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遇狂風暴雨,遊客慌忙躲雨不忘拍照,再現九龍吐水

2020-08-01 小陳侃堪陽

7月31日下午2點50多左右,故宮突然迎來了一場大雨,遊客們慌忙躲雨的時候,還不忙拿出手機拍照留念,因為這場大雨卻來了故宮難得一見的奇觀:「九龍吐水」。

那麼這個奇觀是怎麼形成的呢?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講解一下吧!

故宮遇狂風暴雨,遊客慌忙躲雨不忘拍照,再現九龍吐水

故宮想必大家都知道,是北京重要旅遊風景區之一,每年有很多的遊客到故宮去遊玩,拍照,然而今天由於突然的一場大雨導致故宮出現了一場九龍吐水的景象,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故宮裡面的九龍戲水呢?

故宮遇狂風暴雨,遊客慌忙躲雨不忘拍照,再現九龍吐水

原因是故宮的地面積水特別的少,以及古人在修建時精心設計了一套完整嚴密的排水系統,才導致今天可以看到這番九龍戲水的美景。這可以是「黑科技」哦。

故宮遇狂風暴雨,遊客慌忙躲雨不忘拍照,再現九龍吐水

故宮遇狂風暴雨,遊客慌忙躲雨不忘拍照,再現九龍吐水

放眼望去,整個故宮的廣場的人還是比肩繼踵,這場大雨絲毫沒有影響到顧客的旅遊!

故宮遇狂風暴雨,遊客慌忙躲雨不忘拍照,再現九龍吐水

那我們就來說說古人巧妙設置的排水系統-九龍戲水他的原理是什麼呢?

故宮遇狂風暴雨,遊客慌忙躲雨不忘拍照,再現九龍吐水

首先故宮,作為我國著名的建築物,為了在到雨季的時候雨水能夠及時的排出去,不積水,主體建築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都是建在高大的漢白玉石底座上,下雨的時候,利用地勢的這種落差,雨水就會從九個龍口流出,然後流向建好的水道,最後通過水道把雨水排到城外去。

故宮遇狂風暴雨,遊客慌忙躲雨不忘拍照,再現九龍吐水

同時故宮為了增加蓄水能力有三道防線,第一道就是明內城護城河、大明濠和太平湖、第二道是西苑太越池和後海、第三道就是外金水河和筒子河,這些河池平時可以用於供水只需,但汛期就用於接收排水,就算所有的積水都流入到河中,護城河裡面的水高也不過升高一米而已,根本不會影響到內城。各種水道的水最終都會流入到內金水河。

故宮遇狂風暴雨,遊客慌忙躲雨不忘拍照,再現九龍吐水

其次故宮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建設排水系統,北京北依燕山、東邊有著渤海西北高東南低,水流就是向東南方向流,故宮的設計與北京的地形走向一致,也是北高南低,北門神武門標高46.05米,南門午門的標高是44.28米,於是形成了北高南低的走形,並且以正中御道為分水線,分水線東西兩邊的地勢逐漸降低,又形成一個坡度。

故宮遇狂風暴雨,遊客慌忙躲雨不忘拍照,再現九龍吐水

並且故宮中因為院落的錯綜複雜,疏通各個宮殿院落的排水系統有幹線、直線,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明溝、暗溝 、涵洞、流水溝眼等,縱橫交錯、主次分明。形成一個龐大完成的排水網絡

故宮遇狂風暴雨,遊客慌忙躲雨不忘拍照,再現九龍吐水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喲!

