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黃也能盆栽玩密植嗎?花枝不會打架的嗎?
小古
2018 年春天,毛地黃在我家的表現非常卓越 (圖1),不管是布景上突出的層次感,還是花本身的株型、花色,以及養護上的省心省力,都非常讓人滿意。於是2019 年播種季,我又買了毛地黃的小苗,打算繼續種植。可是當我和花友們交流用花盆密植毛地黃小苗時,不少花友對此產生了疑問:毛地黃也能盆栽玩密植嗎?花枝不會打架的嗎?會不會種得太密了?這樣長不好吧?需不需要後期修剪葉片?會不會特別吃水?看著大家的問題,那就來聊一下盆栽密植毛地黃的話題。[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圖 1 春天毛地黃開花
2018 年 12 月,當時杭州已逐漸進入冬季,我也完成了自己的秋播事宜,開始提前展望春天的開花效果。但是越想越覺得差了點感覺,自己栽培的植物品種多數都是低矮株型,感覺擺放在一塊兒沒有高低錯落的層次感。經不住推敲,想得深了,這種顧慮就不斷加深,然後我開始有目標地搜索株型高挑的植物。相同類型的有羽扇豆、大花飛燕草、毛地黃等,都是公園花境布置中經常運用到的品種,抗性好,花色美,株型也完全符合我的要求。然後我又開始在三者之間挑選品種,羽扇豆更精緻、大花飛燕草更秀美、毛地黃更大氣,各有千秋,猶豫之後,我選了植株站立性更好的毛地黃。
購買前,我也做了不少功課,主要是我家沒有地栽環境,盆栽能不能玩毛地黃,經過諮詢和搜索,確實有花友玩過盆栽。再然後就是多大的盆種植,一盆種幾棵的問題了,這卻成了難題,困擾了我不少時間。因為在當時全網搜索,我都沒找到盆栽密植毛地黃的圖片,這麼高大的植株,它們真的能密植在同一個花盆裡不打架嗎?帶著這樣的思考,我花時間仔細研究了毛地黃的株型高度寬度、一般地栽毛地黃的佔地面積、還認真分析了花友們盆栽毛地黃的圖片,經過一番前期功課準備,總覺得還是可以嘗試一下的。於是買了 3 個品種,每個品種入了 3 棵苗,選了一款 30×30 釐米的花盆,玩密植(圖 2)。
圖 2 30×30 釐米花盆,密植 3 苗
當時就有花友對我的密植產生了質疑,但是我依舊堅持了自己的種植思路。由於毛地黃的葉片比較大,像大白菜似的。未抽花枝前,確是存在小苗間大葉片互相擋光的情況 (圖 3),但是植物本身比較皮實,些許光照的遮擋對它生長影響不大。3 月春季,毛地黃一下子就進入了爆發式生長期,花枝嗖嗖地開始躥個兒 (圖 4),原本最擔心的花枝打架問題立即就消弭於無形了,因為它的花枝獨立性很強,一棵苗一個主花枝,個別會有側枝,都是筆直向上,完全不會出現相互幹擾的問題。
圖 3 葉片互相擋光
圖 4 次年 3 月開始躥個兒長花苞
雖然密植 3 苗的花和花之間不會相互打架,但是受制於盆栽生長空間的局限性,所以出現了花枝慢慢向外傾斜的新情況 (圖 5)。這倒是特別容易解決,我用 2.0毫米粗的鋁線,做了花枝牽引 (圖 6),相互固定。一下子把花枝更加聚攏,讓整盆花越發顯得緊湊挺拔。 (圖7)它的花形格外別致,像倒吊的鈴鐺,花瓣裡還帶著麻點 (圖 8)。毛地黃屬於特別招蜂引蝶的植物,經常能在春季花期看到蜜蜂在毛地黃的小鈴鐺間穿梭忙碌的身影。不同品種,有時候花期會有先後 (圖 9),混色密植需要注意控制開花時間的統一性,我家三個品種裡,最早開花的是桃粉色,一周後紫色逐漸進入狀態,又過一周左右,粉色才漸漸開始顯色。前後相差了半個多月,所幸毛地黃的花期還比較長,能夠完美地銜接穿插在花境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圖 5 花枝向外傾斜
圖 6 鋁線牽引
圖 7 牽引後,花枝更顯緊湊
另外,毛地黃的花枝很粗,比較健碩,站立性格外好,花期需水量略有增加,但幾乎不需要花費過多的精力去照顧。病蟲害問題最突出的反倒是花期快結束的 4月底至 5 月中旬左右,溫度回暖後蚜蟲大爆發,毛地黃比較嬌嫩的莖稈部分尤其受到蚜蟲的侵害,需要注意及時噴藥預防。
從養植結果來看,盆栽密植是能夠玩出不錯的理想狀態,而且明顯比地栽的株型要更加矮小,大約只有60-70 釐米的高度,加上花盆的 30 釐米,整體在 90 釐米至 1 米左右,特別適合花園、露臺的布景。甚至陽臺也能嘗試盆栽玩法,可能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恢弘氣勢。
圖 8 別致的花型
圖 9 花期有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