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八十三座,福建漳州龍文塔

2020-12-21 冒牌東方朔2020

福建漳州龍文塔,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步文鎮鶴鳴山,是漳州古城的標誌性建築。

據漳州府縣誌記載稱:明嘉靖乙未年,即公元1535年,知縣劉天授建石塔其上,後遭損毀,至清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重建。

龍文塔歷經了烽火歲月,滄桑巨變,幾經廢立,趨於湮滅,現如今新建的龍文塔已經遷建於龍文區。

塔身通體用花崗石砌成,建築形制為八角七層,第一層砌成弧形墜邊式兩門,一向東南,一向西北。

塔身第二層也是兩門直通,一向東北,一向西南,和第一層的門路上下相交叉。

第三層以上都實心不設門,石塔峙立在龍溪學宮,即孔廟前,世稱「龍文塔」,附近還有座「魁星閣」。

而現如今重建於龍文區的「龍文塔」,建築形制為八角九級的樓閣式石構建築,高39.9米米,比明代初建的「龍文塔」高出了兩層。

龍文塔花崗石砌成,塔身呈八角形,每層有簷露出,第一、二層有弧形隧道式石門各二個,第三層以上各層砌實不設門。作為漳州古城的標誌性建築,塔復建後,當地政府規劃建設了以龍文塔為中心的龍文園藝觀賞園。

大美中國古建築之「中國古代名塔」系列,感謝關注,感受中國古建築之美!

