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以「文化+」打造「城市三水」灣區競合新優勢

2020-12-16 房天下產業網

2020年07月08日11:28 來源:南方日報

編者按

粵港澳大灣區競合格局中,城市三水如何緊抓機遇,衝刺高質量發展?《南方日報·佛山觀察》推出「城市三水新機遇」系列報導,解構三水新優勢,深讀三水新動作,此為該系列第七篇。

隨著交通、科技的快速發展,地理距離與區域隔離逐步打破,區域一體化成為發展大勢。面對「雙區驅動」的歷史機遇,城市發展已從「一群城市」向「一個城市群」轉變,城市特色、魅力在區域競爭中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三江匯流之地,佛山三水擁有400年屹立不倒的魁崗文塔、800年鼎盛香火的胥江祖廟、4000多年歷史的貝丘遺址等眾多文化特色資源。近年來,三水以「文化+」為理念,將文化融入城市建設中,通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揮文化在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帶動和支撐作用,為三水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競合提供內驅動力,打造「城市三水」發展新優勢。

擦亮文化品牌,傳播城市美名

近日,大型粵劇《紅頭巾》開排儀式在廣東粵劇院舉行。「紅頭巾」是早年新加坡對當地從事建築粗工的廣東省三水縣籍華僑婦女的稱謂,她們自立自強的奮鬥故事被寫進新加坡小學課本中,當地博物館也設有她們的紀念塑像,「紅頭巾」是三水精神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元素和文化符號。

大型粵劇《紅頭巾》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統籌指導,中共佛山市委宣傳部、中共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廣東粵劇院聯合出品,將以粵劇的形式再現二十世紀初期三水女子「下南洋」,通過辛勤勞動改變自身生活,推動新加坡發展的故事。

國家一級導演張曼君擔任導演,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小敏領銜主演,可以預見,由國內一流藝術創作團隊的傾力打造的大型粵劇《紅頭巾》將進一步擦亮紅頭巾這張三水文化名片。目前,粵劇《紅頭巾》已入選《廣東省文藝創作生產重點選題規劃(2018—2021年)》,併入選佛山市委宣傳部2019文藝精品扶持項目,將打造成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講好「一帶一路」故事的精品力作。

大型粵劇《紅頭巾》是三水立足自身獨特的文化資源稟賦打造三水特色文化名片的縮影。上個月初,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遇見淼城》三水文化叢書——《遇見淼城·水秀嶺南》《遇見淼城·水通天下》在三水區博物館發布。

《遇見淼城》三水文化叢書與三水城市形象主題歌曲《相約淼城》、城市形象繪本《戀上淼城》一脈相承,是三水近年重點打造的城市形象推介工程,以文為媒,串聯起「遇見、相約、戀上」「城市三水」文化三部曲,不僅通過不同的文化藝術形式充分展現了「城市三水」的水韻故事、嶺南故事和發展故事,也以此打造了「文化三水」城市品牌,對外展現城市魅力、傳播城市美名。

文化作為城市發展的內在動力,是城市的靈魂,也是軟實力。從2015年啟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2017年出臺《「文化三水」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2018年出臺《三水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名城的實施意見》,2018年制定《關於加強文化事業和文旅產業雙輪驅動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涵蓋文化、旅遊、體育三大板塊共43個扶持項的政策,三水一直在探索利用自身獨特的文化資源稟賦打造文化名片,塑造城市形象,傳播城市品牌,讓「文化三水」成為三水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競合的內驅動力。

凸顯文化肌理,展現城市魅力

三水,因西江、北江、綏江三江匯流境內而得名。日出於三江匯流、白鷺齊飛於雲東海、千帆競發於蘆苞湧、雲霧繚繞於大南山……三水因水而生、因水而榮的水韻故事源遠流長,天然的城市生態和自然風光也成就了三水特有的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

放眼國內外,音樂之城維也納、時尚之都巴黎、古色古香的平遙、園林遍布的蘇州……文化差別賦予了它們獨特的城市面貌,塑造了各自的城市性格,文化肌理讓這些城市有了凝產聚人的吸引力。

