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治山經驗:十年樹木,昔日廢棄礦山轉身城郊森林公園

2020-12-25 澎湃新聞

9月的太原玉泉山,裹在一層薄霧中,目之所及一片翠綠。

十年前,這裡到處是灰山黑水,「抬頭難見日,低頭見煤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一度被稱為「黑色走廊」。

十年樹木,礦山復綠。如何讓廢棄礦山變身森林公園,這是一場有關自然生態修復治理的艱難歷程和啟示。

9月22日,澎湃新聞隨中華環保世紀行2020宣傳活動採訪團來到太原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探訪廢棄礦山生態治理示範工程的實踐經驗。

玉泉山位於山西太原西山地區,如今已成廢棄礦山生態治理示範工程。生態新政:復轉軍人「認養」玉泉山,環境補償市場化山西是產煤大省,礦山生態修復被視為這座城市生態治理之路中的必答題。其中,萬柏林區是西山汙染的重災區,玉泉山即坐落於此。

歷史上,由於無節制開採煤炭、石膏、地熱水等資源,造成土地裂縫、山體滑波、水土流失等多種地質災害,嚴重地破壞了當地的地質結構和生態環境。

據資料顯示,早先這一地區原有石膏礦、小煤礦、採石場、磚廠等礦產企業200餘家,形成了200多處、近100萬平方米的破壞面,成為向城市輸出粉塵、汙水的一大汙染源。

如何讓昔日礦山廢址變身城郊森林公園,這是一場有關自然生態修復的艱難歷程,也是山西在綠色轉型過程中的抉擇。從滿目蒼夷轉身綠樹成蔭,玉泉山花了10年時間。這一轉變背後,還得歸功於政府的具體決策。

澎湃新聞注意到,2009年,太原西山地區綜合整治規劃正式出爐:爭取一年發生變化,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大變樣,要把西山地區建設成為生態環保、綠色宜居、人地和諧、山川秀美的新區域。

不久後,太原市政府決議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公司承載、園區打造」的生態新政,將市場機制引入生態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

玉泉山就是此次統一規劃建設的26個城郊森林公園之一,總面積13平方公裡。早在2009年,正在燒鍋爐行業幹得風生水起的復轉軍人張俊平動了心,決意「認養」玉泉山。他帶領以退役軍人為骨幹的同事,將自主創業盈利所得的10多億元陸續投入到改造廢舊礦山、綠化美化荒山的任務中,開啟了改造太原市玉泉山的徵程。

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副總經理孫佔良曾是張俊平在部隊時的「老首長」,兩個人又是老鄉,孫佔良退休後就決定和張俊平一起幹。「當初這個地方沒有水,沒有電,沒有路,沒有房,垃圾遍地,一片荒涼。」孫佔良回憶稱,彼時開越野車來考察,車到了門口還得往上爬著勘探路線,「沒想到開發的難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想在山上種樹,感覺不太可能」。

說起這一「艱難」決定,孫佔良解釋說,董事長(張俊平)在當兵入伍前,曾在老家林區做過6年的護林員,護林生活讓他對樹的感情生了根,一切都是自己的喜歡和追求。

不過,礦山治理也讓張俊平的企業實現「綠色轉型」。澎湃新聞注意到,前述政府新出臺的政策規定:企業在承包區域內完成不低於80%綠化任務的前提下,可用不高於20%的土地進行公園配套設施建設和適度開發。「這些土地屬於限制性開發範圍,不能搞大型商品房,也不能建別墅,只能用於建設養老院、培訓中心等社會公益性建設。」孫佔良說。

值得一提的是,為實現「以煤補綠」,山西還在全國率先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生態補償修復機制。從2007年起,山西省開始實施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和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等一系列政策,將煤炭開發的生態環境成本全面納入煤炭價格,彌補煤炭開採的生態環境損失。

換句話說,這些措施改變了企業只能以經營利潤進行生態治理,或負擔額外政府攤派的狀況,促進了生態環境補償市場化和法制化。

昔日廢礦舊地變身城郊森林公園,栽植各種樹木550餘萬株。治理之路:十年樹木礦山復綠,「不是簡單的栽樹綠化」廢棄礦山的治理並非簡單易行之事。在治理之初,張俊平和他的團隊規劃得比較簡單:清理垃圾、治理破壞面、綠化荒山。