大美中國古建築系列內容,等待你的支持,別忘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八十三座,福建漳州龍文塔
    福建漳州龍文塔,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步文鎮鶴鳴山,是漳州古城的標誌性建築。據漳州府縣誌記載稱:明嘉靖乙未年,即公元1535年,知縣劉天授建石塔其上,後遭損毀,至清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重建。龍文塔歷經了烽火歲月,滄桑巨變,幾經廢立,趨於湮滅,現如今新建的龍文塔已經遷建於龍文區。塔身通體用花崗石砌成,建築形制為八角七層,第一層砌成弧形墜邊式兩門,一向東南,一向西北。塔身第二層也是兩門直通,一向東北,一向西南,和第一層的門路上下相交叉。第三層以上都實心不設門,石塔峙立在龍溪學宮,即孔廟前,世稱「龍文塔」,附近還有座「魁星閣」。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八十二座,福建莆田廣化寺塔
    福建莆田廣化寺塔,又叫「釋迦文佛塔」,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廣化寺的東側。該塔建於宋乾道元年,即公元1165年,為仿木構樓閣式石建築,八角五層空心,邊長11.6米,高30.6米,佔地面積256平米。第一層東西兩面開門,其餘設佛盒,第二層至第五層,四面開門並設佛盒,各層塔簷薄而長,輕巧美觀。塔身雕刻豐富,須彌座、門檻兩旁,迴廊欄板浮雕株儒、羅漢、金剛武士、觀音菩薩、飛仙、鳳凰、獅子及牡丹、蓮花等各種花草圖像,刻功精巧,形像生動。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六十九座,福建三明福星塔
    福建三明福星塔,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城東門外。該塔是在民國十五年,即公元1926年,由時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獨立師師長兼閩北各屬綏靖委員的盧興邦倡建,於民國十七年,即公元1928年建成。三層的三個龕內繪有「雙喜星、紫微星、太歲星、三頭六臂、炳靈公」,四壁則繪有「楊戩、金吒、木吒、哪吒」等中國神話當中的人物。四層三龕繪有「黃天彪、黃天祿、黃天爵、黃天祥」,四壁繪有「慈航道人、玉異真人、三道士和文殊、廣法、天者、普賢真人」等諸多的道教當中諸多的人物。此外,第五層、第六層、第七層也均有道教、佛教的人物和故事壁畫,堪稱是一座集宗教文化和繪畫藝術於一身的建築。
  • 漳州古地標:龍文塔與威鎮閣
    龍文塔建於南面城牆西隅龍文山上,據漳州府縣誌記載稱:明嘉靖乙未年(1535年)知縣劉天授建石塔其上,後又廢,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龍文塔共有七層,花崗石砌成,塔身呈八角形,每層有簷露出。第一、二層有弧形隧道式石門各二個,第三層以上各層砌實不設門。塔下有「憩園」,園中遍栽桃樹,每逢桃花盛開,奼紫嫣紅,吸引許多遊人前來遊塔觀賞。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七十五座,福建仙遊東山塔
    福建仙遊東山塔,位於仙遊地區內的石鼓山之巔,與走馬山上的鎮國塔隔水相望,扼著仙遊縣城的咽喉。歷史上人們常將石鼓山和走馬山稱為仙遊「水口之捍蔽」,這兩座山峰上原先都造有兩座寶塔,宛如鎮守在水道門口的護法神將。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六十九座,福建三明福星塔
    福建三明福星塔,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城東門外。該塔是在民國十五年,即公元1926年,由時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獨立師師長兼閩北各屬綏靖委員的盧興邦倡建,於民國十七年,即公元1928年建成。三層的三個龕內繪有「雙喜星、紫微星、太歲星、三頭六臂、炳靈公」,四壁則繪有「楊戩、金吒、木吒、哪吒」等中國神話當中的人物。四層三龕繪有「黃天彪、黃天祿、黃天爵、黃天祥」,四壁繪有「慈航道人、玉異真人、三道士和文殊、廣法、天者、普賢真人」等諸多的道教當中諸多的人物。此外,第五層、第六層、第七層也均有道教、佛教的人物和故事壁畫,堪稱是一座集宗教文化和繪畫藝術於一身的建築。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七十二座,福建福州瑞雲塔
    福建福州瑞雲塔,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福清縣級市城關利橋北岸的小山崗上。該塔建於明萬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竣於萬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由明朝著名的政治家葉向高的長子、尚寶司丞葉成學與知縣凌漢翀募捐鳩工,並由當時的著名工匠李邦達設計施工。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七十二座,福建福州瑞雲塔
    福建福州瑞雲塔,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福清縣級市城關利橋北岸的小山崗上。該塔建於明萬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竣於萬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由明朝著名的政治家葉向高的長子、尚寶司丞葉成學與知縣凌漢翀募捐鳩工,並由當時的著名工匠李邦達設計施工。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八十一座,福建石獅六勝塔
    六勝塔巍然屹立於處在泉州灣入海處的蚶江石湖金釵山上,是東方第一大港「刺桐港」,同時也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第一座燈塔。六勝塔塔高36.06米,底圍47米,花崗石仿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八角五級,每級由塔心、外壁、迴廊組成,有券頂門、方龕各4個。全塔上有浮雕的金剛、力士像共80尊,塔蓋八角翹脊,各雕坐佛一尊,中石疊小塔狀,上置金剛寶篋式塔剎。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七十座,福建福州市烏塔
