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11月25日至29日出席在羅馬尼亞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對羅馬尼亞進行正式訪問,出席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十二次會議。
今天上午,李克強結束中東歐訪問行程。羅馬尼亞繼打破了19年來總理從未到機場迎接貴賓的慣例後,蓬塔總理今天再次率官員來到機場,為結束訪問赴烏茲別克斯坦的李克強總理送行。在機場,兩位總理依依話別。蓬塔說,他佩服李克強的個人魅力,願結交個人朋友。中羅友誼經歷歷史滌蕩,仍然歷久彌新。
羅馬尼亞總理破19年慣例親自到機場送行李克強總理
輿論普遍認為,此次出訪是李克強總理就任以來首次訪問中東歐國家,是擘畫外交新局、「深耕」歐洲的大手筆。國內外媒體高度關注,盛讚李克強總理務實高效、成果豐碩的中東歐之行。人民網摘選總理此次出訪的語錄,彰顯總理魅力和風採。
中國堅持發展優先、民生優先,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國改革的深化和開放的擴大將為中羅關係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我們希望看到一個團結、繁榮、發展的歐洲和強大的歐元,這有利於世界多極化和文明多樣性。
羅馬尼亞是我就任中國總理後訪問的第一個中東歐國家,此訪是為了增進政治互信而來,為鞏固傳統友誼而來,更是為了推動務實合作而來。
羅馬尼亞有句諺語,「友誼如美酒,酒越陳越香,情越久越深」。中方願同羅方共同努力,開創兩國友好合作新局面,讓中羅友好這杯「陳釀」享有盛譽,歷久彌香。
中國推進同中東歐國家關係的基本原則是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這有利於中東歐的穩定與繁榮,也有利於歐洲更好地發揮世界重要一極的作用。中國願與包括羅馬尼亞在內的中東歐國家共同努力,以戰略思維和長遠眼光推進合作,實現「義」「利」結合,相互促進,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
中羅關係猶如一艘大船,從歷史中駛來,經受各種風浪考驗,正充滿自信地奔向未來。這艘大船能夠行得穩,走得遠,靠的是精準的「舵」、鼓滿的「帆」和堅實的「錨」。
我們要登高望遠,紮實努力,借中歐關係和中國與中東歐關係發展的東風,讓中羅合作這條大船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不久前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中國未來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中國的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但我們有迎難而上的決心,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動力。
中國願與各國一道,本著同舟共濟精神,在保持自身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作出積極貢獻。
中方願與中東歐各國積極組建相關領域合作聯合會,形成聚焦和規模效應,讓合作更接地氣。我們歡迎各國行業協會、企業、民間機構和地方政府本著自願和開放的原則積極參與,為擴大合作添磚加瓦。
中國有句諺語,「行動要看時機,開船要趁漲潮。」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歷史機遇之門已經敞開,未來的合作規劃藍圖就展現在眼前,讓我們以本次領導人會晤為新的起點,攜手努力,乘勢而上,開創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嶄新局面,為推動中歐關係發展、促進世界繁榮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面對深刻複雜變化的世界經濟形勢,雙方要廣泛探討深化務實合作的新舉措,不斷擴大利益匯合點,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互利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需要發展進步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