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走進仁化縣董塘鎮新龍村,一條條道路乾淨整潔,一棟棟「小洋樓」錯落有致,村中池塘荷花盛放芬芳馥鬱,休閒廣場、小公園、健身器材等設施一應俱全……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美景躍然眼前。
仁化縣董塘鎮新龍村新源組的荷花池。侯海霞 攝
如今,行走在仁化大地,處處都可以感受到這種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發生的巨大變化。近年來,仁化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入推進縣城品質提升「439」行動、鄉鎮(鎮街)提升「139」行動和農房管控風貌提升工作,營造乾淨整潔有序的城鄉人居環境,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19年仁化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獲評省優秀等級,環丹霞山生態休閒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入選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成功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抓整治:
全面打造潔淨城鄉環境
「村裡環境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舒心……」在新龍村從新組一處庭院裡,正在樹蔭下喝茶的54歲村民餘月勝看到村子的巨大變化,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在他的不遠處就是風景秀美的從新田園公園,幾個孩子正在公園裡嬉戲玩耍,而在1年前,這裡卻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廢窪地。
在仁化縣董塘鎮新龍村從新組的美麗庭院中,村民在樹下乘涼喝茶 。侯海霞 攝
新龍村村幹部劉容舒介紹,為了提升村莊的整體風貌,去年8月份,韶關市鄉村振興公益基金會資助新龍村從新組50萬元做田園公園工程的建設,政府配套建設公共衛生間。村民們積極投工投勞,歷時一個月共同建成了田園公園。
像這樣的鄉村公園,在仁化縣共有90個。一直以來,仁化縣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穩妥有序做好農村破舊泥磚房「拆清用」工作要求,利用拆后土地,共建成小公園90個、汙水處理設施20座等。同時,仁化縣鼓勵引導村民在拆除舊址按規劃聯排集中建設工具房、雜物房1448間、3.67萬平方米。
董塘鎮新龍村新源村。王誠攝
同樣的變化還體現在整潔有序的房屋以及家家戶戶的美麗庭院中。「我們對公共區域和庭院進行提升,打造美麗家園,大受村民的歡迎。第一批6戶示範戶庭院改造今年6月份已經完成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說每村每戶都是美景。」劉容舒介紹道。
董塘鎮新龍村新源村。王川福攝
新龍村的這些變化,只是仁化縣全面打造潔淨城鄉環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仁化縣深入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縣鎮村幹部帶頭,發動帶動群眾,每周定期開展村莊大掃除行動,形成全民參與衛生整治的良好氛圍,目前60%的行政村已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同時,仁化縣組織村民開展美麗庭院建設以來,共建成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遊園等「四小園」3228處,建設面積達22.5萬平方米;建成鄉村拆舊復綠綠化示範點70個,總復綠面積11.2萬平方米,村莊綠化覆蓋率達32.1%,高出市對縣考核要求4個百分點。
抓提升:
建設具有嶺南特色的美麗城鄉
車子行駛在石塘鎮寬敞整潔的主幹道上,只見沿線房屋的外立面統一為白牆、灰瓦、斜坡頂、馬頭牆的建築風格,鎮裡的商鋪採用了統一的石塘古韻風格標識標牌,整體美觀大氣。而路過雙峰寨走進石塘村,腳下踩著鵝卵石鋪就的小路,眼前是一座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築,仿佛置身於一幅多彩的歷史畫卷中。
石塘鎮石塘村健身廣場。侯海霞攝
石塘古村是仁化縣打造美麗鄉村的示範點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範區等『四沿』連片美麗鄉村建設,打造鄉村風貌示範帶」工作部署,仁化縣重點實施環丹、閱丹、省際廊道、董塘河碧道和韶贛鐵路沿線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工程建設,建成丹霞夏富村瑤山組、車灣村嶺頭組、董塘安崗村、石塘古村等一批美麗鄉村示範點;結合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範區建設,依託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建成城口紅色小鎮、恩村上寨特色古村。同時,融入紅色文化、丹霞文化等元素,完成112個景觀節點改造,提升了127個自然村整體風貌。
石塘雙峰寨引遊人。龍全明攝
在提升城鄉人居環境過程中,補齊短板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仁化縣以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不僅加快老舊小區、城鄉結合部改造提升,完善停車場、農貿市場、社區服務站等基礎設施,而且選取12個村(社區)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試點項目。自然村全部通等級公路、行政村通客車率100%,農村公路列養率100%;改造農村標準化公廁142座、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4萬多戶,衛廁普及率99.6%;完成縣域汙水處理廠及汙水管網升級改造工程。
如今,仁化縣首批鄉鎮(鎮街)「139」行動試點鎮城口和周田鎮分別被市評為優秀和良好等次,第二批提升鎮董塘鎮、石塘鎮、長江鎮均已編制完成「一個規劃」,常態化開展「三項整治」「九項基礎工程」總竣工率60%,預計9月底前可全面完工。
抓管控:
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民既是受益者,更是主要的參與者。這一點,在建設美麗庭院的過程中可見一斑。「我們建設美麗庭院,都是了解村民的想法後才會制定設計方案。村民全程都積極參與,熱情高漲,而且也會積極主動地做好後期維護。」劉容舒說。
仁化縣董塘鎮新龍村從新組美麗庭院「胖子家宴」。侯海霞 攝
仁化縣充分利用全國文明縣城提名城市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兩大載體」,把所有自然村均將人居環境整治、農房管控風貌提升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深入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美麗家園」等創建活動。還通過指導各鎮(村)召開黨員大會、黨群理事會和鄉賢座談會等多種形式,讓群眾主動出讓沿線的菜地、荒地,自主拆除一些破舊房屋及障礙物,投工投勞參與到種樹、澆水、清除垃圾、製作籬笆等各項工作。
為了抓好管控,仁化縣出臺了私房建設管控制度及建設指引,明確私房建設標準,並對國省道兩側建築實施嚴格管控措施,100米範圍納入嚴格審批。率先在全市實施城管員制度,建立鎮村巡查、縣執法的「兩違」巡查管控機制,嚴厲查處私自違法亂建行為。同時,仁化縣出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護工作方案,明確衛生保潔、垃圾清運、設施維護、激勵考評等方面工作具體舉措,在村一級成立建房、綠化等8個管護組,確保責任到人,長效管護。
乾淨整潔的仁化街頭。黃付養攝
成績的背後,是仁化縣全縣上下齊心協力的不懈努力。仁化縣結合市委一線工作法,創新開展「一線雙聯」「民情夜訪」活動,縣領導、掛點幫扶單位、鎮幹部定期到村(社區)深入群眾家中座談。通過面對面的交心交流,群眾對政府更加信任、理解與支持。通過環境的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對黨委和政府的滿意度也不斷提升,形成黨群齊心、全民參與抓鄉村振興的生動局面。
良好的人居環境
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現如今
寬闊明亮的村道
美觀整齊的院落
喜笑顏開的村民
一幅幅美麗農村的新畫卷
正在仁化縣這座「仁愛之城」徐徐展開
來源:韶關發布
校對:古燕霞 編輯:連喜珍
責編:蔡權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