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即將到來,現代社會女性被賦予多重身份,女性在勞動力市場參與度和存在感越來越高,在職場中打拼的職場媽媽們生存狀況如何呢?9日,國內某知名招聘網站針對西安職場媽媽的事業和生活狀況發布了《2019年西安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事業信心指數比較高
在大眾的直觀判斷中,職場媽媽生娃後重心會向家庭傾斜,事業自然讓位,但本次調研結果顯示,相對於未婚女性及已婚未育女性,西安職場媽媽事業信心指數為3.29,略高於職場女性整體的事業信心指數3.28。事業信心指數代表個人對自身職場發展的信心,其中事業信心指數最低的是已婚未育女性,僅3.12。
西安職場媽媽們在整體的職場女性人群中不管是對未來發展,還是對自身的評價,都不是最悲觀的,最尷尬的反而是已婚未育人群。現實生活中,已婚未育女性不論是在求職過程中還是面對職場晉升機會時,都很有可能受到「隱形歧視」,生育產生的一系列時間成本和福利支出對企業來講都是風險和負擔,間接影響到這一群體的發展權益。
較少出現「缺乏工作鬥志」
調研顯示,職場媽媽「經常或偶爾出現缺乏工作鬥志」的比例最低,為67.3%,已婚未育排在次位,未婚女性人群中缺少鬥志的佔比高達73.3%。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意味著人生閱歷和生活智慧的段位不同,有了婚姻和養孩子的經驗沉澱,女性的心理調節機制也更成熟,未婚女性通常年紀較輕,且對事業的關注度更高,加班比例也高,工作強度大,高壓力下,這一群體也需要更強大的內心和更有力度的激勵,除了自我提升,企業也應更注重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
即便生育佔據了女性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但西安的職場媽媽們對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調查結果顯示,重返職場的重要原因是認為「女性保持經濟獨立很重要」以及「不想跟社會脫節」;其次「保持良好的自我狀態」和迫於「經濟壓力」也是促使生育後返回職場的重要原因。不難看出,生孩子後,職場女性並未放棄屬於自己的個性化人生,依然在通過重返職場來追求獨立和保證社會參與度。
工作與生活不易平衡
不同婚育狀況的職場女性面對的晉升挑戰卻各有差異。調查結果顯示,西安的職場媽媽們認為晉升障礙主要源於「照顧家庭,職場精力分散」這一因素,佔比42.8%,與其他職場女性群體相比較為突出。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對職場媽媽來講,是一個更難攻克的障礙,調查數據顯示,56.2%的職場媽媽認為生孩子後個人心態上「比以前更顧家、更偏好穩定」了。這一心態源自生孩子對一個女性帶來的實際負擔,超過一半的西安職場媽媽認為生孩子後會分散自己的精力,影響工作效果和職業發展;四成職場媽媽更因為生孩子錯失了升職加薪的機會;33.7%的職場媽媽則因為生孩子被公司邊緣化,升職機會寥寥。
生活滿意度卻是最高
工作上鬥志滿滿,西安職場媽媽們的生活也不輕鬆,88.8%的職場媽媽將業餘時間用在陪伴家人方面;已婚未育人群則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兼顧休息娛樂和陪伴家人;未婚女性的業餘時間主要用於休息娛樂。基於養娃和陪伴家人的雙重需求,西安職場媽媽平均每天投入家庭的時間為3.17小時,已婚未育女性平均投入家庭的時間為2.68小時,而未婚女性平均只有1.92小時。
調研數據顯示,近六成的西安職場媽媽帶娃方式是「白天父母帶,晚上自己帶」,這部分職場媽媽比較辛苦,下班後還要無縫銜接進入帶娃模式;還有15.2%的職場媽媽完全自己帶娃,付出的精力更多,除去22%職場媽媽把孩子交給父母外,總體來講,近 8成的職場媽媽帶娃都是親力親為。雖然帶娃辛苦,但西安的職場媽媽的生活滿意度卻是所有職場女性中最高的,分值為2.87。
權益沒有得到全面保障
對於仍處在哺乳期的職場媽媽們來說,背奶是上班中最尷尬的一件事。調查數據顯示,只有8.22%的公司設有母嬰室,大部分企業不僅沒有給職場媽媽足夠的關懷,甚至連相關設施也嚴重不足。除此之外,有4成的西安職場媽媽反映沒有享受法定的產假和哺乳假,這也意味著在勞動法規定範疇內的權益也沒有得到全面保障,在經濟壓力之外,僱主對職場媽媽人群的冷漠也在給女性生育施加壓力。
基於自身的困境,西安的職場媽媽們最期望得到的支持是公司關於親子福利和晉升制度的改善。企業除了提供定製化的人文關懷,幫助職場媽媽平衡育兒壓力,也應該掃除性別或生育歧視,給職場媽媽和職場女性健康公平的發展制度,讓她們想生也敢生。
人力資源專家表示,應該通過政策引導、社會支持、企業制度變革等手段卸除壓在女性身上的生育壓力,讓職場媽媽多一些從容之美。 記者 關穎
母親節即將到來
志願者到護理院送祝福
在母親節即將到來之際,省慈善協會初木公益志願者服務隊的志願者來到西安碑林區康福得護理院,為老人們送上鮮豔的康乃馨,將水果逐一送到老人手中,他們和老人聊天,表演節目,祝老人們健康長壽,開心快樂。手拿著鮮花,看著演出,老人們個個開心不已。
記者 黃亞平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