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青州筆架山

2020-09-09 大美臨朐

青州筆架山也叫薄山,形若利劍,直刺天空。山脊狀若薄牆,形似筆架——秀,奇,險。


筆架山位於青州王墳,距臨朐石門坊也就三四公裡吧。在石門坊,太平崮都能看到筆架山。

這是在太平崮古山寨拍的筆架山,筆架山西面,狀似一條趴著的沙皮狗的是方山。

這是在石門坊讀月亭看到的筆架山。

這是去年在筆架山下看桃花時拍的。也許是山中小氣候的原因,也許是桃樹品種的事,這裡的桃花比杏花開得都早。所以當其他樹木都沒睡醒的時候,這裡的桃花早早綻放,不少遊客被桃花吸引而來。

這半年比較懶散,從4月28號和老吳去筆架山,現在算來已經四個多月不爬山了。一來夏天草木茂盛,怕蟲蟲蟻蟻;二來夏天太陽火辣,曬後容易過敏。

4月28日不到六點,途徑石門坊,傅家峪,從筆架山南面山麓登山。

以前只是遠觀筆架山,地形不很了解,我們穿越了幾個山頭才看到筆架山。

老吳純手工製作的防曬口罩好看,透氣,而且型設計的好,戴著舒服!漂亮吧?(可惜,這次爬山俺把口罩和俺的這個紅褂子弄丟了,心疼)

穿過荊棘灌木,我們從筆架山東側準備登頂。

到達山腰,準備逐個徵服筆架峰尖,發現無路可登,先從山陰面尋路。

俺的褂子雖然看這照片還在腰上,但感覺就是在這裡丟的。

從山背面折返兩次尋路,終於到達第一個筆架峰,站在上面感覺戰戰兢兢。

這是老吳在第二峰底下拍的第一峰,真應了那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看圖片才發現山峰風化的厲害,石頭隨時都有塌裂的危險,但當時只感覺地形險峻,沒發現身邊無堅可摧的山體居然千瘡百孔。

這是在第一峰尖看到的第二峰。

從第一峰又下至山陰山腰,向西北,這裡有很多枯死的松樹東倒西歪,我們要從枯樹下鑽過或跨過才能西行,有一種穿越原始森林的感覺。可惜有原始森林感覺的圖片已經找不到了。

手腳並用,攀爬差不多80度的山崖。

看看圖片就知道這山有多險峻,爬上每一個山尖,心跳加速腿發顫,都要坐坐緩一緩。

這是在第三峰頂看無路可登的第二峰,不過感覺肯定專業驢友會登上去,只不過我們沒發現路線罷了。

真忘了這圖片是哪個山峰的。老吳發圖片提醒才發現,這大石頭的確很像小學歷史書上那北京人頭像。

還有一張圖片,也是老吳提醒才發現,一塊山石頂上,就像一個外星人人頭一樣,當時感覺很怪異,就把圖片刪除了,現在想找也找不回了。

爬秧的藤本植物也開花了

形似槐花,黃色的,可能是野槐吧!

像茉莉花,挺香的。

像燈籠,深紫色,漂亮!