擺在眼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引水上山」。孫佔良回憶,頭兩年栽的幾十萬棵樹,由於缺水,幾乎死光了。如何修建水利系統成為最大挑戰。

這是從未經歷過的工程,只能邊摸索邊幹。為此,施工隊經歷了艱難的試錯過程:第一次挖了1.5米深的溝,埋了一套無縫鋼管,卻由於個別地方冬季結冰到了春天解凍不均勻而報廢;第二次,重新挖溝,埋了一套塑料管,不料塑料管設計承受壓力不夠,又一次報廢;第三次,在地面上安裝了一套無縫鋼管,由於管徑太細,供水量不足,再一次報廢。直到第四次,鋼管直徑加大十幾倍,終於實現了引水上山。

從鋼管到塑料管,再回到鋼管,直到成功解決噴灌管道的問題。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把25公裡外的汾河水,通過三級泵站引到山頂的蓄水池,再通過輸水管網把水灑向漫山遍野。如今,玉泉山上鋪設的水網噴灌鋼管總長度達到420公裡,修建山頂蓄水池10個,蓄水能力35萬立方米。

不僅如此,因挖山採石,玉泉山還留下了很多直上直下的開採面,懸崖峭壁隨處可見,有的地方坡度甚至達到90度。

張俊平帶領治山團隊研究出種樹復綠的「土辦法」:削坡填土。在坡度70度至80度的巖石山上搭雲梯,電錘掘進,人工鏟挖,換土栽樹,並動用專業澆水設備,將水送入百米高空,噴水噴肥保樹木成活。

削坡、安裝木棧道、打坑、鋪設管道、背糞換土、背樹種植、水網建設、路網建設……孫佔良感慨,在修復治理過程中,我們超過1000人的隊伍吃住在山上,「樹苗是一棵一棵背上去,土是一袋一袋往斜坡上搬運。」

「生態恢復不是簡單的栽樹綠化,要恢復原來山體的形狀和地形地貌,這是我們一直攻堅的課題。」孫佔良直言,按照以往經驗,礦山生態恢復採用回填治理等方式,但玉泉山因降水量少,傳統辦法不可行,需要更多的技術賦能。

十年樹木之後,礦山開始復綠。數據顯示,從2009年開始,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完成投資11億餘元。截至目前,山體破壞面、荒山治理已完成70%,栽植各種樹木550餘萬株,7個大型垃圾場治理已完成5個,修建各種道路105公裡,生態環境和社會效益初步顯現。

「我覺得他肯定幹不成。」家住在玉泉山附近的居民常春生在聽到要建公園的消息時曾下過這樣的結論。深受玉泉山附近煤礦開採困擾,幾十年感受著風一來就滿身塵土的他,從未想過會在近幾年結束從父輩延承下來的生活。

如今,200多處的破壞面只剩37個,「還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五年以後就可能全面向社會開放。」孫佔良說,我們在這裡還栽種了50萬棵梅花、25萬棵櫻花,等開放的時候你們再來看看。