近年來,在推動「城市三水」發展過程中,三水立足轄區豐富的古鎮特色、良好的生態資源、獨特的嶺南文化,將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中,推動「文城相融」,打造具有三水特色的城市面貌。

一方面,三水依託既有城市空間,打造具有文化內涵的城市生態體系。如今,大灣區高品質森林城市建設效果明顯,充分體現三水地域特色、融入三水文化元素重磅打造的三水區文化活動中心成為三水城市文化標杆,主打三水荷花元素的荷香湖公園、彰顯三水生態優勢的城際溼地公園、融入三水地理特點打造的文化三江水韻公園等城市公園串聯縈繞,成為城市標杆——三水新城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三水市民開展休閒活動的重要城市文化休閒空間。

此外,西南街道園林大街公園景觀提升、樂平鎮樂平湧濱水廊道公園、蘆苞鎮蘆苞湧河岸花海景觀等市政工程引入文化元素,提升城市建設文化內涵,進一步彰顯了「城市三水」魅力。三水還通過對有特色的老街進行環境整治、基礎配套、立面翻新和形象提升,完善標識說明和遊覽導視系統,恢復老街風貌,講好老街故事,形成一批有三水文化特色,集商業、旅遊、休閒於一體的風情街區。

另一方面,三水不斷將鞏固擴大特色小鎮、古村活化等成果,通過出臺特色小鎮扶持政策,從產業、土地、人才、資金等方面扶持特色小鎮建設和古村落活化升級,拓展在文化旅遊、文化產業、教育示範等方面的「造血」功能。

2019年蘆苞鎮長岐村、白坭鎮富景村(社區)入選首批「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白坭文創古鎮通過首批市級特色小鎮命名,西南街道河口古渡小鎮入選第二批市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推動西南街道、白坭鎮、蘆苞鎮等3個鎮街「河鮮一條街」建設,著力打造「三水河鮮主題」特色餐飲集聚區,一批農家樂、漁家樂獲評「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

三水區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三水將進一步推動集特色美食、獨特文化展示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百年火車站主題公園建設等重點項目的建設,通過將嶺南文化元素融入城鄉重點公共配套建設和市政交通建設,凸顯嶺南風韻,彰顯人文氣息,強化了「城市三水」公共空間的文化特色。

實現文化惠民,滿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

眾所周知,相對易得的是物質進步、城市建築外殼,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最難完成的是精神培育和文化傳承。如何為市民奉上豐富的精神食糧,不斷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成為題中之義。

三水錦雲軒美術館開館,三水政協書畫院成立,以樹、水為設計理念的三水圖書館、文化館新館預計年底對外開放……近年來,隨著「城市三水」發展步伐加快,三水公共文化建設也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2018年底三水順利通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驗收以來,三水新增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積約3萬平方米。其中新增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家,新增入駐基層的佛山市聯合圖書館加盟館4家,新增智能文化家1家。

如今,在三水最南邊的白坭鎮崗頭村,村民在家門口的崗頭文化樓便可以享受到眾多公共文化服務。在三水中心城區,隨著北江文化活動中心、三水新城文化活動中心正式啟用,附近居民有了新的文化活動陣地。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三水從未止步。

2019年,三水「祠堂+文化」項目入選第三批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以「1+4+N」創建標準創建30個「祠堂+文化」示範點,並通過整合各級資源,以鎮街、村居為重點,深入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按需配送文藝演出、講座、展覽、電影放映、圖書借閱等服務,加快推動三水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實現文化聚民、文化悅民、文化惠民。

如今,網絡完善、運行高效、供給豐富、保障有力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基本建成,三水也構建起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鏈,三水文化生態多元化趨勢越發明顯:從民俗文化精品薈萃的秋色巡遊到大咖匯集的「祠堂+文化」推動鄉村振興專家交流會,從全民參與的50公裡徒步到萬人空巷的三水「西甲」足球聯賽,從群眾喜聞樂見的大型古裝粵劇到世界級樂團在三水颳起「地中海音樂旋風」……

