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貴州第一山 為什麼是梵淨山

2020-12-25 人民日報

中國貴州,天翻地覆的變化正在發生在全國各省區GDP排名中,它原本長期徘徊於底部。改革開放40年,貴州坦然築底40年。

(1978-2017年全國各省區GDP排名,不含香港、澳門、臺灣,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及各省統計年鑑,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如今,中國天眼FAST、大數據產業各種新事物不斷刷新人們對它的認知。更難得的是,貴州已經連續7年半GDP增速位列全國前三,是至今唯一保持兩位數增長的省份。

(2018上半年各省區GDP增速排名,數據來源:人民網,新疆、西藏未公布數據,未計算香港、澳門、臺灣,製圖@陳風子/星球研究所)

其中,旅遊業的進步尤其引人矚目,增速高達40%以上。裡程碑式的好消息也是接踵而至。2018年7月2日,貴州梵淨山一舉成為中國第53項世界遺產。在此之前,外地人也許知道貴州的黃果樹瀑布,也許知道赤水丹霞、荔波喀斯特,但對於梵淨山,絕大多數人可能連名字都沒有聽過。

為什麼是梵淨山?在世遺大門外排隊的那些中國名山,明明更加聲名顯赫,如長白山、衡山、恆山,更不用提申遺20多年而不可得的華山。是因為貴州的好運集中爆發?是因為它是佛教五大名山之一?還是因為它的相貌出眾?

(最新的新聞顯示申遺成功後的梵淨山已經被遊客擠爆而不得不限流,多彩貴州網報導)

都不是!

第一,梵淨山的山形雖然特別,但黃山、廬山、華山等還是要更勝一籌,更不用提西部眾多的巍峨雪山。

第二,所謂佛教五大名山,也並未被人們廣泛接受。真正被廣泛認可的只有峨眉山等四大名山,梵淨山最多算一個區域性宗教名山。

(佛教四大名山分布,製圖@王朝陽/星球研究所)

看來要真正了解梵淨山的價值,已經不能用我們平常看待名山大川的方式,因為它真正出眾的不是外形、不是宗教,而是它所孕育的生命。亙古至今,人世間滾滾紅塵,梵淨山如同一葉孤島,在危急時刻接連三次出手,助力生靈繁衍存續。就像生態學專家吉姆·桑賽爾所說:

(吉姆·桑賽爾在對梵淨山實地考察時發出的感慨)

「梵淨山就像一個生態孤島

上面有很多物種在裡面生存、發展

它的周邊就是人類活動的海洋」

誕生

梵淨山位於貴州東北部,核心區與緩衝區面積約775平方千米不足中國960萬平方千米國土的1萬分之一。

(梵淨山在中國的位置示意,製圖@王朝陽/星球研究所)

2.2億年以前,它所在的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尚是一片海洋,海洋中的生物碎屑及其他顆粒不斷堆積形成碳酸鹽巖。

(碳酸鹽巖沉積示意,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隨後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發生碰撞,中國南方崛起成陸。大量碳酸鹽巖也出露地表,裸露區面積高達50萬平方千米,總厚度10千米,如同一片由碳酸鹽巖構成的「海洋」。

(中國碳酸鹽巖分布圖,紅線內為密集區域,製圖@王朝陽/星球研究所,參考《中國自然地理圖集》)

這些碳酸鹽巖極易被水溶蝕形成著名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峰叢峰林地貌演化模式圖,製圖@星球研究所,依據@朱學穩《桂林巖溶地貌與洞穴研究》)

億萬年的水流衝刷之後,貴州的大地被蝕刻得千瘡百孔、支離破碎。

(衛星拍攝的中國南方一處喀斯特地貌,底圖源自@Google Earth)

而梵淨山的隆起則打破這一格局,6500萬年前以來,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貴州東北部強烈隆升,梵淨山外圍的碳酸鹽巖在隆升中逐漸被水流溶蝕,山體真容得以露出。

(梵淨山隆起示意圖,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它的主體是與碳酸鹽巖完全不同且不易被水溶蝕的另一類巖石——變質巖

(梵淨山的變質巖非常古老,形成於距今約8億年前,下圖為其中一種變質巖的形成示意;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以山頂為中心,梵淨山的山體呈現為中間突起、兩頭收窄的桃核狀,有如一枚碳酸鹽巖海洋中的變質巖孤島。