一座「風去灰天黑地」的廢棄礦廠,在過去10年裡被一點點修復成滿目蒼翠的森林公園,成了整個西山生態修復治理的生動縮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山西一公園火了,曾經是廢棄礦山,耗資2.07億逆襲為「太原地標」
    ,山西遭受了廣泛的生態破壞,也與當今時代所要求的「綠色城市」形象嚴重不一致,因此山西也針對這種現象進行了改革,省會太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髒亂差「 環境,反擊成為太原市的「公園地標」。經過反擊,它也給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它建於萬柏林區,是近年來在太原市規劃建設的城市公園之一,它佔地面積達7120畝,它也於2011年開始建設,據說,在資本投資方面,它已達到2.07億元,現在走到這裡,您會看到許多花草,據說有多達140萬株植物和106種花,櫻花已成為這裡的一大特色,建成後,人們經常來這裡玩耍,它在公眾眼中也很受歡迎,據統計,到目前為止
  • 玉泉山廢棄礦山變綠色礦山
    據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副總經理孫佔良介紹,過去,這裡因採礦形成的山體破壞面有200餘處,礦產廢棄物及城市傾倒過來的各類垃圾形成了7個大型自然垃圾場,生態環境十分惡劣,是向市區輸送粉塵、汙水的重要源頭。作為煤炭資源大省,一段時間以來,山西因煤炭等資源開採造成生態破壞嚴重,歷史遺留的區域性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加強資源開發利用監管,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對於山西來說尤為重要。
  • 山西又一景區走紅,原為廢棄礦山,如今卻成「礦山公園」
    「黃金時期」,煤炭市場的行情一直不好,經過幾十年的過度開採,一些原本興盛的煤礦與礦山也逐漸被廢棄。隨意廢棄在當地的礦山不僅對土地的平整性造成破壞,對整體城市的布局結構也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這個問題始終都是困擾各級政府的難題,而大同市利用廢棄煤礦改進打造的晉華宮礦礦山公園則為很多面臨同樣問題的地區做出了很好的示範。
  • 108畝廢棄礦山的華麗變身之路
    昔日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區,經過綜合治理,披綠重生,變身為城市森林公園,成為市民鍛鍊休閒的好去處。
  • 廢棄礦山變身口袋公園!這裡的變化超乎你想像!
    本期方方就放慢腳步帶您逛一逛河北鎮把廢棄礦山「變身」成的對於初次到此的人來說很難將眼前這片美景與昔日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山聯繫起來變身前近五年來,治理面積達113公頃完成了從廢棄礦山到口袋公園的華麗轉身口袋公園等著您來探索!
  • 一份成績單透出新變化 廢棄礦山「華麗轉身」
    記者今天從南京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南京圍繞礦山修復規劃,以長江沿線為主要礦山修復內容,累計完成了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面積約720萬平方米。山綠了,景美了,百姓的笑容也多了。湯山礦坑位於湯山山體南麓,1990年前後當地成立了石灰石露天石場,最終形成了好幾個巨大礦坑。
  • 尋烏:昔日「廢棄礦山」今朝「綠水青山」
    昔日「廢棄礦山」 今朝「綠水青山」——江西省尋烏縣演繹「綠色蝶變」新華網南昌9月6日電(王凱豐)舉目遠眺,滿山疊翠。初秋9月,走進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文峰鄉柯樹塘景區,山道蜿蜒迴轉,綠樹成蔭披滿山坡。很難想像,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山體裸露、溝壑縱橫的廢棄礦山開採區。
  • 山西「鬼公園」走紅,耗資2.07億「廢棄礦山」變景點,網友:真香
    談到山西,資源大省,煤炭之都這張名片根深蒂固,雖然這幾年山西對環境的治理還算得心應手,但由於多年化工生產、採礦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很難在短期內看到環境治理的成效。除了山西的重工業,山西是黃河沿岸的中原城市,歷史相當悠久,境內的太行山和呂梁山提供了豐富的自然景觀,文化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本年度山西的一個「鬼公園」走紅網絡,這個「鬼公園」就在山西省的會陰,至於為什麼叫「鬼公園」,其實是因為這裡曾經是一個「廢礦」,人煙稀少。儘管如此,隨著公園的建設以及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完成了由「廢棄礦山」到「網紅景點」的轉變。
  • 山西國信城郊森林公園:生態觀光+休閒遊樂+養生度假
    當然,你也可以乘坐322路公交車抵達國信公園遊玩。而喜歡看星星的朋友可以選擇在雲頂田園的小木屋中住上一晚,盡情觀賞浩渺星空,充分享受寧靜夏夜。初具規模的國信城郊森林公園。西山城郊森林公園項目催生出山西國信文旅集團太原市委、市政府2011年推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公司承載、園區打造」的生態新政。
  • 當代愚公李福成治山記:變廢棄礦山為綠水青山
