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芬蘭】黑色冰山:芬蘭聲音藝術賞析

2020-12-25 騰訊網

友情提醒

· 為確保公共衛生安全,需實名制預約參加;

· 請攜帶有效證件至美術館排隊入場;

· 請配合工作人員消毒及體溫檢測,並在前臺登記信息;

· 全程須佩戴口罩,如有發熱、咳嗽、氣促等謝絕參加;

· 請提前15分鐘籤到。

2020年恰逢中芬建交70周年,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隨物生心」是芬蘭最傑出的當代藝術家組合湯米·格倫德(Tommi Grönlund)與佩特裡·尼蘇南(Petteri Nisunen)在亞洲範圍的首個個展。期間,美術館攜手芬蘭駐滬總領事館、芬蘭國家商務促進局共同推出「聆聽芬蘭——中芬建交70周年系列」公共教育活動,此次系列從一場展覽出發,推出圍繞當代芬蘭的藝術、建築、設計、教育、生活方式、人與自然等領域開展多場公教活動,為中芬對話當代精神生活注入新的活力與能量。觀眾全方位感知芬蘭的當代文化現狀的同時也可透析展覽藝術家成長環境的文化背景,啟發對展覽更多元的解讀。

我喜歡聲音的行動,這些聲音或強或弱,或高或低,對我來講,這就足夠了⋯⋯許多人期待聲音背後存在深一層的東西,他們常說,「內在聆聽」或「聲音的意義」,但當我提起「聲音」一詞時聲音就是聲音,沒有附加意義,沒有內在性,它就是它的樣子,我喜歡聲音就只做它自己⋯⋯

—— John Cage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正在進行的芬蘭藝術家組合湯米·格倫德(Tommi Grönlund)和佩特裡·尼蘇南(Petteri Nisunen)的展覽「隨物生心」共展出21組件作品,媒介語言直接利落,不鋪陳矯飾。源於體驗周圍的經驗與方式,他們從一開始就致力於多感官的創作,通過光和聲音的表現調動觀者的視覺與聽覺,將日常而無形的現象轉譯為可視、可感之物。在他們看來,儘管視覺通常被認為是主要的感知途徑,聽覺,觸覺和嗅覺對整體感知而言同樣重要,它們在其他層次上起作用,以不同的方式傳達信息和情感,除了顏色之外,聽覺比視覺更直接、更無意識地感知情感。

「電磁裝置」感應到人的體溫後,產生共振發聲

格倫德和尼蘇南的合作通常不是嚴格分工,視不同作品的情況而改變,總體來說,格倫德擅長處理聲音文件和照片,尼南蘇負責處理空間和結構問題、繪製工程圖及生產。兩位藝術家的聲音作品通常研究呈現的是聲波作為自然現象的行為和展覽空間的聲學效果,他們很少選擇使用合成的聲音材料,聲音通常是由動力本身機械地產生,並通過各種隨機過程進行控制。

物質波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除了當代藝術家的身份外,格倫德同時還經營著薩科唱片(Sähkö Recordings),這是他於1992年與已故音樂家米卡·瓦因尼奧(Mika Vainio)共同創立的音樂廠牌。

薩科唱片發行的音樂都帶著極簡主義的傾向,「薩科(Sähkö)」一詞意為「電力」,他們音樂的聲音是按照頻率和音調排列的,通常就是電或電子設備的聲音。薩科唱片是一項正在進行的「藝術項目」,並且「其表達的元素都可以在自然界和周圍環境中找到」。

薩科唱片是神一般的存在,沒有什麼廠牌能像薩科這樣,產出的音樂一酷到底,永不過時。

——伊恩·芬頓(Ian Fenton)

高頻裝置 2020 28.5×2.3×1.9米

「《高頻裝置》,這是一件可以稱之為聲音藝術的作品。這件用了正弦波這種非常純粹的聲音元素,延續了芬蘭樂派對正弦波的迷戀。正弦波從物理聲學上來講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泛音的聲音,是世界上最純的聲音。」姚大鈞在談到格倫德-尼蘇南作品中的聲音的運用時說,「我們不能孤立地討論聲音藝術,就像我們不能孤立地討論視覺藝術。因為聽覺與視覺大多時候是相互融合的,無法分開談論。」

音樂盒 2004 尺寸可變

2013年的「轉速:中國聲音藝術大展」(2013年,上海西岸)可以說是「聲音藝術」在中國萌芽十周年之際第一次全面審視並呈現中國的聲音藝術創作成果與中國當下聲音狀況的歷史性事件。「轉速」策展人姚大鈞曾指出,同西方現代聲音藝術自1913年義大利未來主義開始歷經持續整一百年的聲音思想及美學的一連串重大革命不同,在中國的特殊歷史語境下,聲音的諸多實踐和實驗是在十餘年時間內以十倍速度壓縮而爆發。

