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那個冬天格外寒冷。在日偽軍的瘋狂絞殺下,從918事變爆發後就一直在東北堅持抗日的東北抗聯損失慘重,經歷了最大規模的戰鬥和非戰鬥減員。楊靖宇領導的抗聯第一軍由三四千人銳減到數百人。情急之下,楊靖宇部隊決定化整為零,分散突圍,待機重新集結。
東北抗日與中國其他地方相比,情況更為錯綜複雜。在這裡,有日本密集的76萬大軍和大量偽滿軍隊及漢奸,有嚴酷的自然環境,抗聯要生存,只能在深山老林中不停轉戰,經常要在衣食無著的情況下,在冰天雪地中同強大而殘酷的敵人進行殊死的搏鬥。而且自從張學良的正規軍撤出東北後,整個東北抗日的中流邸柱其實就是「南楊北趙」二支孤軍,楊靖宇和趙尚志,二位鐵血漢子從1931年整整堅持了9年。
楊靖宇之所以能在這麼複雜的環境中堅持抗日這麼久,一方面是由於他意志比鋼鐵還堅定,另一方面益於他創造了一個特殊的打法:密營。他創造性在深山密林中建起了秘密的宿營地,儲備軍需、醫治傷員、修理槍械、收集敵情、宣傳抗日、縫製冬衣等等。密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讓日軍極為頭疼。關東軍總司令哀嘆:「楊靖宇匪部已成為滿洲國治安之癌」。
那為何已經堅持到了1939年,形勢突然轉為對楊靖宇將軍如此不利呢?是因為有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當了叛徒,成了漢奸。這個人叫程斌,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是楊靖宇的好兄弟,最為信賴的助手之一。據說日本人聽了另一個漢奸的建議,抓住了程斌的老母親,逼他投降。程斌便帶著100多人和不少裝備投降了日軍。可惡的是,投降後,程斌思想上也完全變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漢奸,他充當了日軍對付原抗聯戰友的急先鋒。程斌投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帶領敵人摧毀了抗聯的70多座「密營」。
這可是抗聯的「命脈」,東北抗聯能堅持抗戰14年,密營功不可沒,沒了密營,抗聯只能跟日偽軍正面硬扛,在日軍加大掃蕩力度和大兵力包抄的情形下,形勢越來越不利,於是出現了開頭一幕,楊靖宇被迫化整為零,只帶了自己的近衛排轉入原始森林繼續於日軍周旋。而程斌本是楊靖宇身邊的人,對楊靖宇太了解了,不僅知道地形,還經常準確地預測到了楊靖宇選擇撤退的路線,導致楊靖宇被窮追不捨難以脫身,身邊的士兵為了掩護不斷減員,他被逼上絕路。1940年,楊靖宇孤身一人與大量敵軍周旋幾個晝夜後彈盡糧絕,被敵人團團包圍。
即便被圍困多日、沒有食物、沒有生路,楊靖宇依然不願意投降,孤身堅持戰鬥多日,由於他是神槍手,日軍依然捉不到他,日軍一個指揮官還險些被他射中。1940年2月23日這天,程斌帶過去一起投靠日軍當了漢奸的一個機槍手張奚若(也是前抗聯神槍手)在日軍指揮官的命令下,開槍射死了楊靖宇,楊將軍壯烈犧牲,年方35歲。
現場指揮戰鬥的日軍指揮官叫岸谷隆一郎,這是個殘酷又矛盾的人。
次日,岸谷隆一郎把「討伐隊」集中到日軍古見聯隊院內,楊靖宇的遺體就停放在這裡。眾目睽睽之下,岸谷隆一郎做了兩件兇殘至極之事。
其一,割下楊靖宇的頭顱,梟首示眾。
其二,他下令用軍刀劃開了楊靖宇的腹部和胃部(估計是通過解剖看下食物情況來分析是否還有藏糧食的地方)。然而,他們驚奇地發現,楊靖宇的胃裡竟然沒有一粒糧食,只有還尚未消化掉的草根、樹皮和棉絮!中國漢子在極度寒冷的東北密林裡沒有任何食物,堅持了這麼多天,這不屈的錚錚鐵骨,令殘暴的侵略者也為之敬服,岸谷隆一郎為楊靖宇舉行了「慰靈祭」。
史料載,這個表面上殘酷無情滅絕人性的劊子手,「一天之內,蒼老了許多」。此後,岸谷隆一郎由於內心受到的觸動太大,一直飽受良心折磨。1945年,他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兒女後自殺。人們在他遺囑中看道:「天皇陛下發動這次侵華戰爭或許是不合適的。中國擁有楊靖宇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此時,他因為殺害楊靖宇已經升任偽山西省副省長,他的自殺謝罪方式,也是用軍刀劃開了自己的腹部。
雙手沾滿抗聯將士鮮血的程斌卻不思悔改,抗戰勝利後,他企圖矇混過關,槍殺了幾個投降的日本俘虜,成功地混入我華北野戰軍,居然當上了指揮員。1951年的一個陰雨天,程斌打著雨傘行在瀋陽街頭,突然,一個路人為避雨,躲到他的雨傘下。結果,程斌認出此人是個老熟人,也是曾經叛變過的某抗聯幹部,惡性不改急於立功的兩個人,竟然分別去公安機關舉報了對方,結果,兩人雙雙都被槍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