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

2020-12-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張「重症八仙」照片廣為流傳,照片中八位國內重症醫學界頂尖專家在武漢艱苦戰疫,攻堅「重症堡壘」,直至新冠肺炎病亡率大幅下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就是「重症八仙」之一。結束武漢戰疫之後,管向東又奔赴綏芬河戰疫一線。

  「到武漢去!到湖北去!」

  作為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主委,1月29日,管向東聯合國內兩位重症醫學領域專家,向全國重症醫學專業同道發出倡議書:「到武漢去!到湖北去!」

  2月2日,58歲的管向東趕到武漢。去武漢的高鐵空蕩蕩的,在武漢站只有他一個人下車。

  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管向東遍訪武漢各個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他爭分奪秒地排查篩選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對他們進行重點治療或轉院集中收治,前後三輪巡查,生怕漏掉一個。

  管向東還要到仙桃市等湖北基層縣市定點醫院指導業務。天門市新冠肺炎患者的病亡率曾一度位居湖北第一,2月8日,管向東和湖北衛健委一名負責人趕赴天門,指導救治。在當地定點收治醫院,他一個個查房交代,為重症加強護理病房提高救治率出謀劃策。接下來半個月裡,天門新冠肺炎病亡率顯著下降。

  近日,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向管向東發來喜訊,經他會診和救治的兩位病患,都已脫離危險。其中一位在3月29日成功拔管,兩天後開始進食。「對一個重症醫學醫生來說,這是最好的回報。」管向東說。

  隨著很多病人康復,武漢也慢慢煥發活力。4月7日,管向東結束了67天的武漢抗疫戰鬥,回廣州休整,「當時路上已經出現堵車情況,平時看到堵車會心煩,但那時心裡是暖暖的」。

  把「武漢會戰」經驗帶到綏芬河

  4月11日,休整不到四天的管向東接到任務,以國家級專家組成員身份,趕赴3700公裡外的黑龍江牡丹江市綏芬河,指導當地疫情防控工作。他帶的紅色行李箱,曾隨他奔赴武漢戰疫一線,裡面的羽絨服等衣物,都還沒來得及拿回家更換,「正好這裡的天氣和2月的武漢一樣」。

  管向東等專家把武漢救治經驗帶到當地,努力打好這場「加時賽」。管向東建議當地增加ICU床位、醫療設備及醫護人員,為可能到來的患者多做準備。

  分層治療是「武漢會戰」的重要經驗。綏芬河對輸入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實行分層分級救治。綏芬河市人民醫院基本收治無症狀感染者,大部分確診病例轉到牡丹江市救治。其中,重型、危重型患者轉至紅旗醫院,輕型、普通型患者由牡丹江康安醫院收治。管向東輾轉於這三家醫院,巡查指導。

  近日,管向東和另外兩位國家級專家組成員在康安醫院,分工篩查了281例輕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就像戰前摸清敵情一樣重要,這樣才能更準確地判斷疫情發展趨勢」。他們還評估輕型、普通型患者轉化成重型、危重型的可能性,引導當地醫院對症治療「做減法」,合理運用重症醫學救治支持手段,將救治關口前移,提高患者治癒率、降低病亡率。

  紅旗醫院接收的30個重型、危重型患者中,5名已經用上呼吸機。感染新冠肺炎的阿慶進入紅旗醫院後,迅速發展為呼吸衰竭,被轉入ICU。管向東對他實施俯臥位通氣等治療方法,4月22日,阿慶闖過了「鬼門關」,已經符合拔管指標。目前,在管向東等專家、醫護人員努力下,紅旗醫院5例使用呼吸機危重型患者中,已有3例成功拔管。

  傾心重症醫學學科隊伍建設

  重症醫學在重症患者救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著重要保障作用。在4萬多名援鄂醫療大軍中,就有1.2萬名重症醫學科醫護人員。

  「重症醫學學科盯的是重型、危重型病患,我和團隊再怎麼拼,一次搶救也只能救一個。」當時湖北重型、危重型患者眾多,而各地趕來支援的醫護人員重症醫學專業水平有差異,如何更好地提高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急需一個簡明實用的方案,指導臨床一線工作。

