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僑鄉臺山端午粽香情濃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廣東僑鄉臺山端午粽香情濃

2019-06-05 20:58:2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楷欣

    臺山人到餈檔買餈順便訂購端午粽子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6月5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端午粽香情濃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臺城嬋姨靚粽提供多種口味的粽子 李曉春 攝

  臨近端午,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採訪了解到,比起到超市購買速凍粽子過端午,當地人更喜歡新鮮製作的粽子。每日製作新鮮粽子的餈檔、粽店、酒樓生意興隆。

臺山傳統梘水粽 李曉春 攝

  據了解,老一輩臺山人多數喜歡親自備料包粽,端午前一個月就開始以家人喜歡吃的口味著手準備粽葉(箬竹葉)、水草(或榔鼓葉)、食用梘水、蘇木、紅藍(紅絲線)、鹹鴨蛋、豬肉、花生、慄子肉、蝦米、臘腸、糯米等包粽子的用料和食材。與家人一起包粽子的過程,其實就是傳授傳統包粽技藝的過程,洗葉、撕草、醃肉、拌料、折葉、放米、藏餡、封實、捆綁、煲煮等細節十分講究。

臺城嬋姨靚粽出品的雜糧粽 李曉春 攝

  若確實沒時間親自包粽子,也可拜託親戚朋友幫忙代包,或到當地餈檔訂購。記者近日在臺城富城市場發現,多處銷售粽子的餈檔人頭攢動。

  「蘇木梘水粽,2元(人民幣,下同)一條;豆沙梘水粽,3元一條;鹹肉粽,3元一條,有鹹蛋黃的3.5元一條。想什麼時候要、要多少,你確定之後要提前兩天打電話通知我。」一檔主在回答客人時說。

臺城嬋姨靚粽出品的豆沙水晶粽 李曉春 攝

  「臨近端午,傳統口味的鹹肉粽、梘水粽最暢銷。為迎合不同客人口味,我們同時製作有花生粽、粘米粽、綠豆粽、雜糧粽、燒肉粽、鮑魚粽、豆沙梘水粽、豆蓉梘水粽、豆沙水晶粽等供客人選擇,每條價格在5元至13元之間。我們每年提前十天開始接端午節訂單。除了部分客人自己前來提取之外,多數通過郵寄快遞的方式送到客人手上。」臺城嬋姨靚粽負責人李妙嬋告訴記者,因該店堅持傳統手工製作,粽子用料足、出品穩定,回頭客比較多,端午前一兩個星期該店每天的粽子生產量基本保持在5000條以上。

臺山人喜歡將鹹肉粽包成扭角粽 李曉春 攝

  臺城部分酒樓或粽店推出端午心意粽盒。據臺城君海悅酒樓經理吳徵介紹,該酒樓推出了符合臺山人飲食習慣的粽子禮品盒,盒內包含有臺山傳統做法、選料精緻、口感軟糯的鹹、甜粽子各6條,售價98元一盒。從端午前兩個星期就開始接受預訂,粽子禮品盒提取高峰期集中在農曆五月初一至初五。

臺城富城市場餈檔上不同規格的端午粽 李曉春 攝

剛煲熟的粽子需撈出攤涼 李曉春 攝

  隨著臺山人遷徙的腳步,傳統手工製作的臺山鹹肉粽在廣州、香港、澳門,以及有臺山人經營粽子生意的世界各地,均被稱為「臺山粽」。對於海內外臺山人而言,這幾片箬竹葉包住的不僅有屬於端午的味道,還有那份思鄉之情。(完)

