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面具文化

2020-12-14 子玉歷史說

面具,百度百科的定義是指遮蓋全部或部分臉並有眼睛開孔的覆蓋物,通常作為舞會、狂歡節或類似的節日、戲劇等的偽裝,或起遮擋保護作用的外罩。面具文化,又稱儺文化,何為儺呢?百度百科的定義是儺又稱跳儺、儺舞、儺戲,是一種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禮。由此得之,儺即祭禮,祭祀的禮儀之意。禮因人而異,那麼這兒的禮又是為誰準備?給誰看的呢?古之祭祀,其對象要麼是天和地,要麼是神魔,要麼是祖先,但是不管哪一種,都有一絲神秘色彩在裡面。所以,這種禮代表了一種神秘,一種敬畏,一種人們眼中祭祀對象的模樣,故而這種禮源於敬神,敬神以禮,求神賜福。說到底,這是人自己內心對祭祀對象的幻想。所以,面具文化可以看成是人類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文化。由此,若一個人戴上了自己心中的面具,表現出面具一樣的自己也就無可厚非了。那麼可以說,人有多個不同的自己,只看你戴了什麼面具。

從唯心的角度去看待面具,也就理解了為什麼有的人在陌生人哪裡冷若冰霜、不可侵犯,在朋友面前溫婉優雅,乾淨落拓,在損友面前就是一逗比的樣子。當然,從這個層面來看,唯心的面具與個人內心世界息息相關,而內心世界的繁華與荒蕪與每個人的教養和修行有關。

古之先哲,把人性分為善與惡,西方哲學家同樣有獸性和神性的說法,不管那種說法,同時集二者於一體的存在,稱之為人。

上有天,下有地,中間有人,人與天和地同位三才,何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已。這就說明人可以起於惡而達於善,起於獸而達於神,起於大地而達於天穹。道家所言這條通天大道要靠「法」,即順應天道,以現在的角度看,天道即科學,順應天道,即不違背科學規律。當然,這個前提是要先知科學規律,所以,我把這一切歸之為學習的過程,修行的過程。故而人類史可以看成是不斷開拓發現,不斷進步的歷史。所以唯心的面具,決定於內心世界的修行情況。