相關焦點

  • 北京暴雨故宮再現「九龍吐水」
    隨後北京又發布大風藍色預警,降雨伴有短時大風由於雨勢較大,故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地基再現「龍吐水」景觀。遊客們躲雨時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一奇觀。九龍吐水故宮想必大家都知道,是北京重要旅遊風景區之一,每年有很多的遊客到故宮去遊玩,拍照,然而今天由於突然的一場大雨導致故宮出現了一場九龍吐水的景象,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故宮裡面的九龍戲水呢?
  • 北京暴雨故宮再現九龍吐水
    北京暴雨故宮再現九龍吐水北京暴雨故宮再現九龍吐水。暴雨中的北京故宮九龍吐水這樣的景觀你見過麼 ​
  • 北京天降暴雨,故宮再現「九龍吐水」!場面經典難得一見
    北京故宮的旅遊景點再次出現「九龍吐水」!這個場面很罕見,參觀紫禁城的遊客很幸運能拍下這個場面。看到這個場景的網民甚至忘了躲在雨中躲藏,開始用手機和相機拍照。我不得不說,祖先的智慧真的很棒。至尊殿,中和殿和寶和殿的三個宮殿都再現了這一奇觀。這麼多年以來,紫禁城的排水系統和排水設施仍然完好無損,現在人們必須說服。
  • 近日北京暴雨,故宮再現「九龍吐水」奇觀
    雖然暴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但因為這一場暴雨,讓久違的故宮「九龍吐水」再上頭條。故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石基再現「九龍吐水」,一時在抖音、頭條廣為流傳。今年是紫禁城600周年,故宮博物院95周年,「九龍吐水」也趕來祝賀。
  • 「九龍吐水」再現故宮,網友:這是什麼情況?
    北京作為中國最受歡迎的城市之一,當地有著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例如故宮和長城等,每年都能吸引不少遊客前去旅遊觀光,可見北京的知名度有多高了。不過若是說到北京的「九龍吐水」,不知道小夥伴是否有見過呢?在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石基,有著九個龍頭,在晴天的時候可能只是一個較為壯觀的景象,不過等到下雨天,這九個龍頭才發揮其真正的「作用」,開始向外排水,也就形成了「九龍吐水」的景象,不少網友有些疑惑:這是什麼情況?
  • 北京故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九龍吐水,朱棣高明600年智慧結晶
    、中和殿、保和殿地基再現「龍吐水」景觀。遊客們在躲雨的時候 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一奇觀, 當我們看到九龍吐水這一奇觀的時候,不得不想起明朝皇帝朱棣的智慧,朱棣為了打造北京燕王府,為了把燕王府打造成為南京金陵一樣的京都,朱棣是花費了14年的時間才完成,北京故宮,北京紫禁城。
  • 北京暴雨故宮再現九龍吐水!排水集團啟動一級響應,城區最大降雨在...
    如注的暴雨,也給京城帶來了難得一見的場景——「九龍吐水」再現故宮城區其他地區市民也經歷著暴雨的洗禮據北京市氣象臺實況監測顯示城區最大降雨出現在朝陽區的四元橋(原標題:故宮再現九龍吐水!北京暴雨或持續到20時,城區最大降雨在……)來源: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 記者 駱倩雯 葉曉彥 潘福達 程功 饒強 王海欣流程編輯:TF015
  • 九龍吐水!故宮為什麼六百多年從來不被水淹
    「九龍吐水」 避免「看海」模式 而且,故宮的牆壁上還出現九龍吐水的現象。 雖然天降大雨,但身披五彩雨衣的遊客絡繹不絕,排成長隊觀賞。
  • 暴雨後的故宮再次出現九龍吐水,為古人們的智慧點讚
    7月31日北京突然下了一場暴雨,給大家展現了古人們的勤勞與智慧,九龍吐水的場景可謂是百年難遇驚豔眾人,就算暴雨天氣也抵擋不住遊客們觀賞故宮的步伐。 導致這樣景觀的出現主要因為故宮地面積水少,然後修建的完整排水系統,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都是修建在高大的漢白玉石上面,下雨時利用巧妙的地勢落差,將雨水通過龍口排出到修建的水道,然後通過水道將雨水排出到城外。
  • ...中和殿、保和殿石基再現「龍吐水」景觀。北京市氣象臺連發雷電...