(梵淨山及周邊衛星圖,底圖源自@Google)

最高峰鳳凰山海拔2570.5米,山體雄渾,身姿巍峨

(鳳凰山,攝影師@楊秀方)

海拔2493米的老金頂次之,由板狀的變質巖一層層堆疊而成山勢嶙峋

(老金頂,攝影師@何雄周)

鳳凰山與老金頂之間則是異常突出的新金頂

(新金頂,攝影師@覃光輝)

晨昏之時,四周紅雲映照,故又名「紅雲金頂」

(紅雲金頂,攝影師@石耀臣)

金頂矗立在狹窄的山脊上高差達數百米,風化侵蝕之下,堅硬的巖體崩裂形成一道峽縫,金頂一分為二。

(人們在兩峰之上各建有一座寺廟,左側為釋迦殿,右側為彌勒殿,圖片源自@視覺中國)

無論從哪個角度觀看都會被它醒目的外形所吸引

(航拍新金頂,攝影師@徐俊)

如若把視線拉遠,鳳凰山、新金頂、老金頂以及連接彼此的山脊,還會勾勒出了一副仰臥的人形形象,人稱「萬米睡佛」。

(萬米睡佛,右側鳳凰山為人臉,中間為肚子,左側為新金頂、老金頂,攝影師@何雄周)

更多的變質巖山體,則在大自然億萬年的雕刻下形成了千奇百怪的獨特造型,如「老鷹巖」。

(老鷹巖,攝影師@石耀臣)

「萬卷經書」

(萬卷經書及周邊,為一層層堆疊的變質板巖,遠觀如一摞摞經書,故名,攝影師@覃光輝)

「太子石」

(太子石,攝影師@何雄周)

各種奇石惟妙惟肖、妙趣天成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蘑菇石和鯉魚吐珠,攝影師@李貴雲)

至此,變質巖構成的梵淨山已經誕生,它與周圍的碳酸鹽巖將走上不同的道路,對生命的三次出手助力也即將展開。

第1次出手

梵淨山為周邊區域拔地而起的最高峰,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與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翻山越嶺在此交匯。

(東南季風、西南季風對梵淨山的影響示意,製圖@王朝陽/星球研究所)

隨季風而來的暖溼氣流,受山體阻礙向上爬升遇冷凝結,山間雲霧瀰漫成為常態。

(雲海,攝影師@何雄周)

高聳的新金頂也掩映在縹緲之間

(梵淨山,攝影師@邱軍)

雲霧中的小水滴衍射太陽光,在特定的條件下還會形成佛光。梵淨山蘑菇石、九皇洞、新金頂,都是佛光的多發地帶

(佛光,攝影師@覃光輝)

蒸騰的氣流轉化為充沛的降水,梵淨山年降水量高達1100-2600毫米,相比之下中國季風降水最豐富的東南沿海年均降水量約為1400-1800毫米,而深處內陸腹地的梵淨山居然與之相當,不可謂不神奇。

(纜車中拍攝的雨中梵淨山,攝影師@笑飛雪)

充沛的降水以山頂為中心,向四周斜坡發育出放射狀水系,四下奔流。僅落差在20米以上的瀑布就有23處之多

(觀音瀑布,攝影師@楊秀方)

如此多的水流,如果是出現在梵淨山周圍的碳酸鹽巖地區則會大量下滲,並讓地表的土壤衝刷流失形成石質荒漠,非常不利於植被的生長。

(水流溶蝕碳酸鹽巖示意圖,又稱石灰巖,圖片源自@Vancouver Island University)

但在梵淨山,難以溶蝕的變質巖,使得降水多在地表匯聚形成溪水、河流。每年可以為周邊地區提供上億立方米的潔淨淡水,這在石漠化嚴重的貴州是極為重要的。

(馬曹河,攝影師@何雄周)

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層,再加上梵淨山所處的亞熱帶環境,水熱條件可謂優越,為動植物生存棲息提供了優良的環境。據不完全統計梵淨山的野生植物有4394種,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優於周圍碳酸鹽巖地區。

(梵淨山闊葉林,攝影師@何雄周)

尤其是高山杜鵑,它難以在周邊碳酸鹽巖環境中存活卻在梵淨山大面積繁衍。每年4-5月滿山的杜鵑競相綻放一片爛漫。

(高山杜鵑林,圖片源自@梵淨山管理局)