覆蓋城鄉的文化陣地網絡逐步完善,為三水開展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夯實了基礎。據統計,每年,三水區舉辦專題文體活動1600多場次,惠及全區群眾超過100多萬人次,三水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從走鄉村看田園美景,下基層送演出晚會,到劇場賞「陽春白雪」……三水市民在家門口共享文化盛會已是稀鬆平常事,三水亦借文化之力逐步打造起灣區優質生活圈。

聚焦

以「文化+」驅動特色產業發展

從故宮文創火遍全國,到李子柒以中國傳統文化傳播中式生活之美全球「圈粉」,文化潛藏的力量不僅能直抵人心,也能虜獲市場。以文引人、以文促產的成功案例,在三水也有不少。

今年4月初,河北女足結束了為期3個多月的足球冬訓,離開佛山三水。自2019年11月以來,國家隊U18女子、富力U19、上海申花U19、華夏幸福女足、內蒙古女足、北體大女足……一支又一支足球隊來到三水進行冬訓。據三水區文廣旅體局體育科統計,僅1月份就有2.6萬多人次在三水冬訓。

近年來,在中國足球改革春風吹拂下,足球文化底蘊深厚的三水抓住了機遇期,以廣東省首批足球試點城市為抓手,大力發展足球項目。數據顯示,2019年,三水開展足球冬訓活動和承辦省級以上足球賽事,吸引13萬人次,驅動消費超2億元。

以文引人、以文促產的成功案例,不僅足球冬訓。

在今年初舉行的第二屆白坭西江非遺美食文化節上,三水特色非遺美食受到熱捧。其中,非遺美食臘鴨扎僅半天時間就售出8000隻,按照12元/只的銷售價格,半天銷售額近10萬元。另一項非遺美食禾稈蓋珍珠也脫銷。

疍家臘鴨扎和禾稈蓋珍珠,是白坭疍家先民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條件,創造出來的傳統美食。2019年,白坭鎮李桂英和彭葉開分別憑藉「疍家臘鴨扎製作技藝」「禾稈蓋珍珠製作技藝」入選三水區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以這兩項技藝為申報內容的疍家菜製作技藝(三水)亦入選了佛山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10年前剛開始學習製作疍家臘鴨扎的李桂英從沒想過,一道用鴨腸(或鵝腸)將鴨下巴、鴨肝、鴨中翅、臘肉綑紮起來曬制的「土菜」能發家致富。非遺名錄加持,近年來,色香味美的臘鴨扎通過三水區、鎮各類旅遊文化節、美食節宣傳推介,名聲遠播。如今,李桂英通過網絡、微店等形式,將疍家臘鴨扎賣至全國各地。

近年來,三水通過整合文化元素,在旅遊、體育、鄉村振興、城市建設等領域中積極融入長壽文化、水文化、龍舟文化、孝善文化、古鎮文化等三水特色文化元素,打造了一個又一個有文化內涵和吸引力的重磅活動:50公裡徒步活動吸引來自粵港澳地區3.8萬市民走入三水,感受城市魅力;2019三水旅遊文化周打造20場精彩文旅活動,吸引40萬人次參與,進一步擦亮了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名城品牌;三水「西甲」足球聯賽吸引10萬人次觀看,相當於國內中甲職業足球聯賽入場觀眾人數,足球之鄉美名享譽珠三角。

這些活動不僅打響了城市形象、文明、文化、文創、三水遊五大文旅品牌,為宣傳推介三水城市形象、促進要素凝聚提供重要載體,也讓市場看到文化資源可以轉化為文化財富,並成為支撐和助力城市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三水經濟增長持續領跑全市,但消費增長卻長期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如何進一步提振消費,挖掘新興消費,是三水發展的難點、痛點。從非遺美食脫銷到足球競訓撬動億元級消費,以「文化+」驅動特色產業發展,或者是三水鞏固消費作為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的突破點所在。

