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寶,京都三十三間堂
來源:設計目錄
京都三十三間堂是日本聞名天下的古代經典佛教建築之一,收藏著日本佛教造像藝術的巔峰之作,均為日本國寶。三十三間堂隸屬南睿山妙法院,正式名稱為蓮華王院,南北長125米,因其大殿以柱相隔為三十三間,而通稱三十三間堂,為世界最長木結構建築之一。
在京都三十三間堂中,以一尊高334.8cm的十一面千手觀音坐像為中心,其製作於鎌倉時代之建長6年(公元1254年),距今已有755年的歷史,仍然保存完好。觀音正反左右共計十一面,相貌表情各自區別,栩栩如生;42隻本體之手各執法器,形體姿態優美,精雕細琢;頭頂佛陀寶光圓通,莊嚴無比,震撼人心;舟形光背、千層蓮臺、豪華天蓋,無不證明著此尊千手觀音像,實乃佛教古代觀音造像中的極品。千手觀音之守護神風神、雷神,呈現半裸身形,造型誇張,筋骨畢露,充滿著超自然力量的躍動感,風神肩抗風袋,雷神光背均為擂鼓,藝術表現手法極其生動。
堂中兩側另有千手觀音像千尊,合掌站立,與前排造型各異、精美絕倫的觀音菩薩眷屬二十八部眾立像,同濟一堂。此批觀音像同樣始建於鎌倉時代,曾因建長元年(公元1249年)堂內大火,僅搶救出124尊,後經數名雕刻家15年歲月的精心雕琢,再塑聖像876尊。佛像法相莊嚴,採用檜木漆金而成,千佛千面,因雕刻作者的不同心相而顯露出各自表情風格,尤為佛法中「一切法由心想生」之注相說法的演繹。
京都三十三間堂中精美的佛教造像藝術,體現了日本佛像雕刻家高超的藝術造詣,他們對作品中任何一個細節都做到精益求精,向作品傾注全部的心血與智慧,表達著對佛教精神無盡的藝術理想追求,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境界。其本堂之建築及本尊、二十八部眾立像、風神雷神像,均被列為日本國寶。
京都三十三間堂建造於日本長承元年,即是公元1164年,是罕有的日本古蹟之一。堂中以一尊鎌倉時代的十一面千手觀音坐像為中心,堂中兩側另有千手觀音像一千零一尊,全都是立像。觀音合掌站立,與前排造型各異、精美絕倫的觀音菩薩眷屬二十八部眾立像、風神雷神像,同濟一堂。其中的一百二十尊觀音像的足部有著名佛像雕刻大師運慶的署名。運慶是公元一千一百年代最優秀的佛像雕刻名家,曾經雕造奈良的圓成寺大日如來像。三十三間堂的最初一百二十尊觀音像,是他所雕成的,其餘的觀音像是他的兒子湛慶與弟子所雕成,歷時十七年之久才完成。
-
三十三間堂正式名稱為蓮華王院本堂,以其中供奉的1001座觀音像而聞名。日常堂內是不允許拍照的,不過想拍照是可以預先申請的。
-END-
以上內容,來自雅昌藝術網--小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