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搶註「耳光餛飩」商標還招商設「官網」:就為網紅效應

2020-12-17 澎湃新聞

潘氏家族所創「耳光餛飩」門面。 澎湃新聞記者 宋蔣萱 攝

近日,上海網紅小吃「耳光餛飩」創始人之一潘南雲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反映,一公司疑惡意搶註「耳光餛飩」字樣商標,號稱與同名網紅小吃創始人潘氏家族合作,藉此對外招商加盟。

「很多人聯繫到我問我這件事,我都回答他們,那是假的『耳光餛飩』,他們用我的故事去招商,騙人家的錢。」 潘南雲說。

耳光餛飩成立於1997年,由江蘇宜興人潘國仙、潘南雲在上海肇周路小弄堂一手創立,憑藉號稱「打耳光都不放過」的薺菜鮮肉餛飩和炸豬排走紅網絡。

澎湃新聞調查發現,2018年5月以來,「上海再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再高公司)在網上發布大量「耳光餛飩」招商廣告,並設立「官網」,以肇周路「耳光餛飩」的名義,對外以10萬元加盟費招商。

再高公司一名王姓經理告訴澎湃新聞,其上級公司為香港美亞投資管理公司,「(已)拿到耳光餛飩商標,說白了,大家都是衝著這個品牌的網紅效應來的。」

上海博歐律師事務所王喆律師認為,再高公司員工在招加盟者時,稱自身即「上海肇周路的耳光餛飩」,「搭便車」的意圖明顯,誤導消費者,有虛假宣傳之嫌。

再高公司共和新路「耳光餛飩」門面。 澎湃新聞記者 宋蔣萱 攝

一公司以網紅小吃之名招加盟者,創始人「闢謠」

據潘南雲反映,再高公司謊稱已將原肇周路「耳光餛飩」收購,開放招商加盟。

張揚(化名)差點上當。他告訴澎湃新聞,2018年7月初,他在頭條號上看到一則「耳光餛飩」招商廣告,遂與對方聯繫,得到的答覆是只需要交10萬元即可加盟,「(對方說)上海開放20個加盟名額,和我說已經收購了上海肇周路的『耳光餛飩』,二者屬於合作關係,但沒有給我看任何的書面材料。」

張揚出于謹慎,通過肇周路「耳光餛飩」外賣包裝印製的電話號碼,聯繫到該品牌創始人潘國仙和潘南雲,才得知耳光餛飩並未在上海開啟招商。

隨著向潘南雲詢問加盟的人越來越多,不得已,潘南雲在「耳光餛飩」微信公眾號中發布聲明,稱耳光餛飩成立於1997年,並於2016年開始連鎖化經營,「為了保證產品品質,堅守傳統味道,耳光目前沒有開放加盟授權,也並未在抖音、頭條號等平臺發布任何相關信息,請廣大投資者明鑑。」

澎湃新聞登陸百度以「加盟耳光餛飩」為關鍵詞搜索,搜索結果排名第一的是名為「耳光餛飩官網」的網頁,潘南雲向澎湃新聞確認,該官網並非他們運營。

點擊進入「官網」後,在顯著位置寫有加盟信息,品牌為「耳光餛飩」,並標註有「上海網紅麻醬餛飩」字樣,公司信息則顯示為「上海再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澎湃新聞撥打頁面顯示的「加盟熱線」,一名自稱王經理的男子接通了電話,其對澎湃新聞稱,再高公司的上級公司美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目前已將上海肇周路「耳光餛飩」品牌收購,並獨家授權再高使用該商標,加盟費10萬元,並開放區域代理。澎湃新聞詢問其與潘南雲所創立「耳光餛飩」有何關係,對方回答:「我就和你這麼說,我們是他們(肇周路耳光餛飩)的合伙人。」

再高公司所稱「收購耳光餛飩」的說法,被潘南雲否認。

潘南雲告訴澎湃新聞,再高公司負責人曾找他,「說他們已經註冊了『耳光餛飩』的商標,要和我合作,還要500萬收購我的店,我說不可能的。」

再高公司的招商宣傳頁面,用肇州路耳光餛飩宣傳語「好吃到打耳光都不放手」。 網頁截圖

「經理」改口稱未與網紅「耳光餛飩」合作,律師:涉虛假宣傳

澎湃新聞多次採訪上述再高公司王姓經理,他透露,美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美亞投資)是其上級公司,「已經獨家授權我們公司使用『耳光餛飩』這個商標了。」根據工商信息,再高公司執行董事名叫王偉,而香港公司註冊處信息顯示,美亞投資登記董事同樣名叫王偉。