這便是梵淨山助力生命,突破石質荒漠的第1次出手。第2次出手,則開始於寒冷的冰期。

第2次出手

梵淨山地處亞熱帶,隨著海拔的增加溫度逐漸降低,至山頂一帶年均溫度只有5-6°C。往往山下鬱鬱蔥蔥、山上白雪皚皚

(攝影師@何雄周)

在數千米的垂直距離內,梵淨山跨越了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等四個溫度帶。

(梵淨山垂直溫度帶,製圖@王朝陽/星球研究所)

相當於水平距離上,數千千米的變化。

(中國氣候區劃,製圖@王朝陽/星球研究所,依據@《中國地理圖集》)

不同海拔的溫度帶,可以滿足不同植被的生長需要。包括1300-14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帶,400-2200米的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2200-2570.5米的亞高山針闊混交林和灌叢草甸帶,這便是山地的垂直自然帶。

(梵淨山垂直自然帶,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距今260萬年以來,每當冰期來臨,全球溫度大幅下降,一些動植物因為無法適應寒冷而消失。

(冰雪中的新金頂,攝影師@覃光輝)

但在梵淨山,垂直自然帶開始發揮作用原本生活在較高海拔的植物,逐漸向溫暖的低處遷移。當冰期結束氣溫回暖,它們又往較涼爽的高處回遷,一下一上之間讓古老物種得以延續,這便是所謂的孑遺物種(孑音jié)。

(生物避難遷移,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如珍稀的珙桐,居然在梵淨山成片分布,樹高可達20餘米。

(珙桐,第三紀古熱帶植物的孑遺,喜歡在潮溼背陰的環境下生活,梵淨山深切溝壑中的潮溼環境則滿足了珙桐的生長需求,攝影師@何雄周)

每年春末夏初,珙桐花開,枝頭大型的白色苞片隨風搖曳宛如飛翔的白鴿,因此也被稱為"中國鴿子樹"。

(珙桐,攝影師@何雄周)

還有高達40米、葉美花靚的鵝掌楸

(鵝掌楸,攝影師@何雄周)

最為珍稀的是梵淨山冷杉,它是梵淨山的特有種。幼年期生長緩慢,40年後才加速生長,樹齡可達300多年。

(梵淨山冷杉,圖片源自@梵淨山管理局)

就這樣,梵淨山成了冰期生命的諾亞方舟。報春花屬、龍膽屬、吊鐘花屬、馬先蒿屬等等眾多有著上千萬年歷史的生物得以延續生命。那麼它的第3次出手,又是從誰的手底拯救生靈呢?

第3次出手

伴隨著末次冰期的到來,現代人類的祖先在生存壓力下,走出非洲向全球遷徙。在中國,人類的足跡遍布大地,形成新的汪洋大海。

(中國人類足跡指數地圖,通過城市建設、土地利用、道路分布、夜晚燈光等多個指標衡量人類對環境的影響,顏色越紅表明影響越大,數據源自@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The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 製圖@王朝陽/星球研究所)

人們在梵淨山周邊,墾殖農田、開採硃砂。明清時期土司之間攻伐不斷、盜匪不絕。

(《鎮國寺碑記》)

「環山居民遭此劫殺,殺絕者不下七百戶,殺葬者何此四千餘命」

朝廷稱與當地割據勢力為武陵蠻不斷進行大規模戰爭並斥巨資修築長達190千米的南方長城、

(南方長城,位於梵淨山以東湖南湘西州,攝影師@刀哥)

密集的人類活動使得梵淨山周邊的生態環境被大肆破壞

(1832年清代道光朝所立《勒石垂碑》)

「奸徒梅萬源等,在彼砍伐山林,開窯燒炭,從中漁利」

原本連接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江南丘陵直到臺灣山地的山地生物廊道徹底斷裂,人類進逼而動植物退卻,孤島梵淨山再次出手,大量靈長類動物避難於此。最著名的便是黔金絲猴。

(黔金絲猴,攝影師@崔多英)

因為其它棲息地的破壞,梵淨山成了它們最後的家園。

(黔金絲猴,攝影師@何雄周)

它體長60-70釐米,尾巴又細又長,狀如牛尾,非常醒目。

(長著細長尾巴的黔金絲猴,攝影師@奚志農)