當然,還有正兒八經的面具,其作用多多,比如隱藏身份,君不見刺客殺手夜行者,要麼面罩,要麼那張臉都不是自己的,還比如慶典節日,君不見西方萬聖節,威尼斯面具等。

相關焦點

  • 威尼斯狂歡節的面具文化
    在威尼斯幾乎每家旅遊紀念品小鋪都會有面具的身影,質量參差不齊,價格也各異,從兩三歐到幾百上千歐。所以,不管你是口袋空空的窮遊者,還是腰纏萬貫的富翁,來到威尼斯,都不妨礙穿戴上文藝復興時期的光環,走入屬於那個稱霸地中海的威尼斯共和國時期的文化。   在錯綜複雜的小街巷裡,一家家小店鋪和小作坊門面相連,門口常常只掛著各式各樣的面具,讓人眼花繚亂。
  • 藏族面具文化的歷史探源
    作為人類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結合的產物,面具在歷史上被廣泛運用於狩獵、戰爭、祭祀、驅儺、喪葬、鎮宅、舞蹈、戲劇……考古學和民族學告訴我們,世界五大洲的絕大多數民族(也許是所有的民族),在其童年時期都曾產生過面具。
  • 【有文化】日本最神秘的面具
    面具是一種泛世界性的文化現象,它是一個民族的自畫像,也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縮影。
  • 川大考古教授霍巍解讀黃金面具:東西方面具文化在西藏阿里交匯
    而以黃金面具作為死者隨葬品的風俗,也在早期的西藏西部地區較為流行。為何要以黃金製作死者面具?歷史上著名的吐蕃金銀器到底有多精美?11月3日,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教授、博導霍巍做客金沙,帶來題為《黃金面具與吐蕃金銀器》的講座。
  • 【文化】走進古老而原始的神秘面具背後……
    儺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災的文化現象。無論是儺祭活動還是儺戲演出,面具都被賦予了神秘的宗教與民俗含義。湘東區尚存儺面具雕刻源於清代,由湖南太丈傳人,已祖傳三代,繼承的是宋代儺面雕刻技藝,技術成熟,所雕面具古樸細膩,是中國雕刻領域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 神秘的文化 馬拉威面具舞一直很神秘
    非洲東南部的馬拉威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嚴重依賴國際援助,但是它卻給世界貢獻了一種舞蹈,這就是2005年成功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馬拉威面具舞。
  • 我的俠客易容面具在哪獲取 易容面具獲取位置一覽
    在我的俠客中玩家可以使用易容面具易容成為別人的樣子,玩家可以對NPC使用,也可以對自己使用,當然這個易容面具也是任務裡面經常需要用到的道具,不少小夥伴非常想知道易容面具在哪獲取,一起來看看吧
  • 面具文化|由戲劇作品轉向二次元,看日本人面具下的精神世界
    據考古學家研究發現,最早的日本面具誕生於公元二世紀,其產生和中日早期文化交流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其種種的工藝上,都顯而易見地展示了東方的美學觀念和道德文化,給觀眾以直接的審美判斷。兇相大多目眥欲裂,滿臉橫肉,強調凹下和凸起產生的起伏,善相則慈眉善目,和顏悅色,雕刻細膩,面部柔和,因此顯得慈祥。
  • 遇見 | 威尼斯面具狂歡節
    ,在那靜靜的拍靜靜的看,船夫手中的槳攪動了藍天 下平靜的水面,水中的建築的倒影、貢多拉尖舟的倒影在搖曳的水面裡形成了我眼中的另一個威尼斯,我心目中的威尼斯應該是這樣的。,再迷路再問 一個人穿行在熱鬧的街巷穿行在只能通過一人無人的窄巷,最終在一個畫家把我指引到了我要去的地方,在那靜靜的拍靜靜的看,船夫手中的槳攪動了藍天 下平靜的水面,水中的建築的倒影、貢多拉尖舟的倒影在搖曳的水面裡形成了我眼中的另一個威尼斯,我心目中的威尼斯應該是這樣的。
  • 12星座面具人格 | 什麼樣的人會有「沉默面具」?
    選擇「沉默面具」並不等於選擇退讓,而是一個積蓄、醞釀、等待出擊的過程。——星姐倬倫一個人面具戴久了就會卸不下來親愛的,你以為威尼斯的Bauta才是面具嗎?金星那句「還有兩幅面孔」,其實並非只是娛樂調侃,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副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是自我可以自覺加以表達的特質,在這裡,我們可以將人格面具定義為我們的上升星座。很多人在問我關於上升星座時都會確認的一個問題:是否30歲以後上升星座的特質會越來越明顯。答案是:會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個人面具戴久了就會卸不下來。
  • 《火男面具》:去往另一個世界前,請幫我摘掉面具