觀察

讓文化特色轉化為發展優勢

打好文化牌,是增強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起源於滇、黔、桂、贛、湘、粵六地之崇山峻岭的浩蕩的三江,奔騰千裡,在三水形成衝積平原。三水,故被譽為「珠江三角洲之源」。得天獨厚的地理孕育了獨特的三水文化。

100多年前,在西南河口,這裡商賈來往,物流穿梭;100多年前,廣三鐵路的通車為三水帶來了現代交通,三水成為粵西北貨流的主要通道。一個百年舊海關、一條百年舊鐵路,是「三江匯聚,水通天下」的三水文化的歷史見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也是一座城市實現跨越發展不竭的動力源泉。從2017年實施《「文化三水」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到2018年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名城,再到2018年出臺文化事業和文旅產業雙輪驅動發展扶持項政策,一直以來,三水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同時也以「文化+」,堅持創新驅動、文產融合,打造「城市三水」文化品牌。

當下,三水進入「城市三水」發展高速期,作為千億經濟區,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競合中提高城市識別度,以文化軟實力提升城市競爭力?

日前,發生在外來工吳桂春和東莞圖書館之間的溫情故事感動了千萬人,讓人們看到,一座現代化城市的發展,不僅需要漂亮的經濟數據,更需要以書香為代表的文化軟實力、軟環境。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三水區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概念規劃》的實施期,在新的發展階段,如何讓三水文化特色轉化為區域發展優勢?筆者認為,一是應把「文化+」融合到城市發展中,通過文化建設推動三水城市文明與歷史文化底蘊的融合發展,支撐現代城市形態及功能優化,提升「城市三水」競爭力。同時通過強化文化在城建規劃領域的引領作用,深入挖掘具有嶺南文化特質的城市內涵,整合提煉城市形象符號,加強三水城市形象的總體宣傳策劃,形成獨具嶺南特色的城市標識體系,全面提升三水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二是要讓文化資源釋放發展新動能,彰顯三水的稟賦。三水擁有珠三角之源、全國首個富裕型「中國長壽之鄉」、中國飲料之都等眾多美譽和文化資源,從產業發展角度看,這些文化特色都是很好的產業發展優勢。事實上,文化產業和工農業、旅遊業、信息產業等都存在天然的耦合關係,文化可以增加產品附加值、豐富產品內涵,推動產業往更高層次發展。可以說,文化特色得以彰顯,產業發展就有新空間、新優勢。近年來,三水區經濟產業發展勢頭很好,增速獨佔全市鰲頭,然而文化產業並未納入區域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仍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焦點

