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人民警察,和平年代犧牲最多、奉獻最大的隊伍,新時期最具奉獻精神的英雄群體。更多的時候,他們在默默奉獻,守護平安;他們在英勇向前,打擊罪惡。今天是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向這個英雄群體致以節日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並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他們。
他看起來很不起眼:長相敦厚,聲音溫潤,不喜多言,行走時習慣微微聳肩,身姿也算不上挺拔。他實際上很了不起: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前夕,獲得2020年度「最美寧波人」提名獎、2020年度「最美浙警」兩項榮譽。
他叫陸明光,是寧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民警,榮譽的背後是他從警35年的不忘初心、默默奉獻:他專注本職,是將道路交通管理「寧波經驗」推向全國的宣傳能手;他筆耕不輟,是業餘創作出版300餘萬字公安文學作品的高產作家;他投身公益,是10年資助白化病孤女的熱心志願者。
他是「宣傳員」,也是作家
陸明光出生於1963年,上世紀80年代從警,迄今已有35個年頭,是寧波交警隊伍裡出了名的「螺絲釘」——無論是從警初期的路面執勤,還是之後從事多年的對外宣傳工作,他都一絲不苟,把全部精力投下去。
這些年,在他的牽頭策劃下,守護平安天使(「護苗隊」前身)、守護紅綠燈志願行動、禮讓斑馬線等一系列文明交通行動接連在全市鋪開。在濃厚的宣傳氛圍裡,文明出行意識深入甬城百姓的心中,道路管理的「寧波經驗」被推向全國。
他還是高產的作家,迄今已創作了300餘萬字公安文學作品,包括《平安夢》《一路上有你》《花豔文明路》《女片兒警》等四部長篇報告文學和一部長篇小說《交警往事》。
「交警是與老百姓接觸最多的公務人員,每天在路面執勤執法,我們的形象代表黨和政府的形象。我想用手裡的筆謳歌戰友,讓更多人了解這個警種,樹立並維護交警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在他的筆下,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奉化交警大隊民警李益波,十九大代表、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北侖交警大隊車管所原指導員胡朝霞,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海曙交警大隊事故中隊原隊長吳革新,全國優秀人民警察葉斌,象山交警大隊副大隊長秤衛東等寧波公安系統一批優秀民警形象,得到鮮活、立體地展現。
3頁感謝信曝光一段「父女情」
工作中,陸明光「釘」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生活中的他卻十分低調。去年年底,寧波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長黎偉挺收到一封感謝信,陸明光10年資助孤女的善事才為人所知。
感謝信是26歲女孩姚瑤寫的,她因先天性白化病,出生時被遺棄在醫院,後被福利院接收。她的膚色與常人不同,雙眼只能看到幾釐米遠,但她很幸運地遇到了陸明光。
姚瑤讀初一時想學鋼琴,便向「81890」公益組織求助,公益組織找到志願者許銀花。學鋼琴涉及接送問題,而許銀花不會開車,於是她想到了熱心的陸明光。
陸明光二話不說,把「專職司機」的活兒攬上身。此後兩年,姚瑤每周兩次學琴,他一次不落地接送。
10年來,陸明光物質上資助她,精神上鼓勵她。2017年,姚瑤以優異成績考入位於杭州的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成為福利院建院以來首批大學生之一。在陸明光的引導下,姚瑤競選學生會幹部,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逢年過節,陸明光和許銀花驅車從寧波趕到杭州,陪她吃團圓飯,帶她到西溪溼地和西湖景區遊覽。去年姚瑤大學畢業,現在一家中醫門診部自食其力。
姚瑤的這封感謝信寫了滿滿3頁紙,寫滿了對「父親」陸明光的感恩之心。「感恩有他,才有我的未來!」姚瑤在信中說。
而這樣的感恩,同樣來自更多獲得幫助的人。從警至今,熱心公益的陸明光救扶傷者60多起,捐助幫扶700多次,參加志願服務時間超1萬小時。
總是「爽約」的家庭頂梁柱
文明交通,人人參與。2013年,陸明光組建守護紅綠燈交通志願服務隊伍,並一直推動這支隊伍發展壯大。多年來,陸明光珍惜並感激這些志願者的無私付出。
原餘姚黃家埠小學交通安全輔導員林家寧,曾在數年裡每月都到交警局「報到」,參與志願服務,與陸明光交流安全宣傳經驗,後來老人走不動了,於是陸明光便登門拜訪。陸明光還出錢出力,完成老人生前兩個願望:將其創作的童謠編成冊子,將其設計的交通安全遊戲棋製作成品。
許銀花、陳國榮、鄭英川等一批「明星」交通志願者,是陸明光的至交。重陽節,他自費組織這些老人去景點遊玩;逢年過節,他不忘送上一些生活用品;得知哪位老人身體抱恙,他必然要上門看望……
「他們出力,不求回報,那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忘記他們!」陸明光說。
可在妻女看來,陸明光的「忘性」卻有些大,作為家裡的頂梁柱,他爽約家庭生活重要場合的次數實在太多。
數十年裡,三次搬家,陸明光次次都不在,每次都是妻子周霞琴一人整理、打包;女兒讀初中時,寧波遭遇超強颱風,窗外雨棚被吹得「嘭嘭」作響,周霞琴一個人戰戰兢兢踮著腳站上陽臺,用長繩固定;女兒高考填報志願,想請他給點建議,可他連續三天早出晚歸,父女倆愣是沒機會坐下聊聊;一家三口開車出門遊玩,遇到堵塞,他「職業病」一犯,把車扔給了妻子,自己去疏導交通;女兒大學畢業,他答應開車去接,可提著大包小包的女兒望眼欲穿,也沒等到父親的到來……
「爽約」次數太多,多到家人習以為常,可即便如此,埋怨很少。周霞琴嘴上嗔怪,但陸明光每部文學作品的手稿,她都是第一讀者。
女兒小時候的作文主題大多離不開父親,開篇抱怨父親很少陪伴,可結尾總會帶上一句「因為我爸爸是警察啊,警察就是這樣子的!」字裡行間,透著孩子對父親的崇拜。
在陸明光看來,只要把百姓放在心中,無論在哪個崗位上都能迸發燦爛的火花。他願意用真誠與真心,踐行人民警察為人民的宗旨,像一顆「螺絲釘」一樣「擰緊」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繫。記者 陳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