    長期的耳濡目染,這樣的「面具」文化,早已侵蝕了平吉的靈魂。也就在20歲那年,父親去世,平吉辭工回家。家裡從父親那一代就僱傭的掌柜,託平吉幫忙給自稱為「姐姐」的女人寫信。哪知道,這位看似「忠心耿耿」的掌柜,依然是一位戴著寫滿「忠誠」字樣面具的人。
  • 非洲面具的文化和習俗
    非洲面具的文化和習俗
  • 當非洲面具被放進西方的博物館裡,臉還是那張臉嗎?
    在《臉的歷史》一書第三章節《殖民地博物館中的面具》中,作者試圖闡釋殖民地民族面具在殖民者眼中是如何脫離了其原初意義,被誤讀和再造的。「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經授權發表。面具所帶來的陌異感、它作為異域珍奇所散發的魅力,勾起了現代殖民者的掠奪欲望。按照西方人對臉的理解,面具在通常情況下只具有謊言和欺騙的含義,因此在西方人眼中是不折不扣的「他者」。面具作為「非臉」成為一種崇拜物,為種種文化誤解提供了基礎。在西方人對面具的關注中,來自民族學的研究興趣是如此迫切,以至於面具與西方人臉孔之間的任何相似性都被漠然置之。
  • 如夢如幻 走進面具之都看面具下的威尼斯
    威尼斯的面具文化要追溯到12世紀初,為了慶祝戰爭的勝利,人們帶著裝飾華麗的面具在街頭狂歡。在18 世紀前後威尼斯的面具文化達到鼎盛時期,法律允許威尼斯人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戴著面具去工作和生活。
  • 威尼斯與面具
    威尼斯留給我的印象,全部變成漂浮的。浪漫的「敢多拉」泊在水邊人家的牆腳下,蚱蜢空舟,淋著觀光淡季的輕愁;歌聲不聞,只剩下一點點顏色———義大利國旗的顏色。細雨溼流光,雨中的色彩,哪靠得住?在威尼斯,鉛華是洗不盡的,它們早已溶入水裡。水面漂浮著破碎的風華。
  • 面具、神帽、神衣——薩滿裝束的文化象徵
    薩滿教被作為一種研究對象,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研究階段進行了多維度的文化研究和解讀,目前在學術界,關於薩滿教的研究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看法。 薩滿在履行其巫者職務時,都要戴上一種專用的面具或者帽子;穿上各種裝飾物的衣服。薩滿裝束對於薩滿和薩滿教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具有符號象徵意義。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簡單地了解一下薩滿裝束的文化含義。面 具 薩滿面具的功用,是在跳神時作為法器使用的。薩滿面具具有闢邪驅鬼的功能,同時它也是薩滿的保護神。
  • 青藏高原發現的古代黃金面具及其文化意義
    但進行考古學的觀察可以發現,這些黃金面具的形態不盡相同,可以分為「整體型」「拼合型」、「複合型」等不同類型,各自所蘊藏的文化意義也可能存在差別。這些黃金面具和古代中亞、西亞地區流行黃金面具的習俗之間,有共性也有特性,但很明顯都是通過「高原絲綢之路」發生的相互聯繫,東西方文明在青藏高原交流與交往,使得青藏高原的黃金面具同時具有東方和西方喪葬習俗的因素。
  • 影武者分身術《紅刃OL》日本面具文化談!
    一般來說,用於戰爭的面具都只是覆蓋眼部以下的面部,有利於防禦與觀察。但是在日本甲冑中,還有覆蓋整個面部的面具,叫做總面。就是我們日常認識的面具,將整個面部都遮住,除了威嚇敵人以外,也起到了掩蓋武士面容的作用。
  • 國際學生開展「我眼中的中國」文化系列體驗活動
    來源: 邵陽學院官網 時間:2020-12-0412月2日下午,國際學院在君子蘭樓國際學生自習室開展「我眼中的中國」文化系列體驗活動,幫助國際學生感知、了解中國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深入地體驗中國的地大物博和深厚底蘊。
  • 大頭娃娃面具寫實攝影展走進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
    新華社布魯塞爾3月28日電(記者潘革平)中國民俗面具大頭娃娃當代攝影作品展28日在位於布魯塞爾的中國文化中心揭幕。   展覽包括17幅頭戴大頭娃娃的人物寫實攝影作品以及6個風格迥異的大頭娃娃面具。這些作品的作者是一個名叫「東波西波」的藝術家組合,由來自中國的郭東波和法國的伯努瓦組成,他們希望通過不同的文化世界觀和藝術語言創造出融貫東西的當代藝術風景。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主任譚曙說,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肩負著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使命,舉辦大頭娃娃當代攝影作品展是中心今年在這方面的具體行動。   「東波西波」的攝影創作始於2003年。