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說,1830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奉上一枚寶石,該寶石在日光下呈現綠色色調,而在燭光下則呈現紅色色調,亞歷山大二世非常喜愛,命名該寶石為亞歷山大石。後隨著國際珠寶行業協會標準的日趨完善及寶石本身的特徵,定義此類寶石為變石。
變石戒指
變石是具有變色效應的金綠寶石,英文名稱(Alexandrite)業內稱之為亞歷山大石,變石在日光或日光燈下呈現為綠色色調為主的顏色,而在白熾燈光下或燭光下則呈現出紅色色調為主的顏色,因此被譽為「白晝裡的祖母綠,黑夜裡的紅寶石」。
變石戒指
變石摩氏硬度為8至8.5,高於祖母綠(摩氏硬度為7.5至8),低於紅藍寶石(摩氏硬度為9)。變石拋光面光澤為玻璃光澤至亞金剛光澤,斷後呈現玻璃或油脂光澤,透明度通常為透明。變石的多色性很強,表現為綠色、橙黃色或紫紅色,緬甸抹谷產出的一件變石樣品具有獨特的三色性。
變石戒面
變石貓眼是同時具有變色效應及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變石貓眼既含有產生變色效應的鉻元素,又含有大量絲狀包體以產生貓眼效應,變石貓眼是一種更珍貴。更稀罕的寶石品種,一般較難遇到。
變石貓眼戒指
變石以其本身獨特的光學效應及物理化學性質區分於大多數天然寶石,在鑑別變石時要考慮這幾種具有變石效應的寶石:變色藍寶石、變色螢石、變色尖晶石、變色石榴石及變色藍晶石,同時具有假變色效應的紅柱石也與變石易混淆。
變石蛋面
變石中最受歡迎的兩種顏色是能夠在日光下呈現祖母綠色,而在白熾燈光下紅寶石紅色,但實際上變石很少能達到上述兩種顏色。多數變石的顏色是在非陽光下,呈現深紅色到紫紅色,並帶有褐色色調,褐紅色最為常見。在日光下呈現淡黃綠色或藍綠色,同時由於有較淺色調的褐色存在,會使寶石的亮度降低至中等程度。變石要求變色效應要明顯,白天顏色好壞依次為翠綠、綠、淡綠;晚上顏色好壞依次為紅、紫、淡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