相關焦點

  • 推動旅遊業發展 僑鄉廣東臺山評選「臺山新八景」
    推動旅遊業發展 僑鄉廣東臺山評選「臺山新八景」  」之美稱的臺山市,為更好地實施「旅遊旺市」的發展戰略,加快推動全市旅遊業發展,決定於今年十二月開始評選「臺山新八景」。
  • 廣東僑鄉臺山正月十五有專屬「味道」
    廣東僑鄉臺山正月十五有專屬「味道」 2019-02-20 21:10:3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房家梁
  • 臺山鰻魚:廣東僑鄉暢銷中外的魚中珍品
    豉汁盤龍鱔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7月23日電 題:臺山鰻魚:廣東僑鄉暢銷中外的魚中珍品作者 李曉春 郭軍日本每年農曆春季「土用丑日」是一年一度的鰻魚節,家家戶戶都喜歡吃鰻魚。日本雖產鰻魚,但當地的產量早已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每年需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鰻魚,其中有部分來自中國廣東臺山。臺山烤鰻 李曉春 攝據了解,鰻魚有十多個品種,其中廣布於日本北海道至菲律賓西太平洋水域的日本鰻鱺,在臺山被稱為白鱔。
  • 《臺山方音字典》在僑鄉臺山發行 有普通話對照
    華聲報臺山消息:一部既有普通話注音又有臺山話注音,而且印刷精美的簡明字典——《臺山方音字典》,近日在全國著名僑鄉廣東省臺山市發行問世。  據中新廣東網報導,臺山是全國著名僑鄉,市內人口101萬餘,旅居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的臺山人達130多萬。以臺城話為代表的臺山話屬於粵方言四邑系次方言。該部《臺山方音字典》是有普通話對照的簡明字典。
  • 廣東僑鄉臺山粗梗芥蘭初冬前後上市
    廣式臘肉炒衝蔞粗梗芥蘭 李曉春 攝中新網廣州12月3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粗梗芥蘭初冬前後上市作者 李曉春 郭軍在香港的飲食行業裡,無論是普通中餐廳、夜市大排檔,在毗鄰香港的廣東臺山,有一種長如手臂、粗如甘蔗的粗梗芥蘭在初冬前後上市。薑汁炒廣海粗梗芥 郭軍 攝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採訪時了解到,在臺山談及芥蘭多數人都首推廣海芥蘭,以廣海鎮區邊村出產的為佳。據聞,區邊村種植芥蘭的歷史距今已有400多年,菜種多為自繁、自選、自留、自用的黃花粗梗芥蘭。
  • 「泥魚」和「海狗」:廣東臺山令人食指大動僑鄉美食
    「泥魚」和「海狗」:廣東臺山令人食指大動僑鄉美食
  • 推動旅遊業發展 僑鄉廣東臺山評選「臺山新八景」
    推動旅遊業發展 僑鄉廣東臺山評選「臺山新八景」  」之美稱的臺山市,為更好地實施「旅遊旺市」的發展戰略,加快推動全市旅遊業發展,決定於今年十二月開始評選「臺山新八景」。
  • 廣東僑鄉臺山黃花魚被分為「仲仔」和「黃皮頭」
    海鮮檔主為顧客介紹黃皮頭和仲仔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0月19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黃花魚被分為「仲仔」和「黃皮頭」作者 李曉春 郭軍黃花魚是中國沿海較為常見的經濟魚類記者近日在廣東僑鄉臺山採訪時了解到,當地海域出產的黃花魚被細分為「仲仔」和「黃皮頭」,與其他城市出售的黃花魚有較為明顯的區別。
  • 秋冬季節 廣東僑鄉臺山白菜乾和雞爪芋幹開始上市
    秋冬季節 廣東僑鄉臺山白菜乾和雞爪芋幹開始上市
  • 廣東僑鄉臺山製作傳統「米橙」迎春節
    被打造成臺山特產手信的白糯米橙和黑糯米橙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月12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製作傳統「米橙」迎春節作者 李曉春 郭軍「氹氹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糰……」一首廣東人耳熟能詳的童謠,勾勒起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 廣東僑鄉臺山人用「鹹鰢」烹製美食
    中新社江門7月20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用「鹹鰢」烹製美食作者 李曉春 郭軍中國中央電視臺大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四集《時間的味道》,對香港大澳經歷四代人的百年老店鄭祥興蝦鋪堅持手工製作蝦膏蝦醬的披露
  • 廣東僑鄉臺山清甜嫩滑的蒲瓜春季上市
    起寬壟、鋪稻草種植的蒲瓜田 李曉春 攝中新網廣州3月16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清甜嫩滑的蒲瓜春季上市作者 李曉春 郭軍葫蘆笙,在中國古代已是極具特色的樂器之一,多數由老熟曬乾後的葫蘆瓜精製而成在廣東臺山,當地出產的葫蘆瓜被稱為蒲瓜或雪瓢瓜,多數作為新鮮食材流通於菜市場,有「當造蒲瓜,清甜嫩滑」的講法。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採訪時,見到端芬鎮塘頭村一種植戶正在田裡忙著採摘蒲瓜。「這片瓜田都是我家的,蒲瓜有喜溼潤、不耐澇的生長習性,與搭架子種植相比,起寬壟、壟面鋪稻草種植更節約成本。若天氣暖和,一般小瓜開花後十天左右就可採摘。