山中野丁香

大葉榆榆錢的確大。

筆架山西北望,圓山頭叫插旗山。

插旗山遠看的確名副其實來,山頂有旗子飄揚。

在筆架山最高峰向西北方向觀方山。以前遠看方山,總感覺像一隻趴著的沙皮狗,近看不像了,但還形似點兒。在這位置也能看出筆架山的確是狀如薄牆。

方山山腰看方山絕壁千仞。

從方山方向回望筆架山。

在筆架山山腰看下面山腰寺廟。

這是去年看桃花時拍的山腰寺廟。

沒有登山杖,沒有登山鞋,就憑著一股熱情,倆人就去徵服這麼險峻的山,現在想想還有點後怕。手機內存不足,很多圖片都刪除了,造個美篇記錄一下這次的探險。

相關焦點

  • 57人登葵湧筆架山迷路
    57人登葵湧筆架山迷路  昨日凌晨全部獲救  【本報訊】(記者甘霖通訊員時紅偉吳雲軍)57人被困龍崗區葵湧筆架山!昨日記者從龍崗區葵湧街道辦了解到,這些被困的登山者已經於昨日凌晨1時25分被成功解救,葵湧街道辦事處和葵湧派出所在做好筆錄後,有關部門已經對這些登山者給予妥善安置。
  • 遼寧省錦州的筆架山
    筆架山是在遼寧省錦州市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筆架山風景區內的山峰,位於我國遼寧省西部,面對渤海,毗鄰錦州港,坐落在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它是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因其三座山峰形狀二低一高,遠望去猶如放筆的架子,所以命名為筆架山。
  • 興城古城 錦州筆架山
    興城女媧像海濱浴場濱海浴場的海鷗在天空中展翅翱翔筆架山風景區以筆架山島和"天橋"為主要景點,這裡山水秀麗,環境優美,物產資源豐富,生活服務設施配套,交通便利。自然景點密集,有馬鞍橋、一線天、神龜出海、石猴泅渡、虎陷洞、夢蘭灣等。有眾多的文物古蹟:呂祖亭、太陽殿、五母宮、萬佛堂、龍王廟、三清閣等。
  • 青州廟子竇家崖轉山
    竇家崖村是地處青州廟子最西南群山環抱中一個有著八百多年的古村落,南面東邊有唐賽兒寨、筆架山,村北有寶泉寨山,村子建在寶泉寨山的陽面山坡上。高高的石牆上邊有人家要穿過村子去登東南面的唐賽兒寨筆架山回望村莊全貌高高的筆架山
  • 潮起潮落海底路,傳奇地方筆架山
    到筆架山景區需要知道筆架山潮汐時間,滿潮的時間就是潮水漲到的最高階度,幹潮的時間就是表示潮水退到最低點的時間,為什麼要遊客通曉滿朝和幹潮時間,因為幹潮時,從海岸通往筆架山的海底會出現一條不寬海灘砂石路,遊客可步行登島,隨著潮水的慢慢上漲,這條路就會被海水淹沒,想上島或者回岸上,就得坐橡皮艇或者遊船
  • 遊景~河源市萬綠湖邊的「筆架山公園」
    筆架山公園位於廣東省河源市區萬綠湖邊,(旅遊資料記錄)公園面積728公頃,是一片有十餘小山峰丘陵起伏地,其中三座主峰東西鼎之,形同筆架而得名。筆架山公園,作為「公園城市」的兩個重要布點之一的筆架山,讓源城市民真切地感受到,在「公園城市」建設中,自己才是真正的受惠者。
  • 筆架山,到底在哪裡?
    現在,銅陵有關媒體上編發的文章或是編輯出版的書藉上,凡是涉及到「筆架山」的都是說人民醫院後面的那座山就是筆架山,還引用了這樣的述說:「筆架山,位於市區中心的東南側,與螺絲山毗鄰,因其兩峰聳立形如筆架而得名;筆架山,古時又稱為:石耳山;據有關資料記載:「山上樹木蔥茂,雲遮霧繞,幽雅清靜,雲覆即雨,旱禱輒應。
  • 美哉,清澗筆架山
    清澗城西的筆架山,又叫耙子山,縱貫南北,山勢陡峭,易守難攻,是清澗城的天然屏障,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山上蒼松翠柏,更顯清幽秀麗;山腳清澗河緩緩流過,常令人發千古幽思。登臨送目,一城景色盡收眼底,「筆架遠眺」自古就是清澗城一大景觀。清郭文熹《筆架山》詩云:「何年大筆寫寬州,拼得珊瑚作架留。澗水淋漓頻染翰,山川景物一齊收。」
  • 帶你去看海,距離朝陽最近的海岸,筆架山
    筆架山在錦州,距離朝陽最近的海岸線之一,出發去筆架山時也沒算計潮漲潮落的時間,並沒有遇見所謂的「天橋」,據說每當漲潮時天橋就被海水淹沒,落潮時天橋露出水面。等待遊客的快艇不能走旱路登島,改乘快艇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迎著海風,望著廣闊的水域,心情隨之歡暢起來。
