月7日,大型主題報導《坐著高鐵看中國》聚焦成昆鐵路。
在報導了中國多條飛奔的高鐵後,這一期的報導「慢」了下來,透過在鐵路建設史上極其重要的成昆鐵路,關注這條普速鐵路背後的溫情故事,聚焦半個世紀來發生在四川大地上的動人故事。
豐碑50年「成昆精神」代代傳承
從空中俯瞰,成昆鐵路從成都向南,沿大渡河而上,順金沙江而行,經過大小涼山、跨過安寧河谷,進入雲貴高原。
這是一條英雄之路!成昆鐵路1958年開建,全長近1100公裡,穿越了有「地質博物館」之稱的川滇交界地區,其中有500多公裡經過烈度為7-9度的地震區,全線60%地段是山嶺河谷,地勢險峻,地形複雜。
為建成這條連接川滇的鋼鐵長龍,30多萬築路大軍耗時12年,開創了18項中國鐵路之最、13項世界鐵路之最,被聯合國稱為「象徵20世紀人類徵服自然的三大奇蹟」之一。
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採訪時,多名鐵路建設者回憶起成昆鐵路建設時的場景。
原成都工務段路橋工陳大平1964年入伍即投入成昆鐵路建設,他說,那時沒有先進設備,最好的打隧道設備就是風槍,連續打鑽,「人都要彈暈」,下班時臉上全是泥漿。鐵道兵寧祥友背著一塊床板、一個小背包參與成昆鐵路修建,休息時,放下床板往隧道一鋪就住下了。鐵道兵李少石回憶,建設時聽到頭上響動,剛支起架子,就被塌方體砸到暈了過去。中國鐵路昆明局檔案史志室王福永說,成昆鐵路建設中有2000多人犧牲。
成昆鐵路建設留下了「成昆精神」——犧牲、奉獻、跨越。
運營50年來,這條鋼鐵巨龍不斷面臨山體滑坡、泥石流、水害等重重挑戰。為確保成昆鐵路安全運營,一代代鐵路人選擇了堅守。陳大平退伍後選擇了中國鐵路成都局,繼續守護自己修過的鐵路;金口河危石工區班長江永每天「飛簷走壁」,攀上巖石觀測危石情況;一年中有5個月下雪的沙馬拉達車站,10人常年駐守,守護著成昆線海拔最高、裡程最長的沙馬拉達隧道……
沙馬拉達隧道不遠處,成昆鐵路複線小相嶺隧道正艱難地挺進,900餘名建設者奮戰在隧道深處。這座開建4年半的隧道,主線平均每天推進不到8米,2018年隧道建設時遇到的突湧水至今未停。建設者馮寶林說,一定會攻下難關,打通成昆鐵路複線最難的峨眉到米易段。
穿行50年「慢火車」帶來發展和希望
當中國大地上越來越多高鐵奔馳的時候,在四川的大涼山深處,5633/4次「綠皮車」緩慢而堅定地奔行在成昆鐵路上。
線路全長353公裡,26個站點,跑完全程9個小時。 這趟「綠皮車」經過的大小涼山是國家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也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鐵路是沿線村寨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
停靠時長10分鐘的冕寧站,是沿線的一個大站,穿著民族服裝的彝族群眾提著家禽、趕著家畜排隊候車。喜德縣且拖鄉且拖村村民李顯芳常年趕這趟車,收購鵝到外面賣,一公斤掙2元差價。她說:「沒有這個慢車,我們就走不出這座大山。」20多年來,尼波鎮村民依夥伍沙靠著「小慢車」,掙到了養活一家的家用,「這是真正的扶貧車。」
還有更多的孩子,坐著「小慢車」外出求學。只需 3元,喜德中學高三學生朱勇就能在學校和家之間往返。
運營開通50年來,「綠皮車」穿過大小涼山腹地、穿越崇山峻岭,成為彝族山寨連接外界的「扶貧路」「求學路」「希望路」,以及沿線地區發展的運輸「生命線」。
這條川滇之間的鋼鐵大動脈,極大地推動了沿線發展。
1970年,當成昆鐵路建成通車時,我國決定建設第三個衛星發射中心。這些年來,火箭、衛星、燃料等都是坐著火車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運送這些「特殊乘客」的幾十年間,成昆鐵路見證了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在攀枝花市的攀鋼廠內,一組組100米長鋼軌被吊運至「敞篷車」上,即將通過鐵路線運送到成昆鐵路複線的建設現場。在中國已建成的高鐵中,每3米鋼軌就有1米來自攀鋼。從生產車間到建設一線,鋼軌都是通過成昆鐵路走向世界。
成昆鐵路複線攀枝花到昆明段已經開通,「綠巨人」奔馳在標準更高、時速更快的鐵路上。乘客李曉萍樂呵呵地說:「以前從攀枝花到昆明要5個多小時,現在2個小時就跑攏了,方便!」
「全線僅剩峨眉到米易段未通。」中鐵二院副總工程師王毅介紹,複線設計時速160公裡,和老線相比運行速度更快,運營裡程也縮短了200公裡左右。「全線通車後,成都到昆明的時間將縮短到原來的1/3,運輸能力將提高4倍。」
新聞背景
10月1日至8日,大型主題報導《坐著高鐵看中國》推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南方都市報等多家媒體選取了京滬高鐵、哈大高鐵、青藏鐵路等10條有代表性的鐵路線路,從歷史維度、國家戰略、百姓民生等視角挖掘提煉線路特色主題,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