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塔所在地原陽縣介紹
河南省原陽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原陽縣古稱博浪沙,因典故張良刺秦發生於此而聞名於世。自秦漢至元代,先後出過13位官抵宰相之職的著名歷史人物。現在在原陽縣內有張良刺秦古遺址、明末清初民宅夏家院,以及陳平祠、張蒼墓、毛遂墓等名勝古蹟。歷史文化遺存之豐富,在河南省縣域裡也很少見。

玲瓏塔建築歷史
原陽縣玲瓏塔,始建於北宋崇寧四年(公元 1105年),該塔平面呈六角形,全高47米。古塔層級均為奇數,唯此塔是十二層,成偶數。原因這裡自古以來是黃泛區,塔的底層已被泥沙淤在地下,在地面上只能看到十二層。玲瓏塔原為位於原武鎮善護寺內的附屬建築物,清代善護寺失火,寺毀塔存。

玲瓏塔成塔至今經受過大小10多次地震,1938年還曾遭到日軍的炮擊。1983年有關部門測量得出塔身向東北方向傾斜13度33分,雖然塔身傾斜,但因其結構嚴謹科學,歷經九百多年的歷史風煙,至今仍巍然屹立,被譽為中國的『比薩斜塔』。
玲瓏塔內部構造
玲瓏塔北面原來有一塔門,早已被歷史的風塵湮滅,塔簷磚砌鬥拱露出地面。現今的塔門設在南面,為原來塔身二層的窗戶改建而成。自第二層以上皆為疊澀出簷,塔身每層均闢半圓拱券門及假窗,鬥拱、層簷、裝飾假窗均為雕磚壘砌。
玲瓏塔的輪廓為拋物線形,磚木結構,每層角梁系木製,突出塔身外部,上有鐵鼻,懸掛風鐸,微風過處丁當作響。塔內置0.6米寬的旋梯,遊人扶梯可登臨塔的最上層。登上最上層可以南望黃河波濤,北眺太行峰巒,東見浩瀚雲海,西覽萬頃碧綠。
玲瓏塔最令人驚奇的是,塔身明顯地向東北方向傾斜。不管是從遠處眺望,還是從近處直視,傾斜的古塔好像隨時都會倒塌,但就是這樣玲瓏塔已經屹立於此近千年。

據傳說,玲瓏塔之所以屹立不倒,是因為在建設之初,塔正處於風口地帶,為了抵禦東北風,在建造該塔時,當時的能工巧匠就故意使塔往東北方向傾斜。後來因為黃河泥沙浸泡,塔身向東北方向傾斜的角度就更大了,並且還有繼續傾斜的趨勢。原平縣玲玲塔也是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斜塔,比著名的義大利比薩斜塔還要早69年。

玲瓏塔的建設,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科學和藝術上的聰明智慧,因為其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1963年6月,被河南省公布其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3日,被核定位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