    2010年,福成集團董事長李福成收購了三河靈山公墓,但是在對靈山項目的考察過程中,他發現了令人心痛的一幕:昔日的美麗靈山受到了重創,遍地都是幾十米深的廢棄礦坑和寸草不生的懸崖峭壁,沙石粉塵四起,滿目瘡痍的慘象深深刺痛了這位老人,使他萌生了自己出資整治廢棄礦山,恢復綠水青山,重喚大自然美麗與和諧的念頭。
  • 山西「鬼公園」走紅,耗資2.07億「廢棄礦山」變景點,網友:真香
    說起山西來,資源大省,煤炭之都這個名片根深蒂固,不過其實這幾年山西對於環境的治理頗為上心,但是積重難返,多年的化工生產、採礦發展對於環境的破壞比較嚴重,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環境治理的成效。拋開山西重工業產業這一方面,山西還是黃河沿岸的中原城市,歷史相當的悠久,境內太行山和呂梁山提供了豐富的自然景觀,文化旅遊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
  • ...大地控股以旗下大地民基公司為主體,致力於礦山生態環境的修復...
    山西大地控股以旗下大地民基公司為主體,積極承建了西山煤電集團杜兒坪礦等5個國家級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試點示範工程。  隨著一個個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程的完工,一座座黑色矸山變身秀美山川,昔日環境惡劣,如今滿目蔥蘢、生機盎然,成為了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地方。
  • 山西又一出名的地質公園,原是「廢棄礦山」,卻被稱大同「名片」
    提到山西,大家能想到這個省份最出名的是什麼呢?想必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煤礦」了吧,煤礦給人的感受好像一直都是艱苦,還有勞累等字眼。但是就是這樣的一處當地早已被廢舊的礦山,成為了當地的一大風景區,而且受到了很多當地人員的喜愛,小編接下來就跟大家分享其中的緣由。
  • 山西一座「廢棄礦山」,如今卻成有名的地質公園,當地人也常愛去
    山西一座「廢棄礦山」,如今卻成有名的地質公園,當地人也常愛去山西最出名的是什麼?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煤礦了吧!提起煤礦,可能很多人會聯想到苦力,勞累等詞語,但是你敢相信,山西有一處廢棄的礦山,竟然成為了受人喜歡的風景區?下面就帶大家看一下是怎麼回事。
  • 湖北荊門東寶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工程穩步推進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連日來,在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馬河鎮關廟崗村FK20、FK21廢棄礦山所在地,大型挖掘機從高處抓起數噸土石,轉身填向低洼的礦坑;遠處幾輛運輸車來來往往,運來一車車泥土,覆蓋在平整後的土石上。關廟崗村原黃壋煤礦、謝灣煤礦關閉後,共形成145畝工礦廢棄地。
  • 河北邯鄲峰峰礦區南響堂森林公園:礦山變景山
    河北新聞網8月17日訊(河北日報記者陳正)今天下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走進邯鄲,第三站來到位於峰峰礦區的南響堂森林公園。8月17日下午,在南響堂森林公園,峰峰礦區區委書記陳珍禮接受記者團採訪。
  • 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廢棄礦區「蝶變」生態景區
    河北日報記者 白增安陽春三月,武安市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內,山坡上連綿不斷的松柏林顯得鬱鬱蔥蔥。貫穿整個區域的公路像一條條銀帶在花海綠廊中穿行,點綴其間的三湖六潭六溪15個水系,如一塊塊翡翠,與片片綠色交相輝映。
  • 廢棄礦山「變身」休閒公園!南寧這位廢棄礦山修復工程完工
    在上海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有一座用廢棄礦坑改建的五星級酒店,已成為「網紅打卡地」,建造過程還被拍成了紀錄片。10月10日,南國早報記者從南寧市自然資源局獲悉,南寧也將有類似的景點供市民「打卡」——隆安點燈山廢棄礦區修復工程已於近日完工,廢棄礦山經改建修復後,已「變身」為休閒健身公園。
  • 各地環保頭條丨廢棄礦山變生態公園——雲南箇舊以綠水青山築起...
    箇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重金屬汙染防治工作,堅持生態優先、科學治理、綠色發展的原則,徹底轉變「救火式治理」的工作思路,變「要我治理」為「我要治理」,激勵和吸引社會投入,推行市場化運作、科學化治理的模式,用足、用好雲南省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這一政策加持,盤活現有存量廢棄礦山,通過廢棄礦山綜合整治、通道面山綠化等方式,推動治理思路革命性變革。
  • 大嵐山廢棄礦山將變山體公園
    屆時,大嵐山廢棄礦山將改造成為服務於周邊市民的山體公園,真正實現從廢棄礦山到綠色公園的華麗蛻變。  據介紹,大嵐山山體結構破壞較為嚴重,採礦開挖面積佔整個山體41%,地形情況複雜,採礦破壞了山體原有的地質環境,形成一定的地質災害隱患,裸露的巖體和碎石廢料、石粉等造成了環境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