  • 臨朐筆架山的傳說
    原創作者 張寬生臨朐筆架山,位於冶源鎮赤良峪村金香爐山之東,大灣頂之西,其三峰並立,中峰高於左右側峰,形似筆架,故名。筆架山(又稱尖尖山),東西走向,高度雖不足500米,但它卻榮獲了冶源鎮境內山峰亞軍寶座。
  • 筆架山,一座仙遊人必讀的山
    從筆架山回來已有一段時間了,可是遲遲不敢提筆。筆架山位於金鐘湖畔,海拔780米,與濟川、田坑僅是一水之隔。其山由巖性堅硬的石帽山群巖石組成,四周為斷層切割,山勢高聳,蔚為壯觀。筆架化作三峰高山,冉冉墜落;四童子落地則化為今天的臥虎山、臥狗山、貓山和鳳凰山,守護在筆架山周圍。林百仙化為石人,落在筆架山巔上,與四童子之山遙遙相望。
  • 筆架山——青山夕照
    幽幽古城寬州西,潺潺秀延河水邊,天地造化自然工,橫空飛峙筆架山。筆架山,萬古奇峰,千年古剎。縈繞漫山靈風,掩映滿城春色。筆架山,蒼松顯神韻,金鼎貯青煙。筆架山道觀,金闕化身真武九天扶日月,玉虛師相仁風萬古震乾坤。
  • 筆架山首登:零下25℃,風速60km/h,逆境中的「巖石轟炸機」
    其中的蛇海子和白海子,分別由Fred Bekey團隊和李宗利團隊首登。而寶龍他們當時攀登的,正是還沒有人登頂的筆架山。峰形極高山影像俱樂部@7556米介紹,筆架山的海拔高度為5917米,數據來源包括官方地圖。在20世紀30年代,瑞士地質學家Arnold Heim採用大地三角測量法測得為5917米。@7556米通過大量實拍照片的對比,認為5917米的數據更加可靠。
  • 三門旅遊:筆架山
    筆架山,顧名思義,形如筆架的山,這樣的山很多,據我所知,三門縣內就有三座,山名使用的頻率高了,也就少了些引人入勝。儘管如此,我仍相信每一座被稱為筆架的山都各有特點,不談山名,不論山形,最起碼,山頂的風景是不盡相同的,就像這沙柳的筆架山,就別有一番景致。有人問登山的樂趣是什麼?「山就在那裡」,這是哲學式答案;「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詩意般回答。
  • 深圳最具詩情畫意的城市公園——筆架山公園
    公園東門深圳筆架山公園內,有筆俊峰和筆冠峰兩座相連的小山,形如筆架,故名之,次峰筆俊峰海拔156米,比主峰筆冠峰矮了22米,如若一般高的話,按照慣例,肯定叫雙乳峰了,實乃俗人之憾,雅士之幸也,也由是奠定了筆架山公園的基本格調,園中道路、景觀的起名,著實費了一番腦筋,極盡雅致之能事,以不負此山此景,讀之不禁一搖三嘆,讓人回味無窮,且聽我一一道來。
  • 【詩覽泉港】俊秀筆架
    俊秀筆架 陳光日 突兀前山猶筆架, 筆架山 筆架山,古稱三髻山,位於今泉港區塗嶺鎮與惠安縣紫山鎮交界處,因山頂三峰形似婦女頭髻而得名。
  • 清澗後花園——筆架山
    這首歌裡傳唱的筆架山,就是位於清澗縣城西的筆架山,山勢清峭雄奇、山脊松柏蒼翠,其山形宛如耙子、縱貫南北,狀如筆架、地勢險要,是清澗縣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走近筆架山廣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臨山而建的寬州閣與石牌樓,寬州閣臨山而建、古樸典雅,石牌樓蘊藉古意、大巧不工,登山道陡峻奇險、筆直而上。拾級而上,兩邊青松蒼鬱、翠柏蔥蘢,鳥語花香、曲徑深幽。
  • 將來的筆架山是這樣子
    將來的筆架山是這樣子 發布日期:
  • 寧德三都澳筆架山穿越
    2020年10月6日跟隨福州驢行結伴戶外群組織的三都澳筆架山穿越,三都澳筆架山位於三都澳城澳半島,因山峰奇雄秀偉,斷裂凹凸形如筆架而得名,山呈五峰內顧,又被稱為「五馬峰」。 筆架山有一大的特點,各種形狀奇峰秀石,石洞也多,山不高,但險峻。遠眺三都澳,好一幅海天合一的美景。
  • 清中期哥釉筆架山
    清中期哥釉筆架山清中期哥釉筆架山尺寸:長9.5釐米,高2.2釐米品相:口沿修復藏品說明:此品為瓷質仿山子形,高低聳秀,造型古拙,起線圓潤。筆架山早期多為石質陳設於文人案頭,是置放毛筆的一種文具,宋朝魯應龍在《閒窗括異志》中對此有準確描述:「遠峰列如筆架」。這件山形筆架放於書房案頭,以置筆之用,文人氣息盡顯其間,具有較好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