    2020-07-31 17:21:53來源:FX168 【北京暴雨故宮再現九龍吐水如注的暴雨也給京城帶來了難得一見的場景——「九龍吐水」再現故宮。故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石基再現「龍吐水」景觀。北京市氣象臺連發雷電黃色預警和暴雨黃色預警!北京市氣象臺預計,受強降雨雲團影響,目前至20時,北京將出現局地小時雨強50mm以上的降水。據北京市氣象臺實況監測顯示,城區最大降雨出現在朝陽區的四元橋達到107毫米。為此,朝陽區氣象臺於今天下午14時52分升級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
  • 北京暴雨,故宮驚現九龍吐水!紫禁城城內,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北京暴雨,故宮驚現九龍吐水!紫禁城城內,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2020年7月31日下午,北京暴雨,在故宮的遊客目睹了一場奇觀,故宮中出現千龍出水的的壯觀景象。當人們看到這麼美,這麼有智慧的人造景觀時,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和鬼斧神工。
  • 北京故宮博物院「吐寶鼠」萌翻遊客
    12月27日,鼠年將至,北京故宮博物院「吐寶鼠」吸引遊客。「吐寶鼠」源於藏傳佛教文化,是吉祥富足的象徵。12月27日,鼠年將至,北京故宮博物院「吐寶鼠」吸引遊客。「吐寶鼠」源於藏傳佛教文化,是吉祥富足的象徵。
  • 南京遇暴雨 清末城牆再現「龍吐水」
    不過,由於古橋基本都是石質結構,被水長期浸泡基本不會對文物本體造成嚴重傷害。「除非形成迅猛的洪水,會對橋體造成傷害,在安徽就發生過山洪衝垮元代古橋的事情,但在南京地區,基本上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城牆內部,古人的排水系統起作用  大雨中,南京城牆再現「龍吐水」景觀。
  • 故宮上新了!藏文化瑞獸「吐寶鼠」亮相
    鼠年臨近,兩隻「吐寶鼠」亮相北京故宮太和門廣場,一隻渾身金光,一隻軟萌可愛。2020年是農曆鼠年,「吐寶鼠」源於藏傳佛教文化,被視為吉祥富足的代表。↑2019年12月29日在北京故宮太和門廣場拍攝的「吐寶鼠」。
  • 「九龍灌浴」景點有兩個,除了靈山,另一個在哪?
    「九龍灌浴」表演就是為了方便大家在觀看節目的同時,靈魂受到拷問,思想得到升華。地處太湖邊上「充滿溫情與水」的無錫,有很多風景點,其中數靈山風景區較為出名,一是因為靈山有世界著名的大佛,二是因為靈山內有金碧輝煌的東方羅浮宮,第三點就是因為靈山風景區內有「九龍灌浴」大型表演。
  • 錯過了九龍戲水,雨後倒影之美。故宮!你還會有什麼美讓我們錯過
    但因故宮是博物館性質,下雨天對遊客遊玩其影響並不大,所以昨天故宮還照常開放中。7月31日北京東城區大暴雨,故宮出現過九龍戲水的壯麗景觀。天氣預報報昨天北京又有大到暴雨時,我就再想上次暴雨中九龍戲水的壯觀景象,好多遊客都沒有親臨現場看到。
  • 高鐵西九龍站成為香港旅遊新地標 遊客爭相打卡
    西九龍站地理位置優越,與香港多條地鐵和巴士線路接駁緊密,方便乘客前往香港各區及香港國際機場等交通樞紐,成為不少遊客來香港的「必經之地」。深圳市民鍾小姐趁國慶假期即興來香港遊玩,上午乘高鐵從深圳北站經20分鐘車程到西九龍站,打算下午就返回深圳。身為「90後」的她說,此行主要為「嘗鮮」高鐵香港段,也為日後出行提前熟悉路線。
  • 臺北故宮博物院試行有條件開放拍照(圖)
    9月1日,遊客在臺北故宮「若水澄華——院藏玻璃文物特展」上拍攝文物。    9月1日起至12月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試行展場有條件開放拍照、攝影,試行期間仍舊禁止拍攝團體照,並禁止使用閃光燈、補光器材、腳架、自拍器等器材。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場此前長期禁止拍照,目前規劃開放的文物包含金屬銅器、瓷器、玉器等器物類文物,人氣文物翠玉白菜、肉形石等,都在本次試行開放拍照範疇之內。
  • 故宮VR再現御窯考古發掘現場 遊客:簡直太真實了
    故宮明代成化御窯瓷器對比展與明清御窯瓷器考古新成果展同期開幕。故宮博物院在展覽中首次使用VR技術,向觀眾再現神秘的考古發掘現場。戴上特製的黑色眼鏡後,遊客可以在1.4萬平方英尺的景德鎮遺址的虛擬世界裡漫步,「看到」各種廢墟,與此同時一個音頻導覽在介紹遺址的情況。這已不是故宮博物院第一次利用虛擬實境技術來增強其展覽的趣味性。去年,故宮在一個舒適的劇院裡開啟了紫禁城VR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