  • 佛山:以「文化+」打造「城市三水」灣區競合新優勢
    《南方日報·佛山觀察》推出「城市三水新機遇」系列報導,解構三水新優勢,深讀三水新動作,此為該系列第七篇。隨著交通、科技的快速發展,地理距離與區域隔離逐步打破,區域一體化成為發展大勢。面對「雙區驅動」的歷史機遇,城市發展已從「一群城市」向「一個城市群」轉變,城市特色、魅力在區域競爭中顯得尤為重要。
  • 城市三水新機遇|西南:三江匯流處如何寫好產城融合「水文章」?
    城市三水如何衝刺高質量發展?即日起,三水發布將開設「城市三水新機遇」專題欄目,在粵港澳大灣區競合發展趨勢下,解讀三水優勢,深讀三水行動,敬請關注。水都小鎮二次創業,十年再造一個水都;水文章串聯百年文章,鄉村振興講好特色故事。
  • 三水樂平鎮:以湖為眼 開拓佛山產業地標新空間
    以大同湖為眼、產業為魂、創新為核、生態為先,未來這裡將聯動整個樂平鎮,崛起三水乃至佛山的一個新的產業地標空間。佛山國家高新區萬畝核心產業園集聚了含金量極高的新興產業,沿湖創新共享空間帶匯聚了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投資源,科教文衛公共服務、商務會展等公共產品也在持續豐富……產業、創新、城市資源向中部集聚,勾勒出一個新湖畔經濟示範區。
  • 廣佛肇高速開通在即 佛山三水如何借道「左右逢源」
    作為貫通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的重要交通樞紐,廣佛肇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後,將為廣州、佛山、肇慶三市開闢出一條新的跨城高速通道。在地處廣佛肇區域中心的三水,廣佛肇高速橫跨樂平、雲東海兩大鎮街。該條高速路的開通,有望強化三水與外部連接,加速要素流動,但隨著石井—大旺產業集聚區越發緊密連成一片,你追我趕的區域競合格局更趨激烈。機遇與挑戰面前,三水將如何「左右逢源」?
  • 廣佛肇高速開通在即,佛山三水如何借道「左右逢源」
    作為貫通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的重要交通樞紐,廣佛肇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後,將為廣州、佛山、肇慶三市開闢出一條新的跨城高速通道。在地處廣佛肇區域中心的三水,廣佛肇高速橫跨樂平、雲東海兩大鎮街。該條高速路的開通,有望強化三水與外部連接,加速要素流動,但隨著石井—大旺產業集聚區越發緊密連成一片,你追我趕的區域競合格局更趨激烈。機遇與挑戰面前,三水將如何「左右逢源」?
  • 白天遊玩+晚上賞樂,佛山三水旅遊文化周正式啟動
    9月27日晚,「灣區之源 長壽勝地」——2020年三水旅遊文化周暨鄉村振興巡禮活動在新動力廣場啟動。活動將持續至10月7日,市民遊客不用跋涉遠方,在三水就能體驗嶺南風情的繽紛文旅盛宴。啟動儀式上,三水最新旅遊宣傳推介片的首播,拉開了整場啟動儀式的序幕。
  • 三水旅遊文化周明天開幕 9天10張名片讀懂三水文化
    屆時,三水將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啟動旅遊戰略合作,發布三水十大文化名片、三水最佳徒步線路,並將藉助《戀上淼城》一書演繹三水的前世今生。活動以「城市三水,悅動灣區」為主題,三水旅遊文化劍指粵港澳大灣區,這份文化自信來自於日益成熟的文旅產業鏈,以及城市三水越發凸顯的文化魅力。而十張名片是三水城市文化印象的具體化載體。
  • 佛山三水新城城市建設按下「快進鍵」
    據介紹,雲東海街道、三水新城今年招商引資將重點放在三大方面,一是以5G通信為核心的產業招商,二是以提升城市品質為目標,與打造城市標杆相匹配的城市配套項目,三是依託雲東海北湖優質生態優勢,開展沿湖重點村莊規劃設計,引進鄉村振興產業項目,逐步實現示範片區串珠成鏈,繪就鄉村振興圖景。
  • 順德陳村:掀城市品質「革命」,做佛山文化「客廳」
    灣區競合,千舟競發。當城市呼喚品質升級成為一種共識,在廣佛極點核心區、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的極核內,順德陳村正轟轟烈烈掀起新一輪城市品質「革命」。陳村區位優勢顯著,毗鄰廣州南站這一超級交通樞紐,陳村與廣州之間的距離可謂咫尺之遙。錯過就是罪過。伴隨著廣佛地鐵即將駛入,陳村這一「廣佛橋頭堡」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有了精神內核、文化內涵,一座城市才有內生力,發展才能經久不衰。
  • 佛山三水:千億大區翻越高質量發展重重關
    2016年,三水經濟體量達到1100億元。一個千億體量的縣域經濟體,要保持高速增長實非易事。  然而,隨後的2017、2018、2019三年,三水GDP數據以8.7%、7.5%、7.7%在增長,增速均領跑全市,經濟始終保持強勁發展,成為佛山發展一臺強勢的動力引擎。與此同時,三水還瞄準自身短板,緊抓機遇,全面發展,加速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 佛山雙子星城項目動工,將成為三水新地標!
    據悉,該項目將建設兩棟超180米高寫字樓,引入垂直綠化生態理念,充分凸顯三水的生態優勢。作為項目方,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產城融合中心總經理劉寧表示,碧桂園將充分契合三水新城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將其打造成綠色生態、智能實用、宜居宜業的項目,為三水注入產業升級新動能,助力區域經濟發展邁向新臺階。