我們該如何打開耳朵來感知聲音藝術?全球不同地區的聲音藝術實踐有何差別和共同關切?這次我們有幸邀請到姚大鈞與來自芬蘭的聲音藝術家 Tommi 和上海的聲音藝術家徐程以及研究聲音文化的許雅築通過線下線上互動連線的方式來分享,開啟「聲音的聆聽」現場。

主持人/對談人

姚大鈞

策展人,聲音藝術家,媒體藝術家。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副院長,Open Media Lab 主任,中國美術學院虛擬實境實驗室主任。長期推動聲音、媒體藝術創作和研發,在美國成立唱片品牌 Post-Concrete,創辦「前味音樂網」,「中國聲音小組」,自2003年起策劃「聲納」系列,率先推動 audio-visual 及媒體藝術現場在國內的教研、創作和演出。

對談嘉賓

湯米·格倫德&佩特裡·尼蘇南

湯米·格倫德(Tommi Grönlund)和佩特裡·尼蘇南(Petteri Nisunen)是芬蘭重要且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組合,現居赫爾辛基。他們兩人都具有建築專業背景,自90年代開始合作至今,長期在當代藝術、建築、聲音藝術等領域間進行跨界創作。曾獲萊昂納多·達文西世界文化獎(2013)、瑞典 Edstrand 基金會藝術獎(2003)、芬蘭國家藝術獎(2001)等。參加過的大展包括第1屆歐洲宣言展、第49屆威尼斯雙年展北歐館、第3屆莫斯科雙年展、第5屆馬拉喀什雙年展、第27屆聖保羅雙年展、第1屆橫濱三年展等。作品被赫爾辛基當代藝術博物館(KIASMA)、盧森堡現代藝術博物館(MUDAM)、Espoo 當代藝術館(EMMA)等國際美術館收藏。

徐程

生活在上海的聲音藝術家,聲音活動實踐者與組織者。他涉足實驗音樂、自由即興、電子音樂等多個領域。於聲音的本體論外,徐程也關注著聲音與社會空間的相互關係與其相關行為與顯現方式。

許雅築

聲音文化研究與策劃、 跨領域工作者、創作者。

展覽「隨物生心」

自8月2日起開始售票

票價50元

購票請掃二維碼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官方購票平臺

夜間美術館

8月2日起,每逢周五、周六,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展覽、文獻中心、ARTsMALL、ARTsMALL Café)延長開放至20:00。

購票優惠條件

以下人群可免費觀展:

身高1.3米(含)以下或6周歲(不含)以下的兒童(每位成人限帶一位免費兒童);現役軍人憑軍官證或士兵證;殘疾人憑殘疾證;70周歲(含)以上憑老年證或身份證;醫護人員憑相關執業資格證和本人身份證

以下人群可享展覽門票5折優惠:

全日制大中小學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憑學生證

留言福利

每周推送留言獲贊數排名前十的觀眾,

可獲「隨物生心」贈票2張。

* 於每周六進行統計贈票

Reading Recommadation

相關焦點

  • 聆聽「芬蘭音樂之父」 芬蘭樂團《第六交響曲》
    聆聽「芬蘭音樂之父」 芬蘭樂團《第六交響曲》   每一個民族的音樂,一定是本民族的解讀才最為接近。那麼,誰來解讀西貝柳斯?6月16日,被譽為「芬蘭古典音樂的旗艦」的芬蘭樂團將由朱卡·佩卡·薩拉斯特執棒,在星海音樂廳演繹極少亮相的「芬蘭民族之魂」西貝柳斯的《第六交響曲》以及他的5部聲樂作品。而在這場以西貝柳斯作品為主色調的交響音樂盛宴之中,還將奏響西貝柳斯最崇拜的音樂家貝多芬的《命運》。
  • 【聆聽芬蘭】芬蘭設計與生活方式——為生活而設計
    期間,美術館攜手芬蘭駐滬總領事館、芬蘭國家商務促進局共同推出「聆聽芬蘭——中芬建交70周年系列」公共教育活動,此次系列從一場展覽出發,推出圍繞當代芬蘭的藝術、建築、設計、教育、生活方式、人與自然等領域開展多場公教活動,為中芬對話當代精神生活注入新的活力與能量。觀眾全方位感知芬蘭的當代文化現狀的同時也可透析展覽藝術家成長環境的文化背景,啟發對展覽更多元的解讀。
  • 「西貝柳斯年」的音樂芬蘭
    耶爾文佩藝術博物館舉行的《艾諾·西貝柳斯展覽》 諶強攝   為紀念芬蘭著名音樂家、民族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晚期的重要代表、世界音樂大師西貝柳斯150周年誕辰,國際古典音樂界將今年視為   而在芬蘭,從首都赫爾辛基,到西貝柳斯故鄉海門林納,到他居住了半個多世紀的耶爾文佩,西貝柳斯熱更是在芬蘭民眾的心底激起了情感和藝術的波瀾。芬蘭還特別邀請了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英國、俄羅斯、義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國的記者前往芬蘭,感受和記錄那些激動人心的時刻。
  • 西貝柳斯《芬蘭頌》賞析
    音詩《芬蘭頌》作品作於1899年,是西貝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1899年夏,處於沙俄統治下的芬蘭人民不滿於統治者的壓迫和獨裁政治,掀起了一場捍衛芬蘭的自由和維護憲法權利的運動,人們為了聲援被迫相繼停刊的報界,組織起為新聞記者募集資金的義演活動,在義演最重要的一次晚會上,展示了以芬蘭神話和歷史主題組成的在當時最受歡迎的一系列生活畫面,這個節目稱作「歷史場景」。
  • 芬蘭最大的城市,融合文明與藝術,是芬蘭的文化中心
    在美麗的波羅的海旁,芬蘭的首都赫爾辛基整潔美麗,有著「波羅的海的女兒「的美譽。這座城市憑藉著自己的古典美和現代文明,在2000年被選為歐洲9個文化城市之一,並且也是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之一,多年被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遊客前往旅遊。
  • 【R】第558期 卡雷拉 芬蘭畫家
    ,浪漫民族主義、象徵、現實主義,對芬蘭民族認同有重要影響的民族史詩插圖創作最知名。賞析:左側是老英雄在樹林裡遭遇艾諾,右側是水仙子(Vellamo)的侍女在水中召喚岸邊悲傷的艾諾。賞析:堅韌的母親在地獄的冥河邊,她手臂強壯,手掌寬大,撫在身體已被縫合的兒子和土地上,熱切等待中,蜜蜂帶著靈藥從天而降。
  • 用一曲西貝柳斯的時間愛上芬蘭
    「聆聽芬蘭拉蒂交響樂團演奏的西貝柳斯,是當下最偉大的音樂會體驗之一,如同荷蘭皇家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的馬勒和柏林愛樂樂團的理查·施特勞斯……」來自西貝柳斯故鄉的這支樂團是芬蘭的金字招牌,所演繹的西貝柳斯作品被公認為全世界最權威的版本
  • 真力Smart IP技術為芬蘭音樂博物館打造沉浸式聲音體驗
    這個地區是赫爾辛基近幾年最具創新的文化地標,以其充滿魅力的街頭藝術而聞名。音樂博物館用十分獨特的理念來展現芬蘭音樂的歷史,吸引著國內外無數遊客慕名而來。我們希望擁有最好的呈現效果,GENELEC 真力是完美的選擇。
  • 西貝柳斯,芬蘭之聲
    他筆下的壯麗音樂將芬蘭的壯美山河呈獻給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那熱切而冷峻的音樂傳遞出芬蘭的民族心聲。  「《芬蘭頌》在芬蘭的地位一如《沃爾塔瓦河》在捷克。」音樂學家約瑟夫·麥克利斯這樣描述道。作為民族主義音樂代表性作曲家之一,與俄羅斯的格林卡、捷克的斯美塔那、挪威的格裡格一樣,西貝柳斯的音樂深深植根於祖國的土地,與芬蘭歷史、神話、文化傳統,以及獨特的自然景觀息息相關。
  • 「水墨中國」亮相芬蘭 王德水書畫藝術揚名北歐圖