  「如果我利用專業經驗,為同行們制定好搶救策略,幫大家規範醫療、救治行為,就能為生命拯救工作做更多貢獻。」在繁忙的巡查工作之餘,管向東總結救治經驗,向國家衛健委駐湖北指揮部匯報。

  管向東會同國家專家組的戰友們,結合武漢一線專家的實踐經驗,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診療方案》。該方案為臨床重症治療提供了實戰依據,使病亡率進一步下降。管向東在其中特別提出,對符合氣管插管指徵的患者應插盡插、能插早插等。

  在牡丹江指導救治期間,管向東還抽出時間,遠程指導5名重症醫學專業博士生寫好論文,進行學位論文預答辯。「任何學科沒有人才,難以持續發展。」管向東把培養合格的重症醫師視為重症醫學學科未來發展的核心要素。自2003年起,他就推動中山大學設立重症醫學博士點,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診療體制、科研建設等方面,建立高效規範的發展模式。(本報記者 劉盾 通訊員 漆小萍 黎鑑遠)

相關焦點

  • 返粵休整還未與家人團聚 中山一院管向東教授奔赴綏芬河
    管向東教授在機場準備登機出發(央廣網發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供圖)央廣網廣州4月11日消息(記者鄭澍)4月11日,受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委派,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教授作為國家級專家組成員緊急奔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綏芬河
  •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於佔彪:跨地市作戰救治重症患者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李健、李靖華)河北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於佔彪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跨地市連續作戰,從保定市人民醫院轉戰唐山市傳染病醫院,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詮釋了醫者的救死扶傷和大愛擔當。
  •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與安陽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專科聯盟」揭牌
    6月25日上午,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與安陽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專科聯盟」揭牌儀式在醫院負一樓會議室隆重舉行。鄭大二附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小軍,殷都區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李國強、河南愛可茂醫生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民、殷都區衛健委醫政醫管股股長蘇延軍出席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鄭大二附院重症醫學科祁紹豔副主任、周明鍇副主任、李付華護士長、楚紫棟博士、汪飛飛博士,殷都區醫療健康服務集團成員安陽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楊金付、紀檢書記張秀茹、副院長趙傑及中層以上領導幹部、鄉鎮衛生院院長。
  • 2020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應屆畢業生招聘40人公告
    廣東衛生人才網同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招考公告信息:2020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應屆畢業生招聘40人公告,報名時間:1月31日截止,請考生多加關注。
  • 大同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症醫學科主任 王秀娟--創辦省級重點...
    大同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症醫學科主任 王秀娟 創辦省級重點專科 主任醫師,兒科主任兼新生兒重症醫學科主任,目前任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醫師分會第二屆早產兒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省新生兒醫師協會新生兒專業委員會常委,山西省醫學會兒科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山西省圍產醫學會委員,大同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發表國家級論文10餘篇,獲大同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大同市人民政府優秀專業人才稱號並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
  • 重症患者數量超過ICU的床位數如何解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回應
    有記者提問,在這次救治的工作當中有個重要舉措,就是把重症患者集中到高水平醫院,然後由高水平的醫療隊進行集中救治,重症患者數量超過ICU的床位數,這個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領隊、醫學工程部主任朱慶堂介紹,我們援鄂醫療隊共有三批150人馳援武漢。
  • 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專家工作站落戶鹽城三院
    健康報訊(通訊員徐海濤記者程守勤)12月4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專家工作站籤約揭牌儀式在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南院舉行。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毅教授、鹽城三院院領導班子成員、重症監護室團隊以及相關職能科室代表參會。籤約揭牌儀式由副院長譚俊元主持。鹽城三院副院長張亞軍對楊毅教授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 管向東:休整不到四天再出發,為可能到來的患者多做準備
    2月2日上午,發起人之一的管向東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趕赴武漢執行緊急醫學救援任務。最初心裡也沒有底「國家衛生健康委有個重症專家組,這個重症專家組正好有8個人。」管向東笑著說,「所以他們開玩笑說(我們是)重症八仙。」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正式動工