    這座在五代時期沒有得以竣工的古塔,雖然並未遭受兵災,但是風雨的侵蝕也讓這座古塔的塔身不斷傾斜,到了民國時期,更是因為無人管理,石欄板倒塌,砸死砸傷十餘人。新中國成立之後,1957年政府撥款重修這座殘破的古塔,採用混凝土灌漿,鋼筋緊箍加固,並且還在塔頂安裝了避雷器。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十二座,福建泉州東西塔
    位於泉州市區西街泉州開元寺內,是鎮國塔、仁壽塔的合成,也是中國現存最高的一對石塔。開元寺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東西塔歷經風雨侵襲,地震搖撼,仍屹然挺立,這也表現出了宋代泉州石構建築和石雕藝術的高度成就,是中國古代石構的建築瑰寶。泉州開元寺石塔是中國古代石構建築瑰寶,從石塔的建築規模、形制和技藝等方面來看,都可以說得上精妙絕倫。它既是中世紀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時期社會空前繁榮的象徵,也是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標誌。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八十一座,福建石獅六勝塔
    六勝塔巍然屹立於處在泉州灣入海處的蚶江石湖金釵山上,是東方第一大港「刺桐港」,同時也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第一座燈塔。六勝塔塔高36.06米,底圍47米,花崗石仿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八角五級,每級由塔心、外壁、迴廊組成,有券頂門、方龕各4個。全塔上有浮雕的金剛、力士像共80尊,塔蓋八角翹脊,各雕坐佛一尊,中石疊小塔狀,上置金剛寶篋式塔剎。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九十座,廣西崇左市斜塔
    塔身每層各開一窗口,塔內有螺旋形階梯直通塔頂,整個塔身向外傾斜1米左右,而且,據專家考證,這座「歸龍塔」之所以會以傾斜的方式進行修建,是建塔工匠在建塔時考慮到江心風力和地基等因素而精心設計的。也正因為明代工匠的獨具匠心,建出這樣一座屹立幾百年安然無恙的「斜塔」,因此在1986年之時,崇左斜塔入選了「世界八大斜塔」,與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相比肩。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三十一座,山西新絳龍興塔
    整座龍興塔可謂是歷經千年風雲,整體建築呈八面十三層,高42.4米,全部用磨光的青磚砌制。塔身各簷下的椽、柱、鬥拱,均為仿木結構,做工精細,同時,在經過新絳縣政府的整修和加固,這座千年古塔得以重煥容光。據寺內碑刻記載,該塔原為八級,在清乾隆四十二年,即公元1777年進行過一次重修,並增高至十三層。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九十九座,廣東潮州鎮風塔
    除此之外,修建這座塔時針對每一層的「固定」方式,與「木結構」建築當中的「榫卯結構」十分的相似,確保其結構的穩定。1985年時由當時的省文管會撥付專款進行修繕,1989年6月該塔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美中國古建築之「中國古代名塔」系列,感謝關注,感受中國古建築之美!大美中國古建築系列內容,等待你的支持,別忘關注哦!!!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九十六座,海南安定見龍塔
    見龍塔共設有28個實門,每層有8個實門和假門,其中第1層實開東、西、北3個門,其它5個門都為假門,第2層則與第1層剛好相對,實開5門,虛開3個假門。這樣虛虛實實交錯而上,預防塔身縱向開裂,塔的內部是空心的,內壁設有磚梯通向各層,整個塔並無任何現代建築材料,一塊塊塔磚在糯米、草木灰等原始建築材料的粘合下累疊而成。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六十一座,遼寧鐵嶺白塔
    該塔整體為八角十三級實心密簷式,塔身為青磚壘造,塔磚長2尺4寸,厚6寸,整座塔的形狀略成錐形。塔頂剎杆有銅盤和寶珠,塔座八面嵌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個大字,八面各有浮雕佛像一尊,並飾寶蓋。第一級塔身南部是神佛像,塔簷下部有磚雕鬥拱,塔基和塔身均有磚雕以作裝飾。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三百零一座,山東鄒城重興寺塔
    該塔為磚結構,平面八角形,八層,高約30 米,這座塔不設基座,塔身直接砌出地面,第一層塔身較高。以上逐層收小,各層倚柱做圓形,塔身在東、南、西、北四個方面,都開塔門,另四面做假窗。在簷部僅第一、第二層簷和第二層平座施用鬥栱,第三層以上各層簷子,不用鬥栱,採用極密的仰蓮瓣作為簷下的裝飾。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八十座,河北保定興文塔
    塔頂呈八角攢尖式,塔剎建在小型須彌座上,須彌座上用磚砌成受花,受花內置鐵鑄八稜型覆體,覆體上飾四節鐵鑄塔剎,塔剎第一節頂端為蓮花,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為寶珠。大美中國古建築之「中國古代名塔」系列,感謝關注,感受中國古建築之美!大美中國古建築系列內容,等待你的支持,別忘關注哦!!!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零五座,河南沁陽三聖塔
    該塔建造於金大定11年,即公元1171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三聖塔以磚塔懷抱木樓閣、結構獨特、塔內石刻資料豐富「三絕」著稱,居河南省三座金塔之首。簷上砌菱角牙子,其上疊澀做出密簷,各層高度由下向上逐層遞減,寬度也逐級收斂,使整體外輪廓呈拋物線形,剎頂為一小寶塔,相輪式剎座,上置寶珠。三聖塔外觀仿唐,內部結構似宋。龐大的石造基座內為雙環體壁,兩壁中間設迴廊走道,內環中心為雙層心室,塔身一至九層,各層均有心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