澎湃新聞登陸中國商標網,以「耳光」為關鍵詞檢索發現,2012年至2018年的6年間,美亞投資曾在6年間6次註冊不同分類的「耳光」、「耳光餛飩」及「肇周路」字樣商標。如2018年1月31日,申請註冊「耳光餛飩」圖樣商標;2018年6月21日申請註冊「肇周路」字樣商標,國際分類43(提供食物和飲料服務,臨時住宿)。

王姓經理稱,美亞投資此前註冊的「耳光餛飩」圖樣,已投入使用於再高公司在上海共和新路2088弄5號開設的一家「耳光餛飩」實體店中。

澎湃新聞前往探訪發現,該店面設於街邊,上部掛著「再高ZAIGAO餐飲創業孵化基地」的廣告牌,下方掛有白色「耳光餛飩」招牌,並標註「上海網紅麻醬餛飩」,商標字樣和圖形與美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註冊的商標相同。

進入店裡,點餐服務臺同時售賣包括「耳光餛飩」在內的多種小吃,如「包大祥」上海生煎和「飛機俠」便當、「許願茶」。在收銀臺顯著位置擺著一個「授權證書」,上標有「耳光餛飩」商標圖樣,寫著「茲授權使用上海再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耳光餛飩』品牌」。

「除了我們這家店以外,所有的『耳光餛飩』店面都是假的!」王姓經理稱。

對此,肇周路「耳光餛飩」創始人潘南雲則稱,耳光餛飩於2016 年11 月開始連鎖經營,在上海有黃家闕路店(原肇周路店)、安遠路店、大沽路店、五角場悠邁廣場店、雲南路淮海國際店、新天地店(即將開業)、虹口店(即將開業),而再高公司開設共和新路店純屬「山寨」。

當澎湃新聞向王姓經理說明該店經營的並不是經潘氏家族授權的「耳光餛飩」,其說法與澎湃新聞詢問招商加盟事宜時截然相反。

王姓經理承認並未與肇周路「耳光餛飩」合作,「目前我們拿到了這個品牌的商標,餛飩大家都會做,我們自己會升級產品,說白了,大家都是衝著這個品牌的網紅效應來的,對吧。」

上海博歐律師事務所王喆律師認為,再高公司員工在招加盟者時,反覆強調擁有實體店鋪,並一再主張自身即「上海肇周路的耳光餛飩」,「搭便車」的意圖明顯,誤導消費者,有虛假宣傳和不正當競爭之嫌;且根據現有資料,再高公司與受誤導加盟者籤訂的所謂「加盟協議」,也有「空手套白狼」之嫌,法律上存在欺詐的可能性。

