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抗戰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共收到徵文45篇,經過專家委員會匿名評審,選出其中的37篇參加本次研討會。
會議後續通知將通過郵件發給各位參會學者。如有問題,可與會務組聯繫。
會務組聯繫人: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陳芳字,18620779878,381795844@qq.com
趙崢,13826223671,zhaozheng@m.scnu.edu.cn
現將入選論文名單公布如下:
華南抗戰史研究學術研討會
入選論文名單
序號 | 姓名 | 論文題目 | 單位 |
1 | 陳國威 | 抗戰時期廣州灣孔道研究 | 嶺南師範學院嶺南文化研究院 |
2 | 陳梁芊 | 「九小島事件」中的西沙群島決策 |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 |
3 | 官麗珍 | 日軍侵略廣東述略 | 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 |
4 | 葛欣楠 | 再探惠廣戰役中的正果之戰 | 明治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 |
5 | 何輝 | 華南,我們保衛你! ——抗戰詩人雷石榆與中國詩壇救亡文藝活動綜述 | 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6 | 黃嘉良 | 「統制「與「訴求」的矛盾 ——日佔時期廣州的民食問題及日偽應對 |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7 | 韓繼偉 |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過境印支運輸外交磋商述評 | 百色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 |
8 | 胡銳穎 | 1938年的孫中山紀念與粵省政治生態 |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
9 | 景東升 錢源初 | 抗戰時期港澳灣難民救濟探析 | 嶺南師範學院法政學院歷史系 暨南大學文學院 |
10 | 姜子浩 | 國際視野下英國在華軍事組織的合流和挫折 ——以1945年特別行動處(SOE)在華南扶植親英武裝的提案為中心 |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
11 | 李浩 | 「軍民合作」:全民抗戰下的武裝總動員 ——以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為例 |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12 | 李嘉文 | 第一次粵北會戰研究 |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13 | 李強 | 汪精衛出逃前的活動初探 |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14 | 劉杉 | 華南抗日遊擊部隊黨的建設研究 |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15 | 李翔 | 華南抗日根據地東寶惠中心的確立 | 南方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16 | 劉志鵬 | 抗戰時期國民黨廣東省黨務考察 ——以李漢魂時期為中心 | 山東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17 | 馬楠 | 邊省宣傳:抗戰前後廣西的話劇動員和新桂劇打造 |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
18 | 阮平 | 粵北會戰的民眾動員研究 |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
19 | 饒品良 | 華南抗日縱隊在抗日戰爭中的對外工作 | 廣東省科技幹部學院 |
20 | 王奮舉 | 1945年以來的國內日本侵瓊史研究綜述 | 海口經濟學院、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 |
21 | 吳佩軍 | 日本「南支調查會附屬南方文庫」文獻整理與研究 | 華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
22 | 王英俊 | 抗戰後期廣東軍政關係再探(1944—1945) |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23 | 夏巨富 | 時局變動中的廣州市商會與反日活動(1928-1938年) |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 |
24 | 夏蓉 | 新女性與抗日戰爭——以吳菊芳為例 |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25 | 肖微 | 抗戰時期廣東獻金運動研究 |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26 | 遊海華 | 關於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香港秘密大營救」研究的辨正 | 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27 | 葉銘 | 軍調部廣州第八執行小組與東江縱隊北撤經緯 | 南京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 |
28 | 楊思機 | 論抗日戰爭期間的粵北「邊疆教育」 |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29 | 葉文益 | 中國共產黨在華南抗戰中的社會動員 | 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 |
30 | 鍾健 | 生存而後發展:東江抗日遊擊隊經濟問題初探 | 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31 | 周情情 | 論抗戰時期東江縱隊的宣傳活動 |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32 | 朱瑞琪 | 廣州淪陷前的空襲救濟初探 |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
33 | 左雙文 葉鑫 | 戰時英緬當局扣留過境援華租借物資的中英交涉 |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34 | 周少雅 | 抗戰時期廣東的兵役 |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35 | 曾祥輝 | 抗戰時期華南前線地區基層職工的生計困境 ——以1941—1944年的東莞明倫堂林場為中心 |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36 | 鄭芷倫 | 抗戰時期廣東國統區糧荒問題 |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37 | 張智瑋 | 拓地殖民——日據臺灣總督府的南方調查與侵華戰略 |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 |
「華南抗戰史研究學術研討會」組委會
2019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