  • 如何打造城市客廳?佛山東平河北岸開啟新藍圖
    這條佛山的母親河,今年數度被寫進佛山市、禪城區的全會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中。在多份報告中,它有了新定位、新角色。 不久後,「一河兩岸」的景觀、產業將迎巨變。東平河北岸這個佛山城市客廳的重要示範段,灣區級的城市濱水區,河心、河岸皆有新景象。
  • 佛山三水新八景新鮮出爐,快來打卡!
    9月14日,歷時2個月的「三水新八景」評選活動結果正式揭曉,昆都山思賢滘片區、森林公園、荷花世界等地被推選為「三水新八景」,成為三水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舉辦的評選活動從7月正式啟動,以「灣區之源 長壽勝地」為主題,包括推薦徵集、專家初審會、網絡投票、專家調研及終審會、頒獎等環節,旨在通過活動整合全區優質文旅資源,抓住城市三水建設新機遇,強化城市形象宣傳,加快集聚城市人氣,助力三水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名城建設。
  • 佛山三水啟動「三水新八景」評選活動,發布5條旅遊精品線路
    7月13日,「灣區之源長壽勝地」——三水新八景評選活動啟動,並發布五條各具特色的旅遊精品路線,掀起了佛山三水文旅行業新高潮。歷史上,三水曾誕生「縣治八景」和「三水縣新八景」,最近一次評選距今已36年。今年,三水再次評選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地區「八景」,是對城市文旅發展成果的記錄和集中呈現,也將進一步推動三水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名城。
  • 佛山三水籤約23個項目總投超160億元,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會上,表彰了一批三水標杆企業,並舉行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佛山)聯絡處揭牌儀式、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共建啟動儀式。構建三水新經濟走廊堅持項目為王優質重大項目是突顯城市三水發展價值、支撐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
  • 佛山兩會|三水區區長胡學駿:三水力爭今年招商引資450億元,目前...
    「工業在三水經濟當中佔了七成,工業穩三水的經濟就穩。」胡學駿表示,「我們的工業要做好增量和存量兩方面的工作,這要求我們既要服務好現有的企業,讓它們更高質量地發展,同時對新引進招商引資項目也把握好質量,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據透露,三水今年力爭全年引進超10億元項目10個,超億元內資項目50個,總投資額力爭達到450億元。
  • 佛山三水萬科魅力之城房價暴跌?樓盤如何?值得投資嗎?
    佛山作為大灣區西部樞紐核心,城市發展路徑日漸明晰,未來佛山將打造成為「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全球製造創新中心」。佛山正如同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聚焦著全國乃至世界的關注和目光。    灣區騰飛,看好佛山。14年深耕佛山,萬科堅持與城共生,用自身的發展與突破,積極擁抱大灣區。
  • 打造灣區特色產業發展新高地,三水瞄準一環創新圈|直擊區委全會
    全會提出,圍繞打造「廣佛極核重要節點城市、灣區特色產業發展新高地、全省鄉村全域振興示範樣本」,推動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的奮鬥目標,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把「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走對走實走好。
  • 新擔當新作為 奮進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佛山日報訊 記者黃妙哲 通訊員淼誠、餘德偉報導:昨日,三水區區管幹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進一步推動全區學習宣傳貫徹工作走深走實
  • 「三水新八景」出爐 2020年三水旅遊文化周即將啟動
    (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佛山9月14日消息(記者張勝強 通訊員三宣)「灣區之源 長壽勝地」——2020年三水旅遊文化周暨鄉村振興巡禮活動,將於9月27日在佛山三水啟動。據悉,三水新八景評選活動歷時2個月,近日正式向外發布,佛山三水區以三水八景的評選為契機,在國慶前夕以免費遊三水的形式宣傳推介「三水新八景」,向外展示三水豐富、優質的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