「他們空有『耳光』兩個字,沒有我們的核心、我們的味道,說到底還是拿我的故事去騙錢!」潘南雲說。

相關焦點

  • 搶註商標還要500萬買我的店
    ◎ 耳光餛飩黃家闕路店「耳光餛飩的商標在我手裡,我們談一談。」潘南雲內心一驚,但是在還未搞清狀況的情形下,他伸手給男子遞了根煙問道:「談什麼?」直到2015年12月28日,潘國仙的配偶錢國新才申請註冊了「肇周路耳光餛飩」商標。可是,內參君查閱中國商標網發現,早在2012年10月29日,一家名為美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機構便申請註冊了「耳光」商標。自2018年1月起,該公司先後10次申請註冊「耳光餛飩」、「網紅耳光餛飩」、「再高耳光餛飩」等多個相關商標。
  • 丁真走紅姓名疑被搶註商標 網紅商標遭遇花式搶註怎麼辦_中國網
    近期以來,搶註商標事件頻出近日,四川康巴小夥丁真的視頻一時間傳遍全網,連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都連發三推,向全世界介紹丁真。丁真的爆紅也讓一些企業嗅到了商機,「丁真」商標疑遭搶註。據媒體報導,11月14日以來,多家公司提交了「丁真」商標註冊申請,類別涉及日化用品、教育娛樂、網站服務等。
  • 網紅商標遭花式搶註怎麼辦?專家:規範商標註冊市場
    丁真走紅姓名疑被搶註商標 李佳琦聲音商標申請被駁回網紅商標遭遇花式搶註怎麼辦□ 本報記者 趙麗「oh my god,買它買它!」很多人都熟悉李佳琦在直播間賣貨時的口頭禪。但這能否申請聲音商標註冊,答案出來了。
  • 公司註冊資金20元申請商標103個 「搶註」 網紅名字
    公司註冊資金20元申請商標103個 「搶註」 網紅名字 原標題:   這幾天,成都短視頻UP主敬漢卿遇到了一件麻煩事,伴隨自己22年的名字被別人註冊了商標,自己反而可能不能使用了。
  • 丁真商標被搶註,遭遇商標搶註怎麼辦,丁真珍珠是什麼
    丁真商標疑遭搶註!網紅商標遭遇花式搶註怎麼辦?近年來,山寨仿冒品牌、商標的問題層出不窮。除了某公司搶註海底撈商標引爭議,還有李佳琦的「oh my god,買它買它!」丁真是誰?是一名普通的村民,在這之前都是靠放牛為生。家庭普通也沒怎麼上過學的他,2020年11月,因為一名攝影師的拍攝,而意外走紅網絡。12月15日丁真商標疑遭搶註再次衝上熱搜。憑藉著天生的帥氣與清澈大眼,丁真籤約國企,推出宣傳片,瞬間登上熱搜前排。他的爆紅也讓一些企業嗅到了商機。
  • 「鹿角巷」商標註冊遇阻?又一網紅品牌慘遭商標被搶註?
    如今奶茶當道,沒有什麼是一杯奶茶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杯。在眾多茶飲品牌中,鹿角巷可謂是風頭正盛。據了解,鹿角巷來自臺灣,創立於2013年,其創始人為臺灣知名插畫師邱茂庭。2017年,鹿角巷進軍大陸市場,迅速爆紅成網紅茶飲品牌。
  • 網紅名字頻遭搶註 網絡時代如何應對惡意搶註頑疾
    如果能夠證明此商標註冊侵犯在先權利,應該被駁回或無效●對於商標搶註的維權困境主要在於:一是當事人維權能力不足,突出表現為舉證能力不足;二是侵權方更加專業化,充分利用法律的模糊地帶和漏洞;三是商標審查部門力有不逮,網紅經濟紛繁複雜,其中的名人姓名權問題複雜程度更高●搶註者的目的非常明顯,就是為了通過轉讓或訴訟獲利。
  • 網紅熱詞病態搶註:轉讓申請中的「丁真」商標要價18萬
    記者 莊岸 圖 記者暗訪發現,在商標申請跟風網紅、熱詞的背後,炒賣商標同樣「暗流湧動」,湖南一家申請「丁真」商標的公司,商標證還沒下來,便開價18.8萬元;鄭州一家公司,也僅是剛申請了「耗子尾汁」商標,就表示可以1萬元/年的價格授權使用。
  • 深潛|網紅熱詞搶註:轉讓申請中的「丁真」商標要價18萬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暗訪發現,在商標申請跟風網紅、熱詞的背後,炒賣商標同樣「暗流湧動」,湖南一家申請「丁真」商標的公司,商標證還沒下來,便開價18.8萬元;鄭州一家公司,也僅是剛申請了「耗子尾汁」商標,就表示可以1萬元/年的價格授權使用。
  • 繼MUJI後,又一日本網紅品牌被中國商家搶註商標
    日本皇后卸妝水Alovivi是東京蘆薈株式會社旗下一款明星卸妝水產品,以溫和、平價的優勢逐漸替代貝德瑪卸妝水,成為網紅產品。這款皇后卸妝水在日本、乃至國內都頗受歡迎,然而商標卻早已被中國商家搶註。根據中國商標網記錄顯示,廣州明治良品商貿有限公司早在2012年8月就申請了 「ALOVIVI」商標,核准使用在化妝品等第3類商品上,並於2014年成功註冊。除此之外,該公司申請了另外兩件「ALOVIVI」商標。而東京蘆薈株式會社最早在我國申請「ALOVIVI」商標是2015年9月,足足晚了3年。
  • 「鍾南山」商標被搶註,「比中彩票還賺錢」