    按高水平三甲醫院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標杆性醫院金羊網訊 記者張豪報導:7月27日上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開工動員大會在橫瀝島舉行,標誌著南沙粵港澳大灣區醫療新高地建設邁出了關鍵一步規劃床位1500張總建面近50萬平根據規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掛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際醫院牌子)選址位於廣州市南沙區橫瀝鎮明珠灣區起步區橫瀝島西側,規劃病床數1500張,項目佔地面積155934㎡,總建築面積498818㎡,其中地上建築面積(計容面積)326450㎡,地下建築面積(不計容面積)172368㎡。
  • 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一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就...
    據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諸杜明教授介紹,2015年中山醫院從學科融合和協同發展的角度,將心臟外科ICU移交重症醫學科管理,實現了心臟外科和重症醫學科的學科整合,進而成立了心臟大血管重症亞專科。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在深圳光明正式開業
    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的世界級醫學中心。光明市民翹首期待的中山大學第七附屬醫院終於開業啦!在開業儀式正式開始前,中山附屬第七醫院舉辦了盛大的開診儀式。深圳市和光明新區有關部門領導,中山大學相關職能部門領導、各附屬醫院和深圳校區各院系相關負責人參加了儀式。儀式上,何裕隆院長要求全體醫護人員嚴把醫療質量關,努力提高學科建設水平,為深圳市民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診療服務。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在深圳開業 800張床位已投入使用
    5月1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正式開業。(翁梓森 攝)深圳新聞網5月11日訊(記者 劉夢婷)5月1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以下簡稱「中大七院」)正式開業。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廣東省副省長餘豔紅,深圳市長陳如桂,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等出席了開業儀式。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朱慶棠:慎終如始 打好最後「攻堅戰」
    正在緊張救治病人的朱慶棠  平安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朱慶棠,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馳援武漢醫療總隊領隊  在那天之前,作為中山一院醫學工程部主任,他的任務是想方設法從全球「海淘」醫療防護物資。在那天晚上的醫院會議上,任務突如其來:院領導要求他於次日率領一支131人組成的國家醫療隊,到武漢去支援新冠肺炎重症定點收治醫院。
  • 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正式掛牌
    8月26日,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6周年的特殊日子,福田區政府與中山大學籤署《合作協議》,福田人民醫院正式納入中山大學直屬附屬醫院管理體系,並更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此次籤約,既是深圳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重大戰略的豐碩成果,又開啟了深圳醫療衛生改革最富有實踐意義的篇章,為全國醫改按下「快捷鍵」。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與于都縣人民醫院籤訂合作幫扶協議
    大江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程彥報導:為貫徹黨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具體落實健康扶貧的有關要求,進一步提升于都縣人民醫院綜合能力,保障于都縣縣域內人民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12月20日下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與于都縣人民醫院合作幫扶」籤訂儀式在于都縣人民醫院舉行
  • 中山大學附屬三所醫院「最強天團」首次大會診 跨區域救治危重患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3月5日下午,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組成的20多名專家,齊聚中山一院高端遠程會診中心,為省內5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把脈問診」,討論和制定個性化的精準治療方案。
  • 中國重症領域豪華頂配陣容!「重症八仙」仍坐鎮武漢 | 疫情3分鐘
    「重症八仙」仍坐鎮武漢@新華每日電訊 在武漢,有8位從全國各地馳援的專家組成員坐鎮他們與各醫療隊一起在武漢攻堅最後的重症堡壘被稱為「重症八仙」。他們分別是: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 邱海波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 童朝暉北京協和醫院內科重症醫學科主任 杜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管向東東部戰區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 趙蓓蕾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康焰北京宣武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 生命物資擺渡人 記火神山醫院醫學工程科主任金鑫
    來源標題:生命物資擺渡人 記火神山醫院醫學工程科主任金鑫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廉穎婷通訊員 高 潔一道探照燈光束劃破知音湖的春夜,金鑫開始夜間庫房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