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自比「小崗生產隊」
坦言中國教育需要「堂吉訶德」
朱清時來濟南宣講攬學生,希望屆滿後有人接班
如果沒擔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現在也許不會這麼疲憊。事實上,10天跑8個省,兩萬裡的行程,與兩年半以來風口浪尖上的顛簸相比,也許算不上什麼。自從2009年9月接過南科大校長的聘書以來,朱清時便把自己和這所學校綁定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毀俱毀。朱清時說,中國教育需要「堂吉訶德」式的人物。他希望自己五年任期屆滿後,有更年輕、更能幹的人把南科大的擔子挑起來。
招管理人員有困難,多數人還是喜歡行政級別
南科大在籌建之初,吸引公眾關注的一個焦點就是去行政化。能否去行政化,一直是南科大備受關注的焦點。朱清時說,南科大去行政化其實遇到了很多困難,其中最重要的困難,還不是上級對學校的行政幹預,而是現在願意到南科大、不要行政級別的太少。「現在南科大在招聘管理人員上就遇到了困難,因為社會上的主流意識還是行政化的,大多數人還是喜歡行政級別,所以要招到志同道合的人到南科大來奉獻比較困難。」
但去行政化本是南科大的最高目標,也是朱清時創辦南科大的初衷。朱清時表示,去行政化是中國高校的必由之路。「中國高等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官本位,最大的問題就是行政領導學術,誰官大誰說了算。所以中國高等教育做了很多蠢事。」朱清時舉例說,就像高校擴招,本來是件好事,但一下子擴招就過度了,變成一種止不住的行為了。「其實,擴招建新園區,或者大學合併、大學改名,這些都是搞政治當官員的政績工程的需要,他們都違反了學校本身內涵發展的規律。這些損失都是誰的官大誰說了算造成的。」他認為,如果不去行政化,中國高校就變成行政機構了。行政機構靠誰的官大誰說了算,這樣高校就失去了活力。要恢復高校的本來面目,只有「去行政化」,靠學術卓越、學術至上,這樣學校才能幹淨利落。但是要做到這一點非常之困難。
不過,他坦言這是個必經之路。任何理想的實現,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總要有一些人,看起來像堂吉訶德式的人物先出來,就像小崗村的18個農民,他們也就是那時候先出來,按手印做這件事,他們冒了更大的險,他們已經做了家破人亡的準備。但歷史就是這樣前進的。一些人出來,他們讓整個社會思考這個問題,然後醒悟過來了。這樣就變成了社會的潮流,事情就容易了。
希望屆滿後有更年輕更有朝氣的人接班
「我對南科大充滿感情。」「堂吉訶德」式的朱清時今年已66歲,他的滿腔熱情沒能阻擋住歲月的腳步。他坐在那裡,有些機械地重複著在前幾個省份回答過的問題,臉上幾乎看不出表情。眼下,朱清時五年的任期還剩下不到兩年半,對於任期結束後是否會續聘,儘管他說現在談這個問題還為時尚早,但他表示,希望任期屆滿後,有更年輕、更有朝氣、國內國際有影響力的人來挑起南科大這個擔子。
他說,南科大一直在努力物色這樣的人。「我們一直在努力,這樣的人應該能找到。我有信心找到。這樣南科大才會前進,也相信比我幹的更好。」
理想中的大學是學術機構,就像是劇團
朱清時理想中的大學應該是像梅蘭芳當年唱京戲的劇團那樣,純粹為追求卓越、推動劇團的一切事情,就是讓梅蘭芳唱好戲,唱新戲,增加競爭力,不斷改革。高校實際上跟劇團性質一樣,是學術機構。「一個大學不止一個梅蘭芳,可能有成百個梅蘭芳。我們的教授都是梅蘭芳,高校就是讓所有這些教授做好科研,做好教學,也就是唱好戲,就是要教授追求卓越。這就是我理想的大學。」他坦言,現在的南科大與自己理想中的大學還有差距。但是,「我們正在一步一步地做。現在剛起步,希望以後能實現這個目標。」
四種能力怎麼考,朱清時一一闡述
這是能力測試,
不需要準備也無法準備
報考南科大的考生,在高考結束後、高考成績公布前還要參加南科大組織的複試,即能力測試,就是測試考生的記憶力、想像力、注意力和洞察力。「測試很簡單,不用緊張,也不用做任何準備。因為這些不是你一下子就能準備出來的。」朱清時說,「我們希望這種方法能發現一些天賦卓越的學生,不要使他們埋沒。天賦特別卓越的學生我們會讓他破格錄取。並且在隨後的教育實踐中,會讓他享受到特殊的個性化教育。」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這種能力很大程度來自先天,當然跟後天的發揮也有關係,但絕對跟你所享受的教育資源沒有多大關係。
創新能力的第一要素是想像力。想像力是一個人的創造能力中間最重要的要素。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戰因素。
中國教育是想像力不斷被扼殺。但想像力豐富的人,儘管想像力會被壓抑,但不會消失。一個人的想像力是有標準程序把它測的很清楚的,甚至可以定量。
朱清時說,這個測試其實不用做任何準備,你準備也沒有用。這種能力很大程度來自先天,當然跟後天的發揮也有關係,但絕對跟你所享受的教育資源沒有多大關係。
記憶力也可以定量測試
朱清時說,記憶力也可定量測試。記憶力的測試有很多很標準的方法。如果我們用一串數字,彼此沒有關係沒有規律可尋的,你報出來學生記,看他從簡單的幾位開始,記到這個複雜的十幾位,看他的記憶在哪一位數就停止了,你就知道這個學生的記憶容量是多大了。
洞察力是一下就能抓住關鍵
洞察力就是一個人在面對十分複雜的情況時,能不能迅速抓住事物的關鍵,並找到出路的能力。
朱清時說,他在美國留學時,科學界高端人士對人的評價,都是以他所研究的領域有沒有洞察力來作為標準。洞察力就是一個人在面對十分複雜的情況時,能不能迅速抓住事物的關鍵,並找到出路的能力。
洞察力的測試方法有很多標準方法,最標準的就是給你一個數列,如果這個數列是1、2、3、4、5,那任何人馬上就找出規律了,就知道下一個是6了,但前提沒有這個明顯規律,規律越來越複雜。要找出這個規律來,判斷後一個數應該是什麼,這個就靠洞察力了。這種測試可以從簡到繁,就看這個人的洞察力簡單到什麼程度,複雜到什麼程度就終止了,你就知道他的水平了。
注意力能否集中,是能否成功的關鍵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個重大問題,不可能是寫一本書或者教一堂課,教學生怎麼做,而是要營造一種環境薰陶,讓學生學會這樣做。
一個人有沒有成就,其實很重要的就看他的注意力能不能集中。注意力能不能集中也是一個人能不能有創造力的基本要素。注意力能集中的人,往往才能把問題想得很深,這樣的人才能解決複雜的問題,才能有好的創新能力。
朱清時坦言,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個重大問題,不可能是寫一本書或者教一堂課,教學生怎麼做,而是要營造一種環境薰陶,讓學生學會這樣做。因此,南方科技大學的教學就是按照這樣一種目標來設計的,「我們不是僅追求給學生有用的知識,而是要讓學生這種四種能力要素都能夠得到保護和發揮。」 (記者 徐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