  • 廣東僑鄉臺山嬰兒滿月時喜用「鵝餈」祭祀祈福
    剛做好攤涼的鵝餈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8月13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嬰兒滿月時喜用「鵝餈」祭祀祈福作者 李曉春 郭軍當小孩出生剛滿一個月時,在中國很多地方往往是舉家慶賀在廣東臺山,當地人對嬰兒滿月的傳統習俗較為講究,並喜用「鵝餈」進行祭祀祈福。記者近日在廣東臺山採訪了解到,在當地,嬰兒滿月一般會設「滿月酒」,宴請親朋好友。以前,外婆在外孫滿月當天要給他們送帽、鞋、衣物、尿布、柏枝及十九枚銅錢,示意長久、吉祥,俗稱「送庚」。民間有「頭胎生仔送頭庚,若然生女送多橫(次)」的講法,即如果頭胎生女,二胎生男,外婆就得送兩次「庚」。
  • 廣東僑鄉臺山味道鮮美「海三鮮」
    廣東僑鄉臺山味道鮮美「海三鮮」 2019-04-28 11:59:}責任編輯:劉丹憶     臺山人稱為將軍帽的「本土小鮑」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4月28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味道鮮美
  • 廣東僑鄉臺山人中秋賞月喜用「佛爺公」和棋子餅
    梅曉光師傅在手工製作棋子餅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9月18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中秋賞月喜用「佛爺公」和棋子餅作者 李曉春 郭軍「萬裡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在廣東臺山,中秋夜當地人喜歡用「佛爺公」、棋子餅搭配月餅、柚子等果品來祭月、賞月。「臺山人八月十五賞月,晚飯過後待月亮升起時,就開始擺設供品祭月,多數備有炒田螺、芋頭包(或芋頭餈)、月餅、佛爺公、棋子餅、沙田柚、椰子等,先由家中婦女按傳統習俗完成祭月儀式後,再與家人邊賞月邊分享這些供品。」
  • 廣東僑鄉臺山豬仔薯變身「搖錢薯」
    廣東僑鄉臺山豬仔薯變身「搖錢薯」 2020-11-02 18:18:59 >作者:徐文欣 責任編輯:徐文欣     個頭粗大的豬仔薯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11月2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豬仔薯變身
  • 廣東僑鄉臺山七夕應節食品熱銷
    白沙鎮一家庭舉行的慕仙儀式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8月7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七夕應節食品熱銷作者 李曉春 郭軍「菱角每公斤16元,這些是大江鎮沙衝基頭村出產的,別以為那種外殼全黑的才是最靚的記者近日在廣東僑鄉臺山採訪時聽到臺城富城市場外一菜販跟顧客交流時說。據介紹,菱角是臺山七夕必備的應節食品,每年農曆七月初一至初六俏銷。七夕是中國傳統神話中牛郎和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在臺山民間有七夕前一晚「慕仙」拜七姐(七仙女)的習俗。據清光緒十九年編纂的《新寧縣誌》記載:諸女子於廣廳設鵲橋,陳瓜果,焚檀香,蒸巨燭。向空叩禮,曰迎仙。自三更至五更,凡禮拜七次。
  • 廣東僑鄉臺山人秋冬季摘「綠色金子」烹菜餚
    臺山人家常煮法的臘肉炒楊桃豆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1月3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人秋冬季摘「綠色金子」烹菜餚作者李曉春 郭軍北風起,菜心甜。進入秋冬季節,廣東的菜市場各種當季蔬菜琳琅滿目,以當地出產的白菜心、油菜心、芥菜、麥菜、西洋菜等葉菜最為暢銷,是廣東人秋冬季「打邊爐」食材的首選。在廣東臺山,有一種長相奇特、名為楊桃豆的鮮嫩豆莢也開始上市,當地人愛用它來烹製菜餚。
  • 廣東僑鄉臺山秋冬季白菜乾成「愛心手禮」
    晾曬後期的白菜乾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11月28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秋冬季白菜乾成「愛心手禮」作者 李曉春 郭軍「大姑,這袋白菜乾是我爸上個星期曬的,我媽讓我先拿過來給你帶到深圳煲湯嘗鮮這是11日28日一對姑侄在廣東江湛鐵路臺山站上演的一幕。在廣東臺山,當地人秋冬季晾曬的白菜乾裡,蘊藏著濃濃的鄉情,是贈予親朋戚友的愛心手禮。據了解,自農曆九月中下旬起,日漸成熟的臺山晚造水稻陸續被收割,各鄉鎮自然村的曬場不時呈現出豐收的景象,金黃色的稻穀在烈日下完成入倉前的最後一道工序。
  • 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蜜」技
    番薯糖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8月3日電 題:吃糖水:廣東僑鄉臺山人的解暑「蜜」技作者 李曉春 郭軍進入酷熱季節的廣東,民間有「大暑小暑,有米懶煮」的說法,天氣炎熱使汗流浹背成為廣東人夏季戶外作業的常態在廣東臺山,當地人夏日有吃糖水解暑的「蜜」技,傳統風味和創新搭配都很受青睞。剛上鍋的甜葛粉 李曉春 攝據了解,糖水是廣東人飲食習慣一大特色,多數以清潤或清熱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