與川金絲猴、滇金絲猴一樣,黔金絲猴也屬於仰鼻猴屬。原來都居住於熱帶雨林,在後來的遷徙中逐漸分化。黔金絲猴是其中數量最稀少的一種目前僅存約800隻。它們生存於海拔1300-2000米之間,以植物嫩芽、嫩葉、花、果實為食,內部分為多個家族,為了覓食,各個家族按照一定的順序,圍繞著梵淨山移動。

(黔金絲猴大群體活動線路圖,製圖@王朝陽/星球研究所,依據@楊業勤等《梵淨山研究:黔金絲猴的野外生態》)

它們以跳躍方式在樹冠層移動,四五米的距離往往一躍而過。每天生活就是在「遊走-攝食-休息-遊走」中循環往復,中間還包括梳理、嬉戲。但長期的記憶令他們特別懼怕人類,每天要換三四個或更多地點,從不在同一地點長時間停留,遇危險便會迅速逃離。

(黔金絲猴,攝影師@奚志農)

保護孤島

3次危急時刻,3次出手相助。在國內生態環境普遍告急的今天,梵淨山這樣一片面積不大的孤島,自然植被依然保持了相對原始,成為6000多種動植物生存、繁衍、演化的場所。這裡有全球亞熱帶地區最大的連續分布的水青岡林。

(亮葉水青岡,又名山毛櫸,攝影師@梵淨山管理局)

有樹齡超過600年的古茶樹

(古茶樹,攝影師@何雄周)

有全球最高大的紫薇樹

(紫薇王,紫薇花開時土家青年男女以樹為媒互定終身,攝影師@何雄周)

也有喜歡在地上、懸崖上活動的藏酋猴

(藏酋猴,攝影師@何雄周)

黑葉猴

(黑葉猴,攝影師@何雄周)

生活在小溪、陰河和深水潭中的大鯢

(大鯢,攝影師@何朝清)

喜歡纏掛樹梢的竹葉青蛇

(竹葉青蛇,圖片源自@梵淨山管理局)

還有237種明星鳥類

紅腹角雉

(雄性紅腹角雉,攝影師@崔多英)

紅腹錦雞

(紅腹錦雞,攝影師@張強)

冠魚狗

(冠魚狗,第2張為冠魚狗捕蛇的畫面,攝影師@楊帆)

白領鳳鶥

(白領鳳鶥,攝影師@何雄周)

它們共同組成了梵淨山的生物多樣性。千姿百態、舉不勝舉,今天,貴州的開發日新月異。希望同時也能保護好這片生命的孤島,讓它繼續屹立紅塵。

(來源:星球研究所)