    但當事人回應,這兩個詞只是外國的兩個普遍的姓氏,而非名字,北京一商家表示願出1000萬購買該商標。2006年1月,中新網報導,福建李姓男子申請註冊「中央一套」為保險套商標,涉及的商品包括子宮帽、保險套、非化學避孕用具等10種。新聞曝出時商標還在審查中,當時有記者諮詢可否買下該商標,還未通過審核的李某起初開價3萬,隨後改口「少於40萬免談」。
  • 深潛|網紅熱詞病態搶註:轉讓申請中的「丁真」商標要價18萬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暗訪發現,在商標申請跟風網紅、熱詞的背後,炒賣商標同樣「暗流湧動」,湖南一家申請「丁真」商標的公司,商標證還沒下來,便開價18.8萬元;鄭州一家公司,也僅是剛申請了「耗子尾汁」商標,就表示可以1萬元/年的價格授權使用。
  • 「鍾南山」被搶註為壯功酒商標?姚明、科比也未能「倖免」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申請了「李文亮」商標的長沙市福茶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2月24日還申請了一位知名作家叔本華的名字為商標,註冊品類為皮革皮具、廚房潔具。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同時申請叔本華為商標的還有8位自然人和公司法人。申請了鍾南山為商標的廈門淘壹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還申請了「沈夢辰」為商標,品類為醫藥日化用品。
  • 李蘭娟商標被企業策劃公司搶註 惡意搶註已非首例
    來源:金融界網站天眼查數據顯示,「李蘭娟」商標於2020年2月12日被營口東璧企業策劃有限公司搶註,註冊分類為10-醫療器械、05-醫藥兩類。近年來,該公司還註冊了和劑局、吳有性、商寒論牌、張子和、薛生白等商標。
  • 「羅永浩」姓名被搶註?這家公司共註冊商標59個
    但在成為「帶貨一哥」之前,羅永浩有必要先對自己的品牌商標進行提前布局。近日,不少「眼尖」的網友和媒體也注意到,羅永浩的商標已被河南一家公司註冊了。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10月16日,「羅永浩」商標被光山縣茗陽閣科技有限公司註冊,目前狀態為等待實質審查,商標分類為菸草菸具。
  • 印象筆記中國公司惡意搶註 Notion 公司商標
    惡意搶註新一代文檔協作工具 Notion 公司商標最近一段時間一直看到有 SegmentFault 思否社區開發者安利推薦 Notion 這款新一代的筆記應用,索性就花時間做了一些了解和調研,無意間發現 Notion 在中國的商標被其潛在競爭對手印象筆記進行了搶先註冊,一開始我好奇難道是印象筆記中國公司要代理 Notion 在中國區的業務?
  • 「李蘭娟」商標被搶註?申請人和商標代理機構都可能要被處罰!
    揚子晚報網4月10日訊(記者 徐兢)天眼查數據顯示,「李蘭娟」商標被遼寧省營口東璧企業策劃有限公司搶註,註冊分類為10-醫療器械、05-醫藥兩類。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請教了律師,律師表示,這類搶註不但不能通過,還有可能處罰申請人和商標代理機構。
  • 搶註侵權頻發 茶飲商標迷人眼
    針對這一問題,3·15前夕,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茶飲市場,發現商標搶註、雷同現象依然存在。專家認為,受制於侵權範圍廣、訴訟周期長等因素,企業維權仍存在較大難度。商標搶註亂象難住加盟商新京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北京798、雙井、朝外SOHO、建外SOHO等區域開了多家鹿角巷奶茶店,不少消費者在大眾點評上評價稱,無法甄別是否為真正的「鹿角巷」。包括798鹿角巷在內的多家店員稱,目前北京的鹿角巷主要是加盟店,僅三裡屯一家為直營店。
  • 繼「lashou」商標被搶註後,拉手網又惹上官司被索賠200萬!
    經過檢索發現,最早註冊「拉手網」商標是在2010年,並且註冊了6件,涵蓋第9、35、42類,後期又陸續註冊了好幾件,此外,還擁有「拉手網 LASHOU.com」「拉手網 LASHOU」「拉手團購」「拉拉手」等其他類似的商標。目前,該案還在進一步審理中,小編將繼續跟進。
  • 在華商標被搶註!日本網紅「熊本熊」無奈更名
    近期,日本知名旅遊吉祥物「熊本熊」因在中國被搶註了商標,宣布在中國改名一事引發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