    王德水《行者無疆》魏碑作品贈予芬蘭國會議員、總統候選人、前總理佩卡·哈維斯託。王德水教授在「感知中國·湖南文化走進芬蘭」活動現場。王德水教授即興創作「有融乃大」魏碑作品。紅網長沙7月5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蔡娟)芬蘭當地時間6月29日下午,2017「感知中國·芬蘭行」系列文化活動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拉開帷幕。
  • 什麼時候去芬蘭看極光最佳,開啟芬蘭極光之旅
    在芬蘭人眼裡,它是神狐飛奔時,奔向天際的璀璨火苗。那麼也是有許多遊人問去芬蘭看極光什麼時間最好是,下邊為大伙兒帶來芬蘭極光之旅。最佳的時間,看最美的極光芬蘭極光的最佳欣賞時間冬天,從10月到第二年的4月,出現的時間一般為夜裡10點到第二天零晨2點上下。這時候的芬蘭將絢麗多彩極光、漫天冰雪、聖誕老人、也有溫暖的玻璃小房子融為一體,變成了這一寒冬最浪漫的地方。
  • 芬蘭的湯姆,為什麼這位情色藝術家會成為芬蘭的驕傲?
    這位曾飽受爭議的芬蘭情色藝術代表人物,如今已經超越了同性戀藝術的範疇,成為社會包容的象徵。今天,是他誕辰100周年紀念日。「芬蘭的湯姆」本名圖克·拉科松南(Touko Laaksonen),被譽為全球最著名的芬蘭藝術家。湯姆最早的作品是在二戰後發表的,描繪了寬衣解帶,翻雲覆雨的同志之愛。
  •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芬蘭真力GENELEC 再次帶來純淨之聲
    繼2018年作為芬蘭國家館的贊助企業參展首屆進博會後,芬蘭國民音箱品牌真力GENELEC 今年再度受到芬蘭國家商務部邀請參展,將來自芬蘭的純淨之聲帶到美麗的申城。 在過去40餘年裡,真力GENELEC始終潛心設計製造用於聲音藝術創作的高品質專業音響設備——有源監聽音箱。在世界範圍內,絕大多數電視臺、電臺、錄音棚、劇院等專業機構和錄音師、混音師、製作人等專業人士,都是真力GENELEC的忠實用戶。
  • 獨具特色的芬蘭高等教育
    芬蘭現有的14所綜合大學全部是公立的,運行資金主要由芬蘭政府提供,自籌資金只佔很少一部分。綜合大學設置的主要學科有藝術、人文、商務、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在綜合大學裡,一般需要花費3年時間,獲得180個學分才能得到學士學位,再用2年時間獲得120學分就可拿到碩士學位。若想獲得博士學位,本科畢業生需要獲得240個學分,至少需要4年的時間才行。
  • 芬蘭基礎教育課改什麼樣兒
    日前,英國《獨立報》稱,芬蘭基礎教育將取消學科教學,是有史以來「最激進」的改革。那麼,這輪新課改到底怎樣?筆者在芬蘭訪學期間,有幸從查閱媒體報導、梳理政策文獻、聆聽芬蘭教育行政官員和中小學校長專題講座、對話芬蘭中小學校長和教師、觀摩芬蘭中小學課堂等多個側面,更加真實、客觀、全面地認識和了解芬蘭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
  • 賞析《芬蘭頌》,看日美管樂巔峰對決!
    作為一個音樂家,西貝柳斯以音樂為武器,積極投身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中,寫下了大量的富有芬蘭民族特色的優秀作品,並以此奠定了作曲家本人以及芬蘭音樂在世界音樂史中的地位。《芬蘭頌》是西貝柳斯的代表性作品,創作於1899年。當時,由於處於沙俄的重壓之下,上演時曾冠以《夜曲》這樣的標題,以瞞過當局審查。
  • 西貝柳斯之夜 芬蘭的心臟在跳動
    上周六晚,芬蘭「卡拉揚」奧科·卡姆與法蘭西新銳大提琴家奧雷利安·帕斯卡爾相遇了。這場「遇見大師Ⅴ-奧科·卡姆演繹西貝柳斯」音樂會的體驗是特別的,觀眾窺見了芬蘭的雪山和松林,也嗅到了法國的香氛與紅酒。 奧科·卡姆與杭州頗有淵源。2014年,他首次來杭,牽手杭州愛樂樂團。2015年恰逢西貝柳斯誕辰150周年,他帶著芬蘭拉蒂交響樂團獻演杭州大劇院。兩次完美的合作體驗促成了三年之後的重逢。
  • 芬蘭最大的城市,融合文明與藝術,是芬蘭的文化中心
    在美麗的波羅的海旁,芬蘭的首都赫爾辛基整潔美麗,有著「波羅的海的女兒「的美譽。這座城市憑藉著自己的古典美和現代文明,在2000年被選為歐洲9個文化城市之一,並且也是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之一,多年被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遊客前往旅遊。
  • 芬蘭最美建築景點
    毫無疑問,阿爾瓦·阿爾託是芬蘭最著名的建築師之一,但是芬蘭還有其他許多值得探究的建築藝術作品。從埃利爾·沙裡寧(Eliel Saarinen)的民族浪漫主義地標,到赫爾辛基的頌歌中央圖書館等獲獎新作,這些地方都值得親身體驗。許多芬蘭建築師的傑作都充分利用了不斷變化的光線和自然環境之間的互動。他們的設計細節豐滿,反映了阿爾瓦·阿爾託視建築為一件完整藝術品的著名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