相關焦點

  • 貴州第一山梵淨山,在被評為5A級景區之後,終於出現在大眾視野了
    梵淨山蘑菇石梵淨山梵淨山「夫梵山者,武陵之巔,黔山獨秀。亙古蠻荒未盡,聚五嶽之靈性,積衡山之堯舜,引泰山之雅儒。武陵山是脈梵淨山的主峰,海拔有2572米,被譽為貴州第一山。梵淨山山體龐大雄渾,摩雲接天,早在明初就被尊為名嶽之宗,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原始洪荒是梵淨山的景觀特徵,全境山勢雄偉、層巒疊嶂,溪流縱橫、飛瀑懸瀉。
  • 「六·一九」朝山日 貴州梵淨山進山人數創新高
    (朝山日現場。楊帆/攝)  紅網貴州銅仁8月3日訊(通訊員 楊蕾)今天是農曆六月十九,為貴州梵淨山當地傳統的朝山日。每年的這一天,梵淨山周邊(江口、印江、松桃三縣)的居民每家每戶都會扶老攜幼來梵淨山朝山祈福。  今年的朝山日是星期一,儘管上周末已有不少當地居民及各省的遊客提前趕來朝山,到了「六·一九」當天,朝拜者依然絡繹不絕。    天剛蒙蒙亮,前來朝山的居民和遊人就已在售票處排起長隊等候進山。
  • 貴州第一山梵淨山,在被評為5A級景區之後,出現在了大眾視野
    在人們視線中不怎麼出現的省份,雖然很美,但在別人不知道的地方,終於被評為5A級旅遊景點,漸漸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貴州第一山梵淨山不僅是佛教聖地,也是天空之城,一起去看看吧。武陵山是梵淨山的主峰,海拔2572米,被譽為貴州第一山,梵淨山雄偉雄渾,摩雲迎天,明初作為嶽宗被尊貴,作為佛教聖地也很有名,原始洪荒是梵蒂淨山景觀的特點,全境山勢雄偉,層巒疊嶂,溪流縱橫,飛瀑懸垂而下,象徵性景點有紅雲金頂、月鏡山、萬米寢佛、蘑菇石、萬卷經書、九龍池、鳳凰山等。
  • 貴州梵淨山:山上念好「山字經」 山下做活水文章
    「這裡的山太綠了,光從遠處看就知道這兒的植被有多豐富。」一輛行駛在梵淨山自然保護區的觀光車上,一對從山西來貴州旅行的老夫婦感嘆,家鄉的山上全是石頭,很少能見著滿山翠綠。潺潺溪流水5月14日,「美麗中國長江行——共舞長江經濟帶·生態篇」之「生態發展看貴州」網絡主題活動在長江支流烏江和沅江的分水嶺——貴州銅仁梵淨山啟動。
  • 彌勒佛道場是浙江雪竇山,還是貴州梵淨山?從這個角度看就明白了
    浙江雪竇山有總高度為56.74米的露天彌勒大佛,那是全球最高的坐姿銅製彌勒大佛造像。貴州梵淨山海拔2493米的金頂寺廟裡供奉彌勒佛,遊客必須手腳並用攀爬到山頂才能禮佛。浙江雪竇山和貴州梵淨山都說自己是彌勒佛道場,這個爭議由來已久。
  • 梵淨山!貴州第一山,彌勒菩薩的道場,此生值得去一次
    梵淨山是「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貴州的網紅景點有黃果樹、小七孔、千戶苗寨、鎮遠古鎮、下司古鎮、梵淨山等等,今天我們來說說梵淨山,在當地人的眼中來看,它是一座大佛山,千百年來,當地百姓把梵淨山作「大佛山」朝拜,山即是佛、佛即是山。
  • 梵淨山!去貴州第一山,這片獨一無二的梵天淨土上避暑納涼
    豬豬這次推薦的地方,就是位於我國著名避暑之地——貴州省銅仁市的梵淨山!梵淨山 原名「三山谷」,得名於「梵天淨土」,位於貴州省銅仁市的 江口 、印江、 松桃 交界處。 梵淨山以老金頂、 鳳凰山、新金頂為主峰。 其中,它的最高峰是鳳凰山,海拔2572米,也是武陵山脈的最高峰。
  • 「彌勒道場」之爭,浙江雪竇山和貴州梵淨山,都堅稱自己「正統」
    山在中國人的眼中就是最寶貴的生物資源,大家認為呢?古人都喜歡用高山的威夷來形容自己的氣勢,間接展現自己的雄心抱負。佛教五大名山中,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是大家普遍認可的。但第五山究竟是哪一座,並沒有統一的說法。浙江和貴州的兩座當地名山,都宣稱自己的彌勒道場。
  • 【美麗中國長江行】貴州梵淨山:山上念好「山字經」山下做活水文章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文/陳李育 劉竹寒 圖/楊昌鼎)汽車在蜿蜒的山路上盤旋,枝葉在山間的風裡沙沙作響。翠海茫茫,蘊涵著生機。  「這裡的山太綠了,光從遠處看就知道這兒的植被有多豐富。」一輛行駛在梵淨山自然保護區的觀光車上,一對從山西來貴州旅行的老夫婦感嘆,家鄉的山上全是石頭,很少能見著滿山翠綠。
  • 貴州第一峰梵淨山為什麼能入選《國家地理》旅行必去清單呢?
    談起貴州,大家的心中可能會出現連綿不絕的山峰,龐大雄渾,直入雲霄,貴州雖不全是大山,但有一座山必須推薦給大家,它就是貴州第一峰梵淨山。《國家地理》發布的2019旅行清單中,全世界23個地方上榜,其中一個就是梵淨山。梵淨山遠離塵世,靈性圍繞,一片梵天淨土。這裡是彌勒佛的道場,堪稱最美的世界自然遺產,它是我國第五座佛教名山,與五臺山、普陀山、九華山、峨眉山齊名。
  • 貴州第一名山:梵淨山,堪稱中國的「天空之城」,到底美在何處?
    可能對於外地人來說,知道貴州的黃果樹瀑布、荔波小七孔、赤水丹霞,但「梵淨山」的大名,絕大多數人連名字都不曾聽說。2018年7月2日,貴州的梵淨山同年達到國家5A級景區旅遊標準要求,坐標貴州銅仁,是一處天然氧吧,避暑聖地。一直以來,梵淨山就被人們稱為「貴州第一山」。為什麼是梵淨山?
  • 梵淨山旅遊指南
    第十屆環梵淨山公路自行車賽將於11月21日在梵淨山西線--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拉開帷幕。現在我們去梵淨山遊玩還可以參加自行車賽。梵淨山景點梵淨山這個名字來源於「梵天淨土」,它位於貴州銅仁市,靠近印江縣城、江口縣東南部、松桃縣西南部,系武陵山脈主峰,中國的佛教道場(彌勒菩薩 道場)和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是以黔金絲猴 、珙桐 等為代表的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態系統,被譽為是「地球綠洲」,是國家AAAAA級景區,在2018年7月2日,列入了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 貴州一個鮮為人知的山,稱黔南第一山,不比梵淨山差
    如今中國的山川,一般說來,是西部地區的山峰,一看就是有價值的,也不是為了這些山的高大,時而氣勢大,許多其他方面也決定了它在許多方面,例如,它的景點的多樣化,以及文化的發展等等,都會讓遊客覺得是在不斷地讚嘆,所以每年的旅客人數也是不錯的,更值得肯定和稱讚。
  • 貴州第一山梵淨山要怎麼玩?看看廣東妹子的遊記攻略,含交通住宿
    芒果旅行日記:梵淨山被稱為「貴州第一山」,看看廣東妹子怎麼玩?附攻略和遊記。一、前言2019年6月去了一趟貴州梵淨山,雨後雲霧繚繞疑為人間仙境,當時網上發了照片,很多朋友求攻略,可惜貴州行結束後又接著去寧夏、新疆,一直在旅途中。
  • 貴州第一山梵淨山,第一次去遊玩,需要注意些什麼?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邀您一同作伴旅行~貴州第一山,梵淨山。一些剛入門的登山愛好者特別值得去那一試身手。2600米左右的海拔,也有很陡的山坡。要是第一次去梵淨山去遊玩當天,交通也比較方便,乘坐高鐵在銅仁南站下車,再換乘固定的大巴車就可以抵達梵淨山景區
  • 貴州旅遊|冬天的梵淨山,雪景美炸了!
    也許你見過梵淨山春天的清澈透明; 山舞銀蛇、晶瑩如玉的雪景將梵淨山襯託得如同一幅素淨的山水畫,煞是美麗。
  • 梵淨山對貴州援鄂醫護人員終身免費
    疫情發生以來,貴州醫療戰線先後派遣九支醫療隊1443名醫護人員奔赴湖北抗疫戰場,隨著戰疫英雄們陸續平安歸來,為了表達對戰疫英雄們深深的敬意,梵淨山生態旅遊區將對貴州援鄂醫療隊1443人實行終身遊覽全免特惠(含門票、觀光車往返、索道往返)。
  • 梵淨山申遺成功,貴州的世界自然遺產數量排名全國第一!
    梵淨山成為我國第53處世界遺產、第13處世界自然遺產,是貴州省繼「中國南方喀斯特」——荔波、「中國丹霞」——赤水、「中國南方喀斯特」——施秉之後第4處世界自然遺產地,也是貴州省首個獨立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產項目。至此,貴州成為我國世界自然遺產數量。
  • 貴州最難進的景區——梵淨山
    貴州的著名景點分布都比較廣泛,基本上貴州的每一個市都有一個代表景點,黔西南有峰林之最的萬峰林,安順市有中國第一大瀑布黃果樹瀑布,貴陽市有匯聚幾大宗教的青巖古鎮,黔南有小七孔,黔東南有西江千戶苗寨,而銅仁就有佛教名山梵淨山,也是貴州的第一山。
  • 貴州一個鮮為人知的山,稱黔南第一山,不比梵淨山差,門票很良心
    而一說到貴州的山,就基本上是以梵淨山是最為著名的,不僅是在其自身的景觀上,還有像是它的自然美景的管理上也是很值得被肯定的,但是在貴州也不僅是只有這一座山,也是有其它的山是很讓人震撼的,所以就介紹一個貴州鮮為人知的山,它實際上在貴州當地的名氣是非常大的,只是在全國而言並不是很著名而已。它就是黔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